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项目一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
第一讲 应用文写作概述 2
一、应用文的概念 2
二、应用文的性质 2
三、应用文的种类 2
四、应用文的特点 3
五、应用文的作用 4
六、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途径 4
第二讲 应用文的基本要素 5
一、应用文的主旨 5
二、应用文的材料 6
三、应用文的结构 7
第三讲 应用文的语言与表达 9
一、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9
二、应用文的专门用语 11
三、应用文语言的要求 12
知识巩固训练 14
项目二 事务文书 15
第一讲 事务文书概述 16
一、事务文书的概念 16
二、事务文书的种类 16
三、事务文书的特点 17
四、事务文书的作用 17
五、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18
第二讲 计划 18
一、计划的概念 19
二、计划的特点 19
三、计划的种类 20
四、计划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1
五、计划的写作要求 22
第三讲 总结 25
一、总结的概念 28
二、总结的特点 28
三、总结的种类 28
四、总结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8
五、总结的写作要求 30
第四讲 述职报告 32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 34
二、述职报告的特点 34
三、述职报告的作用 34
四、述职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35
五、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36
第五讲 简报 39
一、简报的概念 40
二、简报的特点 41
三、简报的种类 41
四、简报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42
五、简报的写作要求 45
第六讲 会议记录 49
一、会议记录的概念 50
二、会议记录的特点 50
三、会议记录的种类 50
四、会议记录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51
五、会议记录的写作要求 51
知识巩固训练 54
项目三 日常事务文书 57
第一讲 日常事务文书概述 58
一、日常事务文书的概念 58
二、日常事务文书的种类 58
三、日常事务文书的特点 58
四、日常事务文书的作用 58
第二讲 条据 59
一、条据的概念及特点 59
二、条据的种类 59
三、条据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60
四、条据的写作要求 62
第三讲 介绍信与证明信 65
一、介绍信 66
二、证明信 67
第四讲 申请书 70
一、申请书的概念 71
二、申请书的特点 71
三、申请书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72
四、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72
第五讲 启事 73
一、启事的概念 74
二、启事的特点 74
三、启事的种类 74
四、启事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75
五、启事的写作要求 75
知识巩固训练 77
项目四 社交礼仪文书 79
第一讲 社交礼仪文书概述 80
一、社交礼仪文书的概念 80
二、礼仪文书的写作要求 80
第二讲 求职信与简历 81
一、求职信 81
二、简历 86
第三讲 演讲稿与竞聘词 91
一、演讲稿 91
二、竞聘词 99
第四讲 感谢信与慰问信 105
一、感谢信 106
二、慰问信 107
第五讲 请柬与聘书 110
一、请柬 112
二、聘书 113
知识巩固训练 115
项目五 党政公文 119
第一讲 党政公文概述 120
一、公文概念 120
二、公文种类 120
三、公文行文规则 120
四、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121
五、党政公文的拟制和办理 123
六、党政公文格式 123
第二讲 通知 133
一、通知的概念 135
二、通知的特点 135
三、通知的种类 135
四、通知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36
五、通知的写作要求 137
第三讲 通报 138
一、通报的概念 140
二、通报的特点 140
三、通报的种类 141
四、通报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41
五、通报的写作要求 142
第四讲 报告 144
一、报告的概念 148
二、报告的特点 149
三、报告的种类 149
四、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49
五、报告的写作要求 150
第五讲 请示 154
一、请示的概念 155
二、请示的特点 155
三、请示的种类 155
四、请示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56
五、请示的写作要求 156
第六讲 批复 158
一、批复的概念 159
二、批复的特点 159
三、批复的种类 159
四、批复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59
五、批复的写作要求 160
第七讲 函 161
一、函的概念 163
二、函的特点 163
三、函的种类 163
四、函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63
五、函的写作要求 164
知识巩固训练 165
项目六 经济文书写作 169
第一讲 经济文书概述 170
一、经济文书的概念 170
二、经济文书的种类 170
三、经济文书的特点 170
第二讲 市场调查报告 170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 172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 172
三、市场调查报告的种类 173
四、市场调查的方法 173
五、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73
六、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74
第三讲 市场预测报告 177
一、市场预测报告的概念 178
二、市场预测报告的特点 178
三、市场预测报告的种类 179
四、市场预测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79
五、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要求 180
第四讲 经济合同 182
一、经济合同的概念 184
二、经济合同的特点 184
三、经济合同的种类 185
四、经济合同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185
五、经济合同的写作要求 187
第五讲 招标书与投标书 189
一、招标投标的概念 192
二、招标投标的程序 192
三、招标书与投标书的特点 193
四、招标书 193
五、投标书 195
六、中标通知书 196
七、招标书与投标书的写作要求 196
知识巩固训练 198
项目七 策划文书 201
第一讲 策划文书概述 202
一、策划文书的概念 202
二、策划文书的种类 202
三、策划文书的特点 202
第二讲 营销策划书 203
一、营销策划书的概念 210
二、营销策划书的种类 210
三、营销策划书的特点 210
四、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11
五、营销策划书的写作要求 212
第三讲 广告策划书 213
一、广告策划书的概念 229
二、广告策划书的种类 229
三、广告策划书的特点 229
四、广告策划书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30
五、广告策划书的写作要求 231
六、撰写广告策划书的注意事项 232
知识巩固训练 234
项目八 传播文书 237
第一讲 传播文书概述 238
一、传播文书的概念 238
二、传播文书的种类 238
三、传播文书的特点 238
第二讲 消息 238
一、消息的概念 239
二、消息的特点 239
三、消息的种类 240
四、消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40
五、消息的写作要求 243
第三讲 通讯 246
一、通讯的概念 249
二、通讯的特点 249
三、通讯的种类 249
四、通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50
五、通讯的写作要求 251
第四讲 广播稿 255
一、广播稿的概念 255
二、广播稿的特点 255
三、广播稿的种类 256
四、广播稿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56
五、广播稿的写作要求 256
知识巩固训练 259
项目九 学习实践文书 261
第一讲 学习实践文书概述 262
一、学习实践文书的概念 262
二、学习实践文书的种类 262
三、学习实践文书的特点 262
第二讲 顶岗实习报告 262
一、顶岗实习报告的概念 267
二、顶岗实习报告的特点 267
三、顶岗实习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67
四、顶岗实习报告写作要求 269
第三讲 毕业论文 269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 275
二、毕业论文的特点 275
三、毕业论文的种类 276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结构 276
五、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278
附录 280
附录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280
附录2 书刊排版校对小知识 286
附录3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289
附录4 参考文献 292
展开
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当代,应用文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不仅成为各级机关、企业、团体开展各项公务、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某些领域也成为了衡量个人综合能力,加速个人发展的有效助力。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最看重的就是技能,而能根据职业工作需要撰写相应的应用文是每个接受了高职教育的学生必备的综合技能之一。本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紧密联系的文种进行教学,编写的宗旨意在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一本学生易学、教师易教的应用文写作教材。
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较,本书的主要特点是:
一、在内容设计上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每篇文种开篇都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内容设计任务,使学生身处“事”中,促使学生对“事”上心,教师传授知识后,能用知识将“事”办成。将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多地变成引导学生学会“做事”的过程,对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
二、以学生为中心。本教材所选取的34个应用文文种,都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常使用或会使用到的文种。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鉴大量优秀的写作成果作为例文展示)、团队合作能力(一些任务设计必须小组完成)、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例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例文为借鉴,经历从模仿、熟悉到自如写作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并且在每个文种结束时都设置了“知识拓展”,扩大了信息容量,方便学生自学及拓展知识。
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项目一与项目五由吴文高、许丽、吕丽梅编写;项目二由黄鹤、汤楠编写;项目三与项目四由陈献兰、蒋梅玲、彭碧梅编写;项目六与项目九由唐宏、梁宣编写;项目七与项目八由农柳、黄希编写。除此以外,全体教师还负责本书PPT课件的制作,并邀请PPT制作专业的杨琼老师参与制作课件,力求纸质书稿与电子课件能够达到完美的配合。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不少国内外优秀的写作成果,参考了一些相关写作论著和部分网络资料,例文大多选自报刊、杂志和网络中的优秀文章。因少部分参考内容来源比较复杂或多次转载,未能一一在参考文献中详细说明出处,在此一并向相关作者深表歉意和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可能会有不完善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不胜感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