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家校篇不把分歧变冲突——家校教育立场的辩证统一
【我问您答】/
【调研数据】/
【日常情境】/
家长要听懂孩子的吐槽/
耐心听孩子说话,用心想孩子的需求/
善意转述并正确理解老师的话/
有问题要当面沟通/
化解对“偏心眼儿”的误解/
孩子为啥“两面派”?/
妈妈委屈道歉,爸爸强势投诉/
“住校生”的家庭教育/
孩子屡教不改,家长无能为力/
面对孩子的求助,无助且焦虑的高三妈妈/
【定制程序】/
亲子篇孩子知道最优解——化解家长与孩子的价值冲突
【我问您答】/
【调研数据】/
【日常情境】/
家长难以捉摸的情绪/
家长的隐藏技能之“扣帽子和贴标签”/
我想要个“乖”孩子/
告诉孩子怎么变好/
“为你好”更是“为大家好”/
夫妻矛盾,别让孩子买单/
这些问题,家长中了几条?/
您的孩子就是您的孩子/
您的孩子不是您的孩子/
和谐亲子关系,从戒掉这些说话习惯开始/
【定制程序】/
学习篇有困难但不畏难——缓和家庭学习指导的焦虑
【我问您答】/
【调研数据】/
【日常情境】/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成绩起起伏伏的背后/
在厌学路上,家长做了什么?/
勿让“潜在进步”成为孩子的烦恼/
家长要巧用“为什么”/
当考试成绩出来后……/
“差生”逆袭为什么难?/
孩子的“优势”与“劣势”/
合理规划孩子的计划和目标/
孩子拖延背后的秘密/
【定制程序】/
同伴篇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培养同伴间的社交智慧
【我问您答】/
【调研数据】/
【日常情境】/
让同胞关系变得坚不可摧/
青春期的同伴交往/
关心孩子交友,这几件事不要做/
看懂孩子情绪宣泄背后的积极行为/
以爱之名,莫让“担心”沦为“责备”/
孩子为何偏爱去同学家?/
小摩擦显真情——姿势风波/
究竟谁的偶像更棒?/
选“三好”的故事/
诚信考试中作弊的小伙伴/
【定制程序】/
社会篇社会就是大课堂——合力促进绽放成长之花
【我问您答】/
【调研数据】/
【日常情境】/
在成长路上,要学会“等一等”/
莫让孩子成为“众矢之的”/
学习困难门诊真能“药到病除”吗?/
“忆苦思甜”教育有效吗?/
请允许孩子按下“暂停键”/
陪伴孩子走出“虚拟世界”/
“我”不得不选个明星做偶像/
所谓的“低要求”,可能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
知险避险,让家庭拥有求助能力/
AI时代,要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定制程序】/
综合篇常问常答——找到问题背后的真原因
给家长朋友的话
展开
一切孩子的问题,都能回溯到家庭教育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事业。家不仅是每个生命的源头,也是生命教育启蒙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再次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发表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其立法宗旨。
教育强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时代课题。
从事心理学研究、家庭教育、教师培训十余年来,我走进过全国一百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过2000多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会和培训会,为近千个家庭提供过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心聆教育”推动的“积极学习系统建构”课程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实验班、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等开展实践应用,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充分认可。我作为人民德育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顾问和“心聆教育”专家团队的一员,也深度走访了北京市的多所中小学(主要位于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及朝阳区),真切地感受到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等各方的状态和情绪变化。大家总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而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交锋、误解、矛盾,甚至会发生冲突,处理得当,各方受益;处理不当,后患无穷。因此,家校合力预防和疏导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长期与中小学师生、家长密切联系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与很多同行都达成了共识:一切孩子的问题,都能回溯到家庭教育。孩子要从小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要塑造的良好的心态,都依托于家庭教育;师生间的紧张关系、同伴间的矛盾、亲子的代际冲突,都能通过改善家庭关系而有效化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天下父母都从心底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扪心自问,我们“会”爱吗?有一次,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位前来咨询的年轻母亲,没想到她竟然失控地大哭起来。我想她一定非常、非常爱她的孩子,但是她不会爱,在她的爱里,无疑充斥着很多迷茫和困惑。
新一代家长,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理论储备丰富,接受新事物也很快,但是面临的教育环境也更加复杂,价值观念更趋多元,加之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缺少参照和辅助支撑,更加剧了他们的迷茫和焦虑。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可是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学习本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啊!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可是我们真的希望孩子“听话”吗?
★孩子被孤立、受委屈,怎么办?
我们是不是太强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孩子一无是处?
五年前,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看到我正在办公室准备家长讲座,便热心地对我说:“常老师,您给家长讲‘家长如何做’没有用。家长更喜欢听如何管我们,而不是如何改变自己。很多时候,家长更愿意让我们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孩子的话让我记忆犹新。
在一次家长讲座的答疑环节,有一位家长问我:“常老师,您讲的这些我都认可,但是我想知道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呢?”
“所以要学习啊!”“为了孩子,家长必须做榜样啊!”……其他家长朋友积极地回应着这位家长。
“常老师,我真的觉得很少有家长能够像您讲的那样,智慧地陪伴孩子。我就在想,这样的讲座怎么才能更有效?”
我很感谢家长提出的这个问题,联想到之前那个四年级小学生的观点,我认真地思考过我的工作的意义,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让有学习需求的家长提前了解教育误区,预防常见的亲子问题。
其次,让深受家庭教育问题困扰的家长放下焦虑,获得解决方案。
再次,让目前没有遇到问题或者没有意识到有问题的家长,以后发现问题或者想要解决问题时,能够多一些方法,少一些盲动。
最后,我经常收到以前听过我的讲座的家长的电话,我想这也是我工作的意义之一——当家长遇到家庭教育困境时,能够有一个求助、交流的途径。
我看到有一些育儿书,表面上是写给“育儿”的主体——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们的,实际上是在给孩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是以家长的口吻在给孩子讲道理、立规矩。而很多情境下,家长关于幸福与成功的理解与孩子有着明显的代差,对于父母们急迫地想传授的成长经验,孩子并不能天然地信服和接受,反而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还有一类书籍,确实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对父母们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既把父母看成万能的,又把孩子看成无能的。这种大包大揽的背后,把一些原本应由孩子承担的责任完全归咎为父母的问题、归咎为原生家庭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
我们当然要从理论上为理性行为找到支撑,更为必要的是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就好像孩子学习了公式,但离开真题的验证,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总是不够深刻和自如。
我也遇到很多家长跟我说,他们学习了很多家庭教育课程,也读了很多家庭教育类的书,然而越是深入学习,就越觉得孩子不太行,爱人有毛病,亲子矛盾冲突越来越大,夫妻关系越来越不好。为什么?
跑偏了。
家长学习的步骤是:提升自己,影响爱人,陪伴孩子。
如果我们把学习变成了改变爱人、嫌弃孩子,那就太糟糕了。
所以,我的这本书,绝大部分案例来自真实的日常,来自家长和孩子的聊天。我希望通过“在走访时了解,在指导时纾解,在治疗时化解”的一些事例和对场景的还原,介绍一些反馈较好的做法和经验。“情景再现”的方式很有趣,我在很多的演讲、培训时都会采用。当貌似荒谬、可笑的情景在舞台上表演出来时——有时会引起哄堂大笑,有时又引人潸然泪下——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语言,暴露出了一些严肃的问题。相信读者朋友们也一定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看我们哪些做对了,应该继续坚持;哪些还有不足,需要完善。
正确地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现状。我还特别想通过本书,帮助一些年轻的父母学会“听清”孩子的语言,并恰当地接住孩子的语言;学会“读懂”孩子的行为,从而准确理解孩子的需求。然后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明确家庭教育的方向,制定家庭教育的规则,制定有效的执行程序。
所以我还提供了一些简洁明了的工具和操作步骤,为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供一些参考。这些工具看上去很朴素,但在实践中很管用,希望家长勇于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亲子技巧。
家长,代表一种身份,更代表着永恒的爱和责任。希望我们不仅要做负责任的家长,而且能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成长为充满智慧的家长,守护着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做他们扬帆前行的护航人!
最后,我要感谢学习治疗师的学员朋友们,是他们对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为我带来了灵感;我要衷心地感谢为我提供案例的家长们,是他们为本书提供了最生动的素材,是他们成就了本书;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同事毛春凤、叶巧玲、温爽在我写书的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常晓敏
2024年9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