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工业互联网发展简史 3
1.1.1 互联网 3
1.1.2 工业软件 3
1.1.3 工业网络 9
1.1.4 工业互联网 14
1.2 互联网DNS 16
1.2.1 域名结构 16
1.2.2 资源记录 17
1.2.3 服务器分类 18
1.2.4 解析流程 19
1.3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20
第二章 标识的基础知识 23
2.1 标识编码体系 24
2.1.1 GS1 25
2.1.2 Handle 26
2.1.3 OID 27
2.1.4 Ecode 28
2.1.5 VAA 33
2.1.6 DID 35
2.1.7 MA 36
2.2 标识编码关键要素 37
2.2.1 编码原则 37
2.2.2 已有优先 38
2.2.3 表现多样 38
2.3 标识载体 38
2.3.1 一维条码 39
2.3.2 二维码 39
2.3.3 射频识别码(RFID) 41
2.3.4 近场通信标识(NFC) 43
2.3.5 主动标识载体 43
2.4 标识语义化 52
2.4.1 RDF语义数据模型 53
2.4.2 标识数据语义化过程 54
2.4.3 数据描述 55
2.4.4 状态描述 56
2.4.5 上下文描述 57
2.4.6 数据字典 58
2.4.7 映射 59
2.4.8 语义库 59
2.4.9 数据语义信息示例 59
第三章 标识解析体系架构 62
3.1 总体架构 63
3.1.1 根节点 64
3.1.2 国家顶级节点 64
3.1.3 二级节点 64
3.1.4 企业节点 65
3.1.5 递归节点 65
3.1.6 托管与灾备节点 65
3.2 标识注册 66
3.2.1 注册管理 66
3.2.2 注册协议 67
3.3 标识解析 68
3.4 解析协议 69
3.4.1 权威解析协议数据包 70
3.4.2 权威解析协议功能 73
3.5 标识数据参考模型 75
第四章 标识解析体系部署实施 77
4.1 标识解析体系实施架构 78
4.1.1 设备层 79
4.1.2 边缘层 80
4.1.3 企业层 80
4.1.4 产业层 81
4.1.5 部署模式 82
4.2 二级节点 82
4.2.1 架构 83
4.2.2 命名规则 84
4.2.3 设计要求 84
4.2.4 基本功能 85
4.2.5 安全要求 92
4.2.6 部署要求 93
4.2.7 运营规范 94
4.2.8 节点对接 94
4.2.9 性能指标 95
4.3 企业节点 96
4.4 递归节点 97
第五章 标识解析体系的标准体系 99
5.1 整体架构标准 101
5.2 编码与存储标准 103
5.3 标识采集标准 104
5.4 解析标准 105
5.5 交互处理标准 106
5.6 设备与中间件标准 107
5.7 异构标识互操作标准 108
5.8 应用标准 109
5.9 标准制定组织架构 111
第六章 标识解析体系安全 113
6.1 安全风险 114
6.1.1 漏洞和威胁 115
6.1.2 风险 117
6.1.3 安全风险分析模型 117
6.2 安全防护 120
6.2.1 安全防护对象 120
6.2.2 接入认证 122
6.2.3 网络安全框架 124
6.3 可信解析 125
6.3.1 可信计算 126
6.3.2 可信服务关键要素 127
6.3.3 可信工业数据空间 130
6.3.4 IDIS可信解析 134
6.4 容灾 135
6.4.1 容灾方式 136
6.4.2 评估指标 137
6.4.3 容灾架构 137
6.5 容错 139
6.5.1 错误源 139
6.5.2 冗余类型 140
6.5.3 容错处理 141
6.5.4 容错策略 141
6.5.5 容错模式 142
第七章 标识解析体系应用 143
7.1 标识应用 144
7.1.1 典型特征 144
7.1.2 标识应用图谱 146
7.1.3 挑战 147
7.2 电力装备行业 148
7.2.1 标识解析实施架构 148
7.2.2 标识对象分析 149
7.2.3 标识数据应用 149
7.2.4 应用案例——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150
7.3 船舶行业 152
7.3.1 产业链 152
7.3.2 标识对象分析 153
7.3.3 应用案例——船舶制造智能化管控 154
7.4 汽车行业 156
7.4.1 产业链 157
7.4.2 行业特点 157
7.4.3 转型方向 158
7.4.4 标识数据分析 159
7.4.5 应用案例——新能源汽车电池溯源与回收 161
7.5 石化行业 162
7.5.1 产业链 162
7.5.2 行业特点 163
7.5.3 变革方向 164
7.5.4 标识对象分析 165
7.5.5 标识数据分析 167
7.5.6 应用案例——化工设备运行状况在线监测及预警 167
7.6 供应链 170
7.6.1 供应链和工业互联网 170
7.6.2 供应链和标识解析 172
7.7 智能制造 173
7.7.1 部署架构 174
7.7.2 生产环节应用需求 174
7.7.3 应用模式 175
第八章 挑战、前景与未来 177
8.1 标识解析体系的挑战 178
8.2 标识解析的前景 179
8.3 标识解析和工业智能 180
8.4 标识解析和工业区块链 182
8.5 标识解析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183
附录A 术语表 187
参考文献 189
展开
前言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相关内容主要分布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十个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和标准中,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梳理已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相关内容,提纲挈领地描述标识解析体系的概念、框架、技术及应用场景,在拓展知识广度的同时兼顾技术深度,通过应用场景的持续创新推动标识解析的全面发展。
第一章简单回顾工业互联网发展简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继承的是互联网的域名解析技术。
第二章介绍标识的基础知识,包括已发布标准中的几种标识编码体系,如GS1、VAA、DID,还有标识编码关键要素、标识载体和标识语义化。
第三章介绍由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递归节点等组成的标识解析体系架构,以及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业务:标识注册、标识解析、标识数据参考模型。
第四章介绍标识解析体系部署实施,包括标识解析体系实施架构、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和递归节点。
第五章介绍标识解析体系的标准体系,包括已经发布的标准和正在制定的标准。
第六章介绍标识解析体系安全,包括安全风险、安全防护、可信解析、容灾和容错。
第七章介绍标识解析体系在电力装备、船舶、汽车、石化等行业中的典型应用场景,以及在供应链、智能制造中的部署情况。
第八章介绍标识解析体系的挑战和标识解析的前景,阐述标识解析和工业智能、工业区块链的结合模式,展望标识解析的发展趋势。
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场景都在持续迭代更新,相关标准正在积极制定中,编者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4年3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