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一部分 电工技术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1.1 电路作用与电路模型 1
1.2 电路的物理量 2
1.2.1 电流、电压和电位的概念 2
1.2.2 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 3
1.2.3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4
1.3 欧姆定律 5
1.4 电路中的功率 7
1.5 基尔霍夫定律 8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8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9
1.6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0
1.6.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0
*1.6.2 电阻的星形连接和
三角形连接 11
1.7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 13
1.7.1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 13
1.7.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4
*1.8 电桥电路 15
本章小结 16
习题 18
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20
2.1 支路电流法 20
2.2 节点电压法 21
2.3 叠加定理 23
2.4 戴维南定理 25
*2.5 含有受控电源的电路分析 28
2.5.1 受控电源 28
2.5.2 电路分析 28
本章小结 30
习题 31
第3章 正弦交流稳态电路 33
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33
3.1.1 正弦量 33
3.1.2 正弦量的三要素 34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6
3.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7
3.2.2 正弦量的相量形式 37
3.3 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 39
3.3.1 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 39
3.3.2 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 40
3.3.3 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43
3.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5
3.4 阻抗及其串并联 46
3.4.1 阻抗 46
3.4.2 阻抗的串联 47
3.4.3 阻抗的并联 48
3.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49
3.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51
3.7 功率因数的提高 53
3.8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 55
3.8.1 串联谐振 55
*3.8.2 并联谐振 56
3.9 RLC串联电路的仿真 58
本章小结 59
习题 60
第4章 三相电路 62
4.1 三相电源 62
4.1.1 三相电源电压的产生 62
4.1.2 三相电源的连接及
提供的电压 63
4.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64
4.2.1 三相四线制电路 65
4.2.2 负载Y接的三相三线制电路 67
4.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68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 69
本章小结 71
习题 72
*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73
5.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其分解 73
5.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75
5.2.1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 75
5.2.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的平均功率 76
5.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76
本章小结 78
习题 79
第6章 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 80
6.1 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80
6.1.1 暂态过程 80
6.1.2 换路定则 81
6.1.3 电路的初始值 82
6.2 一阶RC电路的响应 83
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83
6.2.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5
6.2.3 RC电路的全响应 87
6.3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87
6.4 一阶RL电路的响应 89
本章小结 92
习题 92
第7章 变压器 94
7.1 变压器的结构 94
7.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95
7.3 变压器的功能 96
7.3.1 电压变换 96
7.3.2 电流变换 97
7.3.3 阻抗变换 98
7.4 变压器绕组的连接 99
7.5 自耦变压器 100
本章小结 101
习题 102
第8章 电动机 103
8.1 直流电动机 103
8.1.1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03
*8.1.2 直流电动机的使用 105
*8.1.3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 107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 107
8.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107
8.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09
8.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11
8.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114
8.3 单相电动机 118
本章小结 120
习题 120
第9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 122
9.1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22
9.1.1 手动电器 122
9.1.2 自动电器 123
9.2 常用低压控制电路 126
9.2.1 直接启动控制电路 126
9.2.2 正反转控制电路 127
9.3 顺序控制 129
9.4 行程控制 130
9.5 时间控制 132
本章小结 133
习题 133
第二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
第10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35
10.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35
10.1.1 本征半导体 135
10.1.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136
10.1.3 PN结 137
10.2 半导体二极管 139
10.3 特殊二极管 142
10.4 半导体三极管 144
10.4.1 基本结构 144
10.4.2 载流子分配及电流
放大原理 145
10.4.3 特性曲线 146
10.4.4 主要参数 147
10.5 场效应晶体管 149
10.5.1 N沟道增强型MOS管 150
10.5.2 N沟道耗尽型MOS管 151
10.6 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的仿真 152
本章小结 153
习题 154
第11章 基本放大电路 156
11.1 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156
11.1.1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 156
11.1.2 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 156
11.1.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158
11.1.4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162
11.1.5 放大电路的温度稳定性 163
11.1.6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165
11.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66
11.2.1 静态分析 166
11.2.2 动态分析 167
11.3 多级电压放大电路 169
11.3.1 阻容耦合电压放大电路 169
11.3.2 直接耦合电压放大电路 171
11.4 差分电压放大电路 172
11.4.1 静态 172
11.4.2 动态 173
11.4.3 输入-输出方式 174
11.5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仿真 175
本章小结 177
习题 178
第12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81
1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
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181
12.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
和分析依据 183
12.2.1 集成运放的理想模型 183
12.2.2 分析依据 184
1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184
12.3.1 比例运算电路 184
12.3.2 加法运算电路 186
12.3.3 减法运算电路 188
12.3.4 微分运算电路 190
12.3.5 积分运算电路 191
12.3.6 其他线性应用电路 193
12.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195
12.4.1 电压比较器 195
12.4.2 过零比较器 196
12.4.3 限幅器 197
12.5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98
12.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98
12.5.2 反馈的判别 198
12.5.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
性能的改善 201
12.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 203
12.7 低通滤波电路的仿真 204
本章小结 206
习题 206
第三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
第13章 组合逻辑电路 210
13.1 概述 210
13.2 逻辑运算及门电路 211
13.2.1 基本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 211
13.2.2 复杂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 212
13.3 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214
13.3.1 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常用
定律及运算规则 214
13.3.2 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 215
13.3.3 逻辑函数的化简 217
13.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21
13.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21
13.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222
13.5 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224
13.5.1 运算电路 224
13.5.2 编码器 226
13.5.3 译码器 229
13.5.4 数据选择器 234
本章小结 237
习题 237
第14章 时序逻辑电路 239
14.1 双稳态触发器 239
14.1.1 概述 239
14.1.2 基本RS触发器 240
14.1.3 时钟触发器 241
14.1.4 时钟双稳态触发器逻辑
功能的描述 251
14.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53
14.2.1 概述 253
14.2.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53
*14.2.3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55
14.3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 256
14.3.1 寄存器 256
14.3.2 计数器 258
本章小结 267
习题 268
*第15章 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 271
15.1 数模转换器(D/A转换器) 271
15.1.1 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271
15.1.2 集成D/A转换器简介 273
15.2 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 275
15.2.1 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275
15.2.2 集成A/D转换器简介 276
本章小结 278
习题 278
第四部分 电子电源
第16章 线性直流稳压电源 279
16.1 整流电路 279
16.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279
16.1.2 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280
16.2 滤波电路 282
16.3 稳压电路 283
16.3.1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283
16.3.2 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 285
16.3.3 三端集成稳压器 286
16.4 直流稳压电路的仿真 288
本章小结 290
习题 290
第17章 振荡电源 292
17.1 正弦波振荡电源 292
17.1.1 自激振荡的条件 293
17.1.2 RC振荡电路 294
17.1.3 LC振荡电路 296
17.2 非正弦波振荡电源 298
17.2.1 矩形波振荡电路 298
17.2.2 三角波振荡电路 302
本章小结 304
习题 304
附录A Multisim仿真软件简介
与应用 306
A.1 Multisim仿真软件的
基本使用方法 306
A.2 应用仿真软件分析电路 312
附录B 色环电阻 316
附录C 常用电动机的型号
及主要参数 317
附录D 常用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型号
及主要参数 318
附录E 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
型号及主要参数 319
附录F 常用数字电路集成芯片的
型号及引脚图 320
习题答案 322
参考文献
展开
第2版前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参照教育部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根据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状况和实际的教与学的情况,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有利于唤起读者的求知欲望;即每章开头有引例,结尾有引例分析;每节之后有思考题。随着每章的内容展开,可加深读者对应用电路原理的理解,为读者进行自主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应用给出许多实际应用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外形图片、常用元器件参数、集成器件的引脚图等,力图使教材内容与工程应用相融合。
这次修订,在内容上做了如下调整:(1)在原来的框架基础上,将原来的五部分整合为四部分;(2)修改和补充了部分引例、例题和习题;(3)在部分章节中,增加了一节电路仿真分析;(4)删掉了一部分内容。
修订后的本书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更紧密,各部分教学内容相对完整,且前后呼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因材施教,从而进行多层次和不同学时的教学。
本书的例题和习题数量及难度适中,便于读者自学。教材中加*号的章节,教师可根据学时和专业要求进行取舍。
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本科教材,可供非电类专业使用,按36~80学时组织教学(不含实验)。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各类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参加本书修订的教师有华南理工大学毕淑娥(第1、2、3、11、12、16章),张廷锋(第9章及附录),靳贵平(第17章),文小琴(第5、10章);广东五邑大学徐秀平(第13、14、15章),黄东(第7、8章);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刘希(第4、6章)。全书由毕淑娥统稿。哈尔滨工业大学姜三勇教授审阅了本书。在本书修订过程中还得到一些师生的支持,编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展开
010-88254525
hantp@phei.com.cn
扫一扫联系维护人
资源名称:
所需积分:
您的积分:
资源大小:
当当地址:点击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