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第2版)
作   译   者:叶建芳,仇润鹤,叶建威 出 版 日 期:2019-08-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刘小琳 
书   代   号:G0367650 I S B N:9787121367656

图书简介:

本书注重选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难易适中,以“讲透基本原理,打好电路基础,面向集成电路”为宗旨,强调物理概念的描述,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在知识点的阐述上,本书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并在内容取舍、编排及文字表达等方面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不仅易教,更便于自学。在清楚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本书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典型高频电子电路。全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高频电子电路基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率变换电路基础及基本部件,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最后一章以集成芯片为核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无线电收发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了整体内容从“树木到森林”的重要转变。另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每章后面都有难度适中的思考题和习题,填空题、选择题旨在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而计算题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本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本书可以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电大、职大的教材,还可以供从事电子协调研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定价 79.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选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难易适中,以“讲透基本原理,打好电路基础,面向集成电路”为宗旨,强调物理概念的描述,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在知识点的阐述上,本书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并在内容取舍、编排及文字表达等方面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不仅易教,更便于自学。在清楚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本书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典型高频电子电路。全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高频电子电路基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率变换电路基础及基本部件,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最后一章以集成芯片为核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无线电收发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了整体内容从“树木到森林”的重要转变。另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每章后面都有难度适中的思考题和习题,填空题、选择题旨在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而计算题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本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本书可以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电大、职大的教材,还可以供从事电子协调研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367656
    开 本:16开
    页 数:396
    字 数:597.0

    本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系统模型	1
    1.1.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
    1.1.2  无线电发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1.1.3  无线电接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
    1.1.4  无线电系统的通信方式	5
    1.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5
    1.2  无线信道及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7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
    1.4  本章小结	9
    思考题与习题	9
    第2章  高频电子电路基础	11
    2.1  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	11
    2.1.1  高频电路中的无源元器件	11
    2.1.2  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元器件	13
    2.2  简单谐振回路	14
    2.2.1  串联谐振回路	14
    2.2.2  并联谐振回路	19
    2.3  耦合谐振回路	23
    2.4  无源阻抗变换电路	26
    2.4.1  串并联阻抗的等效转换	26
    2.4.2  变压器阻抗变换	28
    2.4.3  部分接入阻抗变换	29
    2.5  本章小结	32
    思考题与习题	32
    第3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35
    3.1  概述	35
    3.2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37
    3.2.1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	37
    3.2.2  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	43
    3.2.3  多级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	48
    3.2.4  参差调谐放大器	50
    3.3  高频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51
    3.3.1  晶体管内部反馈的影响	51
    3.3.2  解决的方法	52
    3.4  高频集成放大器	53
    3.5  本章小结	58
    思考题与习题	59
    第4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61
    4.1  概述	61
    4.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64
    4.2.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64
    4.2.2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折线分析	65
    4.2.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67
    4.2.4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输出功率	72
    4.2.5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与工作状态	74
    4.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特性分析	75
    4.3.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75
    4.3.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78
    4.3.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	81
    4.3.4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83
    4.3.5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84
    4.4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	85
    4.4.1  直流馈电电路	85
    4.4.2  匹配网络	88
    4.4.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举例	99
    4.5  本章小结	102
    思考题与习题	104
    第5章  正弦波振荡器	107
    5.1  概述	107
    5.2  反馈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108
    5.2.1  谐振回路的自由振荡	108
    5.2.2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10
    5.2.3  反馈型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111
    5.2.4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分析方法	120
    5.3  LC正弦波振荡器	121
    5.3.1  互感耦合式振荡器	121
    5.3.2  三点式振荡器	124
    5.3.3  集成电路振荡器	139
    5.4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141
    5.4.1  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	141
    5.4.2  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	143
    5.4.3  振荡器的稳频措施	143
    5.5  晶体振荡器	145
    5.5.1  石英晶体谐振器	146
    5.5.2  晶体振荡器电路	150
    5.5.3  使用石英晶体谐振器时应注意的事项	157
    5.6  压控振荡器	159
    5.6.1  变容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159
    5.6.2  压控振荡器电路应注意的问题	162
    5.6.3  压控振荡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62
    5.6.4  晶体压控振荡器	163
    5.7  振荡器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164
    5.7.1  寄生振荡	164
    5.7.2  间歇振荡	165
    5.7.3  频率拖曳	166
    5.8  本章小结	167
    思考题与习题	168
    第6章  频率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	174
    6.1  非线性元器件的特性描述	174
    6.1.1  非线性元器件的基本特性	174
    6.1.2  非线性电路的工程分析法	177
    6.2  模拟相乘器基本功能及其基本单元电路	182
    6.2.1  模拟相乘器的基本功能	182
    6.2.2  模拟相乘器的基本单元电路	182
    6.3  集成模拟相乘器及其典型应用	185
    6.3.1  MC1496/1596集成模拟相乘器及其应用	185
    6.3.2  MC1495/1595集成模拟相乘器及其应用	187
    6.4  本章小结	190
    思考题与习题	190
    第7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电路	191
    7.1  概述	191
    7.2  振幅调制	191
    7.2.1  调幅波的数学表达式、波形及频谱	191
    7.2.2  调幅波的功率关系	194
    7.2.3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	195
    7.2.4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SSB)	195
    7.2.5  调幅电路	197
    7.3  调幅信号解调电路	199
    7.3.1  调幅信号的解调原理及电路模型	199
    7.3.2  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电路	200
    7.3.3  同步检波电路	205
    7.4  混频器	208
    7.4.1  混频器原理	208
    7.4.2  混频器主要性能指标	210
    7.4.3  实用混频电路	211
    7.4.4  混频干扰和非线性失真	215
    7.5  本章小结	217
    思考题与习题	219
    第8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223
    8.1  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	223
    8.1.1  瞬时角频率与瞬时相位	223
    8.1.2  调频波的数学表达式及波形	224
    8.1.3  调相波的数学表达式及波形	225
    8.1.4  调角波的频谱及带宽	227
    8.1.5  调角波与调幅波的抗干扰性比较	230
    8.2  调频信号的产生	231
    8.2.1  直接调频电路	231
    8.2.2  间接调频电路	231
    8.2.3  调频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32
    8.3  调频电路	232
    8.3.1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232
    8.3.2  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236
    8.3.3  间接调频电路	237
    8.4  扩大最大频偏的方法	238
    8.5  调频波解调电路——鉴频器	239
    8.5.1  鉴频器的性能指标	239
    8.5.2  斜率鉴频器	240
    8.5.3  相位鉴频器	243
    8.5.4  乘积型相位鉴频器	247
    8.6  本章小结	249
    思考题与习题	250
    第9章  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控制电路	253
    9.1  概述	253
    9.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254
    9.2.1  AGC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255
    9.2.2  增益控制电路	259
    9.3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261
    9.3.1  AFC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特性	261
    9.3.2  AFC电路的应用	262
    9.4  自动相位控制电路	264
    9.4.1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264
    9.4.2  锁相环的工作状态	271
    9.4.3  锁相环捕获过程的定性分析	273
    9.4.4  锁相环的跟踪性能——锁相环路的线性分析	283
    9.4.5  锁相环的噪声性能	324
    9.4.6  集成锁相环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336
    9.5  本章小结	365
    思考题与习题	367
    第10章  无线电接收与发射系统	372
    10.1  FM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72
    10.2  FM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73
    10.3  无线电发射机	374
    10.4  无线电接收机	379
    10.5  本章小结	383
    思考题与习题	383
    参考文献	384
    展开

    前     言

    前    言
    
    “通信电子电路”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很强,且有待不断发展的课程。在集成化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推动下,该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系上都需要不断更新。本书的内容将体现教育部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遵循“加强基础,强调功能,优选内容,面向集成”的原则。在参考国内外同类有影响力教材的经验后,编著者在典型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中,以理解概念、实现功能为主,加强基本理论方法的讨论,避免过多的数学推导。另外,编著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在本书中注重反映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做到起始于基本概念,落脚于实际应用。本书内容上重视工程性内容的引入,电路实例均来源于工程实践,遵循“分立为基础,集成为重点,分立为集成服务”的原则,依据“管为路用,以路为主”的方法,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将EDA技术与内容及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系统电路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借助于EDA技术对高频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设计、电路制板和电磁兼容分析已势在必行,这将成为高频电子电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书由叶建芳、仇润鹤、叶建威编著。其中,第1~5章由叶建威执笔,第6~8章由仇润鹤执笔,第9~10章由叶建芳执笔。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张雄伟教授对全书的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第10章中无线电收发系统波形测试工作得到刘世地高级实验师的大力帮助;陈金山协助完成了部分电路仿真工作。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著者从所列文献中吸取和借鉴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谢。
    承蒙电子工业出版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学术出版分社董亚峰副社长和李敏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leaf6411@dhu.edu.cn,qiurh@dhu.edu.cn。
    
    编著者  
    2019年6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