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编程语言的发展与程序结构
1.1编程语言发展简史
1.1.1机械计算机时代的“编程”
1.1.2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
1.2非结构化编程简介
1.3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简史
1.3.1结构化分析
1.3.2结构化设计
1.3.3结构化编程
1.4非结构化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区别
1.4.1非结构化程序的特点
1.4.2结构化程序的特点
1.5面向对象编程中对象与类的初步概念
1.6面向对象程序与结构化程序的区别
1.7本章总结
1.8练习题
第2章对象模型的基本概念
2.1对象模型基础
2.1.1面向对象系统的基本概念
2.1.2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概念
2.1.3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
2.1.4面向对象编程
2.1.5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程之间的关系
2.2对象模型元素
2.2.1抽象的概念
2.2.2抽象的例子
2.2.3封装的概念
2.2.4封装的例子
2.2.5模块化的概念
2.2.6Java语言对模块化的支持
2.2.7抽象的层次化
2.2.8由“is-a”关系所产生的抽象层次的例子
2.2.9由“part of”关系所产生的抽象层次的例子
2.3本章总结
2.4练习题
2.5课下设计——编程作业
第3章对象
3.1对象的基本知识
3.1.1对象的概念
3.1.2对象的状态
3.1.3对象的行为
3.1.4对象操作的类型
3.1.5对象的角色与职责
3.1.6对象就像机器一样
3.1.7对象的标识
3.2对象之间的关系与协作
3.2.1对象之间的链接
3.2.2对象之间职责的分配
3.2.3聚合关系
3.3本章总结
3.4练习题
3.5课下设计——编程作业
第4章类的基本概念
4.1类的基本知识
4.1.1类的定义
4.1.2类的接口与实现
4.2类之间的关系
4.2.1关联关系
4.2.2类的继承关系
4.2.3多态的概念与例子
4.2.4类的聚合关系
4.2.5类的依赖关系
4.2.6关联的表达形式
4.2.7关联的实现方法
4.3类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4.4本章总结
4.5练习题
4.6课下设计——编程作业
第5章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5.1类的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1.1面向对象设计中类与模块设计质量的度量
5.1.2操作设计的基本原则
5.1.3类之间关系确定的基本原则
5.1.4类的内部视图
5.2面向对象设计的SOLID原则
5.2.1单一职责原则
5.2.2开闭原则
5.2.3里氏代换原则
5.2.4接口隔离原则
5.2.5依赖倒转原则
5.3本章总结
5.4练习题
5.5课下设计——编程作业
第6章统一建模语言UML
6.1结构图
6.1.1类图
6.1.2对象图
6.1.3包图
6.1.4组件图
6.1.5部署图
6.2行为图
6.2.1用例图
6.2.2活动图
6.2.3时序图
6.2.4通信图
6.2.5状态机图
6.3本章总结
6.4练习题
6.5课下设计——编程作业
第7章需求分析、领域建模与对象设计
7.1统一过程模型
7.1.1统一过程模型的概念
7.1.2统一过程模型的迭代性质
7.2需求分析的概念与方法
7.2.1软件需求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7.2.2需求的获取与分析
7.2.3需求获取方法
7.3用例图与用例建模
7.3.1用例图
7.3.2用例建模
7.4用例建模实例
7.5领域模型的概念与创建方法
7.6领域模型实例
7.7对象设计与职责分配模式
7.7.1信息专家模式
7.7.2创造者模式
7.7.3低耦合模式
7.7.4高内聚模式
7.7.5控制器模式
7.7.6多态模式
7.7.7纯虚构模式
7.7.8间接模式
7.7.9受保护变化模式
7.8本章总结
7.9练习题
第8章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案例
8.1宾馆预订与入住系统需求描述
8.1.1中文描述
8.1.2英语描述
8.2宾馆预订与入住系统的领域模型
8.3宾馆预订与入住软件系统分析
8.3.1宾馆预订与入住软件系统用例建模
8.3.2系统分析的目的
8.3.3系统分析中对象的设计
8.3.4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
8.3.5宾馆预订与入住系统的用例分析与实现
8.4宾馆预订与入住系统的设计
8.4.1用户输入/输出设计
8.4.2宾馆预订与入住系统数据库设计
8.5类的详细设计
8.5.1控制类Controller的详细设计
8.5.2宾馆类Hotel的详细设计
8.5.3订单类Booking的详细设计
8.5.4客户类Customer的详细设计
8.5.5房间类Room的详细设计
8.5.6服务类Service的详细设计
8.5.7费用类Fee的详细设计
8.6宾馆预订与入住系统的实现
8.6.1实现图
8.6.2实现策略
8.6.3类的实现
8.6.4关联的实现
8.6.5操作的实现
8.7本章总结
8.8练习题
8.9课下设计——编程作业
8.10课程项目:一个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软件项目
参考文献
展开
前言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概念、理论及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并且经历了70年代至90年代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的过程。由于该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在进入21世纪至今的10余年中,人们对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仍然在继续。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统一建模语言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提供了建模工具方面的有力支持,从而使得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具有了统一的规范化的文档,也使得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然而,虽然有大量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面的专著出版,但是要进行有效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教学仍然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① 面向对象概念本身就比较难以理解;② 缺乏合适的既有较深入的理论阐述,又有生动实例与练习题的教材。
本教材主要面向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针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理论较为抽象,而在校学生往往无实践经验的特点,本教材特别注意将抽象的面向对象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相关内容,这正是本教材的特色所在。
本教材共分为8章。
第1章从程序设计发展历史的角度,讲述了非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的发展阶段与本质区别。
第2~4章为面向对象设计的基础理论部分。
第5章讲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6章讲述统一建模语言UML,重点给出了作为面向对象开发工具的统一建模语言在实际软件开发建模方面的应用。
第7章重点讲述统一过程开发模型中重要的需求分析、领域建模与对象设计技术。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技术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创建良好的用例模型与领域模型可以为后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与系统维护等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章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案例,说明从系统的需求分析、领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开发技术与产生的文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以第8章的项目例子为基础,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以及编程的全过程(使用Java语言编程)。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1)对面向对象技术与系统建模的理论与技术做深入、详尽的阐述。
(2)全书贯彻“教你怎样做”的原则。书中给出了大量的设计实例,每个实例都试图解释面向对象的基本与重要的概念及设计技巧。
(3)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8章中以一个软件设计项目——宾馆预订与入住系统的例子贯穿始终,讲述在统一过程模型中的一次迭代所要进行的具体软件开发活动与产生的文档。
(4)为了体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特点,大多数设计例子都使用纯面向对象语言Java实现,大部分实例都给出了Java源代码,可以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下载或者直接向作者(电子邮箱mikesun725@aliyun.com)索取。
(5)全书精心设计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与课下设计——编程作业。这些实例、练习题与课下设计——编程作业正是本书的精髓。如果没有这些实战性的练习,大量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会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6)书中的内容力求反映最近的软件分析和设计理论与技术。
建议按28学时或者36学时讲授这门课程,课程应该至少覆盖第1~6章。如果学时紧张,第1章可以不讲,第7章可以略讲,第8章作为面向对象项目开发实例可以略讲,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建议本课程的课下设计——编程作业(或者完成一个简单的软件项目)部分占总成绩的40%或者50%,期末考试部分占60%或者50%,并进行开卷考试。
本书作者之一孙玉山在199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数学系副教授,1995年赴美留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位以后,在美国的IBM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的两年时间中,获得了一些商业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实际经验。2002年夏天回国以后,在哈工大软件学院开设Java语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设计与UML及软件体系结构等课程,现任教授。
本书是作者对近10年来相关教学经验的凝练,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作者诚挚希望,本书不但能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而且还能够为已经在软件公司就职的软件工程师们提供借鉴。总之,作者希望本书成为一本很好的教材,使学习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理论和技术不再困难,变成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对于本书的不足之处,也希望读者能够及时指正,作者将不胜感激。
本书由孙玉山教授策划并编写了其中的大部分章节,包括所有的练习题以及相关的代码实现。徐汉川老师参与编写了大部分章节,独立编写了第7章与第8章的大部分内容,并对全书进行了修改与校对。梁永先老师参与编写了本书的大部分章节,并且完成了本书第8章所涉及项目的全部Java源代码的编写与调试。周丽娜老师参与了大部分章节的编写。朱东杰老师除了参与部分章节的编写以外,还负责书中的所有练习题与课下设计——编程作业的源代码的组织、验证、注释工作。王宇颖教授对本书的撰写提出了原则性、架构性的建议,并审阅了书稿,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具体修改建议。张廷斌教授和潘景昌教授对本书的撰写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