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计算机科学导论
丛   书   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作   译   者:甘勇等 出 版 日 期:2016-09-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袁玺 
书   代   号:G0289670 I S B N:9787121289675

图书简介: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规范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需求特点,本着“通俗易懂,注重理论、兼顾实践、科学导学”的原则,本书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与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安全、计算机新技术和应用。
定价 39.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2)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规范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需求特点,本着“通俗易懂,注重理论、兼顾实践、科学导学”的原则,本书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与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安全、计算机新技术和应用。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89675
    开 本:16开
    页 数:288
    字 数:518.0

    本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发展前史	1
    1.2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6
    1.2.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6
    1.2.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8
    1.3  计算机模型	10
    1.3.1 图灵模型	10
    1.3.2 冯?诺依曼模型	11
    1.4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	12
    1.4.1 单主机计算模式	13
    1.4.2 分布式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	13
    1.4.3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	14
    1.4.4 新的计算模式	14
    1.5  计算学科	17
    1.5.1 计算学科的历史背景	17
    1.5.2 计算学科领域的分化及主要内容	18
    1.6  小结	20
    第2章  计算基础	23
    2.1  数制	23
    2.1.1 数制的定义	23
    2.1.2 数制的规律	24
    2.1.3 常用的数制	24
    2.1.4 二进制数	26
    2.1.5 数制转换	29
    2.2  数据存储的组织方式	32
    2.2.1 数据存储单位	33
    2.2.2 存储设备结构	33
    2.2.3 编址与地址	34
    2.3  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4
    2.3.1 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	35
    2.3.2 数的编码表示	35
    2.3.3 计算机中数的浮点表示	37
    2.4  信息编码	39
    2.4.1 二—十进制编码(BCD码)	39
    2.4.2 字符编码	39
    2.4.3 汉字编码	41
    2.4.4 多媒体信息编码	43
    2.5  小结	45
    第3章  计算机组成	48
    3.1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48
    3.1.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49
    3.1.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55
    3.1.3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之间的关系	57
    3.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57
    3.2.1 计算机指令	57
    3.2.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58
    3.3  计算机的性能评价	59
    3.4  小结	60
    第4章  计算机网络	61
    4.1  计算机网络概述	61
    4.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61
    4.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62
    4.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62
    4.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3
    4.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4
    4.1.6 网络服务应用模式	66
    4.2  网络中间系统	67
    4.2.1 网络传输介质	67
    4.2.2 网络接口卡	70
    4.2.3 集线器	70
    4.2.4 交换机	71
    4.2.5 路由器	71
    4.3  计算机局域网	72
    4.3.1 局域网概述	72
    4.3.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	73
    4.3.3 以太网	74
    4.4  Internet的基础知识	75
    4.4.1 Internet的概述	75
    4.4.2 Internet的接入	77
    4.4.3 IP地址与MAC地址	78
    4.4.4 WWW服务	85
    4.4.5 域名系统	88
    4.4.6 电子邮件	91
    4.4.7 文件传输	91
    4.4.8 远程登录服务	92
    4.4.9 Intranet	92
    4.5  小结	92
    第5章  程序设计语言	96
    5.1  程序设计概述	96
    5.1.1 什么是程序	96
    5.1.2 程序设计的步骤	97
    5.1.3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98
    5.2  程序设计语言模式	99
    5.2.1 过程式模式	99
    5.2.2 面向对象模式	100
    5.2.3 函数式模式	101
    5.2.4 逻辑式模式	101
    5.3  程序编译过程	102
    5.3.1 编译过程概述	102
    5.3.2 词法分析	102
    5.3.3 语法分析	103
    5.3.4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103
    5.3.5 目标代码优化	103
    5.3.6 目标代码生成	104
    5.3.7 表格管理和出错管理	104
    5.4  过程式语言的共同概念	104
    5.4.1 基本数据类型	104
    5.4.2 变量和常量	105
    5.4.3 运算符与表达式	105
    5.4.4 控制结构	105
    5.4.5 函数	107
    5.5  面向对象语言的特性	107
    5.5.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08
    5.5.2 面向对象的特征	108
    5.5.3 面向对象的特点	109
    5.6  当下主流语言的介绍	109
    5.6.1 C语言	109
    5.6.6 C++	110
    5.6.3 Java	111
    5.6.4 Python	111
    5.6.5 C#	112
    5.6.6 PHP	113
    5.6.7 JavaScript	113
    5.6.8 Perl	114
    5.6.9 Visual Basic.NET	114
    5.6.10 Ruby	115
    5.7  小结	115
    第6章  算法与数据结构	116
    6.1  算法概述	116
    6.1.1  算法及特性	116
    6.1.2  算法的描述方式	117
    6.1.3  算法的度量	119
    6.2  数据结构概述	120
    6.2.1  什么是数据结构	120
    6.2.2  数据结构的基本术语	120
    6.3  线性结构	121
    6.3.1  线性表	121
    6.3.2  栈	123
    6.3.3  队列	123
    6.3.4  串	123
    6.4  树状结构	124
    6.4.1  树	124
    6.4.2  二叉树	125
    6.4.3  树的存储	127
    6.4.4  树和森林的遍历	128
    6.5  图	128
    6.5.1  图的定义与术语	128
    6.5.2  图的存储	129
    5.5.3  图的遍历	130
    6.5.4  最小生成树	131
    6.5.5  最短路径	132
    6.6  排序	132
    6.7  计算思维与算法设计技巧	134
    6.7.1  计算思维	134
    6.7.2  贪心算法	134
    6.7.3  分治算法	135
    6.7.4  动态规划	136
    6.7.5  回溯算法	136
    6.7.6  分支界限法	137
    6.6  小结	138
    第7章  数据库技术概述	140
    7.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40
    7.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40
    7.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42
    7.1.3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144
    7.1  数据模型	145
    7.2.1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45
    7.2.2  数据模型的分类	146
    7.2.3  概念模型与逻辑模型	146
    7.2.4  实体联系模型	147
    7.2.5  常见逻辑模型介绍	147
    7.3  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148
    7.3.1  关系模型基本概念	149
    7.3.2  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150
    7.4  关系数据库设计	151
    7.4.1  系统规划	151
    7.4.2  需求分析	152
    7.4.3  概念设计	152
    7.4.4  逻辑设计	153
    7.4.5  物理设计	153
    7.4.6  系统实现	154
    7.4.7  运行与维护	154
    7.5  结构化查询语言	155
    7.5.1  数据定义	156
    7.5.2  数据查询	157
    7.5.3  数据操纵	158
    7.5.4  数据控制	158
    7.6  数据库管理软件介绍	159
    7.7  小结	161
    第8章  软件工程	163
    8.1  软件工程概述	163
    8.1.1  软件的定义	163
    8.1.2  软件危机	164
    8.1.1  软件工程的定义	165
    8.2  软件开发模型	166
    8.2.1  软件生存周期	166
    8.2.2  瀑布模型	167
    8.2.3  原型模型	168
    8.2.4  增量模型	168
    8.2.5  螺旋模型	168
    8.3  软件开发方法	169
    8.3.1  结构化方法	169
    8.3.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170
    8.4  软件开发过程	170
    8.4.1  可行性研究	170
    8.4.2  需求分析	171
    7.4.3  总体设计	174
    8.4.4  详细设计	177
    8.4.5  编码实现	180
    8.5  软件质量	180
    8.5.1  软件可靠性	180
    8.5.2  软件质量的度量	181
    8.5.3  软件评审	182
    8.6  软件维护	182
    8.6.1  软件维护的定义	182
    8.6.2  软件维护的分类	182
    8.7  软件项目管理	183
    8.7.1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183
    8.7.2  风险分析	184
    8.7.3  软件开发进度安排	184
    8.7.4  软件项目的组织	184
    8.8  小结	185
    第9章  操作系统	186
    9.1  操作系统概述	186
    9.2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187
    9.1.2  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	187
    9.2.2  批处理系统	187
    9.2.3  多道程序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	188
    9.2.4  分时系统	189
    9.2.5  实时系统	189
    9.2.6  通用操作系统	190
    9.2.7  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190
    9.3  操作系统的特征	191
    9.4  操作系统的功能	192
    9.4.1  处理机管理	192
    9.4.2  存储管理	195
    9.4.3  设备管理	198
    9.4.4  文件管理	199
    9.4.5  用户接口	201
    9.5  操作系统的分类	201
    9.6  主流操作系统	202
    9.7  未来操作系统发展趋势	204
    9.8  小结	204
    
    
    第10章  多媒体技术概述	207
    10.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07
    10.1.1  媒体	207
    10.1.2  多媒体	208
    10.1.3  多媒体系统	208
    10.1.4  多媒体技术	209
    10.2  音频处理技术	209
    10.2.1  声音的本质与听觉系统	210
    10.2.2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	211
    10.2.3  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	213
    10.2.4  音频处理软件	214
    10.3  色彩信息的表示	216
    10.3.1  视觉系统对颜色的感知特点	217
    10.3.2  颜色的数字化	217
    10.3.3  常见颜色模型	219
    10.3.4  颜色模型之间的转换	221
    10.4  图像处理技术	222
    10.4.1  图像处理概述	222
    10.4.2  数字图像的属性	223
    10.4.3  图像的种类	226
    10.4.4  数字图像处理常用的 方法	228
    10.4.5  图像文件的存储格式	228
    10.6  视频处理技术	230
    10.6.1  视频概述	230
    10.6.2  彩色视频的编码方法	231
    10.6.3  视频技术相关术语	231
    10.6.4  视频文件的存储格式	232
    10.7  计算机图形学	234
    10.7.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234
    10.7.2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	236
    10.7.3  光栅图形学概述	238
    10.7.4  OpenGL简介	240
    10.8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241
    10.8.1  多媒体信息的冗余性	242
    10.8.2  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242
    10.8.3  常见多媒体压缩算法	243
    10.9  小结	245
    第11章  社会和职业问题	247
    11.1  计算机与社会	247
    11.1.1  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	247
    11.1.2  社会计算	249
    11.2  计算机与道德	249
    11.2.1  计算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249
    11.2.2  计算机用户道德	251
    11.2.3  计算机犯罪	252
    11.2.4  隐私与言论自由	253
    11.3  知识产权	254
    11.4  个人与团队	255
    11.4.1  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255
    11.4.2  个人与团队的合作	256
    11.5  计算机与哲学	257
    11.5.1  计算机哲学	257
    11.5.2  计算机教育哲学	257
    11.6  小结	258
    第12章  计算机新技术	260
    12.1  人工智能	260
    12.1.1  人工智能的概念	260
    12.1.2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	261
    12.1.3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261
    12.1.4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262
    12.2  物联网	263
    12.2.1  物联网概述	263
    12.2.2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263
    12.2.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64
    13.3  大数据	265
    12.3.1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65
    12.3.2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265
    12.3.3  大数据的处理技术	266
    12.4  云计算与云平台	268
    12.4.1  云计算	268
    12.4.2  云平台	270
    12.5  小结	271
    展开

    前     言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构建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为背景,从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计算学科进行导引,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它来源于ACM教育委员会对“整个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构建的要求,即用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中。本教材为学生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作铺垫。
    通过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帮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分析计算机工程实践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了解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责任感。本课程的任务是:
    (1)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就能全面了解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最新发展及应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2)使学生对今后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了解,为后继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为今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导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标准、软硬件发展知识,新技术和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
    (3)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与趋势、计算基础、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社会与职业道德、计算机新技术。内容密切结合教指委对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同时兼顾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最新发展,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叙述准确。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教学学时、学生的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取。
    本书由甘勇、尚展垒、韩丽等编著,其中郑州轻工业学院的甘勇、尚展垒任主编,郑州轻工业学的韩丽、张旭、常化文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卢冰、朱会东、孟颍辉、南姣芬、王华。其中,第1章由甘勇和尚展垒编写,第2、9章张旭编写,第3章由南姣芬编写,第4章由韩丽编写,第5、6章由卢冰编写,第7、12章由王华编写,第8章由朱会东编写,第10章由常化文编写,第11章由孟颍辉编写。韩丽、张旭还负责本书的统稿和组织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特别是同行专家们批评指正。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