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 绪论 1
1.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概述 2
1.2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 8
1.3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1
本章小结 19
复习思考题 20
实 训 题 21
第2章 工程招投标的相关知识 22
2.1 工程招投标概述 23
2.2 工程招投标理论基础 33
2.3 工程招投标与其他交易方式的比较 37
本章小结 40
复习思考题 41
实 训 题 42
第3章 工程招标 43
3.1 工程招标的实施条件和程序 44
3.2 工程招标公告的发布媒介与内容 50
3.3 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 51
3.4 工程招标标底与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58
3.5 工程招标资格审查 64
本章小结 67
复习思考题 67
实 训 题 68
第4章 工程投标 70
4.1 工程投标程序 70
4.2 工程投标文件编制 77
4.3 工程项目施工投标决策与报价技巧 79
4.4 工程监理投标 86
4.5 工程设计投标 89
4.6 工程总承包投标 92
本章小结 94
复习思考题 95
实 训 题 96
第5章 工程开标、评标和定标 97
5.1 工程开标 98
5.2 工程评标 99
5.3 工程定标 108
5.4 综合案例分析 112
本章小结 115
复习思考题 116
实 训 题 117
第6章 国际工程招投标 118
6.1 国际工程招投标概述 118
6.2 国际工程招标 121
6.3 国际工程投标 131
本章小结 139
复习思考题 139
实 训 题 140
第7章 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 141
7.1 工程合同管理概述 141
7.2 工程合同管理的内容 157
7.3 工程合同的主要类型 175
本章小结 195
复习思考题 196
实 训 题 197
第8章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198
8.1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概述 198
8.2 工程施工合同进度管理 202
8.3 工程施工合同质量管理 207
8.4 工程施工合同造价管理 212
8.5 工程施工合同安全管理 217
本章小结 219
复习思考题 219
实 训 题 221
第9章 工程施工索赔管理及争议处理 222
9.1 工程施工索赔概述 223
9.2 工程施工索赔依据及程序 225
9.3 工程施工索赔的计算 229
9.4 索赔策略 232
9.5 工程施工合同的争议处理 233
本章小结 235
复习思考题 236
实 训 题 237
第10章 国际工程合同条件 238
10.1 国际工程合同概述 239
10.2 国际工程通用的合同条件 241
本章小结 256
复习思考题 256
实 训 题 257
参考文献 259
展开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是随着建筑市场的形成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从发展背景上,工程项目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遵循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潜移默化地进步和深化。从发展趋势上,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应用领域还在继续拓宽,合同规范化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现在我国建设投资已呈现多元化局面,国内的外资项目,如世行项目、亚行项目、中外合资项目以及外商独资项目均已按国际惯例进行交易和管理。随着建筑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提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国家和产业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建筑业发展和改革进一步深化,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有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及建筑市场管理等规范与规定相继颁布执行。结合我国建筑业新成就、改革新精神、宣传贯彻新文件和规范的体会,以及近年来参与改革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能力的培养,满足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需要,培养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人才,我们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在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本教材介绍了招标、投标的程序和合同管理内容,突出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合同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完成一个中等规模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招标、投标到开标、评标、定标的全过程,以及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具体实施流程,具备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的编制能力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应用能力。本教材还加入了政府采购法与公私合作关系(PPP)等内容,使知识内容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本教材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抓住课程根本内容,采用示范案例方式,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各章中加强对引导案例和实际问题的分析。
本教材共10章,涵盖了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招投标的相关知识,工程招标,工程投标,工程开标、评标和定标,国际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程施工索赔管理及争议处理,国际工程合同条件。本书第1、2、7章由任志涛编写,第3、4、5章由成桂英编写,第6、8章由张睿编写,第9章由李德华编写,第10章由陈杨杨编写。校正工作由硕士研究生于昕、胡欣、王滢菡、武继科完成。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参考文献的部分理论成果,谨在此向这些作品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