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基础篇
第1章 概述 3
1.1 光纤通信的概念 3
1.1.1 什么是光纤通信 3
1.1.2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4
1.2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 4
1.2.1 光纤通信的里程碑 4
1.2.2 爆炸性发展 5
1.3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 5
1.3.1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5
1.3.2 光纤通信新技术 6
复习与思考 9
第2章 光纤与光缆 10
2.1 光纤的结构与制备工艺 10
2.1.1 光纤的结构 10
2.1.2 光纤的制备工艺 11
2.2 光纤的分类及传输原理 13
2.2.1 光纤的分类 13
2.2.2 光线理论和波动理论 15
2.2.3 带宽和色散 20
2.2.4 光纤的损耗 21
2.2.5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23
2.3 常用于光纤通信系统的几种光纤 24
2.3.1 G.652标准单模光纤 24
2.3.2 G.653色散位移光纤 24
2.3.3 G.654衰减最小光纤 24
2.3.4 G.655非零色散光纤 24
2.3.5 G.656宽带全波光纤 25
2.3.6 G.657接入网光纤 25
2.3.7 色散补偿光纤 25
2.4 光缆 26
2.4.1 光缆的结构 26
2.4.2 光缆的分类 26
2.4.3 光缆型号和命名 26
复习与思考 27
第3章 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 29
3.1 激光产生的物理基础 29
3.1.1 激光产生的原理 29
3.1.2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32
3.2 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 33
3.2.1 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33
3.2.2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特性 34
3.2.3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 36
3.2.4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特性 36
3.3 几种特殊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 38
3.3.1 分布反馈激光器 38
3.3.2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激光器 39
3.3.3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39
3.3.4 光纤激光器 41
3.4 光调制 41
3.4.1 直接调制 42
3.4.2 间接调制 42
3.5 光发送机 42
3.5.1 光发送机的结构 42
3.5.2 光发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43
3.6 光检测器 43
3.6.1 光纤通信对光检测器的要求 43
3.6.2 PIN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机理 44
3.6.3 PIN光电二极管的特性 45
3.6.4 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机理 46
3.6.5 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特性 47
3.7 光接收机 48
3.7.1 光接收机的结构 49
3.7.2 前置放大器 49
3.7.3 光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50
复习与思考 51
第4章 光放大器与光纤激光器 52
4.1 光放大器 52
4.1.1 增益和增益带宽 53
4.1.2 增益饱和 53
4.1.3 噪声指数 53
4.2 掺铒光纤放大器 54
4.2.1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构成 54
4.2.2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54
4.2.3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设计 59
4.2.4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测试 62
4.2.5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应用 65
4.3 光纤拉曼放大器 65
4.3.1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66
4.3.2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结构和特点 66
4.3.3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应用 67
4.4 光纤激光器 68
4.4.1 光纤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68
4.4.2 光纤激光器的应用 70
复习与思考 71
第5章 光纤通信中的光无源器件 73
5.1 光纤连接器 73
5.1.1 光纤连接器的组成 74
5.1.2 光纤连接器的性能 74
5.1.3 常用的光纤连接器 75
5.2 光耦合器 76
5.2.1 光耦合器的类型 76
5.2.2 光耦合器的结构 77
5.2.3 光耦合器的特性参数 78
5.3 光调制器 80
5.3.1 电光效应 80
5.3.2 MZ干涉型光调制器 81
5.4 光开关 82
5.4.1 光开关的分类 82
5.4.2 光开关的特性参数 83
5.5 光纤光栅 84
5.5.1 光纤光栅的分类 85
5.5.2 光纤布拉格光栅 85
5.6 光衰减器 86
5.6.1 光衰减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86
5.6.2 光衰减器的特性参数 87
5.7 光隔离器 88
5.7.1 偏振相关型光隔离器 88
5.7.2 偏振无关型光隔离器 89
5.8 光环行器 89
5.8.1 光环行器的结构 90
5.8.2 光环行器的特性参数 90
5.9 波分复用器 90
5.9.1 波分复用器的工作原理 90
5.9.2 常用的波分复用器 91
5.10 光器件测试 93
5.10.1 插入损耗的测量 93
5.10.2 回波损耗的测量 94
5.10.3 隔离度的测量 94
5.10.4 方向性的测量 95
5.10.5 偏振相关损耗的测量 95
复习与思考 96
应用篇
第6章 光缆线路 99
6.1 光缆线路施工准备 99
6.1.1 路由复测 99
6.1.2 光缆检验、配盘与搬运 100
6.2 光缆敷设 101
6.2.1 直埋光缆的敷设 101
6.2.2 管道光缆的敷设 102
6.2.3 架空光缆的敷设 102
6.2.4 水底光缆的敷设 104
6.2.5 局内光缆的敷设 105
6.2.6 长途管道气送光缆的敷设 106
6.2.7 架空复合地线光缆的敷设 106
6.3 光缆接续与成端 107
6.3.1 光纤接续损耗 107
6.3.2 光纤熔接机 108
6.3.3 光缆接续工艺 109
6.3.4 多芯带状光纤熔接 109
6.3.5 光缆成端 110
6.4 光缆线路工程检测 111
6.4.1 光缆单盘检测 111
6.4.2 光缆接续现场监测 112
6.4.3 再生段全程竣工测试 112
6.5 光缆线路维护与应急抢修 113
6.5.1 光缆线路维护的基本原则 113
6.5.2 维护管理组织 113
6.5.3 光缆线路常规维护 114
6.5.4 光缆线路障碍及处理 116
6.5.5 光缆线路应急抢修 116
6.5.6 线路障碍应急抢修程序 117
复习与思考 118
第7章 光传输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119
7.1 SDH光传输设备的系统结构 119
7.2 SDH硬件系统 120
7.2.1 系统功能框图 120
7.2.2 硬件单板联系 121
7.2.3 硬件单板排列 122
7.3 SDH网管系统 122
7.3.1 网管软件层次结构 122
7.3.2 网管的组网方式 123
7.3.3 网管的运行环境 124
7.4 SDH网管系统的功能 124
7.4.1 系统管理 125
7.4.2 配置管理 125
7.4.3 告警管理 126
7.4.4 性能管理 127
7.4.5 安全管理 128
7.4.6 维护管理 129
7.5 SDH设备的安装、调试流程 130
7.5.1 安装准备 131
7.5.2 硬件安装 131
7.5.3 软件安装 132
7.5.4 单点调试 132
7.5.5 系统联调 132
7.6 SDH系统调测 133
7.6.1 系统调测流程 133
7.6.2 配置并连接网元 134
7.6.3 光接口测试 134
7.6.4 电接口测试 136
7.6.5 抖动测试 137
7.6.6 时钟性能测试 138
7.6.7 设备自环测试 138
7.6.8 连通光路 138
7.6.9 公务电话和业务检查 139
7.6.10 保护功能和同步检查 139
7.6.11 性能及网管功能检查 139
复习与思考 139
第8章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140
8.1 设计原则 140
8.1.1 工程设计与系统设计 140
8.1.2 系统设计的内容 141
8.1.3 系统设计的方法 141
8.2 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 144
8.2.1 系统技术考虑 144
8.2.2 光通道功率代价和损耗、色散预算 144
8.3 光纤系统实例 146
复习与思考 148
第9章 光纤通信常用仪表及应用 149
9.1 光时域反射仪 149
9.1.1 光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 149
9.1.2 光时域反射仪的使用方法 151
9.2 光功率计 152
9.2.1 光功率计简介 152
9.2.2 光功率计的使用 153
9.3 误码测试仪及系统误码性能测试 154
9.3.1 误码测试仪简介 154
9.3.2 误码性能 154
9.3.3 SDH设备的误码测试 156
9.3.4 系统误码性能测试 158
9.3.5 光端机接收灵敏度性能测试 160
9.4 数字传输分析仪 161
9.4.1 SDH/PDH数字传输分析仪简介 161
9.4.2 SDH/PDH数字传输分析仪的抖动测试 163
复习与思考 164
附录A 光纤通信工程常用图形符号 165
附录B 光功率单位换算表 171
附录C 光纤标准对照与光纤工作波段 172
附录D 架空复合地线光缆安装金具 173
附录E 光缆线路施工和维护常用仪器与工具 176
光纤通信技术常用英文缩写 179
主要参考文献 186
展开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出色的传输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对信息输送的需求。本书包括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两大部分。其中,理论基础包含光纤与光缆、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光放大器与光纤激光器、光纤通信中的光无源器件等内容,技术应用包含光缆线路、光传输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光纤通信常用仪表及应用等内容。本书以概念、系统和技术应用为重点,在系统介绍光纤通信基本原理与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兼顾现代光纤通信的主流技术和发展应用,以实践应用为核心,以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任务为载体,强调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任务之间的关联,全面讲述了光纤接续、测试与线路维护方式、光传输系统的操作与维护、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等应用知识,突出了实用性。本书注重实际施工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力求将基本理论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联系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书在编排上力求系统性、实时性和实用性,选取了光纤通信技术的新素材,反映了当前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本书理论分析深入浅出,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注重实用,并配有适量习题,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子技术、光信息技术、应用物理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和通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的技术参考资料。
本书由梁瑞生、王发强、刘伟慈、许晓慧和朱洪杰编写,其中,第1~4章由刘伟慈编写,第5~7章由许晓慧编写,第8、9章及附录由朱洪杰编写。全书由梁瑞生、王发强统稿。此外,编者还参考、吸取和借鉴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著作、教材及科研成果,已列在书末的“参考文献”中,在此一并对有关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