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第3版)
作   译   者:杨明海 等 出 版 日 期:2018-10-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谭湘楠 
书   代   号:G0352070 I S B N:9787121352072

图书简介: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导论、工作分析准备、工作岗位调查、工作分析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工作分析成果及其编制过程、工作分析成果的应用、岗位评价准备、岗位评价的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岗位评价成果的应用。本书的特色:立足于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引导案例”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强化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在“实验实践”环节提出实验实践的背景和目的、准备条件、操作步骤与过程、成果和评价及支撑材料等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本书有习题、参考答案与电子课件,适合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
定价 49.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导论、工作分析准备、工作岗位调查、工作分析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工作分析成果及其编制过程、工作分析成果的应用、岗位评价准备、岗位评价的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岗位评价成果的应用。本书的特色:立足于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引导案例”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强化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在“实验实践”环节提出实验实践的背景和目的、准备条件、操作步骤与过程、成果和评价及支撑材料等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本书有习题、参考答案与电子课件,适合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352072
    开 本:16开
    页 数:272
    字 数:435.0

    本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导论	1
    1.1  工作分析概述	3
    1.1.1  工作分析的概念	3
    1.1.2  工作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4
    1.1.3  工作分析的原则	5
    1.1.4  工作分析的一般程序	6
    1.2  岗位评价概述	7
    1.2.1  岗位评价的概念	7
    1.2.2  岗位评价的作用	7
    1.2.3  岗位评价的原则	8
    1.2.4  岗位评价的一般程序	8
    1.3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的关系
    与应用	10
    自测题	11
    第2章  工作分析准备	16
    2.1 组织诊断与组织结构设计	17
    2.1.1 组织诊断	17
    2.1.2  组织结构设计	19
    2.2 定编定员	22
    2.2.1 定编定员的原则	23
    2.2.2 定编定员的方法	24
    2.3 工作分析计划	27
    2.3.1 工作分析的目标	27
    2.3.2 工作分析的信息
    收集者	27
    2.3.3 工作分析的信息类型
    和内容	28
    自测题	29
    第3章  工作岗位调查	31
    3.1  工作岗位调查的概念、目的
     与意义	32
    3.1.1  工作岗位调查的概念	32
    3.1.2  工作岗位调查的目的	32
    3.1.3  工作岗位调查的意义	33
    3.2  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	33
    3.2.1  面谈法	33
    3.2.2  现场观察法	33
    3.2.3  书面调查法	34
    3.3  工作岗位调查的形式	34
    3.3.1  岗位写实	34
    3.3.2  关键事件法	36
    3.3.3  调查抽样法	37
    3.4  工作岗位调查的内容	38
    3.4.1  岗位劳动责任调查	38
    3.4.2  岗位能力要求调查	38
    3.4.3  岗位劳动强度调查	38
    3.4.4  岗位劳动环境调查	44
    3.5 工作岗位调查中应注意
     的问题	55
    自测题	66
    第4章  工作分析方法及其操作
    过程	68
    4.1  职务分析问卷法	69
    4.1.1  职务分析问卷法简介	69
    4.1.2  职务分析问卷法的
    操作过程	71
    4.1.3  职务分析问卷法的
    应用	73
    4.2  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卷法	76
    4.2.1  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
    卷法简介	76
    4.2.2  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
    卷法的操作过程	77
    4.2.3  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
    卷法的应用	84
    4.3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85
    4.3.1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简介	85
    4.3.2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
    操作过程	86
    4.3.3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
    应用	91
    4.4  工作要素法	93
    4.4.1  工作要素法简介	93
    4.4.2  工作要素法的操作
    过程	93
    4.4.3  工作要素法的应用	95
    4.5  临界特质分析系统	98
    4.5.1  临界特质分析系统
    简介	98
    4.5.2  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
    操作过程	100
    4.5.3 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
    应用	101
    4.6 任务清单分析系统	101
    4.6.1 任务清单分析系统
    简介	101
    4.6.2  任务清单分析系统的
    操作过程	101
    4.6.3  任务清单分析系统的
    应用	102
    自测题	105
    第5章  工作分析成果及其编制
    过程	107
    5.1  工作描述	108
    5.1.1  工作描述的主要内容	108
    5.1.2  工作描述编制的格式
    规范	110
    5.1.3  工作描述编制范例	112
    5.2  工作规范	115
    5.2.1  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115
    5.2.2  工作规范编制的格式
    规范	116
    5.2.3  工作规范编制范例	117
    5.3  工作说明书	119
    5.3.1  工作说明书的主要
    内容	119
    5.3.2  工作说明书编制的
    格式规范	122
    5.3.3  工作说明书编制应
    注意的事项	125
    5.4  工作说明书编制范例	125
    自测题	138
    第6章  工作分析成果的应用	140
    6.1  工作设计	141
    6.1.1  工作设计的意义	141
    6.1.2  工作设计的条件和
    内容	142
    6.1.3  工作设计的步骤	143
    6.1.4  工作设计的方法	144
    6.2  人力资源规划	147
    6.2.1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47
    6.2.2  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
    分析的关系	148
    6.3  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绩效
    考核	149
    6.3.1  人力资源招聘	149
    6.3.2  人力资源培训	150
    6.3.3  绩效考核	151
    自测题	154
    第7章  岗位评价准备	157
    7.1  岗位分类	158
    7.1.1  岗位分类的基本功能	159
    7.1.2  岗位分类的基本原则	159
    7.1.3  岗位分类的基本方法	160
    7.2  岗位评价委员会	161
    7.2.1  岗位评价委员会的
    组织构成	161
    7.2.2  岗位评价委员会的
    工作原则	162
    7.2.3  岗位评价委员会的
    工作内容	163
    7.3  岗位评价计划	163
    7.3.1  确定岗位评价指标与
    标准	163
    7.3.2  获取与岗位相关的
    信息	165
    7.3.3  岗位评价培训	165
    7.4  试评标杆岗位	167
    7.4.1  标杆岗位的选择原则	167
    7.4.2  标杆岗位的评价要素	167
    7.4.3  标杆岗位的试打分	170
    自测题	176
    第8章  岗位评价的方法及其
    操作过程	179
    8.1  岗位评价的基本方法	180
    8.1.1  岗位参照法	180
    8.1.2  岗位排列法	181
    8.1.3  岗位分类法	184
    8.1.4  因素比较法	186
    8.2  要素计点法	188
    8.2.1  要素计点法简介	188
    8.2.2  要素计点法的操作
    步骤	189
    8.2.3  要素计点法的应用	198
    8.3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	208
    8.3.1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
    简介	208
    8.3.2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的
    操作步骤	215
    8.3.3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的
    应用	217
    8.4  国际岗位评价法	218
    8.4.1  国际岗位评价法简介	218
    8.4.2  国际岗位评价法的
    操作步骤	230
    8.4.3  国际岗位评价法的
    应用	230
    自测题	233
    第9章  岗位评价成果的应用	235
    9.1  薪酬管理	236
    9.1.1  薪酬的概念与意义	236
    9.1.2  工资及其基本类型	236
    9.1.3  基本工资的确定	238
    9.2  劳动保护	239
    9.2.1  劳动保护的概念	239
    9.2.2  劳动保护的内容	239
    9.2.3  全社会安全生产管理
    体制	240
    9.2.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机制	241
    9.2.5  职业危害和职业病	244
    9.3  社会保障	245
    9.3.1  社会
    9.3.2  社会保障的特征	245
    9.3.3  社会保障的范围	246
    9.4  社会保险	246
    9.4.1  社会保险的概念与
    特点	246
    9.4.2  社会保险的功能	247
    9.4.3  社会保险的内容	248
    自测题	250
    参考文献	253
    展开

    前     言

    第3版前言
    一、本书的写作背景
    2010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发起“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实验与实践教学系列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承担了《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一书的编写。
    学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人都知道,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的内容比较枯燥,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有的员工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有的工作没人去做,有些员工工作量很大,有些员工工作相互重叠,有功劳大家争,有责任没人担;同时还会发现,招聘的新员工常常不符合要求,主管难以确切地评价下属员工的工作成绩,员工抱怨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学习机会、工资太低、福利太少。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员工,也没有确定每名员工的工作量,不了解如何有效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不清楚如何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也不清楚与员工岗位所对应的报酬如何确定。这些问题影响着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发展,需要企业用有效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来解决。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发生预示着企业需要进行规范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工作。
    工作分析的实质就是明确工作的运作方式及从业人员的资格,通过研究某项工作所包括的任务、性质和责任(工作说明)及工作人员必需的价值观、知识与能力(工作规范),以区别于其他工作。当一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确定以后,企业需要确定为这一岗位支付多少报酬。岗位评价则确立了企业内各工作岗位相互之间的依赖性,明确了企业内所有工作岗位之间逻辑性的排列关系,并由此构成薪酬结构的基础,以确保企业工资的内部公平性和合理性,实现同工同酬。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科学、周密、细致与符合组织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由此而形成的结果是人力资源招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活动开展的基础、依据和标准,也是企业持续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2014年,本书进行第一次修订,在第1版的基础上,本书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同时也依据各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对全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尤其是第4章的修改幅度很大,增加了相关的表格和解释,以便于实践操作。
    2018年,本书进行第二次修订,在第2版的基础上,本书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更新了相对陈旧的案例,补充了反映当前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研究发展趋势的参考文献。同时,依据各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对第4章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本书共9章。第1章介绍了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本知识。第2~6章分层次介绍了工作分析的相关内容,即如何准备工作分析、如何调查工作岗位、如何使用工作分析方法、如何编制工作说明书,以及工作分析的应用范畴。第7~9章主要介绍了岗位评价的相关内容,即如何准备岗位评价、如何使用岗位评价方法,以及岗位评价的应用范围。
    各章内容安排如图0-1所示。
     
    图0-1  各章内容
    作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规划教材,本书的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础知识融入企业管理的现实之中。本书每章的开始都编写了一个“引导案例”,每个引导案例都包含了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事件和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正文中的“提示”“相关链接”“前沿话题”“应用案例”与“引导案例”前呼后应,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理论知识的作用。
    (2)立足于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了解和掌握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本书编写的一个基本要务。本书在每章前都列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导航”,在每章后列出了自测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3)强化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学习在于知,更在于行。学习基本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用”,“用”的前提就是实验和实践。为此,本书在涉及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应用环节的各章后面都增加了“实验实践”内容,分别提出了实验实践的背景和目的、准备条件、操作步骤与过程、成果和评价及支撑材料等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三、本书的体例、符号约定和阅读提示
    本书每章的开篇都由“引导案例”“学习目标”和“学习导航”构成,以供授课教师和学生通过“引导案例”对本章的教学内容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按照“学习导航”循序渐进地学习本章内容。正文中穿插“提示”“相关链接”“前沿话题”等,以加强有关概念,加深对重点或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提示易混淆的概念,开阔知识面。章末配有“实验实践”和“自测题”,以巩固学习效果。
    四、建议的学时数
    本书建议的学时数是34个标准课时,各章学时分配见表0-1。
    表0-1  各章学时分配表
    章  节	章 标 题	学 时 数
    第1章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导论	2
    第2章	工作分析准备	4
    第3章	工作岗位调查	4
    第4章	工作分析方法及其操作过程	6
    第5章	工作分析成果及其编制过程	4
    第6章	工作分析成果的应用	2
    第7章	岗位评价准备	4
    第8章	岗位评价的方法及其操作过程	4
    第9章	岗位评价成果的应用	2
    机动		2
    
    五、读者对象
    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适合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教材,同时也适合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士阅读和使用。
    对学生而言,本书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并能够应用书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对教师而言,本书是一本指导课题教学与实验实践的教学指导书。
    六、后续服务形式
    (1)有同步配套的习题;
    (2)提供习题解答;
    (3)提供免费电子教案。
    七、写作分工
    本书第1章、第6章、第9.1节由山东财经大学杨明海教授编写和修订;第2章,第9.2、9.3、9.4节由深圳大学张玮老师编写和修订;第3章由山东财经大学于维英教授编写和修订;第4章由山东财经大学李贞副教授编写和修订;第5、8章由山东财经大学薛靖副教授编写和修订;第7章由山东财经大学孙亚男副教授编写和修订。杨明海教授负责全书架构的设计和统稿。
    八、致谢
    非常感谢使用本书的各高校授课教师,谢谢你们的认可和对本书提出的建议。
    在本书第2版的修订中,非常感谢浙江工商大学的李攻老师和大连工业大学的谷老师对本书提出的关于分析方法的反馈建议。
    在本书第3版的修订中,湖南大学的初上本课的熊老师咨询过教材内容,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借鉴和引用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九、作者的联系方式
    作者的E-mail是minghaiyang@126.com,欢迎读者反馈意见。
    编著者
    第2版前言
    一、本书写作的背景及意义
    发端于美国次贷问题的世界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同时对中国企业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全球经济已呈现回暖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深重,很可能是旷日持久的经济衰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国际化及危机金融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外,追求至善、完美的专业精神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这种专业精神表现在企业管理上就是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这正是中国企业所欠缺的,如源于日本的“5S”管理模式,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得到。因此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有的员工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有的工作没人去做,有些员工工作量很大,有些员工之间工作相互重叠,有功劳大家争,有责任没人担;同时还会发现,招聘的新员工常常不符合要求,主管难以确切地评价下属员工的工作成绩,员工抱怨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学习机会、工资太低、福利太少。
    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员工,也没有确定每名员工的工作量,不了解如何有效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不清楚如何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也不清楚与员工岗位所对应的报酬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是企业有效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影响着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发生预示着企业需要进行规范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工作。
    一个组织的建立最终会导致一批工作岗位的出现,而这些岗位的工作要由特定的人员来承担。工作分析的实质就是明确工作的运作方式及从业人员的资格,通过研究某项工作所包括的任务、性质和责任(工作说明)及工作人员必需的价值观、知识与能力(工作规范),以区别于其他工作。当一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确定以后,企业需要确定为这一岗位支付多少报酬。岗位评价则确立了企业内各工作岗位相互之间的依赖性,明确了企业内所有工作岗位之间逻辑性的排列关系,并由此构成薪酬结构的基础,以确保企业工资的内部公平性和合理性,实现同工同酬。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科学、周密、细致与符合组织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也是企业持续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二、本书的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共9章。第1章介绍了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本知识。第2~6章分层次介绍了工作分析的相关内容,即如何准备工作分析,如何调查工作岗位,如何使用工作分析方法,如何编制工作说明书,以及工作分析的应用范畴。第7~9章主要介绍了岗位评价的相关内容,即如何准备岗位评价,如何使用岗位评价的方法,以及岗位评价的应用范围。其中,第1章、第9章(1.1节)由山东经济学院杨明海教授编写,第2章、第9章(9.2~9.4节)由浙江大学理学院张玮博士编写,第3章由山东经济学院于维英教授编写,第4章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李贞博士编写,第5章、第8章由山东经济学院薛靖副教授编写,第6章由山东大学杜新宇副教授编写,第7章由山东财政学院学院孙亚男博士编写。杨明海教授负责全书架构的设计和统稿。
    各章内容安排如图0-1所示。
    图0-1  各章内容
    作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规划教材,本书的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础知识融入企业管理的现实之中。本书每章的开始都编写了一个“引导案例”,每个引导案例都包含了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事件和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正文中的“提示”“相关链接”“前沿话题”和“应用案例”与“引导案例”前呼后应,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理论知识的作用。
    (2)立足于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了解和掌握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本书编写的一个基本要务。本书在每章前都列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导航”,在每章后列出了自测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3)强化课程实验实践环节。本书编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在于知,更在于行。学习基本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用”,“用”的前提就是实验和实践。为此,本书在涉及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应用环节的各章后面都增加了“实验实践”内容,分别提出了实验实践的背景和目的、准备条件、操作步骤、难点与注意事项、成果及评价和支撑材料等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三、使用本书的建议
    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适合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同时也适合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士阅读和使用。
    对学生而言,本教材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并能够应用教材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对教师而言,本教材是一本指导课题教学与实验实践的教学指导书。
    本书借鉴和引用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著者
     ?
    第1版前言
    一、本书写作的背景及意义
    发端于美国次贷问题的世界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同时对中国企业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全球经济已呈现回暖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深重,很可能是旷日持久的经济衰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国际化及危机金融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外,追求至善、完美的专业精神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这种专业精神表现在企业管理上就是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这正是中国企业所欠缺的,如源于日本的“5S”管理模式,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得到。因此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有的员工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有的工作没人去做,有些员工工作量很大,有的员工之间工作相互重叠,有功劳大家争,有责任没人担;同时还会发现,招聘的新员工常常不符合要求,主管难以确切地评价下属员工的工作成绩,员工抱怨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学习机会、工资太低、福利太少。 
    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员工,也没有确定每名员工的工作量,不了解如何有效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不清楚如何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也不清楚与员工岗位所对应的报酬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是企业有效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影响着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发生,预示着企业需要进行规范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工作。 
    一个组织的建立最终会导致一批工作岗位的出现,而这些岗位的工作要由特定的人员来承担。工作分析的实质就是明确工作的运作方式及从业人员的资格,通过研究某项工作所包括的任务、性质和责任(工作说明)及工作人员必需的价值观、知识与能力(工作规范),以区别于其他工作。当一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确定以后,企业需要确定为这一岗位支付多少报酬。岗位评价则确立了企业内各工作岗位相互之间的重要性,明确了企业内所有工作岗位之间逻辑性的排列关系,并由此构成薪酬结构的基础,以确保企业工资的内部公平性和合理性,实现同工同酬。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科学、周密、细致与符合组织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也是企业持续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二、本书的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共9章。第1章介绍了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本知识。第2~6章分层次介绍了工作分析的相关内容,即如何准备工作分析,如何调查工作岗位,如何使用工作分析方法,如何编制工作说明书,以及工作分析的应用范畴。第7~9章主要介绍了岗位评价的相关内容,即如何准备岗位评价,如何使用岗位评价的方法,以及岗位评价的应用范围。其中,第1、6、9章(9.1节)由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杨明海教授编写,第2、3、9章(9.2、9.3节)由浙江大学理学院张玮博士编写,第4章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李贞博士编写,第5、8章由山东经济学院人才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薛靖副教授编写,第7章由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孙亚男博士编写。杨明海教授负责全书架构的设计和统稿。 
    作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规划教材,本书的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础知识融入企业管理的现实之中。本书每章的开始都编写了一个“引导案例”,每个引导案例都包含了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事件和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正文中的“提示”“相关链接”“前沿话题”和“应用案例”与“引导案例”前呼后应,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理论知识的作用。 
    (2)立足于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了解和掌握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本书编写的一个基本要务。本书在每章前都列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导航”,在每章后列出了自测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3)强化课程实验实践环节。本书编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在于知,更在于行。学习基本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用”,“用”的前提就是试验和实践。为此,本书在涉及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应用环节的各章后面都增加了“实验实践”内容,分别提出了实验实践的背景和目的、准备条件、操作步骤、难点与注意事项、成果及评价和支撑材料等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三、使用本书的建议 
    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适合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同时也适合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士阅读和使用。 对于学生而言,本教材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并能够应用教材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对于教师而言,本教材是一本指导课题教学与实验实践的教学指导书。 
    本书借鉴和引用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著者  
    2010年3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