华信教育资源网
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解读评析——评标专家指南(第4版)
作   译   者:陈川生,黄雯 出 版 日 期:2019-05-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秦淑灵 
书   代   号:G0346500 I S B N:9787121346507

图书简介:

本书是长期从事招标采购实践工作者撰写的经济与法律的著述。全书共15章。前4章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招标投标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剖析、研究和归纳,对该法有关法律关系、法律特征、执法管理等要点进行了提纲挈领的介绍,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书用10章篇幅对《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准资格预审文件》及住房建筑、交通、水利、通信等行业施工、监理、货物等标准文本,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政府采购招标、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进行解读、归纳总结,重点对其中的资格预审查、编制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对比解析,考察其与法律规范的一致性、相关性和使用要点。除了各章附录的案例对本章内容予以解读外,本书第15章精选了评标的系统案例供读者学习参考。用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视角解读招标投标制度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定价 68.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3)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长期从事招标采购实践工作者撰写的经济与法律的著述。全书共15章。前4章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招标投标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剖析、研究和归纳,对该法有关法律关系、法律特征、执法管理等要点进行了提纲挈领的介绍,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书用10章篇幅对《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准资格预审文件》及住房建筑、交通、水利、通信等行业施工、监理、货物等标准文本,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政府采购招标、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进行解读、归纳总结,重点对其中的资格预审查、编制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对比解析,考察其与法律规范的一致性、相关性和使用要点。除了各章附录的案例对本章内容予以解读外,本书第15章精选了评标的系统案例供读者学习参考。用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视角解读招标投标制度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346507
    开 本:16开
    页 数:374
    字 数:693.0

    本书目录

    目    录<br/><br/><br/>卷首篇  试论我国招投标制度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规制	1<br/>一、招投标法律关系中的公权力规制	2<br/>(一)公权法律制度主要体现于经济管制	2<br/>(二)强制性技术规范的公权力属性	4<br/>二、招投标过程中私权法律关系	5<br/>(一)私法中的权利保护	5<br/>(二)技术规范的私权利	6<br/>三、公权力和私权利的交织与约束	6<br/>(一)公权力和私权利的交织	6<br/>(二)公权力与私权利间的相互管制与制约	7<br/>第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法律渊源	9<br/>一、《招标法》的法律渊源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9<br/>(一)我国《招标法》的法律渊源	9<br/>(二)我国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	9<br/>(三)我国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0<br/>二、《招标法》的法律特征	12<br/>(一)《招标法》的法律属性	12<br/>(二)开展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3<br/>(三)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当事人应当接受监督	13<br/>三、《招标法》的核心内容和法律责任	14<br/>(一)《招标法》规定招标范围、规模的内容	14<br/>(二)对不同层次招标投标活动区别管理的规定	16<br/>(三)《招标法》强制招标范围的特点	20<br/>(四)《招标法》规定招标范围、规模的缘由	20<br/>(五)《招标法》的法律责任	21<br/>四、《招标法》和主要相关法律的关系	21<br/>(一)《招标法》和《采购法》	21<br/>(二)《招标法》和《合同法》	27<br/>(三)《招标法》和《行政许可法》	28<br/>五、招标投标活动和道德、法律、市场环境的统一	29<br/>第2章  招标投标活动的程序和管理	32<br/>一、关于招标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规定	32<br/>(一)招标投标活动依法由招标人负责	32<br/>(二)招标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权利	32<br/>(三)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义务	33<br/>二、关于程序管理的有关规定	34<br/>(一)招标	34<br/>(二)投标	38<br/>(三)开标	39<br/>(四)评标	41<br/>(五)中标(定标)	42<br/>三、关于结果管理的有关规定	44<br/>(一)评标结果公示内容	44<br/>(二)中标通知书的格式和内容	44<br/>(三)书面合同	45<br/>(四)书面报告及存档	45<br/>(五)完成中标项目	45<br/>(六)依法公告违法行为	46<br/>四、关于投诉管理的有关规定	46<br/>(一)关于异议和投诉的规定	46<br/>(二)对投诉的处理程序	47<br/>五、关于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48<br/>(一)招标代理制度	48<br/>(二)代理机构进入蜕变期	49<br/>(三)代理机构的登记制度	50<br/>本章附录	52<br/>(一)《招标法》关于程序时间的法定要求	52<br/>(二)关于“天、日、工作日”等期间时限的约定	52<br/>(三)关于废标的讨论研究	52<br/>(四)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53<br/>本章案例解读	54<br/>(一)关于联合体资格认定的案例	54<br/>(二)关于重新评标的案例	55<br/>第3章  评标委员会的地位、作用和评标专家	60<br/>一、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地位和作用	60<br/>(一)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地位	60<br/>(二)评标是公事还是私事	61<br/>(三)评标委员会的作用	61<br/>二、评标专家	62<br/>(一)评标专家的条件	62<br/>(二)评标专家的权利和义务	63<br/>(三)评标专家的法律责任	65<br/>三、条例关于评标程序的细化补充和完善	65<br/>四、关于评标制度的思考和改革思路	67<br/>(一)评标制度的异化	67<br/>(二)深圳市实行评定分离的实践	69<br/>第4章  评标办法研究	75<br/>一、评标办法	75<br/>(一)评标方法	75<br/>(二)评标标准	76<br/>(三)评标程序	76<br/>(四)评标结果	80<br/>二、评标方法实务	80<br/>(一)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80<br/>(二)综合评估法	82<br/>(三)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83<br/>(四)综合评估法中折算分值的方法	84<br/>三、特殊评标程序和方法	87<br/>(一)总承包招标和两阶段招标办法	87<br/>(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办法	88<br/>(三)关于PPP等特殊项目的评标办法	88<br/>(四)框架协议采购程序	90<br/>四、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最低价竞标的思考	92<br/>本章案例解读	92<br/>(一)最低评标价的案例	92<br/>(二)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评标的案例	94<br/>第5章  资格审查和《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99<br/>一、资格审查的目的和内容	99<br/>(一)资格审查的法律内涵	99<br/>(二)资格审查的内容	100<br/>二、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资格审查的规定	101<br/>三、关于《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103<br/>(一)《资格预审文件》的内容	103<br/>(二)资格审查办法	104<br/>(三)资格预审程序	104<br/>(四)资格审查标准	105<br/>(五)资格审查委员会的概念	105<br/>本章案例和练习	106<br/>(一)关于资格预审若干问题的解读	106<br/>(二)本章练习题	107<br/>第6章  招标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108<br/>一、招标文件的概述	108<br/>(一)招标文件的内涵和作用	108<br/>(二)法规对编制招标文件的规定	108<br/>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111<br/>(一)《标准招标文件》的框架和条文的特点	111<br/>(二)《标准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112<br/>三、《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	113<br/>(一)标准评标程序	114<br/>(二)《标准招标文件》中两种评标办法程序的异同	114<br/>(三)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评标办法	116<br/>(四)采用综合评估法的评标办法	118<br/>四、《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	118<br/>(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118<br/>(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特点	118<br/>(三)2013版工程量清单和评标相关的规定解读	119<br/>(四)标准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说明	120<br/>(五)投标报价说明	121<br/>(六)关于招标控制价	121<br/>五、关于简明标准施工和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	123<br/>(一)《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适用范围、框架和特点	123<br/>(二)《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	124<br/>(三)关于工程总承包	126<br/>(四)《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的适用范围、框架和特点	127<br/>(五)《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	128<br/>六、标准设备(材料、勘察、设计、监理)和招标文件	131<br/>(一)5个《标准文件》的特点	131<br/>(二)5个《标准文件》的内容	132<br/>(三)设备和材料标准文件要点解析	133<br/>(四)标准勘察设计监理招标文件要点解析	137<br/>本章案例解读	139<br/>工程评标综合评估法评审参考范文	139<br/>第7章  《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评标解读	141<br/>一、《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141<br/>(一)《建筑招标文件》的适用范围	141<br/>(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特点	142<br/>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行业要求	142<br/>(一)“投标人前附表”补充的行业要求	142<br/>(二)“技术标准和要求”体现的行业特点	144<br/>三、《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评标办法	145<br/>(一)《建筑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	145<br/>(二)关于废标条件	149<br/>(三)关于投标人低于成本评审办法	149<br/>(四)关于综合评估法评标中的其他规定	151<br/>本章案例解读	152<br/>(一)招标文件内容不一致案例解读	152<br/>(二)某配电箱招标文件没有规定产品必须经3C认证的案例解读	152<br/>(三)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规定不一致案例解读	152<br/>第8章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评标解读	153<br/>一、《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153<br/>(一)《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内容	153<br/>(二)实施《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意义	153<br/>二、《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行业特点	154<br/>(一)“投标人须知”体现的行业要求	154<br/>(二)“评标办法”体现的行业特点	157<br/>三、《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	161<br/>(一)建设和水利两个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区别	161<br/>(二)《水电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	162<br/>第9章  《公路工程标准招标文件》评标解读	164<br/>一、《公路工程标准文件》修订的原则、背景和主要内容	164<br/>(一)修订的背景	164<br/>(二)修订的原则	165<br/>(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165<br/>二、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167<br/>(一)资格预审公告	167<br/>(二)申请人须知	169<br/>(三)资格审查办法	176<br/>(四)附录采用电子招标投标条款示例	178<br/>三、《公路工程标准招标文件》	180<br/>(一)公路工程标准文件框架和招标程序	180<br/>(二)投标人须知	181<br/>(三)评标办法	192<br/>本章附录:	204<br/>第10章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管理	208<br/>一、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管制	208<br/>(一)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208<br/>(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强制招标的适用范围	209<br/>(三)关于招标组织形式的管制	209<br/>(四)关于招标方式的管制	210<br/>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电子招标和集中采购	210<br/>(一)电子招标投标制度	210<br/>(二)关于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集中采购	211<br/>三、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编制招标文本和执行程序的规定	212<br/>(一)招标文本应载明的内容	212<br/>(二)招标文本完善了评标办法	213<br/>(三)招标投标程序的规定	214<br/>四、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和评标办法	217<br/>(一)关于评标委员会	217<br/>(二)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评标程序	218<br/>(三)评标结果	219<br/>五、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范本内容的特点	220<br/>(一)招标文件范本的内容	220<br/>(二)施工招标文件范本和标准招标文件“投标人须知”的异同	220<br/>(三)施工和货物招标文件范本中“投标人须知”对照	221<br/>(四)施工(货物)招标文件范本中的投标报价	221<br/>(五)关于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的规定	222<br/>六、通信建设项目标准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	222<br/>(一)施工招标文件范本中的评标办法	222<br/>(二)货物招标文件范本中的评标办法	224<br/>第11章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管理	228<br/>一、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	228<br/>(一)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的定义和法律适用	228<br/>(二)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的管理	229<br/>(三)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需要审批、核准、认定、告知的事项	229<br/>(四)关于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的管制	230<br/>(五)关于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231<br/>二、机电产品国际强制招标的范围	232<br/>(一)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强制招标的范围	232<br/>(二)应当招标可以不进行国际招标的范围	232<br/>三、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文本	233<br/>(一)招标文件的构成	233<br/>(二)招标文本的内容	233<br/>(三)关于编制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文本的规定	234<br/>四、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的程序	237<br/>(一)关于电子招标服务和监督平台	237<br/>(二)招标程序	238<br/>(三)投标程序	240<br/>(四)开标程序	242<br/>(五)定标程序	243<br/>(六)招标合同的签订程序	246<br/>(七)重新招标的条件和程序	246<br/>(八)关于资料保存	246<br/>五、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的投诉和处理	246<br/>(一)投诉的受理	246<br/>(二)投诉处理程序和措施	247<br/>(三)不予受理的条件	247<br/>(四)对投诉处理中相关事宜的规定	248<br/>六、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评标委员会及其评标程序	249<br/>(一) 评标委员会	249<br/>(二)评标程序	250<br/>七、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的评标方法	251<br/>(一)两种评标办法的基本要求	251<br/>(二)最低评标价法的评议原则和步骤	252<br/>(三)综合评价法的评议原则和步骤	255<br/>(四)评标澄清的有关规定	257<br/>(五)关于可以否决投标、重新招标或评标的规定	257<br/>(六)关于评标报告的规定	258<br/>八、评标报告格式示范	258<br/>九、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法律责任	262<br/>十、评标案例示范	263<br/>(一)最低评标价计算案例	263<br/>(二)最低评标价法中的价格评议案例	263<br/>(三)综合评价法评标标准设计案例	265<br/>(四)综合评价法评标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案例	267<br/>第12章  政府采购方式和评标	269<br/>一、政府采购管理	269<br/>(一)政府采购程序管理	269<br/>(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评标的有关规定	270<br/>二、政府采购法规关于对评审专家的管理	277<br/>(一)政府采购中的评审专家	277<br/>三、政府采购的其他方式	279<br/>(一)其他采购方式	279<br/>(二)非招标采购方式程序的一般规定	279<br/>(三)非招标采购方式具体规定	283<br/>(四)非招标采购方式的评审小组及其成员的权利义务	290<br/>(五)非招标采购方式评审专家的法律责任	291<br/>本章案例解读	292<br/>(一)确定适当的政府采购形式	292<br/>(二)某医院政府采购评标组织与结果分析	292<br/>(三)政府采购招标程序及供应商权利、义务案例	293<br/>(四)关于同一品牌不同供应商投标的案例	295<br/>第13章  电子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管理	296<br/>一、电子化招投标活动发展的技术条件	296<br/>(一)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296<br/>(二)行业部门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296<br/>(三)电子签名法的立法保证	296<br/>二、电子化招标方式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297<br/>(一)电子招标投标活动的平台系统是我国平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97<br/>(二)电子化招标方式有利于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298<br/>(三)招标投标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里程碑	298<br/>(四)电子招标投标的市场呼唤《电子招标投标办法》	299<br/>三、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解读	300<br/>(一)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框架	300<br/>(二)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法律渊源和电子招标的定义	301<br/>(三)电子招标投标的组织架构和功能	301<br/>(四)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08<br/>(五)电子招标投标程序的要求	310<br/>(六)关于电子招标投标的监督	320<br/>(七)关于电子招标投标活动的法律责任	321<br/>(八)办法的附则	324<br/>第14章  评标程序和方法典型案例解读	327<br/>一、评标程序案例	327<br/>(一)评标组织程序案例	327<br/>(二)评标委员会组成及其权限分析案例	328<br/>(三)评标专家判定个别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的评标案例	329<br/>(四)评标专家正确评定投标文件重大偏差和建议定标案例	329<br/>(五)初审合格仅两家投标人评标结果分析案例	330<br/>(六)建筑装修设计招标废标条件分析案例	331<br/>(七)评标汇总后违规重新发放评标表格案例	332<br/>(八)评标委员会违规要求投标人澄清实质性内容案例	333<br/>二、评标方法案例	333<br/>(一)工程施工招标双信封评标结果分析案例	333<br/>(二)世界银行贷款最低评标价法评标结果分析案例	337<br/>附文A  关于招标投标活动走过场的思考	338<br/>一、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企业的利益博弈	338<br/>二、评标制度缺陷的影响	338<br/>三、政府行为不规范的产物	339<br/>四、企业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的后果	340<br/>五、市场秩序混乱的副产品	340<br/>六、其他	341<br/>附表1  招标投标法规关于招标程序法定时间和异议投诉法定时间的规定	342<br/>附表2  公开招标程序图	343<br/>附录A	344<br/>附录B	350<br/>附录C	353<br/>参考文献	357<br/>
    展开

    前     言

    四 版 自 序<br/><br/>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由若干制度组成,其中主要制度有五项,分别是必须招标制度、监督制度、代理制度和评标制度以及相应招标采购程序制度。上述制度的核心是公权和私权关系的平衡。公权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私权健康运行;私权在公权框架内意思自治在体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br/>除了强制招标制度和监督制度外,代理制度和评标制度最具有中国特色。<br/>在招标制度引进之初,立法者意图是通过对有限代理机构的管制从而约束无数的市场主体,于是有了对代理机构的资质审批制度。但后来发现,代理机构的生存是靠招标人委托项目实现的,招标人是代理机构的衣食父母,代理机构不仅不能起到某种监督作用,反而可能利用其专业技能成为招标各种行为的白手套,社会诟病颇多。于是,作为原因之一,国家陆续取消了5个代理机构的资质审批。取消了资质管制后,代理机构的行为反而越来越正规并逐渐体现其咨询的价值。<br/>与代理制度相比,评标制度更具有强制性,其程序体现公权规制,而私权则表现在每一项评标活动中。从立法意图看,评标应当是一种强制的咨询活动,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强制的咨询活动变成为一种事实上的法定代理。特别是条例规定,国有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再加上该类项目剥夺了招标人可以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权利,公权管制和私权自治关系有所失衡。制度的缺陷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差异很大,再加上行业的复杂性,执行起来千姿百态,所以评标问题现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br/>本书的出版是想通过对相关行业的法规调整及其各种标准文件评标办法的梳理,帮助评标专家在法律框架内尽量公正地执行自己神圣的职责。<br/>本书已经发行了3版。从2014年第3版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和技术规范。主要有:<br/>1.关于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16号令)<br/>2.关于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的规定;(10号令)<br/>3.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取消招标代理资质审批制度的规定;<br/>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颁布了设备、材料、勘察、设计和监理等5个标准系列文件;<br/>5.财政部颁布了货物和服务招标制度的87号令,质疑投诉的94号令;<br/>6.交通部门颁布了24号令,以及公路的标准文件系列等。<br/>鉴于此,作为解析法律的专业书籍理应应对不断变化的法律调整带来的新问题。应出版社之约,本书针对上述问题做了全新的阐述,删掉一些与评标无关的内容。本书第4版由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黄雯同志负责,修改文字约20余万字;陈川生负责本书的统稿和审定。参加本书修改的还有朱晋华、沈力、刘新才、程浚等。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本浓缩的制度手册。<br/>作者近年来应邀在国内住建、电力、石油、煤炭、通信、铁路、航空、水务、烟草、金融、教育、卫生、核工业、国防科技、军队等行业和部门讲学。在讲课过程中,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悟出新的理念,加深了对评标制度的理解。这些一并反映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对于本书的缺点错误,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br/><br/>                                          陈川生     <br/>                                           <br/> <br/>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