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水文测验技术
丛   书   名: 高等职业教育生态水利类专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作   译   者:陈吉琴 出 版 日 期:2024-11-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李静 
书   代   号:G0499150 I S B N:9787121499159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水文勘测工的真实工作项目组织编写的,融入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水文勘测工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等课程思政内容。全书共6个项目,分别是测站布设、降水量观测、水面蒸发观测、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泥沙测验。本书既适合作为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核心教材,又适合作为水利类、生态类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及水利工程等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定价 47.8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院校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主要讲授水文测验技术。主要有7个项目:走进课程、测站布设、降水观测、水面蒸发观测、水位观测、流量观测、泥沙测验等内容,将水文勘测工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分解融入到每个工作项目中,使学生掌握水文测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书坚持课程思政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499159
    开 本:16(185*260)
    页 数:212
    字 数:357

    本书目录

    项目一  测站布设	1
    任务一  水文站网的布设	1
    一、水文测站的认识	2
    二、水文站网的认识	3
    三、基本水文站网的布设	3
    四、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	6
    任务二  水文测站的设立	7
    一、水文测验河段的选择	7
    二、水文测站控制	8
    三、水文测站的设立与断面的布设	10
    任务三  水文信息的收集途径	14
    一、驻测	14
    二、巡测	15
    三、间测	15
    四、水文调查	15
    任务四  渡河设施的使用	16
    一、渡河设施的认识	16
    二、水文缆道的认识	17
    三、水文测船的认识	21
    四、水文测桥的认识	21
    项目二  降水量观测	27
    任务一  观测场地布设	28
    一、降水量观测要求	28
    二、降水量观测场地布设	28
    任务二  降水量观测方法	30
    一、人工雨量器观测	30
    二、自记雨量计观测	34
    三、遥测雨量站观测	39
    任务三  降水量资料整理	42
    一、人工雨量器观测资料整理	42
    二、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整理	42
    三、遥测记录资料整理	44
    任务四  降水量观测误差控制	45
    一、风力误差控制	45
    二、湿润误差控制	46
    三、蒸发误差控制	46
    四、溅水误差控制	46
    五、积雪漂移误差控制	47
    六、仪器误差控制	47
    七、测记误差控制	47
    八、仪器计量误差控制	47
    项目三  水面蒸发观测	51
    任务一  蒸发观测场的选择与设置	51
    一、蒸发观测场的选择	52
    二、蒸发观测场的设置	52
    任务二  蒸发仪器	53
    一、标准水面蒸发器	53
    二、蒸发皿	56
    三、自动蒸发器	56
    四、蒸发器的选用和同步观测	56
    任务三  蒸发观测	57
    一、非冰期水面蒸发观测	57
    二、冰期水(冰)面蒸发观测	59
    三、蒸发自动观测	60
    任务四  辅助项目观测	62
    一、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观测	62
    二、风的观测	63
    三、蒸发器内温度的观测	63
    任务五  水面蒸发资料的整理	64
    一、逐日资料的整理	64
    二、逐月资料的整理	66
    任务六  蒸发量观测误差控制	67
    项目四  水位观测	70
    任务一  水位站的选择	71
    一、水位的认识	71
    二、水位站的站址选择	71
    任务二  水位观测基本设施的布设	72
    一、基面的布设	72
    二、水准点的布设	73
    三、水尺断面的布设	74
    任务三  水位观测设备的准备	74
    一、水位的人工观测设备的准备	75
    二、水位的自动监测设备的准备	78
    任务四  水位的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	82
    一、水位的人工观测	82
    二、水位的自动监测	85
    任务五  水位观测成果的计算与水位数据的处理	87
    一、水位观测成果的计算	87
    二、水位数据的处理	88
    任务六  附属项目观测	92
    一、风的观测	92
    二、水面起伏度的观测	93
    三、水流的观测	94
    任务七  水位观测误差控制	94
    一、人工观读水位误差控制	94
    二、自记水位计观测误差控制	95
    项目五  流量测验	99
    任务一  流量测验方法、方式的选择	100
    一、流量测验方法	101
    二、测次的布置	102
    三、测验方式的选择	102
    四、流速脉动、流速分布和流量模型的认识	103
    任务二  断面测量	108
    一、断面测量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09
    二、水深测量	110
    三、起点距测量	111
    四、断面资料的整理与计算	113
    任务三  测流仪器的准备	115
    一、转子式流速仪的准备	115
    二、ADCP的准备	118
    三、电波流速仪的准备	120
    任务四  流速仪法测流	121
    一、流速仪法测流原理的认识	121
    二、测速方法的选择	122
    三、测速历时的确定	124
    四、流向测定	126
    五、流量计算	127
    任务五  浮标法测流	132
    一、测流原理和施测方法的认识	132
    二、浮标系数确定试验	134
    三、流量计算	135
    四、电波流速仪的应用	137
    任务六  ADCP测流	138
    一、ADCP的认识	138
    二、测验方式的选择	141
    任务七  流量测验误差控制	144
    一、断面测量误差控制	145
    二、流速仪法测流误差控制	145
    三、浮标法测流误差控制	146
    四、ADCP测流误差控制	146
    项目六  泥沙测验	153
    任务一  泥沙的基本知识和测验方式的选择	154
    一、泥沙测验的作用和目的	154
    二、泥沙的分类与表示方法	154
    三、含沙量的分布与泥沙脉动现象	156
    四、测验原理与测验内容	157
    五、测验方式的选择	157
    任务二  仪器的选择	158
    一、仪器的选择方法	158
    二、仪器的技术要求	161
    任务三  断面输沙率测验	162
    一、工作内容	162
    二、测次分布	163
    三、测验方法的选择	163
    任务四  单沙测验	165
    一、单沙取样位置的确定	165
    二、单样在垂线上取样方法的选择	166
    三、单沙测次的布置	166
    四、相应单沙的施测	166
    任务五  泥沙水样处理	167
    一、泥沙水样处理的要求	167
    二、泥沙水样处理方法的选择	168
    任务六  资料整理	172
    一、实测含沙量的计算	172
    二、垂线平均含沙量的计算	172
    三、断面输沙率的计算	173
    四、断面平均含沙量 的计算	174
    五、相应单沙Csur的计算	174
    六、记载及计算表(实例)	174
    任务七  泥沙颗粒分析	178
    一、工作内容	178
    二、测次布置及取样方法	179
    三、分析方法的选择	182
    任务八  泥沙测验误差控制	190
    一、误差的来源	190
    二、误差的控制与改正	190
    附录A  2021—2023年全国水文大事记及2023—2024年水文工作要点	195
    附录B  《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水文勘测工的主要工作任务	196
    附录C  水文勘测工相关技术标准	197
    参考文献	200
     
    
    
    展开

    前     言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21〕3号)、《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等文件精神,为助力“双高校”建设,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而编写的。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1)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凸显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本教材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每个项目中融入水文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战略与水文测验技术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水文测验工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使命,从而引导学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以产业发展为依据,强调教材内容的职业性。邀请企业资深工作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将其在水文勘测一线工作多年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融入教材,使教材内容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将水文勘测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等融入教材,使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未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3)以岗课赛证为标准,体现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在“岗”的体现上,紧密围绕水文勘测工岗位需求构建教材框架,将岗位工作流程、技能要求细化到各项目的知识点中,使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精准对接。本教材将“课”与岗位技能深度融合,按照水文勘测的实际工作逻辑编排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全面掌握职业技能。同时,本教材充分考虑“赛”的因素,融入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与评判标准相关内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此外,本教材涵盖“证”的考核知识点,助力学生获取水文勘测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以数字赋能为导向,呈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本教材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理念和先进的编写理念,以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相融合的方式,为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本教材增加了二维码等数字化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材、教学完美融合,因此能够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单纯的在线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本教材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项目一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赤壁分局陈亚健编写;项目二的任务一、二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贾洪涛编写,任务三、四由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程品编写;项目三的任务一至任务三由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郭成建编写,任务四至任务六由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易进蓉编写;项目四和项目五由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陈吉琴编写;项目六的任务一至任务四由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张峰编写,任务五至任务八由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王志成编写。陈吉琴为本教材的主编并负责统稿工作。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志的帮助,同时参考了一些国内同行的著作、教材,以及相关规范,谨此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编者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不断完善。
    
    编  者    
    2024年11月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吉琴,女,硕士学位,副教授,1982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现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2000年进入河海大学水文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07年硕士毕业后从事一线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水文物理规律分析。
  • 样 章 试 读
    本书暂无样章试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