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引论 1
1.1 美学、电影美学与商业动画美学 1
1.2 商业动画概念的廓清及美学演变 6
1.2.1 商业动画概念的演变和发展 6
1.2.2 商业动画美学演变的技术背景 10
1.3 新媒体语境下商业动画美学的重构 14
1.3.1 商业动画影片美学的特定内涵 14
1.3.2 商业动画的美学基础 15
1.3.3 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商业动画美学的重构 16
1.3.4 商业动画电影接受美学的时代嬗变 18
第2章 中外商业动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0
2.1 中外商业动画的发展历程 20
2.1.1 迪斯尼与美国商业动画的发展历程 20
2.1.2 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 27
2.1.3 中国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 32
2.2 中外商业动画的差异性 37
2.2.1 发展历程本身所带来的差异 37
2.2.2 不同的商业目标导致不同的审美指征 40
第3章 商业动画审美特征与审美趣味研究 44
3.1 消费语境下大众审美的重构 44
3.1.1 鉴赏性审美与大众审美 44
3.1.2 大众审美的全面崛起 48
3.2 技术支撑下的新型审美 53
3.2.1 技术审美与经典审美的交错 53
3.2.2 商业动画中技术审美的功能性 57
3.3 美日中商业动画的审美特征 61
3.3.1 美国商业动画的审美特征 61
3.3.2 日本商业动画的审美特征 62
3.3.3 中国商业动画的审美特征 63
第4章 商业动画接受美学的研究 66
4.1 商业动画观众的接受状况对动画电影再生产的影响 66
4.1.1 商业动画创作的底线——观众 66
4.1.2 成功的作品对创作题材类型及表现手法的影响 67
4.2 商业动画观众审美接受的制约因素和制约规律 68
4.2.1 接受者自身因素对商业动画接受的影响 68
4.2.2 政治气候和文化氛围等环境条件对动画电影接受的影响 71
4.2.3 社会价值评定与观众接受之间的互动关系 72
4.3 商业动画接受的特殊性 73
4.3.1 动画电影观赏与其他艺术形式观赏的本质区别 73
4.3.2 动画电影合乎规律的极大夸张与观众的心理接受 74
4.4 商业动画接受方式的研究 75
4.4.1 动画电影接受与其他艺术形式接受的关系 75
4.4.2 审美接受与非审美接受的关系 76
4.4.3 艺术接受与非艺术接受的关系 77
4.4.4 审美接受与艺术接受的关系 78
4.5 商业动画接受的主体性 78
4.5.1 被动型 78
4.5.2 主动型 79
4.5.3 互动型 79
第5章 商业动画与娱乐经济 81
5.1 娱乐产业浪潮与全球经济 81
5.1.1 娱乐经济与大众文化的特点 81
5.1.2 娱乐经济对商业动画生产的影响 83
5.2 艺术在商业领域的幻化与融合 84
5.3 娱乐泛化刺激商业动画发展 87
5.3.1 现代生活方式对商业动画创作的影响 87
5.3.2 商业化对商业动画创作的影响 89
5.3.3 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商业动画创作的影响 91
5.4 娱乐经济背景下美日对商业动画美学的再发现 95
5.4.1 好莱坞对商业动画美学的运用和拓展 95
5.4.2 日本对商业动画美学的拓展与再发现 98
第6章 美日商业动画美学对我国大众审美的重构 102
6.1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商业动画美学特征及案例分析 102
6.1.1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商业动画美学特征 102
6.1.2 美国商业动画案例分析 105
6.2 以吉卜力为代表的日本商业动画美学特征及案例分析 109
6.2.1 以吉卜力为代表的日本商业动画美学特征 109
6.2.2 日本商业动画案例分析 111
6.3 美日商业动画美学特征的对比分析 114
6.4 美日商业动画美学对中国大众审美的影响 118
6.4.1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商业动画美学对我国大众审美的影响 118
6.4.2 日系商业动画美学对我国大众审美的影响 119
第7章 中国商业动画美学、受众与市场化 122
7.1 中国商业动画片中美学研究的缺失 122
7.1.1 剧本创作与接受本体的脱节 122
7.1.2 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125
7.1.3 叙事方法与主题表现 127
7.2 中国商业动画受众分析 130
7.2.1 商业动画影片创作及国内受众现状 130
7.2.2 受众对于商业动画的心理需求分析 131
7.2.3 以受众为出发点的商业动画电影创作理念 133
7.3 商业动画产业运作模式比较分析 137
7.3.1 美国商业动画产业的运作模式 137
7.3.2 日本商业动画产业的运作模式 140
7.3.3 中国商业动画产业的现状 143
7.3.4 以商业动画美学研究为切入点的产业提升策略 145
第8章 中国商业动画的本土化发展和全球化策略 149
8.1 亟待完善的中国动画影片分级制度 149
8.2 中国动画企业的规模与效率 152
8.3 动画艺术教育的实践性与实验性 156
8.4 打击盗版势在必行 158
参考文献 161
展开
前 言
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国营机构,生产了数百部风格鲜明,包括剪纸、皮影和木偶等在内,具有手工艺特点的美术片,广受国内外受众褒奖,并被世人称之为是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而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与商品经济,在中国行之有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商业动画及其本土化市场,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壮大。但其后的十几年,我国动画市场份额都一直被较为强势的美日动漫产品所瓜分,国产商业动画难觅踪影。
国内真正符合商业动画定义的,最早的本土化案例之一,是新的千年即将来临之际,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导生产的《宝莲灯》。这是一部从投资、制作、发行到运营,都符合商业动画运作模式的国产影片。一方面整合了两岸三地的娱乐业资源,另一方面也取得了上佳的票房成绩。在这之后,又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我国的商业动画生产量不仅剧增,而且竟然还出现了需要“去产能”的问题。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动画年产量由2011年的26万多分钟,下降到2015年的13万多分钟,下降了一半,转型升级已经收到了阶段性成果,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机制已初步形成,积极效应开始不断释放。”
数量不代表质量当然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无论国产商业动画,还是本土市场也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我国目前已经积聚了能量巨大的动漫生产力,每年都能够生产出数量同样可观的动画产品,同时还具备数量全球第一的消费者群体。如果说十几年前,由于成功案例的稀缺和不高的市场化程度,讨论中国本土商业动画美学与其市场就如同研习屠龙之术。那么在国产动漫产业需要“去产能”的今天,对商业动画美学逻辑的整理和探究则非常具备现实意义。
必须注意到的一个情况是,任何学说的“教条主义”和“原教旨主义”,在中国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往往会缺乏阐释力度,甚至显得连逻辑都无法自洽。这也是为什么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动漫大国,其早已成熟的动画美学和市场理论,需要在中国本土语境下,得到再次验证和重新整理的重要原因。历史的悠久,国境线的漫长,民俗、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城乡之间的收入和文明发展程度的差距,铸就了中国特有的地域属性,这些都是条分缕析动画美学时所不能忽视的事实。这不但意味着需要对于特定问题作具体分析,也意味着本土动漫美学理论建构的复杂和艰巨性,还意味着基于市场经济的商业动画美学,是随着时间,持续发展变化的。没有可能建构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可反复证实的,完美的理论模型。商业动画美学的探讨和研究,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需要学界广泛参与并不断修正的工作。本书借抛砖以引玉,期待其他的研究者们提供更多角度和不同解读。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电子工业出版社给予很多帮助和支持,提出很多宝贵建议,还有为本书的研究提供帮助的同行和艺术家们,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撰写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