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第1章 绪论 (1)1.1 概述 (1)1.2 工程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1.3 控制系统 (2)1.3.1 系统 (2)1.3.2 反馈控制系统 (3)1.3.3 控制系统分类 (5)1.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9)1.5 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10)1.6 本章小结 (10)1.7 习题 (10)第2章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数学基础 (11)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11)2.1.1 复数 (11)2.1.2 复数的运算规则 (11)2.1.3 复变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12)2.2 拉氏变换 (12)2.2.1 拉氏变换的定义 (13)2.2.2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13)2.2.3 拉氏变换的主要运算定理 (17)2.3 拉氏逆变换 (21)2.3.1 拉氏逆变换的定义 (21)2.3.2 拉氏逆变换的数学方法 (21)2.4 拉氏变换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24)2.5 本章小结 (26)2.6 习题 (27)第3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28)3.1 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8)3.1.1 系统微分方程 (28)3.1.2 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处理 (29)3.1.3 机械系统微分方程 (30)3.2 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36)3.2.1 传递函数 (36)3.2.2 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和增益 (38)3.2.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38)3.3 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 (47)3.3.1 方框图 (47)3.3.2 传递函数方框图的等效变换 (48)3.3.3 传递函数方框图的简化 (51)3.4 梅逊公式 (56)3.5 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56)3.5.1 状态变量与状态空间表达式 (56)3.5.2 线性系统的状态方程 (57)3.5.3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相互转化 (59)3.6 本章小结 (60)3.7 习题 (60)第4章 系统的时域分析 (63)4.1 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组成 (63)4.1.1 系统的时间响应 (63)4.1.2 非齐次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及其解的组成 (63)4.1.3 系统的时间响应组成 (64)4.2 典型输入信号 (66)4.3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67)4.3.1 单位脉冲响应 (68)4.3.2 单位阶跃响应 (68)4.3.3 单位斜坡响应 (69)4.4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71)4.4.1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72)4.4.2 二阶系统的极点 (73)4.4.3 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74)4.4.4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76)4.5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79)4.5.1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定义 (79)4.5.2 一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80)4.5.3 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81)4.6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88)4.6.1 典型三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88)4.6.2 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90)4.7 系统的误差分析与计算 (91)4.7.1 系统的误差与偏差 (92)4.7.2 稳态误差 (93)4.7.3 系统类型 (93)4.7.4 静态误差系数与稳态误差 (94)4.7.5 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97)4.8 本章小结 (102)4.9 习题 (102)第5章 根轨迹法 (105)5.1 根轨迹法概述 (105)5.1.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05)5.1.2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107)5.1.3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108)5.1.4 根轨迹方程 (110)5.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111)5.2.1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111)5.2.2 闭环极点的确定 (124)5.3 广义根轨迹 (125)5.3.1 参数根轨迹 (125)5.3.2 添加开环零点的作用 (128)5.3.3 零度根轨迹 (129)5.4 系统性能的分析和设计 (134)5.4.1 闭环零、极点与时间响应的关系 (134)5.4.2 系统性能的定性分析 (137)5.4.3 控制系统的复域设计 (138)5.5 本章小结 (143)5.6 习题 (144)第6章 系统的频率特性 (146)6.1 频率特性 (146)6.1.1 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 (146)6.1.2 频率特性的求法 (148)6.1.3 微分方程、频率特性、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 (149)6.1.4 频率特性的特点和作用 (150)6.2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150)6.2.1 极坐标图 (150)6.2.2 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151)6.2.3 含有积分环节系统的Nyquist图 (156)6.2.4 Nyquist图的一般形状 (157)6.2.5 机电系统的Nyquist图 (159)6.3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161)6.3.1 对数坐标图 (161)6.3.2 典型环节的Bode图 (162)6.3.3 典型环节Bode图的特点 (170)6.3.4 绘制系统的Bode图的步骤 (170)6.3.5 机电系统的Bode图 (172)6.4 闭环频率特性及频域性能指标 (175)6.4.1 闭环频率特性 (175)6.4.2 频域性能指标 (175)6.5 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 (176)6.5.1 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177)6.5.2 产生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环节 (178)6.6 本章小结 (179)6.7 习题 (179)第7章 系统的稳定性 (181)7.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判别准则 (181)7.1.1 稳定性的概念 (181)7.1.2 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准则 (182)7.2 Routh稳定判据 (184)7.2.1 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184)7.2.2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185)7.3 Nyquist稳定判据 (189)7.3.1 Nyquist稳定判据简介 (189)7.3.2 开环含有积分环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92)7.3.3 具有延时环节的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96)7.4 Bode稳定判据 (201)7.4.1 Nyquist图与Bode图的对应关系 (201)7.4.2 正负穿越的概念 (201)7.4.3 Bode稳定判据 (202)7.5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204)7.5.1 相位裕度与幅值裕度 (204)7.5.2 条件稳定系统 (207)7.6 本章小结 (210)7.7 习题 (210)第8章 系统的性能校正 (212)8.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及性能校正 (212)8.1.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212)8.1.2 性能校正的概念 (213)8.1.3 性能校正的分类 (213)8.2 串联校正 (214)8.2.1 增益调整校正 (214)8.2.2 相位超前校正 (214)8.2.3 相位滞后校正 (219)8.2.4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224)8.3 PID校正 (229)8.3.1 PID控制规律 (229)8.3.2 PD调节器 (230)8.3.3 PI调节器 (232)8.3.4 PID调节器 (233)8.4 反馈校正和顺馈校正 (235)8.4.1 反馈校正 (235)8.4.2 顺馈校正 (237)8.5 本章小结 (237)8.6 习题 (238)第9章 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校正 (240)9.1 概述 (240)9.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241)9.2.1 信号的采样 (241)9.2.2 采样定理 (243)9.2.3 保持器 (245)9.3 Z变换与Z逆变换 (245)9.3.1 Z变换的定义 (245)9.3.2 Z变换的性质 (248)9.3.3 Z逆变换 (251)9.4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54)9.4.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254)9.4.2 差分方程的解 (255)9.4.3 脉冲传递函数 (256)9.5 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265)9.5.1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66)9.5.2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271)9.5.3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 (272)9.6 离散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274)9.6.1 数字控制器D(z)的脉冲传递函数 (274)9.6.2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275)9.7 本章小结 (281)9.8 习题 (281)第10章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 (283)10.1 MATLAB仿真软件简介 (283)10.1.1 MATLAB系统构成 (283)10.1.2 MATLAB桌面操作环境 (284)10.1.3 MATLAB程序设计 (287)10.2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时域特性仿真 (289)10.2.1 桥式起重机坐标系统 (289)10.2.2 桥式起重机线性化模型 (290)10.2.3 桥式起重机货物摆动传递函数 (290)10.2.4 桥式起重机货物摆动传递函数频率特性仿真 (290)10.2.5 MATLAB源程序 (292)10.3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频率特性仿真 (293)10.3.1 桥式起重机机构运动传递函数 (293)10.3.2 桥式起重机机构运动传递函数频率特性仿真 (293)10.3.3 MATLAB源程序 (294)10.4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根轨迹仿真 (295)10.4.1 绘制根轨迹的相关MATLAB函数 (295)10.4.2 电磁驱动水压伺服机构及其线性化模型 (296)10.4.3 电磁驱动水压伺服机构的根轨迹仿真 (297)10.4.4 磁盘驱动读取系统的根轨迹仿真 (297)10.4.5 未来超音速喷气式客机的根轨迹仿真 (298)10.5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稳定性仿真 (300)10.5.1 集中供热系统的数学模型 (300)10.5.2 典型PID控制器 (301)10.5.3 基于Nyquist稳定判据设计PID控制器 (302)10.5.4 集中供热系统的控制过程仿真 (303)10.5.5 MATLAB源程序 (304)10.6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性能校正仿真 (305)10.6.1 热处理炉的数学模型 (305)10.6.2 典型PID控制器 (306)10.6.3 基于Nyquist稳定判据设计PI控制器 (306)10.6.4 热处理炉的控制过程仿真 (307)10.6.5 MATLAB源程序 (308)主要符号说明 (310)参考文献 (311)
展开
前 言本书第1版自2010年3月初发行后,承蒙多所高校有关专业采用,这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不少采用过这本教材的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就本书的编排结构、内容和习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且给予很好的建议。在此,我们向有关老师和同学致以由衷的感谢!根据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参考同类教材的经验,并吸收国内外有关本课程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我们拟对本书的结构、内容和习题进行修改,主要修改情况如下:(1)对于书中涉及的典型信号、极点等基本概念,在高等数学教材中称为函数和特征根,在本教材中从引入典型信号、极点等概念之后,尽量采用机械工程控制理论的专业术语,不采用函数和特征根等术语。(2)对于书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瞬态性能、稳态性能、瞬态性能指标等,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例如,增加了一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图例说明。(3)为了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加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问答题;删除了雷同的习题,增加了更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习题。(4)对于第1版中出现的错误、表达不准确、论述不贴切等不当之处,进行了修改。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由山东建筑大学董明晓和青岛农业大学李娟进行了修改,董明晓负责修改第1、2、3、6、7、8章和第10章的10.1、10.2、10.3、10.5、10.6节的内容;李娟负责修改第5、9章和10.4节的内容;第4章的内容由李娟负责初步的修改,董明晓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杨红娟和逄波参与了本书的修改工作;董明晓对全书进行了统稿。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殷切期望广大读者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教。编著者 2019年7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