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理 论 篇
第1章 绪论 2
1.1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概况 2
1.1.1 规划与发展规划 2
1.1.2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5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6
1.2.1 研究背景 6
1.2.2 问题提出 9
1.2.3 研究意义 10
1.3 发达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规划 11
1.3.1 美国交通运输规划 11
1.3.2 日本交通运输规划 13
1.3.3 欧盟交通运输规划 14
1.3.4 国外经验做法启示 15
1.4 本书主要研究框架 16
1.4.1 研究思路 16
1.4.2 研究框架 17
本章参考文献 17
第2章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 19
2.1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类型与体系 19
2.1.1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类型 19
2.1.2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体系 21
2.2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作用 23
2.2.1 指导交通运输领域发展 23
2.2.2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4
2.2.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5
2.2.4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5
2.3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 26
2.3.1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程序 26
2.3.2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实践 28
2.3.3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管理对策 29
2.4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方法 30
2.4.1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基本原则 30
2.4.2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主要方法 30
本章参考文献 38
第3章 交通运输需求 39
3.1 交通运输需求概述 39
3.1.1 交通运输需求内涵 39
3.1.2 交通运输需求特性 41
3.1.3 交通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42
3.1.4 交通运输需要 42
3.2 交通需求管理 43
3.2.1 交通需求管理提出背景 43
3.2.2 交通需求管理内涵 46
3.2.3 交通需求管理原则 48
3.2.4 交通需求管理实践 50
3.3 交通调查与分析 51
3.3.1 经济社会调查分析 51
3.3.2 交通调查与分析概述 54
3.3.3 交通运输需求预测主要方法 56
3.3.4 我国交通运输需求发展趋势 62
本章参考文献 63
第4章 交通运输供给 64
4.1 交通运输供给及管理 64
4.1.1 交通运输供给内涵 64
4.1.2 交通供给管理内涵 68
4.1.3 交通供给管理措施 68
4.2 交通供需均衡与交通供给适度 69
4.2.1 交通供需均衡 69
4.2.2 交通供给适度 71
4.2.3 交通供给适度规模 73
4.3 交通系统宏观控制与导向模式 74
4.3.1 交通供需控制导向机理 74
4.3.2 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控制 76
4.3.3 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控制 81
4.3.4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交通供给 85
本章参考文献 86
专 项 篇
第5章 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88
5.1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88
5.1.1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背景 88
5.1.2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特征趋势 90
5.1.3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对策 91
5.2 交通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 94
5.2.1 交通与城市之间作用关系的演进 94
5.2.2 当前交通与城市发展中不协调性问题 95
5.2.3 促进交通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 97
5.3 交通运输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 99
5.3.1 产业的内涵、类型和影响因素 99
5.3.2 交通运输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03
5.3.3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106
5.4 城市群交通发展 110
5.4.1 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10
5.4.2 城市群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5.4.3 促进城市群交通发展的对策 111
本章参考文献 112
第6章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114
6.1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趋向 114
6.1.1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内涵 114
6.1.2 基础条件与主要短板 115
6.1.3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17
6.2 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19
6.2.1 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119
6.2.2 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内容 119
6.3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 121
6.3.1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背景 121
6.3.2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部分重点领域 122
6.3.3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对策 123
6.4 交通运输现代化 125
6.4.1 交通运输现代化内涵 125
6.4.2 交通运输现代化框架 125
6.4.3 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方向 126
本章参考文献 127
第7章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129
7.1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129
7.1.1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基础条件 129
7.1.2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瓶颈 130
7.1.3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对策 131
7.2 综合交通枢纽 133
7.2.1 综合交通枢纽内涵 133
7.2.2 综合交通枢纽分类 135
7.2.3 综合交通枢纽协调机制 137
7.2.4 综合交通枢纽发展重点 139
7.3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 141
7.3.1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背景 141
7.3.2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实践状况 143
7.3.3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对策 145
本章参考文献 147
第8章 共享交通发展 148
8.1 共享交通内涵与发展趋势 148
8.1.1 共享交通内涵特征 148
8.1.2 共享交通发展背景 150
8.1.3 共享交通发展实践 152
8.2 共享交通技术与治理 154
8.2.1 共享交通建设关键技术 154
8.2.2 共享交通研究方法 155
8.2.3 共享交通治理 157
本章参考文献 158
实 践 篇
第9章 国外交通运输发展 162
9.1 国外交通运输发展实践 162
9.1.1 美国交通运输发展实践 162
9.1.2 日本交通运输发展实践 164
9.1.3 欧盟交通运输发展实践 165
9.1.4 印度交通运输发展实践 168
9.1.5 巴西交通运输发展实践 169
9.2 世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70
9.2.1 世界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趋势 170
9.2.2 铁路运输业发展趋势 171
9.2.3 公路运输业发展趋势 172
9.2.4 水路运输业发展趋势 173
9.2.5 航空运输业发展趋势 174
9.2.6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175
本章参考文献 175
第10章 国内交通运输发展 177
10.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177
10.1.1 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77
10.1.2 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79
10.2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 180
10.2.1 智能交通发展 181
10.2.2 低碳交通发展 182
10.2.3 一体化交通发展 183
本章参考文献 184
附录A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文本 185
A.1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185
A.2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 209
展开
序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是孙彦明同志等在出版《运输项目管理与评估》后的又一本交通运输类著作,也是一本关于交通专项规划方面的参考书。本书聚焦交通运输领域,运用发展规划理论方法,着眼于解决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比较强。
首先,深刻领会到党中央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理论高度。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把握好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设好“四好农村路”,加强物流业“降本增效”,积极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创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弘扬“两路”精神等,这些重要论述既总结了经济发展的深刻规律,又高度概括了交通运输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地位。这本著作能够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领域的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系统梳理交通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并就交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契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其次,紧扣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了交通发展的一些独到见解。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大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强国建设、交通先行”,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之需,转型发展之急;也是家国社稷之需,人民百姓之急。如何促进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政府、社会、智库、学界长期普遍关注的问题。交通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细化,是政府进行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科学编制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此进行了诸多阐释,例如,提出交通运输不仅要“自身强”,更要“强国家”,通过科学编制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发展,不断优化生产力国土空间布局,积极发展交通运输通道经济,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等等,对于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最后,探索性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一些理论方法。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关系到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书从交通运输需求入手,对于如何进行交通调查、需求分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的出行需要进行了诸多阐释。规划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供给,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发展、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在实现交通需求与供给平衡的过程中,还需要把握交通适度供给、土地合理开发、空间布局优化、低碳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念和技术要求。本书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留给读者特别是交通运输规划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也为科学编制交通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些理论方法上的参考。
总之,本书内容比较丰富,信息量大,视野宽广,论述精练,观点独到,创新性强。相信无论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者,还是规划编制人员,抑或是莘莘学子,读后都会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 周南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交通强国战略,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国交通运输进入交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谱写了举世瞩目的辉煌篇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诸多指标已位居世界前列,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但是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面向未来,如何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促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科学的交通发展规划,是实现规划战略导向功能、发挥资源配置和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作为支撑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产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先行官,正如周南司长在本书序中所言,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大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交通运输发展应放在国内外宏观大背景下去考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和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更加突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加快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着重发挥交通运输“强国”重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引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规划是系统预测和科学设计未来远景并决定现在应采取何种行动的方案。交通发展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具有战略导向、资源配置和统筹协调作用,也是政府指导交通运输领域发展和审批、核准重大交通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加强对交通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有助于系统思考交通运输未来发展方向、战略路径,推进新时代交通运输行业变革,更好地担负起交通强国的历史重任。
作为战略导向和经营未来的方法,发展规划强调诊察问题、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规划评估、规划实施、监测反馈这样一套基本的逻辑。编制发展规划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对多方面知识的反复甄选和有机集成。当前,尽管关于交通发展方面的文献比较多,但是系统论述交通发展规划的却比较少。基于研究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对以往教学讲义、科研项目报告、实地调研报告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的一些文献、专家学者的观点,最终形成了这本书。希望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对于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和编制,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书共分3篇10章,分别是理论篇的绪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交通运输需求、交通运输供给,专项篇的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共享交通发展,以及实践篇的国外交通运输发展、国内交通运输发展和附录A中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文本。本书成稿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和专家学者的一些成果,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书中可能会存在部分参考文献疏漏或标识不全等规范性问题,在此向相关学者深表歉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领导、专家和同事对本书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衷心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交通发展规划、交通经济与管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研究人员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欢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联系方式sun3311@126.com),以便我们及时更正。由于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有一些观点上的偏差,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臻完善。
孙彦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