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2
1.2 系统与管理系统 2
1.2.1 系统的概念 2
1.2.2 管理系统 3
1.2.3 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特性 4
1.3 系统模型与模拟 5
1.3.1 系统模型的概念 5
1.3.2 系统模型的结构 6
1.3.3 系统建模的基础 7
1.3.4 系统模拟 9
1.3.5 模型与模拟的关系 9
1.4 管理系统模拟概述 10
1.4.1 管理系统模拟的定义 10
1.4.2 管理系统模拟的特征 11
1.4.3 管理系统模拟的步骤 12
1.4.4 管理系统模拟的实现方式 14
1.5 管理系统模拟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 16
1.5.1 实物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的比较 16
1.5.2 统计方法与管理系统模拟的比较 17
1.5.3 数学解析方法与管理系统模拟的比较 18
1.6 管理系统模拟的发展 18
1.6.1 管理系统模拟的发展概况 18
1.6.2 管理系统模拟技术的新发展 19
1.7 本书结构与基本内容 25
知识归纳 27
练习题 27
第2章 管理系统模拟的基础知识 29
2.1 引言 30
2.2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 30
2.2.1 系统模拟中的随机性 30
2.2.2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性质与伪随机数 32
2.2.3 伪随机数的产生与检验 34
2.2.4 随机变量的产生与随机抽样 43
2.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50
2.3.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概述 50
2.3.2 样本数据评估方法 51
2.3.3 利用Input Analyzer获得数据样本的随机分布类型 55
2.3.4 管理系统模拟中几种重要的分布类型 56
2.4 实验方案的设计 65
2.4.1 实验方案设计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65
2.4.2 实验方案设计方法 66
2.5 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 69
2.5.1 终态模拟和稳态模拟的概念 69
2.5.2 终态模拟结果分析 71
2.5.3 稳态模拟结果分析 73
2.5.4 多模拟方案的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74
2.6 模拟模型的验证、确认和检验 78
2.6.1 模拟模型的验证 78
2.6.2 模拟模型的确认 80
2.6.3 模拟输出与实际系统观察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82
知识归纳 88
练习题 88
第3章 离散系统模拟原理与Arena入门 91
3.1 引言 92
3.2 离散系统模拟中的基本概念 92
3.3 离散系统模拟分类与时间控制方法 94
3.3.1 离散系统模拟的分类 95
3.3.2 离散系统模拟中的时间控制方法 97
3.3.3 离散型系统的手工模拟 99
3.4 Arena模拟工具 102
3.4.1 Arena简介 102
3.4.2 Arena基本过程面板 106
3.5 Arena建模示例 121
3.5.1 画流程图 121
3.5.2 定义模型数据 122
3.5.3 模型运行过程 126
3.5.4 模拟结果分析 127
3.5.5 增强可视化效果 128
3.5.6 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130
3.5.7 参数寻优 134
知识归纳 135
练习题 136
第4章 Arena建模实例分析 137
4.1 引言 138
4.2 Arena基本过程面板与应用实例 138
4.2.1 工件加工过程的模拟问题 138
4.2.2 建模分析 139
4.2.3 模拟模型流程图与数据描述 139
4.2.4 模型运行参数设置 146
4.2.5 模拟结果及分析 146
4.3 Arena高级过程面板与应用实例 149
4.3.1 一个简单的JIT系统的建模与分析问题 149
4.3.2 Arena高级过程面板与新的建模特性 150
4.3.3 建模过程与动画 152
4.3.4 模拟结果及分析 160
4.4 Arena高级传输面板与应用实例 162
4.4.1 自动化仓库搬运设备故障处理的建模与分析问题 162
4.4.2 Arena高级传输面板与新的建模特性 163
4.4.3 建模过程与动画 165
4.4.4 模拟结果及分析 176
知识归纳 178
练习题 179
第5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连续系统模拟原理与Vensim入门 181
5.1 引言 182
5.2 系统动力学概述 182
5.2.1 系统动力学发展简史 182
5.2.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与基本观点 184
5.2.3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85
5.2.4 系统基模 188
5.2.5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 196
5.3 系统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求解 199
5.3.1 数值积分法 199
5.3.2 用Excel实现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与寻优——以网民扩散为例 205
5.4 系统动力学模拟工具Vensim Ple 210
5.4.1 Vensim Ple的基本操作入门 210
5.4.2 Vensim Ple的函数分析 225
知识归纳 236
练习题 237
第6章 Vensim建模实例分析 239
6.1 引言 240
6.2 Microsoft和Intel市场份额增长模型与分析 240
6.2.1 Microsoft和Intel市场份额模型与参数确定 240
6.2.2 用Vensim进行Microsoft和Intel市场份额预测 242
6.3 “啤酒游戏”和“牛鞭效应”的建模与分析 245
6.3.1 “啤酒游戏”和“牛鞭效应”的概述 245
6.3.2 “牛鞭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248
6.3.3 “牛鞭效应”模拟与分析 256
6.3.4 对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259
知识归纳 274
练习题 275
第7章 多智能体模拟与实例 277
7.1 引言 278
7.2 智能体的相关概念 278
7.2.1 智能体的定义 278
7.2.2 智能体与对象 280
7.2.3 多智能体系统概述 281
7.3 多智能体建模 282
7.3.1 多智能体建模概述 283
7.3.2 多智能体建模分析 286
7.3.3 常用多智能体模拟工具 290
7.3.4 多智能体建模分析实例——以传染病传播为例 294
7.4 多智能体模拟工具AnyLogic 299
7.4.1 AnyLogic的建模语言和方法 299
7.4.2 AnyLogic中基于智能体的建模 301
7.4.3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302
知识归纳 316
练习题 317
第8章 混合型模拟与实例 319
8.1 引言 320
8.2 混合型模拟原理 320
8.2.1 混合型模拟概述 320
8.2.2 混合系统与混合模拟 321
8.2.3 多智能体与混合型模拟 322
8.2.4 混合型模拟的相关理论分析 324
8.3 生产—销售系统 325
8.4 建模分析 327
8.5 建模过程 328
8.6 模型运行参数设置 342
知识归纳 344
练习题 345
附录A 高级传输模块简介 347
附录B Arena高级过程模块简介 373
附录C χ2分布的临界点和K-S检验的临界值 391
主要参考文献 395
展开
第2版序言
在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支撑下,网络生活、社交媒体、协同创造、虚拟服务等新型应用模式持续拓展着人类创造和利用信息的范围与形式。这些日新月异的新兴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涌现,使得全球数据量呈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同时,数据复杂性也急剧增加,其多样性(多源、异构、多模态和富媒体等)、低价值密度(信息不相关性和高“提纯”难度等)、实时性(流信息和连续商务等)特征日益显著。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治理,社会各行各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和要素。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喻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即“三个融合”和“三新”。“三个融合”指IT融合(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及企业业务的密不可分性)、内外融合(企业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整合的重要性)和价值融合(企业“造”与“用”价值创造的模式创新性)。这三个融合意味着:①越来越多的传统管理和决策成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和决策(如数字化生存、数据运营、深度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BA)核心能力等);②用户/公众创造内容(UGC/PGC)(如评论、口碑、商誉、舆情和社会网络等)成为企业活动的重要关注点;③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日益体现出“无形围绕有形”的互动(如“服务围绕产品”的业务拓展方式等)。而“三新”则指大数据时代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人群。这意味着:①现有企业需要升级转型(如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和模式创新等);②新兴业态在诞生和发展(如赛博空间生活和众包等);③信息社会中“移民”和“原住民”的多样化生存(如新型客户关系、新式企业文化和新颖行为特点等)。大数据时代管理喻意的上述两个方面反映了大数据时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化特征,其中前者主要体现管理领域和视角上的变化,后者则主要体现管理主体和方式上的变化。
在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展望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将持续呈现出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信息化新拓展、绿色信息化路径等领域的主流现象和发展趋势,也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新形势下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快速更迭、动态演进的学科专业,必须以综合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丰富,以适应新时代前进的步伐。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第2版修订,就是希望通过更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和更具前瞻性的内容组织,帮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领域的学生及实践者更好地理解现代信息系统在“造”(技术)和“用”(管理)维度上的分野和统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包括企业进行数据运营、利用深度业务分析(BA)构建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次对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修订,在基本保留第1版主要内容的框架基础上,仍然强调把握领域知识的“基础、主流与发展”的关系,并体现“管理与技术并重”的领域特征。同时,在整个系列和相关教材内容中,从领域发展与知识点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和形式反映新技术时代的特点(如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一新型计算模式)、IT应用特征(如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和极端数据)、信息化拓展(如两化深度融合和企业外部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如移动商务、社会化商务和O2O)、搜索方法与服务(如关键词搜索与营销、信息检索与匹配)、IT战略与管理(如服务管理、伙伴管理、业务安全管理和连续商务管理)等。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教材专业编委会的共同努力,第2版系列教材能够成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循序渐进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材料,成为大数据环境下从业人员及管理者的有益参考资料。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我们感谢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及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教材编委会专家们对教材体系设计的指导和建议,感谢教材编写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及所在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本系列教材研讨和编审的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对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本系列教材整个出版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第2版系列教材在内容上肯定存在不足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
2013年12月于北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