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
丛   书   名: 网络空间安全系列教材
作   译   者:邬江兴,王清贤,邹宏 出 版 日 期:2018-04-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章海涛 
书   代   号:G0339260 I S B N:9787121339264

图书简介:

网络空间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系统梳理国内外建设现状、成果经验、政策法规,准确把握核心内涵、特点规律、基本方法,对于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提升建设质量效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学科发展指导思想、学科建设体系架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领域技术发展、学科竞赛、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和学科发展大事记等内容。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电子对抗、密码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各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安全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
定价 45.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图书特别说明:导入Excel时图书分类为空!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网络空间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系统梳理国内外建设现状、成果经验、政策法规,准确把握核心内涵、特点规律、基本方法,对于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提升建设质量效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学科发展指导思想、学科建设体系架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领域技术发展、学科竞赛、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和学科发展大事记等内容。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电子对抗、密码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各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安全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339264
    开 本:16开
    页 数:216
    字 数:340.0

    本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指导思想研究	1
    1.1  学科孕育产生的深刻时代背景	2
    1.1.1  源自追赶第三次发展机遇重要判断	2
    1.1.2  源自国家安全战略的迫切需求	3
    1.1.3  源自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紧迫要求	4
    1.1.4  源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	5
    1.1.5  源自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强烈需求	5
    1.1.6  源自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体现	6
    1.2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指向	6
    1.2.1  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7
    1.2.2  为培养新型人才提供支撑	8
    1.2.3  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支撑	8
    1.2.4  为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支撑	9
    1.2.5  为新型安全领域提供支撑	10
    1.3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10
    1.3.1  坚持创新发展	11
    1.3.2  坚持协调发展	11
    1.3.3  坚持绿色发展	12
    1.3.4  坚持开放发展	12
    1.3.5  坚持共享发展	12
    1.4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构成	13
    1.4.1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	13
    1.4.2  网络空间数据安全	14
    1.4.3  网络空间技术安全	15
    1.4.4  网络空间应用安全	16
    1.4.5  网络空间资本安全	16
    1.4.6  网络空间渠道安全	16
    1.5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的主要支持方式	17
    1.5.1  设立博士点、硕士点	17
    1.5.2  设立本科专业	18
    1.5.3  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18
    1.5.4  设立国家级建设示范项目	19
    1.5.5  设立多种奖励激励政策	19
    1.6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的重要改革内容	20
    1.6.1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0
    1.6.2  学科竞赛方式改革	20
    1.6.3  人才奖励激励制度改革	20
    1.6.4  科技支持政策改革	21
    1.6.5  社会力量参与方式改革	21
    1.6.6  国际交流合作改革	21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体系架构研究	24
    2.1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历程	25
    2.1.1  国外学科发展历程	25
    2.1.2  国内外主要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情况	27
    2.1.3  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的主要规律	31
    2.2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理论基础	33
    2.2.1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	33
    2.2.2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也是网络空间安全
    学科的基础理论	34
    2.2.3  计算理论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可计算性理论和
    计算复杂性理论	35
    2.2.4  访问控制理论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	35
    2.2.5  密码学理论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	36
    2.3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36
    2.3.1  理论分析	36
    2.3.2  逆向分析	37
    2.3.3  实验验证	37
    2.3.4  工程实现	38
    2.4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知识体系	38
    2.4.1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知识体系的五个模块	38
    2.4.2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知识体系的特色技术	39
    2.5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9
    2.5.1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9
    2.5.2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与跨领域学科的关系	40
    2.5.3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	41
    2.6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42
    参考文献	43
    第3章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模式研究	45
    3.1  国外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现状	46
    3.1.1  美国:强调精英人才培养的体系化战略	46
    3.1.2  俄罗斯:注重顶尖黑客人才的自主可控体系	47
    3.1.3  英国:政府企业高校合作的技能和知识体系	49
    3.2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51
    3.2.1  学历教育体系:大规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	51
    3.2.2  资格认证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	51
    3.2.3  职业培训体系: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51
    3.2.4  基础教育体系:普及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52
    3.2.5  特殊人才选拔:体系化人才培养的必要补充	52
    3.2.6  领军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核心标志	52
    3.3  优秀人才超常规培养模式	52
    3.3.1  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	53
    3.3.2  飞行员培养模式	54
    3.3.3  医学院培养模式	55
    3.4  高等院校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55
    3.4.1  学科综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56
    3.4.2  文科大类:北京大学元培班	56
    3.4.3  理科大类:南京大学匡亚明班	57
    3.4.4  工科大类:浙江大学竺可桢班	58
    3.5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特点分析	59
    3.5.1  知识体系的复合性	59
    3.5.2  实践要求的对抗性	59
    3.5.3  思维方式的双向性	60
    3.5.4  成长渠道的多元性	60
    3.6  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60
    3.6.1  拓宽生源渠道,建立特殊人才选录机制	60
    3.6.2  打破学科边界,实施交叉融合培养模式	61
    3.6.3  完善培养机制,实行主辅结合专业培养	61
    3.6.4  抓好整体设计,建立本硕贯通知识体系	61
    3.6.5  注重四堂联动,构建体系多元培养环境	62
    3.6.6  强化网络实训,注重实践对抗能力培养	62
    3.6.7  探索军民融合,搭建产学结合桥梁纽带	62
    3.6.8  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教师学生学术水平	62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一流网络空间学院建设情况研究	64
    4.1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缘起	65
    4.2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前期探索与准备	66
    4.2.1  设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试点示范	66
    4.2.2  建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	66
    4.2.3  建立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68
    4.3  组织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计划	68
    4.4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评价标准	70
    4.5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的主要改革推进内容	71
    4.6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社会反映	71
    4.6.1  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院意义重大	71
    4.6.2  获评并不意味着已是一流网络安全学院	72
    4.6.3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怎么建	72
    4.6.4  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大	73
    4.6.5  网络安全人才怎么培养	74
    4.7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前景和对策分析	75
    4.7.1  要下大功夫	76
    4.7.2  要下大本钱	76
    4.7.3  要请优秀的老师	77
    4.7.4  要编写优秀教材	77
    4.7.5  要招优秀的学生	77
    4.7.6  要推动学院和学科两个一流协调并进	78
    4.7.7  要着力推进中国特色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制度建设	78
    4.7.8  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	79
    4.7.9  要始终坚持动态管理模式	79
    参考文献	80
    第5章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82
    5.1  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83
    5.2  网络安全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83
    5.2.1  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84
    5.2.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84
    5.2.3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85
    5.2.4  人才流动性强	85
    5.3  美国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85
    5.3.1  美国国家安全人才培养战略	85
    5.3.2  美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87
    5.3.3  美国高校的网络安全师资队伍特点	89
    5.4  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91
    5.4.1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91
    5.4.2  网安企业人才队伍	93
    5.4.3  网络安全人才的薪资与福利	94
    5.5  对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95
    参考文献	97
    第6章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领域技术发展概述	99
    6.1  基本概念	100
    6.1.1  网络空间	100
    6.1.2  网络空间安全	101
    6.1.3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	101
    6.2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105
    6.2.1  密码技术	105
    6.2.2  网络和系统防护技术	107
    6.2.3  移动安全技术	110
    6.3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114
    6.3.1  新型防御技术	114
    6.3.2  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120
    6.3.3  新型密码技术	125
    参考文献	129
    第7章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竞赛情况研究	132
    7.1  国际竞赛情况	133
    7.1.1  美国	133
    7.1.2  日本	134
    7.1.3  韩国	135
    7.1.4  俄罗斯	135
    7.1.5  印度	136
    7.1.6  竞赛层次分析	136
    7.1.7  竞赛特点	137
    7.2  国内竞赛情况	138
    7.2.1  发展历程	138
    7.2.2  国家级赛事	139
    7.2.3  省市级赛事	141
    7.2.4  企业、院校级竞赛	142
    7.2.5  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竞赛	143
    7.2.6  比赛平台	144
    7.3  网络安全竞赛类型特点及层次水平	145
    7.3.1  CTF类	146
    7.3.2  漏洞挖掘类	147
    7.3.3  认证类	148
    7.4  分析及启示	148
    7.4.1  比赛背景	149
    7.4.2  主要作用	149
    7.4.3  比赛公平性	150
    7.4.4  非CTF类形式竞赛与CTF竞赛的关系	151
    7.4.5  下一步策略	151
    参考文献	152
    ?
    第8章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趋势研究	155
    8.1  星火燎原: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方式发展趋势	156
    8.2  交叉融合: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知识体系发展趋势	157
    8.3  新工科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158
    8.4  积极主动防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160
    8.5  重点投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趋势	163
    8.6  先行一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趋势	165
    8.7  持续深入务实: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社会支持发展态势	167
    8.8  行稳致远: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的冷思考	169
    附录A  网络空间创新平台建设概览	172
    A.1  国外网络空间科研力量现状研究	173
    A.1.1  美国网络空间科研力量建设	173
    A.1.2  欧盟网络空间科研力量研究	180
    A.2  我国各类网络空间领域重点实验室现状研究	182
    A.2.1  国家重点实验室	182
    A.2.2  国家工程实验室	183
    A.2.3  企业重点实验室	183
    A.2.4  网络安全相关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	184
    A.2.5  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政策解读	186
    参考文献	193
    附录B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大事记	194
    后记	201
    展开

    前     言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一点认识
    网络空间安全作为一个独立一级学科,已经设立近三年时间,期间也是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年,我国在此领域已经出现了由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跨越的势头,正在孕育一些具有颠覆性特征的理论和技术。同样显著的是,学术技术领域异常活跃以及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的同时,对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本身的认知,仍然处于需要深入研究、凝聚共识、界定内涵的过程中。需要指出的是,编著本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阐述清楚、描述完备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内涵特征,作者更愿意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就普遍关注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为此,在成稿之际,作者考虑以编著此书的初心展现作为前言,可能是合适的。
    本书之所以冠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的大帽子,无非想尽可能得说清两件事。
    第一件事,综合表达作者对网络空间安全这个学科的研究体会,这是一个关于学科内涵的问题。我们认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至少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毋容置疑,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既是特定历史时期创立的一个新兴学科,更是一个交叉融合特点极强的学科,经典意义的学科内涵甚至外延理论都无法覆盖,这是一个基本定位。二是集成创新。这个特点更强调基于跨学科体系间的融合理论和技术创新,融合在字面意义上通常只是一种对形态状态以及演化方式的描述,而网络空间安全学科需要实现有增量意义的“融合”,即在多个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创造出有别于其组成学科的知识,乃至出现颠覆性的科学理论或“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创新。三是“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国家需求驱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本学科之所以肩负如此沉重之责任、强烈之使命,体现的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时代需求,标志的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新高峰,需要通过供给侧(不仅仅是市场)改革方式极大地激发或释放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活力。四是需要通过行政和学术权力协同用力。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发展,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必须以强化了行政权力的学术权力才能推动其加速发展,才能超常规地获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在内的充沛建设资源,获得足够的发展活力和空间,进而形成可迭代发展的生态环境。正是基于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作者希望做点梳理凝练工作并与大家分享。
    第二件事,写写“发展”。对于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内涵、边界、外延、特点、规律等苏格拉底式的问题,在学术界存在不同“流派”的认知,相当时期内也无法指望形成主流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该学科的认知分歧只所以如此之大,很大原因源于对“网络空间”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为此,作者的基本态度是“搁置争议”。在多方位、各层次的实践过程中再进一步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在理论认知的提升中进一步指导实践。我们的想法是,将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中的一些情况向读者做一个最新介绍,针对一些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发展的方式、运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介绍和概括。希望能够为关注这一学科发展的同仁借鉴和参考。
    虽然有做好这两件事的激情与愿望,但作者真实感受到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挑战。一是学科边界存在争议,这个问题不言自明。二是交叉学科处在利益交汇地带,各学科在其中能够配给的资源往往在一所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被反复“跑马圈地”,新兴学科要发展无疑会动别人的奶酪,可能还要打破业已形成的格局,甚至需要“拆墙合作”,没有空间就没有起点,这也是新兴学科发展起步阶段的一个“痛点”。三是具备跨学科发展素质的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矛盾,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发展炙手可热,在热度攀升的同时,带来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学科队伍从何而来,传统学科体系强调人才在本学科内的“专精尖”能力培养,通常不会刻意关注跨学科发展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对非主流研究人才大多取“自生自灭”的态度。换句话说,现行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针和资源拥有模式,很难想象在一个单位内能迅速汇聚起一支具有跨学科发展能力的一流师资队伍。四是没有成熟的参考模式,从分布在若干一级学科领域的二级学科,甚至有些只是在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要一跃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全世界没有先例,也无成熟的范式可以参考,只能根据国情从新兴学科自身使命、任务特点出发,从具体承建院校的基础和特色出发的探索发展路子。五是不能承受之重,从我们掌握的相关数据来看,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的人才需求至少在140万人,现在的人才保有量不足40万人,面对近100万人的需求落差,仅仅依靠一个新兴学科或为数不多且大部分是新建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建设去解决问题,挑战态势决不会是短期的。
    压力越大越需发展定力。发展的定力来自何处?作者认为,更多地应来自于与包括发展路线在内的一些战略性或关键性问题的缜密思考和清晰认识。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和定位,就是希望从多个角度对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为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领导者、建设者、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书试图说明五方面的问题。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网络空间安全及其学科建设有哪些新的要求,这是我们加强学科建设、培育学科人才的基本遵循。第二,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知识体系如何构成,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作者在分析多种认识流派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认识,这需要大家广泛讨论,共同研究。第三,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三大支柱”如何加强,也就是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方向、创新平台和环境,本书对这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第四,高水平的网络安全学院如何建设,就是围绕总书记指出的“要下大工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安全学院”这个总要求,提出了一些建设的思路和想法。第五,未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应该如何发展,时下各方对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已经讲得很清晰、很透彻了,说理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完成,对学界和院校而言,关键在于理清思路、戒除浮躁、抓好落实,避免走原来一些学科短期膨胀、质量下滑以及个别类型学院盲目扩张、空心乏力、不可持续的老路。如果本书能够在这五方面的研究上,有一些让读者受益的观点,或者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让大家共同思考一些问题,协力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那么本书的作用就达到了。这就是本书作者的初心。
    对于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这个本体而言,该学科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学科相关前沿技术更新迭代非常迅速,甚至说学科自身的内涵也处在丰富、完善和拓展阶段,本书的作者只能基于自身的知识领域和认知水平进行一些综合分析和研判,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有一些需要争论和研究的地方。对此,衷心希望学界专家、读者朋友不吝赐教,欢迎对书中的内容或观点给予建设性的批评和指正。
     
                                                                                                                                            邬江兴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