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1卫星轨道
12系统的组成
121空间段
122地面段
13频率分配
14卫星通信的特点
15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
151卫星视频广播业务
152电话等交互式业务
153数据通信和因特网业务
154移动通信业务
155不同业务类型所需带宽
16卫星通信的发展
161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
162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卫星轨道和星座设计
21卫星轨道特性
211开普勒定律
212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213卫星轨道分类
22卫星的定位
221卫星在轨道面内的定位
222卫星对地球的定位——
星下点轨迹
23卫星覆盖特性计算
24卫星轨道摄动
241地球扁平度的影响
242太阳和月球的影响
25轨道特性对通信系统性能的
影响
251多普勒频移
252日蚀
253日凌中断
26星座设计
261星座设计时的基本考虑
262极/近极轨道星座
263倾斜圆轨道星座
264共地面轨迹星座
265太阳同步轨道星座
27星际链路
271相同轨道高度卫星间的
星际链路
272不同轨道高度卫星间的
星际链路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链路传输工程
31概述
32星-地链路传播特性
321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22链路附加损耗
33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特性
331衰落信道模型
332多普勒频移
34天线的方向性和电极化问题
341天线增益和方向图
342极化隔离
35噪声与干扰
351系统热噪声
352宇宙噪声和大气噪声
353其他干扰
36卫星通信全链路质量
361链路预算分析
362接收系统的等效噪声温度
363全链路传输质量
364链路预算实例
37信道对传输信号的损害
38上行、下行链路的RF干扰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多址技术
41引言
42频分多址技术
421MCPC和SCPC
422FDMA的非线性效应和交调干扰
423FDMA的地球站设备
43时分多址技术
431TDMA地球站帧格式
432子帧的捕获和同步
433信号比特速率和转发器带宽
44FDMA与TDMA的比较
441TDMA和FDMA上行链路所需
功率的比较
442功率受限和带宽受限
45码分多址技术
46三种多址技术的RF利用方式
47ALOHA协议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星载和地球站设备
51高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
511HPA
512LNA
52星载设备
521星载转发器
522星载天线
523星载电源
53通信地球站设备
531射频部分
532中频和基带处理部分
533地面接口与陆地链路
54其他类型的地球站
541TT&C地球站与SCC
542TV上行站和广播中心
543TV单收站
55MSS移动终端和信关站
551移动终端
552信关站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VSAT通信网
61VSAT概述
611VSAT的概念和特点
612VSAT卫星通信网
613VSAT系统分类
614VSAT的主要业务类型及应用
62VSAT网络结构和地面设备
621VSAT网络结构
622VSAT系统的主站和小站设备
63VSAT数据网
631网络体系结构
632卫星链路传输特性对协议和
系统性能的影响
633VSAT星形数据网多址协议
634VSAT数据网的响应时间
64VSAT电话网
641VSAT电话网的特点
642VSAT电话网的多址方式
643VSAT电话网的DAMA方式
65VSAT系统链路设计实例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71引言
7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721空间段
722地面段
723用户段
73卫星移动通信频率规划
74典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741非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742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81引言
82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结构
83卫星TCP技术
831TCP协议概况
832卫星网络中TCP存在的问题
833改善卫星TCP性能的方法
84卫星IP技术
841卫星IP QoS
842隧道技术
843异构网络互连
844卫星星座路由技术
845卫星网络组播技术
846现有卫星IP技术简介
85国外卫星宽带通信系统概况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91引言
92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
93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中的纠错
编码
931RS编码技术
932数据交织技术
933卷积编码技术
934LDPC编码技术
94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941概述
942DVB—S传输标准
943我国的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95信源编码与MPEG—2标准
951信源编码码流的复用方式
952MPEG—2标准简介
953DBS中的音频压缩编码
MPEG—1
96条件接收和视频点播
961条件接收
962视频点播
97数据广播
971基本原理和IP over DVB
972数据轮播与对象轮播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
101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102卫星导航技术基础
1021坐标系与时间体系
1022卫星定位的一般原理
103低轨卫星定位系统
1031子午仪系统的结构
1032积分多普勒定位技术
1033主要误差因素
104双静止卫星导航系统
1041系统结构
1042工作原理
1043主要误差因素
105GPS导航系统
1051系统结构
1052工作原理
1053测距信号结构
1054基本定位方法和数学模型
1055定位性能与主要误差因素
106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
1061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
1062GPS 现代化计划
1063北斗二代导航系统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11章深空通信
111概述
1111深空通信的概念和任务
1112深空通信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113深空通信的频段
112深空通信系统组成及原理
113深空通信的跟踪、测量和
控制技术
114深空通信的调制编码技术
1141深空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
1142深空通信的信道编译码技术
115深空通信的接收技术
1151深空通信的天线组阵技术
1152深空通信的大天线技术
116深空通信的发展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A缩略词
展开
卫星通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本书第1版、第2版、第3版分别于2002年、2006年、2009年出版,并先后列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列选第一批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和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凝结了作者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和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卫星通信”课程组多年的教学、科研体会和经验,出版10多年来,承蒙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先后被国内近百所大学的有关专业选作教材,这期间也得到了很多师生的大量反馈意见和建议,这使作者倍感荣幸和深受鼓舞,也有责任和义务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近年来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以及相关科研工作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每隔5年左右对本书认真、及时地修订一次,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教学适用性。
第4版在保持本书原有特色和基本章节结构的前提下,在内容上主要做了以下修订:第1章结合卫星通信的发展和应用,对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第2章章名由“卫星轨道”修改为“卫星轨道和星座设计”,并将第7章72节“非静止轨道卫星星座”和73节“卫星星际链路”移到第2章;第5章对52节的内容和结构做了调整;第7章的742节增加了Inmarsat系统;第8章增加了Spceway-3、IP-STAR和O3b系统。第10章介绍了北斗二代导航系统。
本书既考虑了卫星通信知识体系,又不重复介绍其他课程的内容,与先修、后续课程的内容划分、衔接良好。本书主要特点为:
(1) 从体系结构看,本书章节编排的思路是:卫星轨道→链路→多址→设备→系统→新技术,既介绍基本原理,又介绍新技术,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2) 从内容看,着重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有技术,对于调制编码等通用技术,由于先修课程《通信原理》已讲授,本书未做介绍;同时本书包含卫星通信发展的最新内容,如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通信、深空通信等。
(3) 本书文字叙述深入浅出,配有较多的图表和例题,便于教学。例如,第2章介绍卫星轨道按照高度分类时给出了图25,很直观。
(4) 为便于理解,大部分章节都有例题和习题,且例题和习题与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题意具有启发性,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例如, 364节链路预算结合实际系统给出了实例。
本书建议安排32~48学时,其中第1~8章为必学内容,第9~11章为选学内容。本书第1、3、4、6、11章由朱立东编写,第2、7、8章由吴廷勇编写,第5、9、10章由卓永宁编写。全书由吴诗其教授主审。本书的出版得到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通信学院教务科的大力支持,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作者向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包,包括电子课件和课后习题解答。请登陆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uaxineducn或http://wwwhxeducomcn)索取。
由于卫星通信涉及的面很广,而本书是以卫星通信基础性教材为宗旨编写的,因此难以包容更多的内容和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限于时间和水平,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指正。与作者联系,请发邮件至:
zld@uestceducn,wuty75@uestceducn,zyning@uestceducn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