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光纤通信(第五版)
作   译   者:蒲涛,徐俊华,苏洋 出 版 日 期:2016-03-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杨博 
书   代   号:G0277460 I S B N:9787121277467

图书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各方面知识。全书共14章,内容涵盖光纤传输原理和传输特性,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和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WDM系统原理与器件,光网络与光交换,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测量及管理。与前一版相比, 新增了高级光调制格式、100 Gbps和400 Gbps链路、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光子晶体光纤、高速通信中的前向纠错、光载射频(ROF)及光缆铺设等新内容。
定价 109.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图书特别说明:本书向授课教师提供英文原版教辅,具体申请方式请咨询te_service@phei.com.cn。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各方面知识。全书共14章,内容涵盖光纤传输原理和传输特性,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和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WDM系统原理与器件,光网络与光交换,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测量及管理。与前一版相比, 新增了高级光调制格式、100 Gbps和400 Gbps链路、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光子晶体光纤、高速通信中的前向纠错、光载射频(ROF)及光缆铺设等新内容。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77467
    开 本:16开
    页 数:544
    字 数:871.0

    本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光纤通信概述
    1.1  光通信的发展动力
          1.1.1  光网络的发展历程
          1.1.2  光纤的优点
    1.2  光频谱带
          1.2.1  电磁能量
          1.2.2  工作窗口和光频带
    1.3  分贝单位
    1.4  网络信息速率
          1.4.1  电信信号复用
          1.4.2  SONET/SDH复用体系
    1.5  光信道复用
          1.5.1  WDM概述
          1.5.2  偏振复用
          1.5.3  模分复用
          1.5.4  多芯光纤
    1.6  光纤通信系统的关键组件
    1.7  光通信网络的演进
    1.8  光纤通信标准
    1.9  仿真与建模工具
          1.9.1  仿真工具的特征
          1.9.2  图形编程语言
          1.9.3  学生使用的程序举例
    1.10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2章  光纤:结构、 导波原理和
    制造
    2.1  光的性质
          2.1.1  线偏振
          2.1.2  椭圆偏振和圆偏振
          2.1.3  光的量子特性
    2.2  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
          2.2.1  折射率
          2.2.2  反射和折射
          2.2.3  光的偏振分量
          2.2.4  偏振敏感材料
    2.3  光纤模式和结构 
          2.3.1  光纤分类
          2.3.2  光纤结构的变化
          2.3.3  光射线和模式
          2.3.4  阶跃折射率光纤结构
          2.3.5  射线光学描述
          2.3.6  介质平板波导中的波动
    描述
    2.4  圆波导的模式理论
          2.4.1  模式概述
          2.4.2  关键的模式概念的归纳
          2.4.3  麦克斯韦方程组*
          2.4.4  波导方程式*
          2.4.5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波动
    方程*
          2.4.6  模式方程*
          2.4.7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
    模式*
          2.4.8  线偏振模*
          2.4.9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
    光功率流*
    2.5  单模光纤
          2.5.1  结构
          2.5.2  模场直径
          2.5.3  单模光纤中的传播模
          2.5.4  有效折射率
    2.6  梯度折射率光纤的结构
          2.6.1  纤芯折射率结构
          2.6.2  梯度折射率光纤的数值
    孔径
          2.6.3  梯度折射率光纤的截止
    条件
    2.7  光纤材料
          2.7.1  玻璃光纤
          2.7.2  有源玻璃光纤
          2.7.3  塑料光纤
    2.8  光子晶体光纤(PCF)
          2.8.1  折射率导引PCF
          2.8.2  光子带隙PCF
    2.9  光纤制造
          2.9.1  外部汽相氧化法
          2.9.2  汽相轴向沉积法
          2.9.3  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法
          2.9.4  等离子体激活化学汽相
    沉积法
          2.9.5  光子晶体光纤制造
    2.10  光缆
          2.10.1  光缆结构
          2.10.2  室内光缆
          2.10.3  室外光缆
    2.11  光缆铺设方法
          2.11.1  直埋式铺设
          2.11.2  光缆牵入管道
          2.11.3  光缆气吹铺设
          2.11.4  架空铺设
          2.11.5  海底铺设
          2.11.6  行业铺设标准
    2.12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3章  衰减和色散
    3.1  衰减
          3.1.1  衰减单位
          3.1.2  吸收损耗
          3.1.3  散射损耗
          3.1.4  弯曲损耗
          3.1.5  纤芯和包层的损耗
    3.2  光纤中的信号畸变
          3.2.1  色散概述
          3.2.2  模式时延
          3.2.3  色散起因
          3.2.4  群时延
          3.2.5  材料色散
          3.2.6  波导色散
          3.2.7  单模光纤中的色散
          3.2.8  偏振模色散
    3.3  单模光纤性能
          3.3.1  折射率分布
          3.3.2  截止波长
          3.3.3  色散计算
          3.3.4  模场直径
          3.3.5  弯曲损耗
    3.4  国际标准
          3.4.1  G.651.1建议
          3.4.2  G.652建议
          3.4.3  G.653建议
          3.4.4  G.654建议
          3.4.5  G.655建议
          3.4.6  G.656建议
          3.4.7  G.657建议
    3.5  特种光纤
    3.6  多芯光纤
    3.7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4章  光源
    4.1  半导体物理学基础
          4.1.1  能带
          4.1.2  本征材料和非本征材料
          4.1.3  pn结
          4.1.4  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
          4.1.5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4.2  发光二极管(LED)
          4.2.1  LED的结构
          4.2.2  光源材料
          4.2.3  量子效率和LED的功率
          4.2.4  LED的调制
    4.3  半导体激光器
          4.3.1  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和
    阈值条件
          4.3.2  半导体激光器的速率
    方程
          4.3.3  外量子效率
          4.3.4  谐振频率
          4.3.5  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和辐射
    场型分布
          4.3.6  单模激光器
          4.3.7  半导体激光器的调制
          4.3.8  激光器线宽
          4.3.9  外调制
          4.3.10  温度特性
    4.4  光源的线性特性
    4.5  发射机封装
    4.6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5章  光功率发射和耦合
    5.1  光源至光纤的功率发射
          5.1.1  光源的输出分布
          5.1.2  功率耦合计算
          5.1.3  发射功率与波长的关系
          5.1.4  稳态数值孔径
    5.2  改善耦合的透镜结构
          5.2.1  非成像微球
          5.2.2  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的
    耦合
    5.3  光纤与光纤的连接
          5.3.1  机械对准误差
          5.3.2  光纤相关损耗
          5.3.3  光纤端面制备
    5.4  LED与单模光纤的耦合
    5.5  光纤接头
          5.5.1  连接方法
          5.5.2  单模光纤的连接
    5.6  光纤连接器
          5.6.1  连接器的类型
          5.6.2  单模光纤连接器
          5.6.3  连接器回波衰减
    5.7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6章  光检测器
    6.1  光电二极管的物理原理
          6.1.1  pin光电二极管
          6.1.2  雪崩光电二极管
    6.2  光检测器噪声
          6.2.1  噪声源
          6.2.2  信噪比
          6.2.3  噪声等效功率
    6.3  检测器响应时间
          6.3.1  耗尽层光电流
          6.3.2  响应时间
          6.3.3  双异质结光电二极管
    6.4  雪崩倍增噪声
    6.5  InGaAs APD结构
    6.6  温度对雪崩增益的影响
    6.7  光检测器比较
    6.8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7章  光接收机
    7.1  接收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7.1.1  数字信号传输
          7.1.2  误码源
          7.1.3  前置放大器
    7.2  数字接收机性能
          7.2.1  误码率
          7.2.2  接收机灵敏度
          7.2.3  量子极限
    7.3  眼图
          7.3.1  眼图的特征
          7.3.2  BER和Q因子测量
    7.4  突发模式接收机
    7.5  模拟接收机
    7.6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8章  数字链路
    8.1  点到点链路
          8.1.1  传输信号格式
          8.1.2  系统考虑
          8.1.3  链路功率预算
          8.1.4  展宽时间预算
          8.1.5  短波长带
          8.1.6  单模光纤链路的损耗限制
    距离
    8.2  功率代价
          8.2.1  色度色散代价
          8.2.2  偏振模色散代价
          8.2.3  消光比代价
          8.2.4  模式噪声
          8.2.5  模分配噪声
          8.2.6  啁啾
          8.2.7  反射噪声
    8.3  差错控制
          8.3.1  误码检测概念
          8.3.2  线性检错码
          8.3.3  多项式码
          8.3.4  前向纠错
    8.4  相干检测
          8.4.1  基本概念
          8.4.2  零差检测
          8.4.3  外差检测
          8.4.4  误码率比较
    8.5  高级光调制格式
          8.5.1  频谱效率
          8.5.2  相移键控和IQ调制
          8.5.3  差分正交相移键控
    (DQPSK)
          8.5.4  正交幅度调制(QAM)
    8.6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9章  模拟链路
    9.1  模拟链路概述
    9.2  载噪比
          9.2.1  载波功率
          9.2.2  光检测器和前置放大器的
    噪声
          9.2.3  相对强度噪声(RIN)
          9.2.4  反射对RIN的影响
          9.2.5  极限条件
    9.3  多信道传输技术
          9.3.1  多信道幅度调制
          9.3.2  多信道频率调制
          9.3.3  副载波复用
    9.4  光载射频(ROF)
          9.4.1  关键链路参数
          9.4.2  无杂散动态范围
    9.5  光载链路射频
          9.5.1  ROF网络天线基站
          9.5.2  多模光纤链路射频
    9.6  微波光子学
    9.7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10章  WDM概念和光器件
    10.1  WDM概述
          10.1.1  WDM的工作原理
          10.1.2  WDM标准
    10.2  无源光耦合器
          10.2.1  2×2光纤耦合器
          10.2.2  散射矩阵表示法
          10.2.3  2×2波导耦合器
          10.2.4  星形耦合器
          10.2.5  马赫曾德尔干涉
    复用器
    10.3  隔离器和环形器
          10.3.1  光隔离器
          10.3.2  光环形器
    10.4  光纤光栅滤波器
          10.4.1  光栅基础
          10.4.2  光纤布拉格光栅
          10.4.3  FBG的应用
    10.5  介质薄膜滤波器
          10.5.1  标准具理论
          10.5.2  TFF的应用
    10.6  基于相位阵列的WDM
    器件
    10.7  衍射光栅
    10.8  有源光器件
          10.8.1  MEMS技术
          10.8.2  可变光衰减器
          10.8.3  可调谐光滤波器
          10.8.4  动态增益均衡器
          10.8.5  光分插复用器
          10.8.6  偏振控制器
          10.8.7  色度色散补偿器
    10.9  可调谐光源
    10.10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11章  光放大器
    11.1  光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和
    分类
          11.1.1  一般应用
          11.1.2  放大器的类型
    11.2  半导体光放大器
          11.2.1  外部泵浦
          11.2.2  放大器增益
          11.2.3  SOA的带宽
    11.3  掺铒光纤放大器
          11.3.1  放大机理
          11.3.2  EDFA的结构
          11.3.3  EDFA的功率转换效率
    及增益
    11.4  放大器噪声
    11.5  光信噪比
    11.6  系统应用
          11.6.1  功率放大器
          11.6.2  在线放大器
          11.6.3  前置放大器
          11.6.4  多信道放大
          11.6.5  在线放大器增益控制
    11.7  拉曼放大器
          11.7.1  拉曼增益
          11.7.2  泵浦激光器
    11.8  宽带光放大器
    11.9  光纤激光器
    11.10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12章  非线性效应
    12.1  非线性效应概述
    12.2  有效长度与有效面积
    12.3  受激拉曼散射
    12.4  受激布里渊散射
    12.5  自相位调制
    12.6  交叉相位调制
    12.7  四波混频
    12.8  减小四波混频
    12.9  波长变换
          12.9.1  光门波长转换器
          12.9.2  波混频波长转换器
    12.10  孤子
          12.10.1  孤子脉冲
          12.10.2  孤子参数
          12.10.3  孤子宽度和间隔
    12.11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13章  光网络
    13.1  网络概念
          13.1.1  网络术语
          13.1.2  网络分类
          13.1.3  网络层次
          13.1.4  光层
    13.2  网络拓扑
          13.2.1  无源线形总线的性能
          13.2.2  星形结构的性能
    13.3  SONET/SDH
          13.3.1  传输格式和速率
          13.3.2  光接口
          13.3.3  SONET/SDH环
          13.3.4  SONET/SDH网络
    13.4  高速光链路
          13.4.1  10 Gbps光链路
          13.4.2  40 Gbps光链路
          13.4.3  100 Gbps链路
          13.4.4  400 Gbps以上速率
    链路
    13.5  光分插复用器
          13.5.1  OADM的结构
          13.5.2  可重构OADM 
    13.6  光交换
          13.6.1  光交叉连接
          13.6.2  波长变换
          13.6.3  波长路由
          13.6.4  光分组交换
          13.6.5  光突发交换
    13.7  WDM网络实例
          13.7.1  宽带长途WDM网络
          13.7.2  窄带城域WDM网络
    13.8  无源光网络
          13.8.1  基本的PON架构
          13.8.2  有源PON模块
          13.8.3  业务流量
          13.8.4  GPON特性
          13.8.5  WDM PON架构
    13.9  DWDM 直接承载IP
    13.10  光以太网
          13.10.1  基本的光以太网方案
          13.10.2  EPON/GEPON架构
          13.10.3  城域光以太网
    13.11  降低传输损伤
          13.11.1  色度色散补偿光纤
          13.11.2  布拉格光栅色散
    补偿器
          13.11.3  偏振模色散补偿
          13.11.4  光放大器增益瞬变
    13.12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第14章  性能测量与监控
    14.1  测量标准
    14.2  基本测试设备
          14.2.1  测试用光源
          14.2.2  光谱分析仪
          14.2.3  多功能光测试仪
          14.2.4  光衰减器
          14.2.5  光传送网(OTN)
    测试仪
          14.2.6  可视故障指示仪
    14.3  光功率测量
          14.3.1  光功率的定义
          14.3.2  光功率计
    14.4  光纤特性参数
          14.4.1  折射近场法
          14.4.2  传输近场法
          14.4.3  损耗测量
          14.4.4  色散测量
    14.5  眼图
          14.5.1  模板测试
          14.5.2  压力眼图
          14.5.3  眼图轮廓
    14.6  光时域反射仪(OTDR)
          14.6.1  OTDR轨迹
          14.6.2  损耗测量
          14.6.3  OTDR盲区
          14.6.4  光纤故障定位
          14.6.5  光回波衰减
    14.7  光性能监测
          14.7.1  管理构架和功能
          14.7.2  光层管理
          14.7.3  OPM功能
          14.7.4  网络维护
          14.7.5  故障管理
          14.7.6  OSNR监视
    14.8  光纤系统性能测量
          14.8.1  误码率测试
          14.8.2  光信噪比评估
          14.8.3  Q因子评估 
          14.8.4  光调制幅度(OMA)
    测量
          14.8.5  定时抖动测量
    14.9  总结
    习题
    习题解答(选)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际单位制
    附录B  常用数学关系式
    附录C  贝塞尔函数
    附录D  分贝
    附录E  缩写
    附录F  拉丁文符号
    附录G  希腊文符号
    展开

    前     言

    译  者  序
    
    由于Gerd Keiser 教授的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一书的世界性影响, 2002年我们将本书的第三版翻译成中文, 受到了国内同仁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欢迎。转瞬间, 十几个年头过去了, 光纤通信领域在这十多年间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而Gerd Keiser 教授也将本书的第五版奉献给了读者。为方便国内读者学习, 我们又提供了新版的中译本以飨读者。
    在作者所写的前言中已详细列出了第四版和第五版新增加的内容。在诸多新内容中我们认为读者需要关注如下热点: 
    1.关于光子晶体光纤、 少模光纤和多芯光纤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光子晶体光纤有可能为多种光子器件的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基于少模/多芯光纤的模分复用技术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2.与超高速传输相联系的内容, 例如QPSK调制、 相干检测、 前向纠错、 突发模式接收等, 当前已实现的单波长100 Gbps及更高速率的相干传输技术尤其引人关注。 
    3.非线性效应及其影响, 近年来基于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实现光信号处理是极为活跃的前沿研究课题。 
    4.光载射频(ROF)技术及微波光子学, 这是一个光子学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领域, 极具活力。 
    5.IP over WDM、 光以太网、 光纤到驻地(FTTP)无源光网络等技术与无线接入技术相结合, 将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 新增加的有关国际标准、 光缆铺设等内容对于读者, 尤其是从事系统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极有帮助的。
    本书第五版主要由蒲涛、 徐俊华、 苏洋翻译, 译者所在教研室的研究生刘颖、 魏志虎、 孙帼丹、 陈寅芳、 刘双、 叶振新、 熊锦添、 孟楠、 陈大雷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 全书由李玉权审校。在此对于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衷心的感谢。
    受译者学识水平所限, 加之本书篇幅浩大, 多人参与翻译工作, 译文中出现不妥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热望读者不吝赐教。
    
    译  者
    2015.12于南京
    
    前    言
    
    本书的目标
    自1983年本书第一版问世以来, 光纤通信历经了令人神往的发展历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锟(Charles Kuen Kao)以其超越时代的洞察力,发现可以使用玻璃纤维作为数据传输媒介, 其执着的后继工作带来了低损耗光纤的进一步发展, 这使得他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根超纯光纤在高锟预言之后的第4年, 即1970年研制成功。这一突破导致与光纤相关的系列技术的发展。最初人们仅关心传输链路技术, 随后很快转移到越来越复杂的网络技术。许多新器件和通信技术加入光纤通信中。其中有的技术获得极大成功, 也有的技术因为实现过于复杂而被淘汰, 还有的技术由于过于超前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冬眠期后再次出现。基于光纤技术的现代大容量电信网络已成为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先进网络的应用领域从简单的网页浏览到电子邮件交互再到健康诊断、 网格和云计算及复杂的商业交换。由于网络对于日常生活如此重要, 我们越来越期望通信服务能够永远在线并功能合理。要满足这一近乎苛刻的需求, 需要对从器件发展到系统设计安装和网络运行维护的所有技术方面进行仔细的工程化考量。
    为了突出上述技术的成就与现状, 本书第五版力求展现基本原理, 以利于理解光纤技术并更广泛地将其应用于现代通信网。本书的系列论述将带领读者系统地领略光纤链路中器件及其相互间影响的根本原理, 讲述复杂光链路和网络的架构与性能特征, 了解网络安装与维护中需要的基本测量技术。通过理解、 掌握这些基本问题, 读者不仅可以从事器件、 通信链路或者设备的设计, 还能够预见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书的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标, 本书第1章给出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概述。其内容包括采用光纤的原因和好处, 所使用的频带, 波分复用如何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 采用的标准和仿真工具。
    第2章至第11章描述了光链路中主要元器件的性能特征。这些元器件包括光纤、 光源、 光检测器、 无源光器件、 光放大器, 以及用于多波长网络中的有源光电器件。光纤是光链路中最为重要的器件。第2章和第3章给出了各类光纤的物理结构、 所用材料、 损耗特性、 光传播机理以及信号畸变特性。第3章还介绍了光纤制造方法和几种常用光缆。这两章的新增内容包括有关光子晶体光纤的讨论, 以及它对模式效应和脉冲展宽性能的改善。
    第4章论述了光通信中所用光源的结构、 发光原理和使用特性。此外还论述了直接调制和外调制技术、 温度效应、 器件寿命和线路编码方法。在第5章中描述了如何有效地将光源发射光束耦合进光纤, 以及如何将两段光纤以功率损耗最小的方式连接起来。
    光接收机的任务是检测到达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被后继电接收机处理的电信号。第6章内容包括光检测器的结构与响应特性。第7章描述了光接收机的原理和功能。这一章中的新内容包括光接收机的简化数学描述、 信号检测的统计概念、 眼图测量方法, 以及用于无源光网络中的突发模式接收机简介。
    第8章和第9章分别介绍了数字和模拟链路的设计方法。第8章包括链路功率预算和带宽限制的讨论。新内容包括功率代价、 基本相干检测方案和数字信号差错控制方法。第9章增加了在光纤中传输微波射频模拟信号的概念。射频光传输技术的一个扩展应用是室外和大楼内移动终端的宽带光载射频(ROF)网络。
    第10章论述了波分复用(WDM)的原理, 介绍了普通WDM链路的功能, 讨论了不同WDM方案的国际标准。本章的新内容包括有源和无源WDM器件的描述和应用举例, 例如光纤布拉格光栅、 薄膜滤波器、 阵列波导光栅、 衍射光栅和可调光衰减器等。
    第11章描述了实现光放大的不同方法。其中有半导体光放大器、 掺杂光纤放大器和新型的拉曼放大器。除了传统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论述, 还有用于S波段的掺铥光纤放大器(TDFA)和用于L波段的增益移位EDFA的新结构。
    第12章至第14章展示了如何将各个元器件组合构成链路和网络, 给出了评估光器件和链路性能的测量方法。第12章的新内容包括光纤中非线性过程的来源与影响。许多非线性效应会导致系统性能劣化, 必须予以控制, 另外一些(如受激拉曼散射效应)则可以加以利用。
    第13章扩展了有关长途、 城域、 局域和接入光网络的内容。重点增加了当前已实现的单波长100 Gbps、 不远的未来能够达到400 Gbps和1 Tbps传输的相干链路技术。还增加了光分插复用器和光交叉连接的概念, 波长路由, 光分组交换, 光突发交换, 无源光网络, IP over WDM, 光以太网, 以及减小高速网络传输损伤的技术等。
    最后一章(第14章)讨论了性能监测。论题包括国际认可的测量标准, 光纤链路的基本测试仪表, 光纤的建模方法, 通过眼图测量评估链路性能。特别要强调的是对WDM链路的评估。这一章的新内容包括眼图模版、 压力眼图测试、 误码率眼图轮廓等概念; 另一个新内容是光性能监测, 这已成为光通信网络(特别是与误码监测、 网络运行维护和故障管理相关的光通信网络)的基本功能。
    本版新增内容
    本书第四版和第五版新增内容如下:
    ● 光纤通信的频谱划分;
    ● 描述了光子晶体光纤, 一种通过内部微结构增加控制纤维中光的又一个维度的光纤;
    ● 回顾了光纤光缆在包括室内管线到海底链路等各种环境中的铺设方法;
    ● 描述了用于与光波相互作用, 以便控制、 管理光信号的特种光纤;
    ● 讨论了以各种国际标准, 规范不同类别的光纤的参数, 从而保证工业领域的兼容性;
    ● 举例说明了商用收发器组件的特性与封装;
    ● 举例说明了商用光纤连接器的特性与封装;
    ● 讨论了用于无源光网络的突发模式光接收机的特性;
    ● 扩充了传输链路的功率代价;
    ● 扩充了工作于100 Gbps或更高速率的单模光纤链路;
    ● 新增了相干检测, 相对于直接检测方式, 相干检测可以提高谱纯度、 提高抗色散性能;
    ● 新增了用于超过100 Gbps速率传输链路的数字四相移键控(DQPSK)方法;
    ● 新增了数字差错检测和纠错方法, 包括采用多项式编码与前向纠错(FEC)技术;
    ● 新增了用于无线接入网、 室内环境无线服务、 家庭个域网络连接的光载射频技术;
    ● 扩充了用于波分复用的光子器件内容;
    ● 新增了拉曼光放大器技术, 扩展了掺饵光纤放大器技术;
    ● 新增了一章(第12章), 讲述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 大大扩展了光网络的内容, 包括高速光链路, 光分插复用器, 光交换, WDM网络举例, IP over WDM, 光以太网, 用于光纤到驻地(FTTP)的无源光网络应用;
    ● 修改了性能测试与监测的相关内容, 包括眼图测试, 光性能监测(OPM)功能, 性能测试功能, 以及包括误码率(BER)、 光信噪比(OSNR)、 Q值、 光调制幅度(OMA)和定时抖动在内的性能测试。
    本书的使用
    本书第五版提供了有关光纤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基本材料, 可用于高年级或研究生课程。本书还可用作工作参考书, 为从事光纤通信系统相关器件、 传输设备、 测试仪表设计开发和光缆工厂的应用工程师服务。学习本书, 应具有高年级工科学生的理论基础, 包括电磁场理论、 微积分与微分方程、 光学基础。本书的正文部分也对光学概念、 电磁理论和半导体物理学基础等几方面的主要基础知识进行了简明的回顾。许多涉及进一步知识的章节(如麦克斯韦方程组在圆柱介质波导中的应用)用星号标注, 可以跳过而不失连续性。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和设计实践, 本书提供了160个例题和79个训练题, 并收集了267道习题, 帮助检测读者对本书所覆盖和延伸内容的理解。授课教师可通过邮箱te_service@phei.com.cn获得这些习题的解答。
    每章的末尾都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作为深入学习所涉及专题的起点。由于光纤通信将多个科学和工程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力量汇聚在一起, 各章所涉内容相关的文献有数百篇。参考文献虽然无法列出全部文章, 但是选择了对纤维光学领域具有重要贡献的文章, 以作为所涉领域的良好导引。有关最新发展的参考文献可以在专业教材和许多会议论文集中找到。
    为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本书, 书中给出了相关物理常数及其单位。附录A至附录D给出了国际单位制、 完成习题所需数学公式等。附录E至附录G提供了本书所用的缩写术语、 拉丁文符号和希腊文符号。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工具为制造原型机之前帮助分析设计光器件、 电路和网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书网址(www.mheducation.asia/olc/keiser)提供了关于仿真模块的简单可交互演示版的介绍。这些仿真模块可以从三个仿真工具公司网址下载。简化版含有超过100个预先定义的模块和链路配置用于交互式的概念演示。尽管配置是固定的, 用户仍然可以通过参数设置或开关来看到不同效应的系统性能。
    本书网址
    我们还提供网络连接, 用于学习和下载交互式仿真演示, 网址(www.mheducation.asia/olc/keiser)提供本书相关新技术发展和最新参考资料信息, 还可以为授课教师提供家庭作业系统解答, 以及部分教学PPT和图。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邮箱te_service@phei.com.cn获得这些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