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 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知识
1.1 电子测量概述
1.1.1 电子测量的意义与内容
1.1.2 电子测量方法
1.2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2.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2.2 测量误差的来源
1.2.3 测量误差的分类
1.3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
1.3.1 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
1.3.2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1.3.3 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3.4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1.4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1.4.1 测量结果的表示
1.4.2 有效数字的处理
1.4.3 测量数据的处理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测量信号的产生与仪器
2.1 概述
2.1.1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2.1.2 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1.3 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
2.1.4 信号发生器的测量方法
2.2 正弦信号发生器
2.2.1 低频信号发生器
2.2.2 高频信号发生器
2.2.3 合成信号发生器
2.3 函数信号发生器
2.3.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2.3.2 脉冲式函数信号发生器
2.3.3 正弦式函数信号发生器
2.4典型仪器——TFG2003型DDS函数信号发生器
2.4.1 主要性能指标
2.4.2 工作原理及使用条件
2.4.3 操作面板和用户界面
2.4.4 基本操作
2.5脉冲信号发生器
2.5.1 分类
2.5.2 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2.5.3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2.6 任意波形发生器
2.6.1任意波形发生器技术特性
2.6.2 任意波形发生器工作原理分析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电压测量与仪器
3.1 概述
3.1.1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
3.1.2 交流电压的表征
3.1.3 电子电压表的分类
3.2 直流电流与直流电压的测量
3.2.1 直流电流的测量
3.2.2 直流电压的测量
3.3 模拟式交流电压的测量
3.3.1 均值电压的测量
3.3.2 峰值电压的测量
3.3.3 有效值电压的测量
3.3.4 典型仪器——DA-36型超高频毫伏表
3.4 噪声电压的测量
3.4.1 噪声的基本特性
3.4.2 噪声电压的测量
3.5 电平的测量
3.5.1电平的概念与分类
3.5.2 电平的测量
3.6 功率的测量
3.6.1 功率测量原理
3.6.2 功率表实例
3.7 数字电压表
3.7.1 主要性能指标
3.7.2 A/D变换器
3.7.3 数字电压表的自动功能
3.7.4 典型仪器——DS-26A型直流数字电压表
3.8 数字多用表
3.8.1 数字多用表特点
3.8.2 数字多用表测量原理
3.8.3 典型仪器——DT9208型数字多用表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频率测量与仪器
4.1 概述
4.1.1 无源测频法
4.1.2 比较测频法
4.2 电子计数器概述
4.2.1 分类
4.2.2 基本组成
4.2.3 主要技术指标
4.3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功能
4.3.1 测量频率
4.3.2 测量周期
4.3.3 测量频率比
4.3.4 累加计数
4.3.5 测量时间间隔
4.3.6 自检(自校)
4.4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4.4.1 测量误差的来源
4.4.2 测量误差的分析
4.4.3 频率扩展技术
4.5 典型仪器——E312A型通用计数器
4.5.1 技术指标
4.5.2 工作原理
4.5.3 电子计数器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4.6 数字相位计
4.6.1 瞬时值数字相位计
4.6.2 平均值数字相位计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信号波形测量与仪器
5.1 概述
5.2 波形测试的基本原理
5.2.1 阴极射线示波管
5.2.2 波形显示原理
5.3 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性能指标
5.3.1 基本组成
5.3.2 主要性能指标
5.4 通用示波器Y通道(垂直系统)
5.4.1 输入电路
5.4.2 前置放大器
5.4.3 延迟级
5.4.4 输出放大器
5.5 通用示波器X通道(水平系统)
5.5.1 触发电路
5.5.2 扫描电路
5.5.3 X放大器
5.6 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
5.6.1 双踪显示
5.6.2 双扫描显示
5.7 典型仪器——Y-TEKTRONIX2261型双踪示波器
5.7.1 主要性能指标
5.7.2 面板结构
5.7.3示波器的选择使用用与注意事项
5.8 示波器的应用
5.8.1 测量电压
5.8.2 测量时间
5.8.3 测量相位差
5.8.4 测量频率
5.8.5 测量调制系数
5.9 取样示波器
5.9.1 取样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5.9.2 取样示波器的组成
5.9.3 取样示波器的性能指标
5.10 数字存储示波器
5.10.1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5.10.2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方式
5.10.3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显示方式
5.10.4 典型仪器——UT21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电子元器件参数测量与仪器
6.1 概述
6.2 伏安法及数字化测量
6.2.1 伏安法
6.2.2 阻抗的数字化测量
6.3 电桥法测量集中参数元件
6.3.1 平衡电桥
6.3.2 不平衡电桥
6.3.3 典型仪器——QS18A型万用电桥
6.4 谐振法测量集中参数元件
6.4.1 Q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4.2 典型仪器——QBG-3型Q表
6.5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及应用
6.5.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
6.5.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测量原理
6.5.3 典型仪器——XJ4810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频域测量与仪器
7.1 概述
7.1.1 时域测量与频域测量的比较
7.1.2 频域测量的分类
7.2 扫频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7.2.1 扫频仪组成
7.2.2 扫频仪工作原理
7.2.3 典型仪器——AH1254B型宽频带扫频仪
7.2.4 扫频仪的应用
7.3 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7.3.1频谱分析仪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7.3.2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7.3.3 典型仪器——DS8831Q型频谱分析仪
7.4 失真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7.4.1 失真度的定义
7.3.2 失真度测量仪工作原理
7.3.3 典型仪器——KH4116型全自动低失真度测量仪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数据域测量与仪器
8.1 数据域测量的基本概念
8.1.1 数据域测量的特点
8.1.2 数字系统的特点
8.1.3 数据域测试仪器设备
8.1.4 逻辑笔和逻辑夹
8.2 数据域测试技术
8.2.1 逻辑电路的简易测试
8.2.2 数据域测试方法
8.2.3 故障类型、故障测试及故障定位
8.3 逻辑分析仪
8.3.1 逻辑分析仪的分类与组成
8.3.2 逻辑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8.3.3 逻辑分析仪与示波器的比较
8.3.4逻辑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应用
8.4 典型仪器——Flyto L-100型逻辑分析仪
8.4.1 Flyto L-100型逻辑分析仪主要性能指标
8.3.2 Flyto L-100型逻辑分析仪的特点
8.3.3 Flyto L-100型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智能测试仪器与系统
9.1 智能仪器与应用
9.1.1 智能仪器的组成
9.1.2 GPIB接口
9.1.3 智能仪器的特点
9.1.4 智能仪器的典型处理功能
9.1.5 典型仪器——HG-1850型DVM
9.2 虚拟仪器
9.2.1 虚拟仪器的特点
9.2.2 虚拟仪器的硬件构成与分类
9.2.3 虚拟仪器的软件构成
9.2.4 典型虚拟仪器编程软件——LabVIEW简介
9.4 自动测试系统
9.4.1 自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9.3.2 VXI总线系统
9.5 网络化仪器
9.5.1 网络化仪器的结构与特点
9.5.2 现场总线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9
附录
附录A 实验指导书
A.1 电子测量与仪器认识实验
A.2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A.3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A.4示波器认识实验
A.5 示波器的应用
A.6 电压表的使用
A.7电子计数器的使用
A.8 数字电桥的使用
A.9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
A.10 扫频仪的使用
A.11 频谱仪的使用
A.12 失真度测量仪的使用
A.13 逻辑分析仪的使用
A.14 放大电路部分指标的测量
A.15 功放电路部分指标的测量与调试
附录B 课程设计指导书——数字电压表课程设计
附录C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D LabVIEW软件功能与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
本书是在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现状,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岗位需要的实际,对旧版内容进行了精心修订设计,使本书内容更加合理实用、更加符合教学规律、更加突出职教特色和人才岗位需求实际。
(1)在教材内容上删略部分陈旧知识和过时仪器的介绍,增加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的介绍,例如虚拟仪器及其开发软件等。教材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发展之需、贴近科技发展潮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融合性和实效性。
(2)依据知识够用、能用与实用的原则,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普遍到特殊的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编排。教材结构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和适用性。
(3)从章节与实验的对应顺序到概念名词的介绍与称呼,乃至英文大小写等均协调统一、一以贯之,并给出概念名词等的简称与别称等等。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避免引起知识混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协调统一性和高效性。
(4)每种参量的测量大多附带有针对新型仪器,从工作原理、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到应用实例等的介绍,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合理性。
参加本书修订的有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宋悦孝、王俊杰、徐连孝、陈兆梅、刘学伟、姜明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海门分院施海燕。本书由宋悦孝、王俊杰担任主编,徐连孝、刘学伟、姜明、陈兆梅、施海燕担任副主编,由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伟教授主审。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集美大学李克教授、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刘忠远总工,以及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数英仪器有限公司等厂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第2版试用期间,不少兄弟院校师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深表谢意!
本教材还配有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及习题答案(电子版),请有此需要的教师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我们将免费提供。E-mail:ve@phei.com.cn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还有错误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