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学习情境一 认识物流信息技术 (1)
任务一 了解物流信息的基础知识 (3)
一、数据和信息 (3)
二、物流信息 (4)
任务二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8)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8)
二、物流信息技术 (10)
任务三 了解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 (13)
一、物流信息化 (13)
二、物流标准化 (15)
三、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6)
学习情境二 了解物流信息基础技术 (23)
任务一 了解计算机技术基础 (25)
一、计算机的概念和特点 (25)
二、计算机系统与工作原理 (25)
三、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应用 (27)
任务二 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 (29)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9)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0)
三、物流信息网络的体系结构 (33)
四、组建物流企业的内部网络 (35)
任务三 了解数据库技术基础 (37)
一、数据库的概念和类型 (37)
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39)
三、数据库设计 (41)
四、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43)
学习情境三 掌握条码技术 (50)
任务一 认识条码 (52)
一、条码的概念和特点 (52)
二、条码的分类 (54)
三、条码的编码方法 (54)
四、物流编码技术 (55)
任务二 了解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 (57)
一、通用商品条码 (57)
二、储运单元条码 (64)
三、贸易单元128条码 (68)
任务三 掌握二维条码的基本知识 (70)
一、二维条码的概念和分类 (72)
二、常用的二维条码 (73)
三、二维条码的发展和应用 (76)
任务四 了解条码的识读技术 (77)
一、条码的识读原理 (77)
二、条码识读设备的分类 (78)
三、常见的条码识读设备 (79)
四、选购条码识读设备 (81)
任务五 掌握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82)
一、条码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82)
二、条码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85)
学习情境四 掌握射频识别技术 (92)
任务一 认知RFID技术 (93)
一、RFID的概念和特点 (93)
二、RFID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95)
三、RFID系统的构成和分类 (97)
任务二 掌握RFID的标准体系 (101)
一、RFID的主要技术标准体系 (102)
二、电子产品编码标准 (105)
三、RFID的应用标准 (106)
任务三 掌握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107)
一、RFID技术在生产物流环节的应用 (107)
二、RFID技术在销售物流环节的应用 (108)
三、RFID技术在存储环节的应用 (108)
四、RFID技术在运输环节的应用 (109)
五、RFID技术在配送环节的应用 (110)
六、RFID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10)
学习情境五 掌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116)
任务一 了解EDI的基本知识 (117)
一、EDI的概念和特点 (117)
二、EDI的分类 (120)
三、EDI与电子商务 (121)
任务二 掌握EDI的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 (122)
一、EDI系统的基本结构 (122)
二、EDI的工作流程 (125)
三、EDI的关键技术 (126)
任务三 掌握EDI的应用标准 (127)
一、EDI的标准 (127)
二、EDI的标准要素 (130)
任务四 了解基于Internet的EDI (132)
一、Internet对EDI的影响 (132)
二、EDI与Internet的结合 (133)
任务五 掌握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135)
一、EDI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35)
二、EDI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36)
三、EDI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136)
四、EDI在海关中的应用 (137)
五、EDI在商检中的应用 (137)
任务六 了解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138)
一、ebXML物流数据交换技术 (138)
二、SOA物流数据交换技术 (140)
学习情境六 掌握全球定位系统 (152)
任务一 认识GPS (153)
一、GPS的概念 (153)
二、GPS的特点 (154)
三、GPS的功能 (155)
四、GPS的组成 (155)
任务二 掌握GPS的工作原理 (158)
一、GPS卫星的定位原理 (158)
二、GPS卫星的定位方式 (160)
三、GPS接收机的类型 (160)
任务三 了解网络GPS (162)
一、网络GPS的概念 (162)
二、网络GPS的特点 (163)
三、网络GPS的系统构成 (163)
四、网络GPS的工作流程 (164)
任务四 了解各国GPS技术及发展 (164)
一、美国GPS (164)
二、俄罗斯GLONASS (165)
三、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 (165)
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66)
任务五 了解GPS在物流中的应用 (168)
一、GPS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 (168)
二、GPS在第三方物流中的应用 (169)
三、网络GPS在物流中的应用 (170)
学习情境七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 (174)
任务一 认识GIS (176)
一、GIS的概念和特点 (176)
二、GIS的基本功能 (177)
三、GIS的分类 (179)
任务二 掌握GIS的构成与工作流程 (179)
一、GIS的构成 (179)
二、GIS的工作流程 (182)
任务三 掌握GI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184)
一、GIS应用于物流分析 (184)
二、GIS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85)
三、GIS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186)
四、GIS与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 (186)
学习情境八 了解物联网应用技术 (193)
任务一 认识物联网 (195)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 (195)
二、物联网的起源 (196)
三、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197)
任务二 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99)
一、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199)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01)
任务三 了解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 (203)
一、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 (204)
二、物联网在运输中的应用 (205)
学习情境九 应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10)
任务一 认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12)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12)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213)
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14)
任务二 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15)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15)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217)
任务三 应用典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18)
一、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218)
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220)
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22)
任务四 了解物流信息安全技术 (224)
一、信息安全 (224)
二、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 (225)
参考文献 (236)
展开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瞄准支柱产业规划,联手行业协会和企业,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特别是通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力促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此,2012年,市教育局牵头成立了包括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厦各高职院校教师和相关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中高职衔接物流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委托厦门市物流协会(厦门市物流校企合作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中、高职衔接物流专业系列教材丛书。
此套丛书以现代物流业发展为依托,在专业教材建设中融入行业发展的最新案例,紧扣行业发展新趋势,力求满足中高职及应用类本科实践教学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专业内涵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紧密结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际,突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同类教材,本教材按照学习情境导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结合最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编写。学习情境导入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框架。采用了大量案例、知识链接材料,用于加深和拓展学习效果。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包含教学分享、评价标准和实训环节,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其中实训环节强调对各种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的培养。
本教材共有9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面有3~6个任务。按照物流信息技术的门类和相关性安排学习的进度。首先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整体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初步认识。然后按照物流信息基础技术、采集技术、交换技术、地理分析与跟踪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别展开学习。九大学习情境内容如下:
学习情境一是认识物流信息技术。
学习情境二是了解物流信息基础技术。
学习情境三是掌握条码技术。
学习情境四是掌握射频识别技术。
学习情境五是掌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学习情境六是掌握全球定位系统。
学习情境七是掌握地理信息系统。
学习情境八是了解物联网应用技术。
学习情境九是应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建议安排42~56学时,推荐学时分配如下:学习情境一为6学时,学习情境二为6学时,学习情境三为10~12学时,学习情境四为6~8学时,学习情境五为6~8学时,学习情境六为2~4学时,学习情境七为2~4学时,学习情境八为2~4学时,学习情境九为2~4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重点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安排一定课时完成项目实训。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有关书籍和资料,吸取了企业朋友和高校同行的经验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向所有为本书编写、出版提供各种帮助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疏漏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