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 移动应用接口开发概述 1
1.1 常见移动应用场景下的接口 1
1.2 接口四要素 2
1.3 接口文档的内容及编写规范 3
1.4 接口安全认证 4
第2章 Spring Boot接口开发 6
2.1 Maven 7
2.1.1 配置Maven 7
2.1.2 新建Maven项目 8
2.1.3 引入Spring Boot 10
2.2 Spring Boot的基础知识 13
2.2.1 Spring Boot的配置 15
2.2.2 控制器路径匹配规则 16
2.2.3 带参数控制器 17
2.2.4 请求体和响应体注解 19
2.3 Spring Boot与DRUID的集成 20
2.4 Spring Boot与MyBatis的集成 22
2.5 Spring Boot与MyBatis-Plus的集成 26
第3章 微信公众号及接口开发 28
3.1 微信公众平台概述 28
3.2 公众号运营的非开发者模式 30
3.3 公众号运营的开发者模式 33
3.3.1 开发者模式的配置 35
3.3.2 获取访问令牌 38
3.3.3 获取用户列表 40
3.3.4 发送文本消息及群发消息 42
3.3.5 发送自定义模板消息 44
3.3.6 创建自定义菜单 47
3.3.7 接收用户互动消息 51
3.4 公众号接入百度智能云接口 59
3.5 公众号网页授权接口 64
3.6 公众号与数据库交互 69
3.6.1 数据准备 69
3.6.2 流程设计 70
3.6.3 数据映射 70
3.6.4 Thymeleaf引入 71
3.6.5 功能实现 72
3.7 公众号智能接口应用扩展 74
第4章 微信小程序及接口开发 76
4.1 小程序开发准备 77
4.1.1 账号与开发设置 77
4.1.2 集成开发工具 79
4.2 小程序开发基础 80
4.2.1 小程序基础构件 81
4.2.2 系统组件 82
4.2.3 自定义组件 86
4.2.4 小程序的事件驱动机制 93
4.3 小程序API 97
4.3.1 同步请求与异步请求 98
4.3.2 交互式接口 101
4.3.3 路由接口 103
4.3.4 小程序开放接口 105
4.3.5 地图和位置接口 109
4.3.6 网络请求接口 117
4.4 小程序服务器接口 121
4.4.1 获取接口访问令牌 122
4.4.2 小程序登录接口 123
4.4.3 开放数据验证与解密接口 128
4.4.4 发送订阅消息接口 137
4.5 小程序与数据库交互 141
4.5.1 接收文件接口 142
4.5.2 查询数据接口 145
4.5.3 增加数据接口 148
4.6 小程序云开发 155
4.6.1 云数据库开发 157
4.6.2 云函数开发 161
4.6.3 云存储开发 164
第5章 综合应用案例 169
5.1 系统设计 170
5.1.1 概要设计 170
5.1.2 详细设计 171
5.2 系统实现 178
5.2.1 系统框架实现 178
5.2.2 公共服务模块实现 186
5.2.3 后端业务逻辑实现 191
5.2.4 前端页面实现 216
5.3 部署测试 249
5.3.1 完善增加商品功能 249
5.3.2 部署服务器环境 255
附录A 258
展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产业和技术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编者依据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岗位需求和院校专业人才目标编写了本书。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移动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应用提供的丰富功能,无一不依赖于强大而精细的接口开发技术。本书旨在为移动应用接口开发者提供一本通用的移动应用接口开发手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移动应用接口开发中的接口四要素,并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
本书内容循序渐进,从移动应用接口开发的基础知识讲起,逐步深入,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利用Spring Boot高效地开发移动应用接口,深入探讨如何进行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接口开发,并通过一个综合应用案例,将前文介绍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中。每章均配备了详尽的代码示例和清晰的操作指导,以确保读者能够迅速掌握知识点并深刻理解。
期望本书能够成为移动应用接口开发者的宝贵参考资源,无论是对初出茅庐的新手还是对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都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努力确保内容的精确性和实用性,且注重表达清晰和易于理解。
鉴于接口开发是一个持续演进的领域,本书介绍的技术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因此,建议读者在学习本书的同时持续关注技术的最新动态,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开发技巧。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朱珍、徐博龙、吴巧雪等教师,以及广州新华学院的李晶、胡铁君、刘德嘉等教师的大力支持,同时在知识点的编排和案例的选择等方面听取了校企合作单位深圳市一诺软件有限公司的赵昌勇等多位工程师的宝贵意见。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难以顺利完成。由于编者的学识和经验有限,因此书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在此编者真诚地期待读者的反馈,以便不断改进和更新内容。
说明:根据计算机类教材的阅读习惯,本书中类、库、工具包在正文描述中一般遵循首字母大写形式,但在代码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因此会出现大小写不一致的情况,请读者注意。
如果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请联系邮箱(lwl_tech@126.co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