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电子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1)
1.1.1 电子测量的定义 (1)
1.1.2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主要特征 (1)
1.2 电子测量常用方法和应用领域 (2)
1.2.1 电子测量常用方法 (2)
1.2.2 电子测量技术应用领域 (3)
1.3 电子测量的内容 (4)
1.4 电子测量技术发展概述 (4)
1.5 扩展知识:机械制造领域测量技术的发展 (5)
本章小结 (6)
习题1 (7)
第2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测量数据处理 (8)
2.1 常用测量术语 (8)
2.2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法 (9)
2.2.1 绝对误差与修正值 (9)
2.2.2 相对误差及其表示法 (10)
2.3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 (11)
2.3.1 系统误差的判断和处理 (11)
2.3.2 随机误差的估计和处理 (12)
2.3.3 粗大误差的判断和处理 (13)
2.4 测量误差的合成和分配 (14)
2.4.1 测量误差的合成 (14)
2.4.2 测量误差的分配 (17)
2.5 测量结果的描述与处理 (19)
2.5.1 测量结果的评价 (19)
2.5.2 测量数据的整理 (20)
2.5.3 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20)
2.5.4 等精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21)
2.5.5 实验曲线的绘制 (22)
2.6 最佳测量方案选择 (23)
2.6.1 合成误差最小原则的应用 (23)
2.6.2 准确度等级和量程的兼顾 (24)
2.7 扩展知识: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与B类评定 (24)
实训项目1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校准 (25)
本章小结 (26)
习题2 (27)
第3章 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测量 (28)
3.1 概述 (28)
3.2 电流的测量 (28)
3.2.1 磁电式电流表 (28)
3.2.2 电磁式电流表 (30)
3.2.3 热电式电流表 (31)
3.2.4 数字式万用表 (32)
3.2.5 交流测量特点 (32)
3.3 电压的测量 (33)
3.3.1 电压信号特点 (33)
3.3.2 交流电压的量值表示与转换 (33)
3.3.3 模拟式电压表 (35)
3.3.4 电子电压表 (36)
3.3.5 数字式多用表 (41)
3.3.6 电压测量的应用 (46)
3.3.7 分贝的测量 (48)
3.3.8 失真度的测量 (51)
3.3.9 噪声电压的测量 (52)
3.4 电功率的测量 (53)
3.5 扩展知识:城市环境噪声测量 (55)
实训项目2 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测量与曲线绘制 (57)
本章小结 (58)
习题3 (59)
第4章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60)
4.1 概述 (60)
4.2 电子计数器及其应用 (61)
4.2.1 电子计数器面板及控键示意图 (61)
4.2.2 电子计数器的主要电路技术 (62)
4.2.3 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 (63)
4.2.4 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 (67)
4.2.5 电子计数器的累加计数和计时 (69)
4.2.6 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比 (70)
4.2.7 电子计数器测量时间间隔 (70)
4.2.8 电子计数器的自校 (71)
4.2.9 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72)
4.3 其他测量时间和频率的方法 (74)
4.3.1 谐振法测频 (75)
4.3.2 电桥法测频 (76)
4.3.3 频率-电压转换法测频 (77)
4.3.4 比较法测频 (77)
4.3.5 示波器测频 (78)
实训项目3 电压表波形响应的研究 (78)
本章小结 (79)
习题4 (79)
第5章 测量用信号源 (81)
5.1 概述 (81)
5.2 低频信号发生器 (82)
5.2.1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82)
5.2.2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 (85)
5.2.3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应用 (87)
5.3 函数信号发生器 (88)
5.3.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与原理 (88)
5.3.2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 (89)
5.4 高频信号发生器 (89)
5.4.1 高频信号发生器基本组成 (89)
5.4.2 高频信号产生方法 (90)
5.4.3 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性能指标 (91)
5.5 合成信号发生器 (91)
5.5.1 频率合成的定义 (92)
5.5.2 直接合成法 (92)
5.5.3 间接合成法 (94)
5.6 扫频信号发生器 (95)
5.6.1 概述 (95)
5.6.2 扫频法测试的工作过程 (96)
5.7 脉冲信号发生器 (97)
5.8 测量用信号源的使用 (97)
5.8.1 测量前准备 (97)
5.8.2 基本波输出方法 (98)
5.8.3 任意波输出方法 (98)
5.8.4 常见调制输出方法 (99)
5.8.5 扫频输出方法 (99)
实训项目4 测频法和测周法测频误差分析 (100)
本章小结 (101)
习题5 (102)
第6章 示波测试技术 (103)
6.1 概述 (103)
6.1.1 示波器的分类 (103)
6.1.2 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04)
6.2 示波测试的基本原理 (104)
6.2.1 示波器的测试过程 (104)
6.2.2 阴极射线示波管 (105)
6.2.3 图像显示的基本原理 (107)
6.3 通用示波器 (112)
6.3.1 通用示波器的组成 (112)
6.3.2 通用示波器的垂直通道 (112)
6.3.3 通用示波器的水平通道 (114)
6.3.4 通用示波器的其他电路 (117)
6.3.5 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 (117)
6.4 取样示波器 (119)
6.5 记忆示波器和存储示波器 (123)
6.6 数字存储示波器 (123)
6.7 示波器的基本测试技术 (124)
6.7.1 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124)
6.7.2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测试及应用 (133)
6.7 扩展知识:相关信号测试技术 (136)
实训项目5 函数信号发生器性能指标的测量 (139)
本章小结 (142)
习题6 (142)
第7章 频域测试技术 (144)
7.1 概述 (144)
7.2 频率特性测试仪 (145)
7.2.1 频率特性的基本测量方法 (145)
7.2.2 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146)
7.2.3 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47)
7.2.4 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主要应用 (149)
7.3 频谱分析仪 (152)
7.3.1 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 (152)
7.3.2 常用频谱分析仪原理介绍 (155)
7.3.3 频谱分析仪主要技术指标 (157)
7.3.4 频谱分析仪应用 (159)
7.4 扩展知识:频谱泄露和窗函数的应用 (164)
实训项目6 二极管开关变频器组合频率的特性分析 (165)
本章小结 (166)
习题7 (166)
第8章 数据域测试技术 (167)
8.1 概述 (167)
8.1.1 数据域测试的基本概念 (167)
8.1.2 数字系统的故障和故障模型 (169)
8.2 逻辑电路的简易测试 (170)
8.3 逻辑分析仪 (171)
8.3.1 概述 (171)
8.3.2 逻辑分析仪的基本组成 (173)
8.3.3 逻辑分析仪的触发方式 (173)
8.3.4 逻辑分析仪的显示方式 (175)
8.3.5 逻辑分析仪的基本应用 (177)
8.3.6 模块化的逻辑分析仪 (180)
8.4 扩展知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测试 (181)
实训项目7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性能测试 (182)
本章小结 (183)
习题8 (184)
第9章 电路元件和集成电路参数的测量 (185)
9.1 概述 (185)
9.2 分立元件参数的测量 (185)
9.2.1 电阻和电位器的测量 (185)
9.2.2 电容的测量 (188)
9.2.3 电感的测量 (192)
9.2.4 精密LCR自动测试仪及应用 (195)
9.2.5 半导体二极管参数的测量 (195)
9.2.6 半导体三极管参数的测量 (197)
9.3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198)
9.3.1 晶体管图示仪的工作原理 (198)
9.3.2 晶体管图示仪的测试应用 (199)
9.4 集成电路参数的测试 (201)
9.4.1 TTL与非门外部特性测试 (201)
9.4.2 CMOS或非门参数测试 (203)
9.5 扩展知识:电子负载 (204)
实训项目8 根据元器件报表配备电路元件 (205)
本章小结 (207)
习题9 (208)
第10章 光纤通信测试技术 (209)
10.1 光纤通信测试的基本概念 (209)
10.2 光纤与无源光器件的测试 (210)
10.2.1 光纤衰减系数?测试 (210)
10.2.2 光纤带宽的测试 (211)
10.2.3 光纤无源器件的特性测试 (212)
10.3 光源与光发送机的测试 (215)
10.3.1 数字光发送机的性能描述 (215)
10.3.2 数字光发送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15)
10.3.3 数字光发送机的特性测试 (216)
10.3.4 模拟光发送机的特性测试 (217)
10.3.5 中继距离的测试 (217)
10.4 光接收机 (218)
10.4.1 模拟光接收机性能指标测试 (218)
10.4.2 数字光接收机性能指标 (218)
10.4.3 数字光接收机性能指标的测试 (219)
10.5 常用光纤通信仪表与应用 (222)
10.5.1 稳定光源 (222)
10.5.2 光功率计 (223)
10.5.3 光时域反射计(OTDR) (223)
10.5.4 误码仪 (226)
10.5.5 抖动测试仪 (227)
实训项目9 光探测器响应的测量 (228)
10.6 扩展知识:三维激光扫描仪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29)
本章小结 (230)
习题10 (230)
第11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 (231)
11.1 概述 (231)
11.2 智能仪器 (231)
11.3 自动测试系统 (233)
11.4 虚拟仪器 (236)
11.4.1 虚拟仪器概述 (236)
11.4.2 虚拟仪器的构建技术 (237)
11.4.3 虚拟仪器的设计方法 (238)
11.4.4 虚拟仪器的设计实例 (241)
11.4.5 可互换虚拟仪器(IVI) (244)
11.4.6 网络化仪器与远程测控技术 (245)
实训项目10 个人仪器系统的构建 (245)
本章小结 (247)
习题11 (248)
展开
第4版前言
《电子测量技术》2003年8月第1次印刷,至今已经10多年了,中间经过了多次修订。教材体系结构从循序渐进→阶跃式→项目引领式,突出显示教材实践性;教学设计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主导主体结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读者对教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电子测量技术》在2006年广西优秀教材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电子测量技术》(第2版)获教育部“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电子测量技术》(第3版)获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荣誉的获得是专家和读者对我们编写者的最好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在众多的读者群中,教师和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他们通过邮件和来信,询问和探讨教材中涉及知识点的描述和习题的解答,尤其是学生,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教材的理论能直接运用到实际中。因此,在第4版修订中,与第3版相比,主要作了3方面的修改。一是简化了部分仪器内部原理介绍,重在测量技术特点,避免枯燥的理论介绍;二是加强了测量技术实际应用方法和领域的介绍,尤其是重要测试指标;三是在部分章的最后一节作为扩展知识部分,增加了读者比较感兴趣的前沿技术,或者是正在研究发展中的技术,以便读者跟踪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对后续学习起到引领作用。
考虑到教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实用型的要求,第4版教材将测试的实验部分以项目指导书的形式作为配套教材发布,以便读者根据具体实践进行选用,也便于实验扩展和更新。结合数字化教材资源的特点,本教材将改变单一纸质文本的教材形式,根据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电子书、电子课件、电子配套资源和手机等新媒体的优势,强调各种媒体的整体教学设计,形成媒体间的互动互补,数字资源将在多媒体互动教学资源库示范平台发布。
本书由桂林理工大学陆绮荣担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永生,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吴有恩,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学院陆生鲜担任副主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桂林理工大学、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过程中,使用了国内外测试公司和厂家的技术文档和资料,在此,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的各方面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崇高的谢意,谢谢广大读者的支持和鼓励。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加之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及读者批评、指正,请将问题发至lqr0773@163.com。
编 者
2015年4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