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 单片机基础知识概述
1.1 单片机概述
1.1.1 单片机及其发展概况
1.1.2 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
1.1.3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1.4 MCS-51单片机的学习
1.2 单片机学习的预备知识
1.2.1 数制及其转换
1.2.2 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1.2.3 位、字节和字
1.2.4 BCD码
1.2.5 ASCII码
1.2.6 基本逻辑门电路
1.3 Proteus应用简介
1.3.1 ISIS模块应用举例
1.3.2 ARES模块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1
第2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
2.1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2.1.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1.2 MCS-51外部引脚及功能
2.2 MCS-51的存储器结构
2.2.1 存储器划分方法
2.2.2 程序存储器
2.2.3 数据存储器
2.3 单片机的复位、时钟与时序
2.3.1 复位与复位电路
2.3.2 时钟电路
2.3.3 单片机时序
2.4 并行I/O口
2.4.1 P1口
2.4.2 P3口
2.4.3 P0口
2.4.4 P2口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2
第3章 单片机的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
3.1 汇编语言概述
3.1.1 汇编语言指令格式
3.1.2 描述操作数的简记符号
3.2 MCS-51指令系统简介
3.2.1 数据传送与交换类指令
3.2.2 算术运算类指令
3.2.3 逻辑运算及移位类指令
3.2.4 控制转移类指令
3.2.5 寻址方法
3.2.6 伪指令
3.3 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3.3.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
3.3.2 汇编程序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3
第4章 单片机的C51语言
4.1 C51的程序结构
4.1.1 C51语言概述
4.1.2 C51的程序结构
4.2 C51的数据结构
4.2.1 C51的变量
4.2.2 C51的指针
4.3 C51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
4.3.1 在C51中调用汇编程序
4.3.2 在C51中嵌入汇编代码
4.4 C51仿真开发环境
4.4.1 Keil的编译环境μVision3
4.4.2 基于Proteus和Keil C的程序开发过程
4.5 C51应用编程初步
4.5.1 I/O端口的简单应用
4.5.2 I/O端口的进阶实践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4
第5章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5.1 中断的概念
5.2 中断控制系统
5.2.1 中断系统的结构
5.2.2 中断控制
5.3 中断处理过程
5.4 中断的编程和应用举例
5.4.1 中断程序设计举例
5.4.2 扩充外部中断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5
第6章 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
6.1 定时/计数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1.1 定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
6.1.2 定时/计数器的结构
6.2 定时/计数器的控制
6.2.1 TMOD寄存器
6.2.2 TCON寄存器
6.3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6.3.1 方式1
6.3.2 方式2
6.3.3 方式0
6.3.4 方式3
6.4 定时/计数器的编程和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6
第7章 单片机的串行口及应用
7.1 串行通信概述
7.2 MCS-51的串行口控制器
7.2.1 串行口内部结构
7.2.2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7.3 串行工作方式0及其应用
7.4 串行工作方式1及其应用
7.5 串行工作方式2及其应用
7.6 串行工作方式3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7
第8章 单片机接口技术
8.1 单片机的系统总线
8.1.1 三总线结构
8.1.2 地址锁存原理及实现
8.2 简单并行I/O口扩展
8.2.1 访问扩展端口的软件方法
8.2.2 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的扩展
8.2.3 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的扩展
8.3 可编程并行I/O口扩展
8.3.1 8255A的内部结构、引脚及地址
8.3.2 8255A的控制字
8.4 D/A转换与DAC0832应用
8.4.1 DAC0832的工作原理
8.4.2 DAC0832与单片机的接口及编程
8.5 A/D转换与ADC0809应用
8.5.1 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的 工作原理
8.5.2 ADC0809与单片机的接口及编程
8.6 开关量功率接口技术
8.6.1 开关量功率驱动接口
8.6.2 开关量功率驱动接口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8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9.1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
9.1.1 单片机典型应用系统
9.1.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9.2 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技术
9.2.1 硬件抗干扰技术概述
9.2.2 软件抗干扰技术概述
9.3 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应用 举例——智能仪器
9.3.1 功能概述
9.3.2 硬件电路设计
9.3.3 软件系统设计
9.3.4 仿真开发过程
9.4 单片机串行扩展单元介绍
9.4.1 串行A/D转换芯片MAX124X及应用
9.4.2 串行D/A转换芯片LTC145X及应用
9.4.3 串行E2PROM存储器AT24CXX及应用
9.4.4 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LM1602及应用
9.4.5 串行日历时钟芯片DS1302及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9
附录A 实验指导
实验1 计数显示器
【阅读材料1】ISIS模块的电路绘图与仿真运行方法
实验2 指示灯/开关控制器
【阅读材料2】ISIS模块的汇编程序 创建与调试方法
实验3 指示灯循环控制
【阅读材料3】在μVision3中创建C51程序的方法
实验4 指示灯/数码管的中断控制
【阅读材料4】C51程序调试方法
实验5 电子秒表显示器
【阅读材料5】μVision3与ISIS的 联合仿真
实验6 双机通信及PCB设计
【阅读材料6】基于ARES模块的 PCB设计方法
实验7 直流数字电压表设计
【阅读材料7】ISIS中的虚拟信号 发生器
实验8 步进电机控制设计
【阅读材料8】步进电机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
本书于2009年出版,2012年出版第2版,2014年出版第3版。每次出版后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与支持,被许多学校选为教材用书。2014年本书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还被评为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目前本书已重印20余次,成为常年畅销教科书。不少读者和任课教师对本书寄予厚望,以各种方式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正因如此,作者更加感到责任重大,决心及时修正本书存在的问题,用更完善的教材回馈读者。
1.改版解决的问题
(1)关于教材配套习题问题
本书以往的习题内容与教材内容在衔接上不够密切,教学辅助环节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这是前3版中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也是许多教师和读者反馈意见较为集中的地方。为此,本书对这块内容进行了较大改进,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教材内容重新编排和编写了课后习题,加强了习题与教材内容的呼应性,其中许多新增习题都是针对本书教学知识点设计的,也有许多是针对书中应用实例的要点编写的。每章习题都设有单项选择和问答思考两种题型,各有20余题可供选做。考虑到读者自学需要,单项选择题附有标准答案,问答思考题附有参考提示(答案和提示都放在本书的课程网站里供选用)。
(2)关于立体化教学资源问题
为配合第4版教材内容,我们对已有课程网站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了新的网页结构,添加了新的课件内容,尤其是新增了与电脑版并行的手机版课程网站。读者只需使用相同网址http://www.51mcu.cn,系统就能区分上网设备并自动切换到相应版本网站,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目前,课程网站可提供多种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PPT讲义、仿真实例课件、阅读材料、实验指南、教学小结、仿真视频、习题及答案、单片机学习软件等内容(其中,课件下载仅能通过电脑登录课程网站进行,文件解压密码为cmee3871)。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也有本书部分配套课件可供读者注册后下载。
我们还在第4版中加入了课程网站二维码信息。通过手机扫描本书封面二维码,读者就能快捷地打开课程网站页面;扫描书中二维码,则可以打开相应课程仿真视频页面,实现随时随地查阅教学资料的要求。
衷心希望上述改进能为读者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2.本书主要特色
(1)从工程实用性角度出发,将C51定位为单片机教材的基本编程语言,汇编语言只作简单介绍,从而解决了以往汇编语言学习后仍难以开展工程应用的问题。为降低C51作为基本编程语言的教学难度,本教材采取了4项优化措施:一是将与标准C语言差别最大的C51数据结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介绍;二是将中断函数等难点内容分散到单片机相关原理章节中介绍;三是结合应用实例进行编程原理介绍;四是借助软件仿真调试进行实践操作介绍。这些改进措施降低了C51语言学习难度,教与学的效果都有显著改善。
(2)将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和Keil的内容引入教材并与传统知识有机融合,使得单片机教材难教、难学的问题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仿真调试和运行,不仅可加深对语法的理解,也可使枯燥抽象的编程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教材中全部电路图都采用仿真软件绘制,确保清晰规范,所有教学实例程序都通过了编译调试,确保零差错。
(4)特别设计了一组与教学内容配套的仿真实验大纲和相应阅读材料。仿真实验以其功能全、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开始取代沿用多年的实物实验。仿真实验不受实际仪器的限制,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设计实验,没有课堂学时限制,无须考虑元器件损坏问题,可大胆进行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和系统开发训练,在虚拟环境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5)设有与教材内容相呼应的课后习题,许多习题都是针对本书教学知识点设计的,也有许多是针对书中应用实例的要点编写的。每章习题都设有单项选择和问答思考两种题型(习题答案和提示放在本书的课程教学网站里,供读者参考)。
(6)配套教学网站(http://www.51mcu.cn)可提供与教材配套的PPT讲义、实例课件、仿真视频、要点复习、实验指南、阅读材料、习题解答等电子材料。
此次再版工作由林立和张俊亮共同完成。本书再版期间,汪洋和林一树承担了全书的习题设计与解答工作,田堃和林泽群承担了教材配套网站的设计开发,李杨芳负责全书仿真实例的更新与校核。本书再版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高等教育分社的凌毅编辑,对本书的再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再版后的教材一定还有许多不妥之处,书中漏误在所难免,殷切地期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请发邮件至cmee0@163.co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