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诗 词 篇
郑风?子衿 2
周南?汉广 3
周南?桃夭 3
卫风?硕人 4
邶风?击鼓 5
王风?黍离 6
小雅?采薇 6
小雅?鹿鸣 8
九歌?湘夫人 9
九歌?山鬼 10
九章?涉江 11
越人歌 13
十五从军征 14
陌上桑 15
孔雀东南飞 15
白头吟 18
江南 19
木兰诗 19
行行重行行 20
青青河畔草 21
明月皎夜光 21
涉江采芙蓉 22
迢迢牵牛星 22
短歌行 23
观沧海 23
归园田居?其一 24
饮酒?其五 25
春江花月夜 26
望月怀远 27
过故人庄 28
黄鹤楼 28
古从军行 29
终南别业 30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0
关山月 31
登金陵凤凰台 31
蜀道难 32
将进酒 33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4
梦游天姥吟留别 34
登高 36
兵车行 36
丽人行 37
登岳阳楼 3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
燕歌行 4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2
西塞山怀古 42
贫女 43
长恨歌 44
琵琶行 47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9
锦瑟 50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0
望江南?梳洗罢 5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2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52
苏幕遮?怀旧 53
渔家傲?秋思 53
雨霖铃?寒蝉凄切 54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55
望海潮?东南形胜 55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56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57
生查子?元夕 57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58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58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5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9
念奴娇?赤壁怀古 6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0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1
清平乐?春归何处 62
鹊桥仙?纤云弄巧 62
踏莎行?郴州旅舍 63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64
点绛唇?蹴罢秋千 65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65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6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6
声声慢?寻寻觅觅 66
满江红?写怀 67
谒金门?春半 68
卜算子?咏梅 69
钗头凤?红酥手 69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70
青玉案?元夕 7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2
扬州慢?淮左名都 73
望江南?三月暮 74
摸鱼儿?雁丘词 75
山坡羊?潼关怀古 76
石灰吟 77
竹石 77
长相思?山一程 78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78
送别 79
教我如何不想她 80
天狗 81
雪花的快乐 82
雨巷 83
我爱这土地 85
卜算子?咏梅 86
等你在雨中 87
一切 88
回答 88
致橡树 90
相信未来 91
无怨的青春 92
一棵开花的树 9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94
中国经典诗词推荐目录 94
散 文 篇
论语?学而篇 98
逍遥游 102
劝学 108
冯谖客孟尝君 113
谏逐客书[1] 116
陈情表[1] 119
桃花源记[1] 121
师说 122
滕王阁序[1] 125
始得西山宴游记 131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1] 133
醉翁亭记[1] 136
爱莲说[1] 138
前赤壁赋[1] 139
游褒禅山记[1] 141
湖心亭[1]看雪 143
项脊轩志[1](节选) 145
登泰山记[1] 147
芸娘论诗[1] 150
虫之趣[1] 152
少年中国说(节选) 153
西潮(节选) 154
听听那冷雨 156
老猫 160
把栏杆拍遍 165
中国经典散文推荐目录 169
小 说 篇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节选) 172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节选) 174
《西游记》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182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 两错认莫大姐私奔 再成交杨二郎正本 187
《红楼梦》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195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202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209
春风沉醉的晚上 214
边城(节选) 222
家(节选) 233
子夜(节选) 235
断魂枪 240
哦,香雪 245
游园惊梦 252
风筝飘带 264
锻炼锻炼 274
白鹿原 285
中国经典小说推荐目录 301
展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强盛的表现之一,所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了当下贯穿整个国民教育的大战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专题阐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具体工作。正因如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被各高职院校融入了人才培养体系并具体实施。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经典诵读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中华文明延绵了几千年,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处处都是经典。例如从学术层面上看就有先秦诸子经典、两汉的经学经典、魏晋的玄学经典、隋唐的佛学经典、宋明的理学经典、清代的朴学经典等;从文学层面上看又有上古的神话经典、两周的诗歌经典、先秦的散文经典、汉代的辞赋经典、唐宋的诗词经典以及明清的小说经典等,这一切经典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脉。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意义何在?
第一,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健全身心人格,端正礼仪行为,固化伦理道德,提高感悟力、审美力,它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最好方式。经典往往能伴随我们生命的成长,在经典的滋养中,我们可以静心、养性、安顿自己的心灵,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这是经典给予我们最大的恩赐。
第二,经典诵读有助于专业学习的提升,能构建和谐校园,引领企业的精神文明,可以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高技能人才。
第三,对于高职教育,其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有五个“对接”极其关键,它们分别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那么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属于哪一个“对接”呢?应该是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正是实现职业教育对接终身教育的基础。经典诵读可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的意义。因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靠的是一种惠及终身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分解之后就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而经典诵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做法。
这本《经典诵读》是基于高职学生学情,而编撰的适用于晨读或课外阅读的文学读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传统经典,初步掌握如何赏析各类文学作品,从而领悟中华文化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经典诵读》的内容以文学经典作为选取对象。以文学体裁为板块,分为三个篇章,诗词篇、散文篇、小说篇。每个篇章中所精选的文学作品遵循代表性原则,以其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编排。并在每一篇章的结尾处附录“作品选读”推荐目录。
编 者
2019年5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