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
作   译   者:杨东等 出 版 日 期:2018-01-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施玉新 
书   代   号:G0332580 I S B N:9787121332586

图书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段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形成的学术专著。全书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建构了少数民族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总结了具有实用性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管理改革和教师培训的设想。
定价 38.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图书特别说明:!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段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形成的学术专著。全书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建构了少数民族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总结了具有实用性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管理改革和教师培训的设想。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332586
    开 本:16开
    页 数:204
    字 数:332.0

    本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课题设计
    第一节  问题与假设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现状的基本判断
    二、建构“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的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工作
    第三节  前期实践尝试
    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的实践尝试
    二、“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中的实践尝试
    三、实践尝试中反映出的问题
    第二章  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工作
    一、调查工具的开发
    二、调查工作开展
    第二节  调查结果
    一、汉语的重要性及学生汉语基础
    二、汉语教学现状
    三、学生的汉语学习状态与成就
    四、汉语教学改革路径
    第三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第二语言习得学科的确立
    三、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属性
    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语言学理论
    第三节  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汉语教学相关概念
    二、国内关于汉语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汉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听说法
    二、交际法
    三、任务型教学法
    四、综合教学法
    第四章  理念与模式
    第一节  情趣化及其他概念
    一、少数民族地区
    二、汉语教学
    三、小学低段
    四、情趣化教学
    第二节  情趣化汉语教学理念
    一、从“高墙”到“阶梯”
    二、从“重文”到“重语”
    三、从“应然”到“适然”
    四、从“学得”到“习得”
    第三节  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
    一、国内语文教学模式
    二、国内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三、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
    第五章  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节  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二、内容
    第二节  结构与方法
    一、主题情境结构
    二、情趣化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学活动
    一、不同对象的活动
    二、不同媒介的活动
    三、游戏活动
    第六章  课堂教学技巧
    第一节  什么是参与式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二、参与式教学的原则
    三、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第二节  课堂的组织与反馈
    一、有效说明任务
    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三、有效的课堂反馈
    第三节  启发与纠错
    一、启发的技巧
    二、纠错的技巧
    第四节  有效的作业
    一、作业的内容与形式
    二、学生完成作业时的状态
    三、作业的完整反馈
    第七章  教师管理与培训
    第一节  重新认识管理
    一、管理的含义与属性
    二、管理的特征
    三、管理的目标与手段
    第二节  课程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中的人性判断
    二、管理中的权力边界
    三、管理中的“两个平衡”
    第三节  培训体系建设
    一、理念:从“发达经验”到“实际需要”
    二、定位:从“能力提高”到“工作改进”
    三、内容:从“理论为主”到“技术为主”
    四、方式:从“以教为重”到“以学为重”
    五、组织:从“简单办班”到“四个结合”
    六、管理:从“各自为阵”到“多方合作”
    展开

    前     言

    前  言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大事。正如教育部制定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强调的那样:“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民汉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汉语不仅作为中小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学语言。因此,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发展的整体水平。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员,必然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理解、认同中华文化需要汉语,而且民族交往、人口流动、事业发展等也需要汉语。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段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从实际出发,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超越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在实践尝试的基础上,总结建构了“少数民族地区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高度关注“四情”:
    一是“情况”。充分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段学生较低汉语基础和部颁《语文》教材之间,通过编写情趣化的过渡教材,搭建一个汉语学习的成长阶梯。
    二是“情境”。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段的汉语教学中,注重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具有生活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汉语,在生活中用汉语,不仅帮助学生汉语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建构汉语学习的意义。
    三是“情趣”。通过在汉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大量具有趣味性、游戏化、任务型的语言学习活动,赋予汉语课堂更多乐趣,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四是“情感”。在小学一二年级,通过情趣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转化为汉语学习的动力。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通过使用部颁《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促进其习得更多中华文化,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书围绕“少数民族地区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建构了模式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提出了相关管理与培训的改革设想。同时,还开发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段汉语专用教材。
    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问题的高度复杂性,以及时间、人力、水平等方面的局限,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