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概述
1.1 人类追求的计算工具的发展
1.2 计算机的发展
1.2.1 计算机的诞生
1.2.2 计算机的发展史
1.2.3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3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3.1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1.3.2 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组成
1.3.3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1.4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1.4.1 计算机的特点
1.4.2 计算机的用途
1.5 计算机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1.5.1 计算机的分类
1.5.2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1.6 计算机技术应用前沿
1.6.1 互联网一天产生的数据量
1.6.2 什么是大数据
1.6.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1.6.4 大数据应用经典案例
课后习题
第2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1 数制
2.1.1 数制的有关概念
2.1.2 常用进位计数制
2.2 数制的相互转换
2.2.1 R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2.2.2 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
2.2.3 二、八、十六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2.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3.1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3.2 字符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4 多媒体数据的表示
2.4.1 声音信息
2.4.2 图像与视频信息
2.4.3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数字化
课后习题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
3.1 操作系统概述
3.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3.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3.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3.2 常用的操作系统
3.2.1 桌面操作系统
3.2.2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3.3 Windows 7基本操作
3.3.1 启动和退出Windows 7
3.3.2 鼠标、键盘操作
3.3.3 Windows 7帮助功能
3.3.4 Windows 7操作界面
3.3.5 Windows 7基本操作应用举例
3.4 Windows 7文件和资源管理
3.4.1 “计算机”与“资源管理器”工具
3.4.2 Windows 7文件和文件系统
3.4.3 文件和资源管理应用举例
3.5 控制面板与系统设置
3.5.1 个性化桌面效果设置
3.5.2 区域和语言、键盘和鼠标及日期和时间设置
3.5.3 用户和账户管理
3.5.4 硬件和软件管理
3.5.5 控制面板与系统设置应用举例
3.6 磁盘管理
3.7 Windows 7实用应用程序
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字处理Word 2010
4.1 案例1 文稿编辑
4.2 案例2 图文混排
第5章 电子表格处理Excel 2010
5.1 案例1 Excel数据输入与编辑
5.2 案例2 Excel函数应用
5.3 案例3 数据管理与分析
第6章 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10
6.1 案例1 演示文稿的基本编辑
6.2 案例2 演示文稿的美化与动画
6.3 案例3 演示文稿中的多媒体对象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7.1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7.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7.1.2 计算机网络组成、功能和分类
7.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7.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7.2 Internet基础
7.2.1 Internet概述
7.2.2 Internet发展和结构
7.2.3 Internet的服务
7.2.4 IP地址
7.2.5 Internet的接入
7.3 Internet的应用
7.3.1 校园网IP地址配置与网络方案
7.3.2 IE浏览器的使用
7.3.3 搜索引擎与文件下载
7.3.4 电子邮箱的申请与使用
7.4 实用案例——家庭中WiFi的组建
课后习题
第8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8.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8.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8.1.2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8.1.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
8.2 网络信息安全常用技术
8.3 计算机犯罪
8.3.1 计算机犯罪的手段与特点
8.3.2 计算机犯罪预防措施
8.4 计算机病毒
8.4.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8.4.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课后习题
第9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9.1 数据库技术概述
9.1.1 什么是数据库技术
9.1.2 数据库技术发展
9.2 数据库系统
9.2.1 数据库系统组成
9.2.2 数据库有关概念
9.2.3 数据模型
9.3 关系数据库
9.3.1 关系数据库有关概念
9.3.2 关系数据库完整性
9.3.3 常见的数据库产品简介
课后习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前 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带来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创新与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须面向社会发展与需求。高校都把计算机基础教育相关课程作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先修课程,类似于大学课程中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课程,掌握与应用计算机知识成为了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要更加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与方法,并配合相应的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使用计算机的技能,更要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本课程的教学不得不面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新生的计算机基础“非零起点”及基础水平的参差不齐。目前入学的大部分新生已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也大有人在。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要兼顾这两方面的学生,既要有基础的零起点教学,同时又要有高要求的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堂中都要有所得和有所获。
(2)本课程知识面宽,概念多,而学时又被压缩。课程中一个章节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就是一门课程,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仅仅是几个学时的教学。因此,给学生留下概念多而理解不深、不系统的印象。有些内容学生有过接触,一知半解,在听课过程中,就会有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
(3)计算机基础水平虽有提高,但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好。虽然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能正常地操作计算机,能从网上下载文件、玩游戏、购物等,但真正在工作、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是很弱的。如,一篇文档按要求进行简单排版、对一个学生成绩表数据要求进行计算与分析等,许多学生还是难以胜任的。
基于这三方面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本书的编写思路,即用“案例驱动法”进行教学。以微课形式,将教学案例与知识点概述录制了教学视频,适合开展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的教学,满足基础水平不足的学生的需要。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拉平”学生入学水平的差异,也可以剔除许多烦冗的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点、理论的阐述设计到案例中,一件作品、一项任务的完成,就是知识点概念的系统形成过程。
本书是依托Windows 7操作系统和Office 2010办公软件平台,结合当今最新计算机技术编写而成的。本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案例为任务驱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全书共分为9章,具体案例与知识点综述相结合,先呈现具体案例,在知识点综述中再阐述所涉及的知识点。应用案例的设计原则为:一是一个案例的内容量尽量在一次教学课中完成,一个模块内容所涉及的多个案例尽量覆盖本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二是案例的设计有一定梯度,基础与提高分别适用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教学学时的需要;三是案例的选用与设计力求切合实际日常应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指导,读者不仅可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而且对有关的知识点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具体教学安排上,各校可以根据教学学时、学生层次等具体情况,灵活选取教学内容。
本书由尹建新担任主编,第一章由尹建新、卢文伟编写,第二、八、九章由尹建新编写,第三章由夏其表编写,第四章由尹建新、张广群编写,第五章由尹建新、易晓梅编写,第六章由许凤亚编写,第七章由王国省编写,全书由尹建新统稿。视频主要由尹建新、夏其表录制,教学资料的建设得到了黄美丽、于芹芬、赵芸、刘颖、周素茵、马浩全、周厚奎等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做得更好,希望给读者、教师提供一本适合教和学的好教材。当然,由于编者认识水平的局限,书中仍难免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6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