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现代教育技术
丛   书   名: 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
作   译   者:潘巧明 出 版 日 期:2019-08-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朱怀永 
书   代   号:G0358140 I S B N:9787121358142

图书简介:

本书是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项目立项建设的教材。全书内容围绕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技能实践和教育新技术展望等几个方面展开,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媒体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应用、新技术与未来教育。
定价 46.8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4)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项目立项建设的教材。全书内容围绕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技能实践和教育新技术展望等几个方面展开,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媒体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应用、新技术与未来教育。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358142
    开 本:16开
    页 数:248
    字 数:396.0

    本书目录

    第1章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1
    1.1  教育技术概述	1
    1.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
    1.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4
    1.1.3  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和方法	7
    1.2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9
    1.2.1  视听与传播理论	9
    1.2.2  学习理论	12
    1.2.3  系统科学理论	17
    1.3  教师信息素养	18
    1.3.1  信息素养的内涵	18
    1.3.2  师范生信息素养标准	18
    1.3.3  教师TPACK知识结构框架	21
    1.4  教师信息素养调研实践	24
    1.4.1  教师信息素养调研案例	24
    1.4.2  教师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案例	27
    第2章  信息化教学媒体与环境	29
    2.1  信息化教学媒体概述	29
    2.1.1  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含义	29
    2.1.2  教学媒体的分类	30
    2.1.3  教学媒体的特点	30
    2.1.4  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	31
    2.2  智慧教室系统与环境	32
    2.2.1  智慧教室概述	32
    2.2.2  智慧教室系统的教学应用	33
    2.3  语言学习系统与环境	34
    2.3.1  语言学习系统概述	34
    2.3.2  语言实验室的教学应用	36
    2.4  微格教学系统与环境	38
    2.4.1  微格教学概述	38
    2.4.2  微格教学系统的教学应用	40
    2.5  校园网络	42
    2.5.1  校园网络概述	42
    2.5.2  数字化图书馆	44
    2.6  智慧教室的使用实践	46
    2.6.1  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教学案例	46
    2.6.2  希沃白板使用简介	49
    2.6.3  希沃授课助手使用简介	54
    第3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	58
    3.1  信息化教学资源概述	58
    3.1.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58
    3.1.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	59
    3.1.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59
    3.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60
    3.2.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60
    3.2.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处理	64
    3.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	67
    3.3.1  多媒体课件	67
    3.3.2  微课	77
    3.4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实践	82
    3.4.1  微课设计案例	82
    3.4.2  Camtasia Studio 9的使用简介	83
    第4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86
    4.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86
    4.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86
    4.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	87
    4.1.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工具	87
    4.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89
    4.2.1  前期分析阶段	89
    4.2.2  教学目标的阐明	92
    4.2.3  教学策略的制定	95
    4.2.4  教学方案的编写	99
    4.2.5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101
    4.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	102
    4.3.1  常规型教学设计模式	102
    4.3.2  探究型教学设计模式	105
    4.3.3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学设计模式	107
    4.4  基于移动终端的精准教学方案设计实践	107
    4.4.1  “之江汇”教学平台介绍	108
    4.4.2  教学助手介绍	114
    第5章  信息化教学过程	126
    5.1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126
    5.1.1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含义	126
    5.1.2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原则	127
    5.1.3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目标	128
    5.1.4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层次	128
    5.1.5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途径	130
    5.2  小组协作教学模式	131
    5.2.1  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内涵	131
    5.2.2  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	131
    5.2.3  小组协作学习案例	132
    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34
    5.3.1  翻转课堂的内涵	134
    5.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	134
    5.3.3  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135
    5.4  基于数据决策的课堂教学模式	136
    5.4.1  基于数据决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136
    5.4.2  基于数据决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	137
    5.4.3  基于数据决策的课堂模式案例	137
    5.5  基于移动终端的精准教学实践	139
    5.5.1  移动终端平台	140
    5.5.2  智学网教学平台	147
    第6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	156
    6.1  教学评价概述	156
    6.1.1  教学评价的概念	156
    6.1.2  教学评价的类型	158
    6.1.3  教学评价的原则	159
    6.1.4  教学评价的方法	160
    6.2  诊断学情的评价	162
    6.2.1  诊断学情的评价方法	163
    6.2.2  诊断学情的评价工具	164
    6.3 课堂教学的评价	165
    6.3.1  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165
    6.3.2  课堂教学的评价工具	168
    6.4  教学资源的评价	171
    6.4.1  教学资源的评价方法	171
    6.4.2  教学资源的评价工具	172
    6.5  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	175
    第7章  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应用	178
    7.1  网络教育概述	178
    7.1.1  网络教育的概念	178
    7.1.2  网络教育的特征	178
    7.1.3  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179
    7.1.4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	182
    7.1.5  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	183
    7.2  在线教育课程	185
    7.2.1  在线教育课程的概念	185
    7.2.2  在线教育课程的特征	185
    7.2.3  MOOC与SPOC	188
    7.2.4  在线教育课程平台案例	190
    7.3  远程互动课堂	193
    7.3.1  远程互动课堂的概念	193
    7.3.2  远程互动课堂的特点	194
    7.3.3  远程互动课堂的环境	195
    7.3.4  远程互动课堂应用平台	196
    7.4  在线教育课程实践	199
    第8章  新技术与未来教育	211
    8.1  新技术与未来教育概述	211
    8.2  虚拟现实与情境教学	213
    8.2.1  虚拟现实的典型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14
    8.2.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情境教学	217
    8.3  大数据与精准教学	219
    8.3.1  大数据的典型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19
    8.3.2  基于大数据决策的精准教学	220
    8.4  人工智能与适应性教学	223
    8.4.1  人工智能的典型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23
    8.4.2  基于人工智能的适应性教学	225
    8.5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D仿真教学实践	227
    8.5.1 Studio虚拟现实学习平台	227
    8.5.2  基于Studio虚拟现实学习平台的教学案例	230
    参考文献	236
    展开

    前     言

    本书是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技术为基础,以师范院校本科(含专科)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编写的。
    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媒体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应用、新技术与未来教育等,重点介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旨在使学习者对教育技术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培养学习兴趣,同时能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风格,以及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软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本书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选择和开发,其特色及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合式学习”是本书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同步开发了网络课程,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内容组织和活动设计上,都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首先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本书实现了内容与活动在真实课堂与网络平台上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两者的长处,体现了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趋势,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典范。其次是充分发挥“主体/主导”的教学结构思想。运用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方法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示范、讲解等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体验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深刻内涵。此外还将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相互融合,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本书既是一本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教程,又是一本学习活动指导手册,真正做到了教本与学本的统一。
    2. 以真实任务驱动,以活动为载体,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书吸收编者多年从事教育技术教学的经验,立足于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以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以应用需要为核心,以任务为支架,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为支持,使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增强,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学内容融入真实情境中,突破理论讲座、学习实践等相互独立的局限,真正地将理论、方法、技术等融入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挑战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3. 以实用为原则,做到共性和个性并存、专业性和普及性兼顾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融理论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课程。因此,本书在编写时突出了实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普通高校的教学特点,在开发时做到共性和个性并存。所谓共性就是遵循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规范,撷取其中基本理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个性即结合高校实际,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作为一门公共课的教材,又必须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兼顾到所有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书中内容深入浅出,对于许多问题从“零”讲起,把一些精深晦涩的专业理论通俗化。
    本书由潘巧明负责全书的策划、设计和全面的审核与修订,参加编写的人主要有潘巧明、王志临、赵静华等老师。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丽水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同时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立项建设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书中引用了大量专家、学者的著作、论文和网上资源,对他们的支持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书配有覆盖所有章节的教学微视频和完整的配套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及实例和素材等,使用者可以扫描二维码或登录MOOC平台网站下载。
    由于时间匆促,加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9年5月8日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