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录
第1章 Protel 99 SE使用基础 1
1.1 Protel 99 SE简介 1
1.2 Protel 99 SE使用基础 1
1.2.1 设计数据库文件的建立 1
1.2.2 设计数据库文件结构 4
1.2.3 设计数据库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4
1.2.4 设计数据库文件界面介绍 5
1.2.5 设计数据库中的文件管理 7
1.2.6 窗口管理 12
本章小结 14
练习 14
第2章 电路原理图设计基础 15
2.1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15
2.1.1 印制电路板设计的一般步骤 15
2.1.2 电路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15
2.2 图纸设置 16
2.2.1 Document Options对话框 16
2.2.2 图纸的大小与形状 18
2.2.3 图纸的网格 19
2.2.4 图纸颜色 20
2.2.5 图纸边框 20
2.2.6 图纸标题栏 21
2.3 光标设置 24
2.4 设置对象的系统显示字体 25
2.5 设置对话框字体 25
本章小结 26
练习 26
第3章 电路原理图设计 27
3.1 原理图编辑器界面介绍 27
3.1.1 主菜单 27
3.1.2 主工具栏 28
3.1.3 活动工具栏 29
3.1.4 画面显示状态调整 30
3.2 加载原理图元件库 32
3.2.1 原理图元件库简介 32
3.2.2 加载原理图元件库方法 32
3.2.3 浏览元件库 33
3.3 绘制第一张电路原理图 34
3.3.1 放置元件 34
3.3.2 绘制导线 37
3.3.3 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 38
3.3.4 复合式元件的放置 39
3.4 元件及其标号等的属性编辑 40
3.4.1 元件的属性编辑 41
3.4.2 元件标号的属性编辑 42
3.4.3 元件标注的属性编辑 43
3.5 使用电路绘图工具 43
3.5.1 绘制导线 44
3.5.2 绘制总线 45
3.5.3 绘制总线分支线 45
3.5.4 放置网络标号 46
3.5.5 放置电路节点 48
3.5.6 放置端口 49
3.6 浏览原理图 50
3.7 电路的ERC检查 52
本章小结 54
练习 55
第4章 高级绘图 60
4.1 一般绘图工具介绍 60
4.1.1 画直线 60
4.1.2 放置说明文字 61
4.1.3 放置文本框 62
4.1.4 绘制矩形和圆角矩形 63
4.1.5 绘制多边形 64
4.1.6 绘制椭圆弧线 64
4.1.7 绘制椭圆图形 65
4.1.8 绘制扇形 65
4.1.9 绘制曲线 66
4.1.10 插入图片 66
4.2 对象的选择、复制、剪切、粘贴、移动和删除 67
4.2.1 对象的聚焦与选择 67
4.2.2 对象的复制、剪切、粘贴 68
4.2.3 对象的移动与拖曳 69
4.2.4 对象叠放次序 70
4.2.5 删除对象 71
4.3 对象的排列和对齐 71
4.4 字符串查找与替换 73
4.4.1 字符串查找 73
4.4.2 字符串替换 74
4.4.3 元件编号 75
本章小结 75
练习 75
第5章 层次原理图 76
5.1 层次原理图结构 76
5.2 不同层次电路文件之间的切换 76
5.2.1 利用项目导航树进行切换 77
5.2.2 利用导航按钮或命令进行切换 77
5.3 自顶向下的层次原理图设计 78
5.3.1 设计主电路图 78
5.3.2 设计子电路图 80
5.4 自底向上的层次原理图设计 81
5.4.1 建立子电路图文件 81
5.4.2 根据子电路图产生方块电路图 81
本章小结 82
练习 83
第6章 报表文件生成和原理图打印 85
6.1 生成网络表 85
6.1.1 网络表的作用 85
6.1.2 网络表的格式 85
6.1.3 产生网络表 86
6.2 生成元件引脚列表 87
6.3 生成元件清单 87
6.4 生成交叉参考元件列表 89
6.5 生成层次项目组织列表 89
6.6 产生网络比较表 90
6.7 原理图打印 91
本章小结 92
练习 93
第7章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 94
7.1 新建原理图元件库文件 94
7.2 打开原理图元件库 95
7.3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界面介绍 95
7.4 创建新的原理图元件符号 96
7.4.1 元件绘制工具 96
7.4.2 IEEE符号说明 97
7.4.3 绘制一个新的元件符号 98
7.4.4 根据已有元件绘制自己的新元件符号 101
7.4.5 绘制复合元件中的不同单元 103
7.4.6 在原理图中使用自己绘制的元件符号 104
7.4.7 查找元件符号 105
7.5 原理图元件库管理工具 106
本章小结 107
练习 108
第8章 PCB设计基础 110
8.1 印制电路板基础 110
8.1.1 印制电路板的结构 110
8.1.2 元件的封装 111
8.1.3 焊盘与过孔 113
8.1.4 铜膜导线 113
8.1.5 安全间距 114
8.1.6 PCB设计流程 114
8.2 PCB编辑器 114
8.2.1 PCB编辑器的启动与退出 115
8.2.2 PCB编辑器的画面管理 116
8.3 电路板的工作层 119
8.3.1 工作层的类型 119
8.3.2 工作层的设置 120
8.3.3 工作层的打开与关闭 122
8.4 设置PCB工作参数 123
8.4.1 Options选项卡的设置 124
8.4.2 Display选项卡的设置 125
8.4.3 Colors选项卡的设置 126
8.4.4 Show/ Hide选项卡的设置 127
8.4.5 Defaults选项卡的设置 128
8.4.6 Signal Integrity选项卡的设置 128
8.5 PCB中的定位 129
8.5.1 使用PCB MiniViewer定位 129
8.5.2 手动移动图纸 130
8.5.3 跳转到指定位置 130
8.5.4 PCB管理器中Browse PCB选项卡的功能 131
本章小结 132
练习 133
第9章 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 134
9.1 印制电路板图设计流程 134
9.2 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基本步骤 135
9.2.1 准备原理图 135
9.2.2 规划印制电路板 136
9.2.3 绘制电路板轮廓 136
9.2.4 导入数据 142
9.2.5 元器件自动布局 144
9.2.6 手工调整布局 144
9.2.7 自动布线规则 145
9.2.8 自动布线 149
9.2.9 拆线 151
9.3 布线前的其他设置 152
9.3.1 安全间距、网络线宽设置 153
9.3.2 指定网络工作层、指定元件位置和工作层 157
9.4 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图一致性 164
9.4.1 将PCB图中的改变更新到原理图 164
9.4.2 将原理图中的改变更新到PCB图 165
9.4.3 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图一致性检查 165
9.5 创建当前PCB文件的封装库 167
9.6 在PCB文件中快速查找有关内容 168
9.7 单面板、多层板设置 169
9.7.1 单面板设置 169
9.7.2 多层板设置 170
9.8 印制电路板图的单层显示 174
本章小结 177
练习 177
第10章 PCB编辑器常用编辑方法 180
10.1 放置对象 180
10.1.1 放置元件封装 180
10.1.2 放置焊盘 181
10.1.3 放置螺丝孔 183
10.1.4 放置过孔 184
10.1.5 放置铜膜导线 185
10.1.6 放置连线 187
10.1.7 放置字符串 188
10.1.8 放置矩形填充 191
10.1.9 放置多边形平面填充 192
10.1.10 放置位置标注 194
10.1.11 放置尺寸标注 195
10.1.12 放置圆弧 196
10.1.13 补泪滴操作 197
10.2 对象的复制、粘贴、删除、排列、旋转等 198
10.2.1 对象的复制、粘贴和删除 199
10.2.2 对象的排列 201
10.2.3 对象的旋转 201
本章小结 202
练习 202
第11章 报表的生成与PCB文件的打印 203
11.1 生成选取引脚报表 203
11.2 生成电路板信息报表 204
11.3 生成网络状态报表 206
11.4 生成设计层次报表 207
11.5 生成NC钻孔报表 207
11.6 生成元件报表 209
11.7 生成信号完整性报表 210
11.8 生成插件表报表 211
11.9 距离测量报表 212
11.10 对象距离测量报表 212
11.11 打印电路板图 213
11.11.1 打印机的设置 213
11.11.2 设置打印模式 214
11.11.3 打印输出 215
本章小结 216
练习 216
第12章 PCB元器件封装库 217
12.1 创建PCB元器件封装 217
12.1.1 手工绘制PCB元器件封装 217
12.1.2 利用向导绘制PCB元器件封装 221
12.1.3 根据实际元件绘制封装实例 223
12.1.4 使用自己绘制的元器件封装 226
12.2 PCB封装库文件常用命令介绍 227
12.2.1 浏览元件封装 227
12.2.2 删除元器件封装符号 227
12.2.3 放置元器件封装符号 227
本章小结 228
练习 228
第13章 PCB板图设计实例 230
13.1 印制电路板设计技巧 230
13.1.1 设计布局 230
13.1.2 布线规则 231
13.1.3 接地线布线规则 231
13.2 单面印制电路板设计实例 232
13.2.1 绘制原理图元器件符号 232
13.2.2 确定并绘制元器件封装符号 233
13.2.3 绘制原理图 239
13.2.4 绘制单面印制电路板图 239
13.2.5 原理图与PCB图的一致性检查 245
13.3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实例 246
13.3.1 绘制原理图元器件符号 248
13.3.2 确定并绘制元器件封装符号 251
13.3.3 绘制原理图与创建网络表 254
13.3.4 绘制双面印制电路板图 254
13.3.5 印制电路板图的单层显示 259
13.3.6 创建项目元件封装库 260
本章小结 260
附录A 常用元件符号的元件名与所在元件库 261
参考文献 264
展开
前言
承蒙读者厚爱,本书进行了第4次改版。历经几年时间,PCB设计技术和教学水平都有很大发展,PCB设计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有关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在PCB教学中,难点总是PCB部分,故本次改版,重点也是PCB部分。
本次改版,着重对以下章节进行了修改。
(1)在第8章图8.1常见元器件封装中增加了常见元器件封装所对应的实物。因为第8章是读者第一次接触PCB封装的内容,增加一些元器件封装所对应的实物照片,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封装的概念。
(2)将原来的第9章与第10章内容对调,并对每章内容都做了修改。特别是第9章,增加了很多内容,从而可看出第9章是PCB设计的重点,修改后的第9章更加适应当前PCB设计的教学要求。
(3)第9章改为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与上一版相比内容提前并加重。这是因为在PCB教学中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是非常重要的操作内容,而在各种电子大赛中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更是必不可少。在自动布线前,少不了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各种规则设置,修改后的第9章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介绍,使设计更为简便、准确。另外增加了手工调整的内容,以及在设计中可能用到的操作,使PCB设计过程更加完整,读者在学习了第9章后可以绘制一些简单的PCB图。
(4)第10章PCB编辑器常用编辑方法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编辑方法,对第9章的内容是一个补充。
(5)第12章原来的练习是两个开放型题目,在绘制了给定的元件封装后,要求读者自行将其用到PCB设计中,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难度。本次改版将其改为只单纯绘制元件封装,目的是熟悉元件封装的绘制方法。增加了一个从原理图到PCB封装绘制再到PCB板图设计的练习。元件封装绘制有实物图片也有封装图形和参数要求,PCB设计要求明确,便于读者进行练习。
改版后的教材仍然秉承以实例带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内容翔实,操作步骤明确,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第1章、第11章由王永成编写,第3章、第4章由高敏编写,其余各章由及力编写,及力统编全稿,路广健提供了书中PCB设计的全部实例素材。参与编写的还有李荣治、李志菁、孙小红、罗慧欣、钱国梁、陈姣姣。
为与软件中的内容一致,本书中将原理图元、器件符号如电阻、电容、三极管、集成电路符号等统称为原理图元件符号(Sch元件符号),简称元件符号。
为使操作简单,本书使用的都是软件本身提供的元件符号,有些可能与国标不符,特请读者注意。由于Protel软件不支持全角符号,因此电路图中电阻的单位不写Ω,电容单位中的μ用小写的u代替。
在修订过程中,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薛华强编辑给予了多方面支持,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编 者
2018.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