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大数据概念与应用
1.1 大数据之“大”
1.2 大数据的来源
1.3 大数据的技术支撑
1.4 大数据应用场景
1.5 如何开展大数据研发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1 大数据采集架构
2.2 数据预处理原理
2.3 数据仓库与ETL工具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数据挖掘算法
3.1 数据挖掘概述
3.2 分类
3.3 聚类
3.4 关联规则
3.5 预测模型
3.6 数据挖掘算法综合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数据挖掘工具
4.1 Mahout
4.2 Spark MLlib
4.3 其他数据挖掘工具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R语言
5.1 R语言简介
5.2 R与数据挖掘
5.3 SparkR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数据可视化
6.1 数据可视化基础
6.2 大数据可视化方法
6.3 大数据可视化软件与工具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互联网大数据处理
7.1 互联网信息抓取
7.2 文本分词
7.3 倒排索引
7.4 网页排序算法
7.5 历史信息检索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大数据商业应用
8.1 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
8.2 广告推荐
8.3 互联网金融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行业大数据
9.1 地震大数据
9.2 交通大数据
9.3 环境大数据
9.4 警务大数据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大数据实验一体机
展开
前 言
在未来5~10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将超过30%。未来5年,国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将突破150万。在BAT发布的招聘职位中,目前大数据岗位占比已经超过60%。现在业界有一种观点:即使把全国所有计算机专业都做成大数据专业,仍然无法满足国内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量。
在快速膨胀的需求与国家扶植政策的推动下,全国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启动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然而,大数据专业建设却面临重重困难。首先,大数据是个新生事物,懂大数据的老师少之又少,院校缺“人”;其次,尚未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院校缺“机制”;再次,大数据实验需要为每位学生提供集群计算机,院校缺“机器”;最后,院校不拥有海量数据,开展大数据教学科研工作缺“原材料”。
其实,在2000年网格计算兴起时和2008年云计算兴起时,我国科技工作者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挑战问题,我有幸参与了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
为了解决网格计算挑战问题,我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于2001年创办了中国网格信息中转站(chinagrid.net)网站,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收集和分享有价值的资料给学术界。于2002年与人合作出版了《网格计算》教材。并多次筹办和主持全国性的网格计算学术会议。
为了解决云计算挑战问题,我于2008年创办了中国云计算(chinacloud.cn)网站,于2010年出版了《云计算(第一版)》、2011年出版了《云计算(第二版)》、2015年出版了《云计算(第三版)》,每一版都花费大量成本制作并免费分享对应的几十个教学PPT。这些PPT的下载总量达到了几百万次之多。早在2010年,我就在南京组织了全国高校云计算师资培训班,培养了国内第一批云计算老师。并通过与华为、中兴、360等知名企业合作,输出云计算技术,培养云计算研发人才。为社区做贡献,收获是沉甸甸的:我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与认可,担任了一些全国性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云计算》教材成了国内高校的首选教材,中国云计算网站成了国内排名第一的云计算网站。
近几年,我用类似的办法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大数据挑战问题。为了解决大数据技术资料缺乏和存在交流障碍的问题,我于2013年创办了中国大数据(thebigdata.cn)网站,投入大量的人力每天维护,该网站已经在各大搜索引擎排名“大数据”关键词第一名;为了解决大数据师资匮乏的问题,我面向全国院校,陆续举办多期大数据教师培训班。最近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高校/高职/中职大数据免费培训班,报名的老师已有400多位;为了解决缺乏权威大数据教材的问题,我所负责的南京大数据研究院,联合金陵科技学院、河南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云创大数据、许昌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才云科技、中国地震局、南京公安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历时两年,编著了《大数据》教材和《大数据库》教材。并计划为高职和中职院校专门编写大数据专业系列教材。我们将在中国大数据(thebigdata.cn)、中国云计算(chinacloud.cn)和刘鹏看未来(lpoutlook)微信公众号等陆续免费提供配套PPT和其他资料;为了解决大数据实验难以开展的问题,我带领云创大数据(www.cstor.cn)的科研人员,研发成功BDRack大数据实验一体机,它打破虚拟化技术的性能瓶颈,可以为每一位参加实验的人员虚拟出Hadoop集群、Spark集群、 MongoDB集群、Storm集群等,自带实验所需数据,并准备了详细的实验手册、PPT和视频,可以开展大数据管理、大数据挖掘等各类实验,并可进行精确营销、信用分析等多种实战演练。目前该平台已经在郑州大学等高校成功应用。我们还开放了免费的物联网大数据托管平台——万物云(wanwuyun.com)和环境大数据免费分享平台——环境云(envicloud.cn)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硕士导师谢希仁教授和博士导师李三立院士。谢希仁教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更新到第6版,与时俱进且日臻完美,时时提醒学生要以这样的标准来写书。李三立院士是留苏博士,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曾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严谨治学带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学生。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谨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作者致敬!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务必读者不吝赐教。我的邮箱:gloud@126.com,微信公众号:刘鹏看未来(lpoutlook)。
刘鹏 教授
于南京大数据研究院
2016年12月24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