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一章 统计学基本问题 1
引导案例 2
第一节 统计学概述 3
一、统计与统计学的概念 3
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3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5
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类型 6
一、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划分 6
二、按数据收集方法划分 7
三、按描述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划分 8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8
一、总体和样本 8
二、参数和统计量 10
三、标志和指标 10
四、变量 13
本章小结 14
思考与练习 14
第二章?统计调查 17
引导案例 18
第一节?统计调查概述 19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19
二、统计调查的意义 19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20
一、普查 20
二、重点调查 22
三、典型调查 22
四、抽样调查 23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法 26
一、直接观察法 26
二、报告法 26
三、采访法 27
四、通信法 27
五、实验调查法 28
第四节?统计调查问卷 29
一、调查问卷的类型 29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 30
本章小结 33
思考与练习 33
第三章?图表描述 35
引导案例 36
第一节?品质型数据的图表描述 37
一、单项式频数分布表 37
二、条形图与饼形图 38
第二节?数值型数据的图表描述 41
一、组距式频数分布表 41
二、直方图 43
三、盒形图 45
四、茎叶图 46
五、频数分布的类型 47
第三节?双变量关系的图表描述 48
一、交叉频数分布图 48
二、散点图 49
第四节?运用SPSS进行图表描述 50
一、运用SPSS制作单项式频数分布表 50
二、运用SPSS制作条形图 51
三、运用SPSS制作饼形图 52
四、运用SPSS制作直方图 53
五、运用SPSS制作盒形图 53
六、运用SPSS制作茎叶图 54
七、运用SPSS制作交叉频数分布表和交叉频数分布图 55
八、运用SPSS制作散点图 56
本章小结 58
思考与练习 58
第四章?描述性统计量 61
引导案例 62
第一节?集中趋势描述性统计量 63
一、均值 63
二、中位数 66
三、众数 66
四、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比较 67
第二节?离散程度描述性统计量 67
一、极差、四分位差与平均差 68
二、方差与标准差 70
三、离散系数 74
第三节?分布形态描述性统计量 75
一、偏度 75
二、峰度 75
第四节?运用SPSS进行统计量描述 76
一、由“Ferquencies”计算描述性统计量 76
二、由“Descriptives”计算描述性统计量 78
三、由“Explore”计算描述性统计量 78
本章小结 80
思考与练习 80
第五章?参数估计 85
引导案例 86
第一节?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86
一、估计量与估计值 87
二、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87
三、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 87
四、几种重要的随机变量分布 88
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90
一、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91
二、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93
三、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94
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95
一、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 95
二、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 100
三、两个总体方差之比的区间估计 101
第四节?样本量的确定 102
一、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102
二、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 103
本章小结 103
思考与练习 104
第六章?假设检验 109
引导案例 110
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110
一、假设检验的原理 110
二、假设检验的流程 111
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13
一、总体均值的检验 114
二、总体比例的检验 116
三、总体方差的检验 117
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18
一、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 119
二、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 125
三、两个总体方差之比的检验 125
本章小结 126
思考与练习 127
第七章?列联分析 129
引导案例 130
第一节?列联表 130
一、列联表的构造 130
二、列联表的分布 131
第二节?统计量与检验 133
一、统计量 133
二、检验 133
第三节?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 135
一、相关系数 135
二、c相关系数 136
三、V相关系数 137
本章小结 137
思考与练习 138
第八章?方差分析 141
引导案例 142
第一节?方差分析概述 142
一、方差分析中的相关术语 142
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3
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 144
一、数据结构 145
二、分析步骤 145
三、方差分析表 149
四、用Excel工具进行方差分析 149
五、关系强度的测量 150
六、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 150
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 152
一、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 152
二、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152
三、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156
本章小结 158
思考与练习 159
第九章?回归分析 163
引导案例 164
第一节?相关分析概述 165
一、相关关系 165
二、相关系数 167
三、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69
第二节?回归模型与回归方程 170
一、回归模型 171
二、回归方程 171
第三节?估计回归方程 173
一、估计回归方程的概念 173
二、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173
三、判定系数 175
第四节?检验和预测 177
一、F检验 177
二、回归预测 179
第五节?残差分析 184
一、残差图 185
二、标准化残差图 187
三、正态概率图 188
四、异常值的检测 189
第六节?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 191
一、运用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91
二、曲线估计 195
本章小结 198
思考与练习 198
第十章?时间序列分析 203
引导案例 204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构成 205
一、长期趋势 205
二、季节波动 206
三、循环波动 206
四、无规则波动 206
五、平稳序列与非平稳序列 207
第二节?波动性的描述 207
一、逐期增减量与累积增减量 207
二、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208
三、环比增减速度与定基增减速度 209
第三节?长期趋势的测定 210
一、平均移动法 210
二、最小平方法 212
第四节?季节波动的测定 214
一、同季平均法 214
二、趋势剔除法 215
三、季节调整 217
本章小结 218
思考与练习 219
附录?用Excel生成概率分布表 223
附录A?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 223
附录B?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表 225
附录C?t分布临界值表 227
附录D?分布临界值表 229
附录E?F分布临界值表(a=0.05) 231
附录F?r简单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233
附录G?随机数字表 234
参考文献 236
展开
科幻小说作家H.G.威尔斯曾说过:“对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和读写能力一样必要。”如今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高性能计算机和全球网络的强大组合,使统计学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分布、概率、模型,这些统计专业词汇大家并不陌生。无论是创业,还是编制财务报表,或者只是观看电视新闻,都不可避免地遇到统计学。
从经济学到管理学、工程学、教育学、医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都会应用到统计学知识。长期以来,我国非数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都以数学证明和手工计算为主要内容,导致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会了统计问题的证明,但在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本专业数据时,却依然不知如何下手。这显然没有达到课程的设置效果,应用型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面向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开设“统计学入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并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了《应用统计学》教材,同时还推出了“应用统计学”慕课课程,以便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学习这门课程。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 内容精练:本教材在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应用条件,略去了烦琐的推导证明过程。
● 体例活泼:本教材力求突破传统教材的说教形式,每章内容都以“引导案例”引出本章重点知识;在知识讲解中插入“小提示”“延伸阅读”“课堂讨论”等模块,既可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直观、立体的认知环境,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每章都设有“本章小结”和“思考与练习”,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成效。
● 实例丰富:本教材融入了大量操作性较强的实例,并对实例进行了详细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 突出实用:鉴于计算机是求解统计问题的主要工具,本教材对主要的统计方法,都以常用的统计软件Excel和SPSS作为求解运算和分析的主要工具,既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 慕课资源:为方便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教材配套的慕课资源还有单元测试、讨论题库、作业库、试卷库、分组项目任务库等,需要使用配套在线资源的教师可在“学银在线”网站加入“应用统计学”课程。
本教材受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出版资金资助,由陈钦和王灿雄主编,具体分工如下:陈钦编写第一章、第二章及第五至第八章;王灿雄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及附录。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我们向参考过的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