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概述 1
1.1.1 几何量精度设计 1
1.1.2 测量技术 2
1.1.3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2
1.2 互换性与公差 2
1.2.1 互换性与公差的概念 3
1.2.2 互换性的作用 3
1.2.3 互换性的种类 4
1.3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5
1.3.1 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 5
1.3.2 标准的分类及代号 6
1.3.3 优先数系和优先数 6
本章小结 8
习题 8
第2章 孔、轴尺寸精度设计 9
2.1 概述 9
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0
2.2.1 有关尺寸方面的术语及定义 10
2.2.2 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11
2.2.3 有关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1
2.2.4 有关配合方面的术语及定义 14
2.3 尺寸公差标准和基本偏差标准的构成 17
2.3.1 标准公差系列 17
2.3.2 基本偏差系列 20
2.3.3 孔、轴的常用公差带与配合 28
2.3.4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30
2.4 孔、轴的尺寸精度设计 32
2.4.1 基准制 32
2.4.2 标准公差等级 33
2.4.3 配合种类 35
2.5 一般公差 39
2.5.1 一般公差的概念 39
2.5.2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40
2.5.3 一般公差的图样表示法 40
本章小结 41
习题 41
第3章 几何精度设计 43
3.1 概述 43
3.1.1 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44
3.1.2 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45
3.1.3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46
3.1.4 几何公差和几何公差带的特征 47
3.2 形状公差及误差评定 48
3.2.1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48
3.2.2 形状公差 48
3.3 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及误差评定 53
3.3.1 基准及误差评定 53
3.3.2 方向公差 54
3.3.3 位置公差 60
3.3.4 跳动公差 62
3.4 公差原则与相关要求 65
3.4.1 基本概念 65
3.4.2 独立原则 68
3.4.3 包容要求(ER) 68
3.4.4 最大实体要求(MMR) 70
3.4.5 最小实体要求(LMR) 74
3.4.6 可逆要求(RDR) 75
3.5 几何公差的选用 77
3.5.1 几何公差特征项目的选用 77
3.5.2 公差原则的选用 78
3.5.3 基准要素的选用 79
3.5.4 几何公差值的选用 80
本章小结 86
习题 86
第4章 表面轮廓精度设计 89
4.1 概述 89
4.1.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89
4.1.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90
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91
4.2.1 基本术语 91
4.2.3 表面轮廓(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93
4.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96
4.3.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96
4.3.2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97
4.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103
4.4.1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选用 103
4.4.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选用 104
4.5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109
本章小结 111
习题 111
第5章 测量技术基础 113
5.1 测量的基本概念 113
5.1.1 测量的定义 114
5.1.2 测量过程的四个要素 114
5.1.3 计量基准 114
5.1.4 量块 116
5.2 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118
5.2.1 测量技术性能指标 118
5.2.2 测量仪器 120
5.2.3 测量方法 120
5.3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22
5.3.1 基本概念 122
5.3.2 测量误差的来源 123
5.3.3 测量误差的分类 124
5.3.4 测量精度的分类 125
5.3.5 测量数据的处理 125
5.4 光滑工件尺寸检测 134
5.4.1 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极限 135
5.4.2 光滑极限量规 139
本章小结 144
习题 144
第6章 滚动轴承精度设计 145
6.1 概述 145
6.2 滚动轴承内径和外径的公差带及其特点 146
6.2.1 滚动轴承的公差带 146
6.2.2 滚动轴承的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 147
6.2.3 轴颈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公差带 149
6.2.4 滚动轴承内径、外径公差带的特点 149
6.3 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150
6.3.1 轴承配合的选择 150
6.3.2 轴颈和轴承座孔的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153
6.3.3 轴颈和轴承座孔精度设计举例 154
本章小结 155
习题 156
第7章 键与花键的精度设计 157
7.1 键连接概述 157
7.2 普通平键连接的精度设计 158
7.2.1 普通平键连接的结构和几何参数 158
7.2.2 普通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 159
7.3 矩形花键连接的精度设计 161
7.3.1 矩形花键连接的尺寸系列 161
7.3.2 矩形花键的几何参数和定心方式 162
7.3.3 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 163
本章小结 167
习题 167
第8章 螺纹精度设计 168
8.1 概述 168
8.1.1 螺纹的种类及使用要求 169
8.1.2 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和主要几何参数 169
8.2 普通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171
8.2.1 螺距误差的影响 171
8.2.2 牙侧角偏差的影响 172
8.2.3 螺纹直径偏差的影响 173
8.2.4 作用中径和螺纹中径合格性的判断 173
8.3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174
8.3.1 螺纹公差带 174
8.3.2 螺纹公差带的选用 176
8.3.3 普通螺纹标记 177
8.4 普通螺纹的检测 179
8.4.1 综合检验 179
8.4.2 单项测量 179
本章小结 179
习题 180
第9章 圆柱齿轮精度设计 181
9.1 齿轮传动及其使用要求 181
9.1.1 齿轮传动 181
9.1.2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182
9.2 圆柱齿轮的加工误差分析 183
9.2.1 齿轮加工误差的主要来源 183
9.2.2 齿轮加工误差的分类 184
9.3 圆柱齿轮精度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185
9.3.1 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185
9.3.2 传动平稳性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188
9.3.3 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191
9.3.4 侧隙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193
9.4 齿轮副安装误差的评定指标 195
9.4.1 齿轮副中心距偏差 195
9.4.2 齿轮副轴线平行度偏差 195
9.5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196
9.5.1 齿轮评定指标的精度等级及选择 196
9.5.2 齿轮侧隙精度指标的确定 200
9.5.3 检验项目的选择 202
9.5.4 轮坯公差 202
9.5.5 齿轮齿面和基准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204
9.5.6 图样上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 204
本章小结 205
习题 205
第10章 圆锥结合精度设计 206
10.1 概述 206
10.1.1 圆锥的主要几何参数 207
10.1.2 有关圆锥公差的术语 207
10.1.3 有关圆锥配合的术语 208
10.2 圆锥公差与配合 210
10.2.1 圆锥公差项目 210
10.2.2 圆锥公差的给定及标注方法 211
10.2.3 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 212
10.3 锥度和圆锥角的检测 213
10.3.1 直接测量法测量锥度和圆锥角 213
10.3.2 用量规检验圆锥角偏差 213
10.3.3 间接测量圆锥角 214
本章小结 214
习题 215
第11章 精度设计与精度分析 216
11.1 尺寸链的精度设计 216
11.1.1 尺寸链概述 216
11.1.2 尺寸链的计算 219
11.2 精度设计案例 223
11.2.1 尺寸精度设计 224
11.2.2 轴的几何精度设计 225
11.2.3 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参数值的选择 226
11.3 计算机辅助精度分析 227
本章小结 229
习题 230
参考文献 232
展开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是以当时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为依据,虽经过了四年的时间,但标准的变化不大,因此本书修订主体现在细节上。由于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在第2版中增加了应用方面的知识,增加了相关的图例和说明,也增加了部分习题和习题参考答案。这样对初学者来说,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重点,理解难点。
本书的特点:每章的开篇都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参考。每章最后都附有小结与开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相呼应。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涵,在各章节的开篇都有引例,通过引例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目的。为了加强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各章节均设有应用或设计案例。这些案例以例题形式、习题和分析报告形式等出现在节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外,对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以说明的方式提醒学习者,以防发生错误。
本书增加了精度设计和分析案例,介绍基于CATIA平台下的CETOL软件及其在公差分析中的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和掌握。每个章节的习题都是经过了精选,基本涵盖各章的知识点,可以作为检验学习结果的参考。书中的最后还给出了习题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进行习题检查。
本书适用于名称为“公差与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精度设计”等课程。
为了规划好本书的教学,建议理论教学总学时为32~50学时。各章的建议学时:第1章为1~2学时;第2章为6~8学时;第3章为8~10学时;第4章为3~4学时;第5章为2~5学时;第6章为1~2学时;第7章1~2学时;第8章为3~5学时;第9章为4~6学时;第10章为1~2学时;第11章为2~4学。通常第1~4章重点介绍,其余各章可根据专业需要,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时间。
有关测量技术方面的部分内容可在实验课中介绍,该部分内容可以不在理论教学中重复。建议实验教学的课时为8~16学时。
本书由孔晓玲教授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老师有孔晓玲、侯艳君、郑红霞、陈雪辉、杨义、方良菲、周洁。感谢安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参与了部分CAD图的整理。
尽管我们为编写本书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7年5月
第1版前言
本书是以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为依据,在参考了相关教科书的基础上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孔、轴尺寸精度设计;几何精度设计;表面轮廓精度设计;测量技术基础;滚动轴承、键与花键、圆柱螺纹、齿轮和圆锥结合精度设计;并附有精度设计与精度分析的案例介绍。本书可作为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学习指导书,还可作为从事机械设计的工程师的参考书。
本书的特点:每章的开篇都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便于老师在教学中参考。每章最后都有小结和教学重点及难点相互呼应。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涵,在各章节的开篇都有引例,通过引例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目的。另外,为了加强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各章节均有应用或设计案例。这些案例以例题形式、习题和分析报告形式等出现在文中,帮助学生掌握书中所叙内容。
本书增加了精度设计和分析案例,介绍基于CATIA平台下的CETOL软件及其在公差分析中的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和掌握。
本书适用于名称为“公差与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精度设计”等课程。
为了规划好本书的教学,建议理论教学总学时为30~40学时。各章的建议学时:第1章为1~2学时;第2章为6~8学时;第3章为6~8学时;第4章为3~4学时;第5章为3~4学时;第6章为1~2学时;第7章1~2学时;第8章为3~4学时;第9章为4~6学时;第10章为1~2学时;第11章为2~4学。通常第1~4章是基础标准,必须重点介绍。其余各章节可根据专业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本书由孔晓玲教授担任主编,编写分工:孔晓玲编写第1章和第11章;侯艳君编写第2章和第6章;郑红霞编写第3章和第7章;陈雪辉编写第4章和第9章;周洁编写编写第5章和第10章;杨义编写第8章。感谢安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汪莲莲参与了部分CAD图的整理。
尽管我们为编写本书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3年7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