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
1.1 大学生心理发展 1
1.1.1 心理发展的含义 1
1.1.2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
1.1.3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 4
1.2.1 科学的健康观 4
1.2.2 心理健康及界定原则 6
1.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内涵 9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1
1.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体意义 12
1.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意义 13
1.4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4
1.4.1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分析 14
1.4.2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18
第2章 大学生人格与自我认知 21
2.1 人格特质 24
2.1.1 气质 24
2.1.2 性格 30
2.2 积极特质 33
2.2.1 大五人格模型 33
2.2.2 特质相关性优势的影响 34
2.3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35
2.3.1 大学生人格偏差的成因 35
2.3.2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 36
2.3.3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40
2.4 自我认知 45
2.4.1 自我认知的内容 46
2.4.2 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特点 48
第3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53
3.1 情绪概述 53
3.1.1 情绪的定义 53
3.1.2 情绪的要素 54
3.1.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55
3.1.4 情绪的功能 56
3.2 情绪控制能力 57
3.2.1 情商 57
3.2.2 情绪ABC理论 61
3.3 情绪的表达与处理 64
3.3.1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64
3.3.2 正确情绪表达的方式 68
第4章 大学生压力管理与入学适应 73
4.1 压力与压力应对 73
4.2 压力源及特点 75
4.2.1 压力源 75
4.2.2 压力源特点 78
4.3 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79
4.3.1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79
4.3.2 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80
4.4 压力管理 82
4.4.1 压力应对方式的含义 82
4.4.2 大学生压力应对的影响因素 82
4.4.3 大学生压力管理策略 84
4.5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86
4.5.1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过程中的压力及其表现 87
4.5.2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过程中的压力应对 90
第5章 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性心理 95
5.1 爱情 95
5.1.1 爱情的定义 95
5.1.2 爱情的发展 96
5.1.3 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97
5.2 恋爱之自我认识 105
5.2.1 恋爱自我认识的途径 106
5.2.2 恋爱男女的风格特点 108
5.3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113
5.3.1 大学生恋爱的类型与特点 115
5.4 大学生恋爱挫折与心理调试 116
5.4.1 失恋 116
5.4.2 单恋 121
5.4.3 多恋 122
5.5 大学生恋爱能力的培养 122
5.6 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特点 125
5.6.1 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25
5.6.2 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27
5.7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128
5.7.1 性梦 128
5.7.2 性幻想 129
5.7.3 手淫(性自慰) 129
5.7.4 边缘性行为 130
5.7.5 婚前性行为 131
5.8 婚姻 132
5.8.1 婚姻类型 132
5.8.2 如何经营婚姻,让我们的爱情更稳定 134
第6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139
6.1 人际关系概述 139
6.1.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39
6.1.2 人际关系的成分 141
6.1.3 人际关系发展的规律 142
6.2 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145
6.2.1 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 145
6.2.2 人际关系的类型 147
6.2.3 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 149
6.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151
第7章 大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 159
7.1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159
7.1.1 大学生的学习 159
7.1.2 大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 162
7.1.3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164
7.1.4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 165
7.2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试 167
7.2.1 学习动机的调适 168
7.2.2 学习注意力的调适 170
7.2.3 学习疲劳的调适 171
7.2.4 考试焦虑的调适 173
7.3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优化 175
7.3.1 学习理念的优化 175
7.3.2 学习目标的优化 176
7.3.3 学习时间的管理优化 177
7.3.4 学习方法的优化 178
第8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180
8.1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分类 181
8.1.1 神经症 181
8.1.2 适应障碍 185
8.1.3 网络成瘾 187
8.2 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90
8.2.1 家庭的影响 190
8.2.2 社会的影响 191
8.2.3 学校的影响 192
8.2.4 学生自身的原因 193
8.3 心理障碍的治疗 194
第9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 197
9.1 心理咨询 197
9.1.1 心理咨询概述 197
9.1.2 心理咨询的技术 201
9.1.3 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203
9.1.4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206
9.2 音乐心理治疗 207
第10章 珍爱生命 216
10.1 认识生命 217
10.1.1 生命探源——认识生命的内涵 217
10.1.2 生命画轴——了解生命的历程 219
10.1.3 生命潜藏——探索生命的价值 221
10.2 尊重生命 222
10.2.1 健康生活,迎向“向日葵”人生 223
10.2.2 享受生命,珍惜现在 225
10.2.3 对生命负责,拥有快乐的未来 227
10.2.4 尊重他人生命,心存悲悯之心 228
10.3 珍爱生命 231
10.3.1 让生命如花般绽放——应对挫折,珍惜生命 232
10.3.2 不抛弃生命,不放弃未来——预防自杀,守护生命 238
10.3.3 冬季里的暖阳——临终抚慰,关怀生命 243
第11章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活 248
11.1 积极心理学的缘起 248
11.2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50
11.2.1 积极情绪 250
11.2.2 积极人格 251
11.2.3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252
11.3 积极心理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254
11.3.1 习得性无助 255
11.3.2 沉浸体验 256
11.3.3 自我效能感与积极自我 257
11.4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塑造 259
11.4.1 积极的认知品质 259
11.4.2 积极的情绪品质 260
11.4.3 积极的意志品质 261
11.4.4 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262
参考文献 265
展开
前 言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环境适应、专业选择、人格发展、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恋爱情感、学习适应与求职择业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个人危机和社会危机。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整体发展,大学生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以及与外部社会环境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希望怎么样可以让自己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
大学生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去发现自我的优点,并进行充分发挥,用毕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应该发现和发展出自我最有价值的地方,并充分利用这些能力和天分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在当代社会,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得到了广泛认可,而良好的心境体验能够使生活变得充实且富有意义。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体验、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等,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指出:“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受到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
编者所在的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针对全校新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必修课程。为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求,学校成立了教材编写组,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教材编写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紧扣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既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经验。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穿插案例和心理测试题目,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并学会一些心理减压方法,这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1章讲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第2章讲述大学生人格与自我认知,第3章讲述大学生情绪管理,第4章讲述大学生压力管理与入学适应,第5章讲述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健康,第6章讲述大学生最关心的人际交往,第7章讲述大学生的学习问题,第8章讲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第9章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第10章讲述大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第11章讲述积极心理学理论。
本书由刘时新拟定章节编写提纲。第1章由孙国胜编写,第2章由刘时新编写,第3章由周轶琼和崔佳编写,第4章由许立桥编写,第5章由薛春艳和胡晶晶编写,第6章由薛春艳和林莉编写,第7章由孙蕊芳编写,第8章由刘小丽和范逸萍编写,第9章由张勇编写,第10章由薛春艳编写,第11章由刘运显和崔佳编写。全书最后由刘时新统一修改和定稿。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性书籍,也可作为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以及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读物。我们期待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有意义、幸福的生活。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书籍、论文等文献资料,在此向相关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参加本教材编写的老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不足,谨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6年7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