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绪论 1
0.1 机械及其组成 2
0.2 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及承载能力 5
0.3 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与润滑 7
0.4 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9
第1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11
1.1 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12
1.2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 17
1.3 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 20
1.4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27
第2章 直杆的基本变形 31
2.1 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32
2.2 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 43
2.3 圆轴的扭转 47
2.4 直梁的弯曲 49
*2.5 组合变形 52
*2.6 交变应力与疲劳强度 53
*2.7 压杆稳定 57
第3章 工程材料 60
3.1 黑色金属材料 61
3.2 有色金属材料 74
*3.3 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 78
3.4 其他新型工程材料 80
3.5 材料的选择及运用 81
第4章 机械零件的精度 86
4.1 极限与配合 87
4.2 几何公差 97
阶段性实习训练1 零件测量 107
第5章 连接 110
5.1 键连接与销连接 111
5.2 螺纹连接 115
*5.3 弹簧 121
5.4 联轴器和离合器 122
阶段性实习训练2 联轴器的拆装及找正 125
第6章 机构 130
6.1 平面机构 131
6.2 平面四杆机构 133
6.3 凸轮机构 140
*6.4 间歇运动机构 145
阶段性实习训练3 观察与分析机械设备中机构的结构与运动 147
第7章 机械传动 151
7.1 带传动 152
7.2 链传动 159
阶段性实习训练4 V带(或链)传动的安装、张紧、调试和维护 163
7.3 齿轮传动 165
7.4 蜗杆传动 178
7.5 齿轮系与减速器 186
阶段性实习训练5 减速器拆装与分析 196
第8章 支承零部件 200
8.1 轴 201
8.2 滑动轴承 206
8.3 滚动轴承 209
阶段性实习训练6 认识轴系的结构 214
第9章 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 217
9.1 机械润滑 218
9.2 机械密封 223
9.3 机械环保与安全防护 225
第10章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 230
10.1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31
10.2 气压传动 237
10.3 液压传动 251
阶段性实习训练7 传动回路的搭建 256
附录 262
展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写而成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包括新大纲规定的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的相关知识。
本书的编写本着“形象易懂、实用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以机械类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目的,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采用最新的技术标准,以适应现代机械发展的需求。
本书除绪论外共有10章,包括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的精度、连接、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等内容,在部分章节后安排了阶段性实训的内容(全书共安排了7个阶段性实训),为学生提供了训练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平台。
本书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体现专业特色。本书专业特色鲜明,适用于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各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与专业性质紧密联系,从知识学习到技能训练、从基础理论到实训操作等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反映时代特征。本书的编写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全部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机械基础相关技术标准。另外还适当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如第9章“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的相关内容。
(3)突出实用性。考虑到学生就业岗位、工种的实际需要,本教材的内容与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继续学习。本书编写的“阶段性实习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
(4)结合学生实际。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应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方面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本教材编写的思路、内容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
(5)精选实例图片。为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本教材精选了较多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的实例和图片,用图片的形式展示知识点,图文并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力求用简单的方式解决复杂难懂的问题。
(6)教辅资料配套。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还配套编写习题集、制作电子教案等教辅资料,便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书教学参考学时为128学时+(1~2)周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欢迎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刘晓芬任主编,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马志鹏、袁淑奇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马蕾、孙名楷、余锋、杨武、刘凯、方淑君、王光勇。
本书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吴联兴、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庄学功审稿,电子工业出版社还聘请了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葛金印、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杜建根审阅了书稿,他们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 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