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概论 1
1.1 集成电路工艺发展趋势 1
1.1.1 特征尺寸的发展 1
1.1.2 晶圆尺寸 2
1.1.3 铜导线 3
1.1.4 新型器件不断涌现 3
1.1.5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 4
1.2 专用集成电路基本设计方法 5
1.3 ASIC设计涉及的主要问题 6
1.3.1 设计过程集成化和自动化 6
1.3.2 可测试性设计问题 7
1.3.3 成本问题 7
习题 7
第2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 8
2.1 引言 8
2.2 集成电路制造基础 8
2.2.1 氧化工艺 9
2.2.2 光刻工艺 9
2.2.3 掺杂工艺 10
2.2.4 金属化工艺 11
2.3 CMOS电路加工工艺 12
2.4 设计规则与工艺参数 20
2.4.1 设计规则的内容与作用 20
2.4.2 设计规则的描述 21
2.5 电学参数 27
2.5.1 分布电阻 27
2.5.2 分布电容 29
习题 32
第3章 MOS晶体管与电路设计基础 34
3.1 MOS晶体管的基本模型 34
3.1.1 NMOS管的I~V特性 34
3.1.2 PMOS管的I~V特性 36
3.2 CMOS反相器直流特性 37
3.3 信号传输延迟 39
3.3.1 CMOS反相器的延迟时间 39
3.3.2 连线延迟 44
3.3.3 电路扇出延迟 45
3.3.4 大电容负载驱动电路 47
3.4 功耗 52
3.4.1 金属导线宽度的确定 53
3.4.2 CMOS功耗 53
习题 55
第4章 CMOS数字集成电路常用基本电路 57
4.1 组合逻辑 57
4.1.1 CMOS组合逻辑的一般结构 57
4.1.2 CMOS组合逻辑的几种基本门 59
4.1.3 CMOS传输门 64
4.2 时序逻辑 68
4.3 动态逻辑电路 70
4.3.1 动态存储电路 70
4.3.2 简单移位寄存器 72
4.3.3 预充电逻辑 75
4.3.4 多米诺CMOS逻辑 78
4.3.5 多米诺CMOS逻辑的改进电路——TSPC逻辑电路 81
4.4 存储电路 84
习题 86
第5章 半定制电路设计 88
5.1 引言 88
5.2 门阵列设计 90
5.2.1 门阵列母片结构 91
5.2.2 门阵列基样元的 92
5.3 标准单元设计 93
5.3.1 标准单元库 94
5.3.2 标准单元设计流程 94
5.3.3 标准单元设计中的EDA工具 95
5.4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 96
5.4.1 可编程器件的编程原理 97
5.4.2 典型的PLD器件 98
5.5 FPGA设计 105
5.5.1 Xilinx FPGA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6
5.5.2 Xilinx FPGA的设计流程 111
习题 112
第6章 全定制电路设计 114
6.1 全定制电路设计与半定制电路设计的主要区别 114
6.2 全定制电路的结构化设计特征 115
6.2.1 层次性 115
6.2.2 模块性 116
6.2.3 规则性 117
6.2.4 局部性 117
6.2.5 手工参与 118
6.3 全定制电路的阵列逻辑设计形式 118
6.3.1 Weinberger阵列结构与栅列阵版图 119
6.3.2 存储器结构 120
6.4 全定制电路设计举例——加法器设计 129
6.4.1 单位加法器 129
6.4.2 多位加法器 130
6.5 单元在全定制设计中的作用与单元设计 132
习题 133
第7章 集成电路的测试技术 134
7.1 测试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134
7.2 故障模型 135
7.2.1 固定型故障 136
7.2.2 短路和开路故障 136
7.2.3 桥接故障 137
7.2.4 存储器故障 137
7.2.5 其他类型故障 137
7.3 测试向量生成 138
7.4 可测性设计 141
7.4.1 扫描路径法 142
7.4.2 内建自测试(BIST) 145
7.4.3 边界扫描测试 147
习题 151
第8章 集成电路的模拟与验证技术 153
8.1 设计模拟与验证的意义 153
8.2 电路模拟 154
8.3 逻辑模拟与时序模拟 160
8.3.1 逻辑模拟 160
8.3.2 时序模拟 160
8.3.3 建立时间与保持时间 161
8.3.4 时钟周期 162
8.4 定时分析 163
8.4.1 定时分析原理 163
8.4.2 定时分析举例 165
8.5 电路验证 166
8.5.1 版图验证系统的发展 167
8.5.2 几何图形运算 168
8.5.3 设计规则检查(DRC) 169
8.5.4 电路网表提取(NPE) 171
8.5.5 版图参数提取方法 172
8.5.6 电学规则检查(ERC) 175
8.5.7 版图与原理图一致性检查 175
8.5.8 逻辑提取 178
8.5.9 深亚微米版图的物理验证 179
8.6 逻辑综合技术 180
8.6.1 逻辑综合的原理 182
8.6.2 逻辑综合流程 182
习题 184
参考文献 185
展开
前 言
本书内容源自作者为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教案和讲义,同时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一些教材和论文、半导体公司的工艺文件、国外EDA厂商的设计软件文档等内容,并结合了作者的科研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面向专用集成电路的底层设计,内容涉及1~4章,包括概论、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MOS 晶体管与电路设计基础以及CMOS 数字集成电路常用基本电路。第二部分为提高部分,面向专用集成电路的顶层设计,内容涉及第5~8章包括半定制电路设计、全定制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测试技术以及集成电路的模拟与验证技术等。书中针对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需要,对内容进行了取舍,力图达到简明扼要、内容先进、通俗易懂和体系完整的目的,以满足一般48~54学时的本科高年级教学的需要。本书的第一部分针对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需要,介绍了其基本发展趋势和一般性设计和制造方法,将MOS管的模型做了精简,给出了一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引导读者掌握核心的方法,避免陷进复杂烦琐的模拟电路设计的范畴,在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常用的数字电路模块的设计方法。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系统级的、顶层的设计方法和测试验证方法。这部分涉及的领域众多,难以全面展开,书中提纲挈领式地给出了最核心的框架式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入门知识,便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本书全部内容的讲授需要48~54学时。
本书第1~4章由朱恩编写,第5~8章由胡庆生编写。
本书承蒙清华大学朱纪洪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王永教授初审,王永教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致以衷心的谢意。
特别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王羽佳编辑的热情鼓励和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限于编著者水平的限制,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恐不在少数,恳请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编 者
2015年5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