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一部分 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测量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2)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1.1.1 电路 (2)
1.1.2 电路模型 (3)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4)
1.2.1 电流 (4)
1.2.2 电压 (5)
1.2.3 电位 (5)
1.2.4 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 (6)
1.2.5 功率和能量 (7)
1.2.6 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测量 (8)
1.3 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10)
1.3.1 电阻 (10)
1.3.2 电容 (12)
1.3.3 电感 (14)
1.3.4 独立电源 (16)
1.3.5 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量 (18)
1.4 电路的基本工作状态 (21)
1.4.1 通路 (21)
1.4.2 开路 (22)
1.4.3 短路 (22)
1.5 基尔霍夫定律 (22)
1.5.1 电路名词 (23)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23)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5)
1.6 电位的计算 (27)
1.7 受控源 (29)
1.8 电位的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31)
1.8.1 电位的测量 (31)
1.8.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32)
本章小结 (32)
习题1 (34)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6)
2.1 二端网络的等效 (36)
2.1.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37)
2.1.2 电源的串联与并联 (40)
2.2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43)
2.2.1 实际电压源模型 (43)
2.2.2 实际电流源模型 (44)
2.2.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 (44)
2.3 支路电流法 (46)
2.4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7)
2.4.1 戴维南定理 (48)
2.4.2 诺顿定理 (50)
2.5 节点分析法 (52)
2.6 叠加定理 (56)
2.7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8)
2.8 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60)
2.8.1 戴维南等效参数实验测量法 (60)
2.8.2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61)
2.8.3 叠加定理的验证 (61)
本章小结 (62)
习题2 (63)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与测量 (66)
3.1 换路定则与初始值的确定 (67)
3.1.1 换路定则 (67)
3.1.2 初始值的计算 (68)
3.2 RC电路的暂态分析 (70)
3.2.1 零输入响应 (70)
3.2.2 零状态响应 (72)
3.2.3 全响应 (73)
3.3 RL电路的暂态分析 (75)
3.3.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5)
3.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7)
3.4 一阶暂态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 (78)
3.5 RC一阶电路响应的测试 (83)
3.5.1 过渡过程的观测 (83)
3.5.2 时间常数? 值的测定 (83)
3.5.3 分析RC电路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84)
3.5.4 观察参数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 (85)
习题3 (86)
第二部分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量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与相量分析 (90)
4.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90)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91)
4.1.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93)
4.1.3 正弦量的有效值 (94)
4.1.4 正弦交流信号幅值和周期的测量 (96)
4.2 正弦量的相量 (97)
4.2.1 复数 (97)
4.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99)
4.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02)
4.3.1 KCL的相量形式 (102)
4.3.2 KVL的相量形式 (102)
4.4 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104)
4.4.1 电阻元件 (104)
4.4.2 电容元件 (106)
4.4.3 电感元件 (109)
4.5 阻抗与导纳 (112)
4.5.1 阻抗与导纳的定义 (112)
4.5.2 阻抗的串联 (113)
4.5.3 阻抗的并联 (113)
4.6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分析 (115)
4.6.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15)
4.6.2 功率 (117)
4.7 用相量法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路 (120)
4.8 功率因数的提高 (123)
4.8.1 提高功率的意义 (123)
4.8.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23)
4.9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测量 (124)
4.9.1 RL串联电路相位关系的测量 (124)
4.9.2 RC串联电路相位关系的测量 (125)
4.9.3 RLC串联电路特性的测定 (126)
本章小结 (127)
习题4 (128)
第5章 三相电路 (131)
5.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131)
5.1.1 三相电源 (131)
5.1.2 三相电源的连接 (133)
5.1.3 三相负载及其连接 (135)
5.2 三相电路的计算 (137)
5.2.1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37)
5.2.2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38)
5.3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140)
5.3.1 三相电路的功率 (140)
5.3.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41)
本章小结 (144)
习题5 (145)
第6章 磁路和变压器 (147)
6.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147)
6.1.1 磁感应强度 (148)
6.1.2 磁通 (148)
6.1.3 导磁率 (148)
6.1.4 磁场强度 (148)
6.2 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149)
6.2.1 高导磁性 (149)
6.2.2 磁饱和性 (150)
6.2.3 磁滞性 (150)
6.3 磁路基本定律 (151)
6.3.1 磁路欧姆定律 (151)
6.3.2 磁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151)
6.3.3 磁路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52)
6.4 交流铁芯线圈电路 (152)
6.4.1 电磁关系 (152)
6.4.2 功率损耗 (153)
6.5 变压器 (154)
6.5.1 变压器的结构 (154)
6.5.2 变压器的原理和作用 (155)
6.5.3 变压器绕组的极性及测定 (158)
6.5.4 特殊变压器 (159)
6.6 单相变压器的空载及短路试验 (161)
6.6.1 变压器的空载试验 (161)
6.6.2 变压器的短路试验 (162)
本章小结 (163)
习题6 (164)
第三部分 常用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
第7章 异步电动机 (166)
7.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166)
7.1.1 定子 (166)
7.1.2 转子 (167)
7.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68)
7.2.1 旋转磁场 (168)
7.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170)
7.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和机械特性 (171)
7.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 (171)
7.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72)
7.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调速 (174)
7.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全压启动 (174)
7.4.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减压启动 (175)
7.4.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176)
7.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179)
本章小结 (180)
习题7 (181)
第8章 直流电动机 (183)
8.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183)
8.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184)
8.3 直流电动机的励磁方式 (185)
8.4 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 (186)
8.4.1 电磁转矩 (186)
8.4.2 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86)
8.5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反转和调速 (187)
8.5.1 启动 (187)
8.5.2 反转 (187)
8.5.3 调速 (188)
本章小结 (189)
习题8 (189)
第9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 (191)
9.1 常用控制电器 (191)
9.1.1 刀开关 (191)
9.1.2 组合开关 (192)
9.1.3 自动空气开关 (192)
9.1.4 熔断器 (193)
9.1.5 按钮 (193)
9.1.6 行程开关 (194)
9.1.7 交流接触器 (194)
9.1.8 中间继电器 (195)
9.1.9 热继电器 (195)
9.1.10 时间继电器 (196)
9.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电路 (196)
9.2.1 点动控制 (197)
9.2.2 启停控制 (197)
9.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98)
9.4 行程控制 (199)
9.5 时间控制 (200)
本章小结 (200)
习题9 (201)
第10章 电气安全 (202)
10.1 接地与接地系统 (202)
10.1.1 接地的概念 (202)
10.1.2 接地系统的概念 (202)
10.2 接地电阻及电压 (203)
10.2.1 接地电阻 (203)
10.2.2 接地中电压的概念 (204)
10.3 接地的分类及作用 (204)
10.3.1 工作接地 (204)
10.3.2 保护接地 (205)
10.4 触电事故 (205)
10.4.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205)
10.4.2 触电方式 (206)
10.4.3 触电事故的规律和原因 (207)
10.5 安全用电措施 (208)
10.5.1 建立健全各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208)
10.5.2 技术防护措施 (208)
10.6 触电急救 (210)
10.7 电气防火防爆 (212)
10.7.1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212)
10.7.2 防火、防爆措施 (213)
本章小结 (214)
习题10 (215)
参考文献 (216)
展开
本书结合国家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在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电气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电气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必需的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电路测量、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分析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全书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3章,主要介绍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测量,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与测量。第二部分包括第4~6章,主要介绍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量,包括正弦稳态电路与相量分析、三相电路、磁路和变压器。第三部分包括第7~10章,主要介绍常用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包括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和电气安全。
本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各章安排了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项目,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的参考学时为60~100学时,各院校可结合专业背景和实训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本书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钱丽英和黎雱任主编,魏琰任副主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各位领导及课程组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订提高。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习题参考答案等,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下载使用。读者若有问题,请在网站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hxedu@phei.com.cn)。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