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机械设计基础
作   译   者:王毅,程强 出 版 日 期:2015-05-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薛兴宇 
书   代   号:G0251040 I S B N:9787121251047

图书简介:

本书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并将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有机地融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强化系统设计观念,强调设计技能的培养,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机械中的各种常用机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与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和齿轮传动、轮系、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与平衡、零件的连接、挠性传动、轴和联轴器、轴承、其他零部件、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实践、机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实践。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4)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并将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有机地融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强化系统设计观念,强调设计技能的培养,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机械中的各种常用机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与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和齿轮传动、轮系、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与平衡、零件的连接、挠性传动、轴和联轴器、轴承、其他零部件、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实践、机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实践。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51047
    开 本:16(185*260)
    页 数:324
    字 数:518

    本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机械设计的有关概念	1
    1.2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4
    1.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4
    1.4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8
    1.5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9
    1.6  金属材料加工方法及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3
    1.7  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	14
    1.8  机械设备中的润滑油及润滑简介	15
    思考题	18
    第2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9
    2.1  平面机构的组成	20
    2.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1
    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5
    思考题	28
    习题	28
    第3章  平面连杆机构	30
    3.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	31
    3.2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38
    3.3  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40
    3.4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43
    3.5  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	49
    思考题	53
    习题	53
    第4章  凸轮机构与间歇运动机构	56
    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57
    4.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58
    4.3  凸轮机构的传力性能分析	61
    4.4  平面凸轮廓线设计	63
    4.5  凸轮与从动件端部的结构设计	68
    4.6  间歇运动机构	69
    习题	73
    第5章  齿轮机构和齿轮传动	75
    5.1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分类	76
    5.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与齿轮的齿廓曲线	77
    5.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80
    5.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82
    5.5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	84
    5.6  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	86
    5.7  齿轮的失效形式和材料	88
    5.8  齿轮的材料和精度等级	91
    5.9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94
    5.10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01
    5.11  直齿圆锥齿轮机构	107
    5.12  齿轮的结构、润滑和效率	109
    5.13  蜗杆传动	113
    思考题	119
    习题	120
    第6章  轮系	122
    6.1  轮系的分类	123
    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例题分析	125
    6.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28
    6.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31
    6.5  轮系的应用	133
    6.6  几种特殊的行星轮传动简介	136
    6.7  轮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138
    习题	138
     
    第7章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与平衡	141
    7.1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与方法	141
    7.2  机械的平衡	144
    思考题	149
    习题	150
    第8章  零件的连接	151
    8.1  概述	152
    8.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特性及其应用	156
    8.3  螺纹连接类型和螺纹
    连接件	159
    8.4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162
    8.5  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165
    8.6  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71
    8.7  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173
    8.8  键连接	176
    习题	183
    第9章  挠性传动	186
    9.1  挠性传动概述	186
    9.2  带传动概述	188
    9.3  普通带传动的工作性能分析	189
    9.4  V带传动设计	194
    9.5  同步齿形带和高速带传动简介	209
    9.6  链传动	209
    9.7  挠性传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简介	220
    9.8  柔性传动应用示例	222
    思考题	223
    习题	224
    第10章  轴和联轴器	225
    10.1  轴概述	226
    10.2  轴的结构设计	227
    10.3  轴的计算	232
    10.4  联轴器	238
    习题	242
    第11章  轴承	243
    11.1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及选择	244
    11.2  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	251
    11.3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253
    11.4  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	262
    11.5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263
    11.6  滑动轴承简介	268
    11.7  轴承业的发展及新型轴承	273
    思考题	274
    习题	274
    第12章  其他零部件	276
    12.1  弹簧概述	276
    12.2  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	279
    12.3  弹簧的应用及技术发展	281
    12.4  机座和箱体	283
    思考题	286
    第13章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实践	288
    13.1  传动装置中原动机的选择	288
    13.2  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主要特性及其选择原则	289
    13.3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291
    13.4  机械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295
    13.5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	296
    13.6  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减速器	300
    13.7  机械设计结构图与零件图表达示例	303
    思考题与分析题	306
    第14章  机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实践	310
    14.1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10
    14.2  企业应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的情况分析	311
    14.3  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实践与分析	312
    参考文献	317
    展开

    前     言

    前    言
    本书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与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规范的核心知识体系编写。
    本书根据编者长期的教学改革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机械设计科学的思维方法,着力于强化系统性,引导启发性,加强实践性,提升创新力。
    在知识节点上,强化机械设计的系统性。在传统教学内容中引入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从综合性角度增加机械系统分析与设计内容,培养读者的系统设计思想。将相对分散的传统内容加以集中,内容结构体系进一步优化,使读者建立起机械设计的整体知识架构。
    在叙述方式上,创立新颖的叙述模式,章节结构采取示例启发式方法,引导读者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用关键词的方式把课程内容的主要概念展现在读者面前,以达到宏观把握、微观清晰的目的;内容表述力求贴近读者的思维习惯,通俗易懂;增加相关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介绍,开阔读者的思路与眼界。
    在学科核心上,着力强调综合应用性知识,以提高读者的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和应用领域的创新能力。教材内容强化应用分析,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应用思考,促使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书由齐鲁工业大学王毅和程强任主编,薛云娜和陈照强任副主编。参编人员及编写分工如下:
    程强编写第1章、3章;薛云娜编写第5章、8章和12章;陈照强编写第6章;齐鲁工业大学沈学会编写第2章、宿艳彩编写第11章、高立营编写第10章、刘玉梅编写第4章、王宝林编写第7章;其余章节由王毅编写。本书由王毅统稿并做了大量的修改工作,王宝林负责全部稿件的格式统一。
    青岛大学师忠秀教授和齐鲁工业大学许崇海教授详细审阅了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编者对此深表感谢。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和习题分析,选用本书的读者请登录www.hxedu.com.cn(华信教育资源网)下载本书教学资源;也可通过邮件索取,索取邮箱:guosj@phei.com.cn(责编邮箱)。
    最后,对参考文献中的各位作者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与提高质量投入了大量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尽管编者为本书付出了努力,但书中仍有不足和欠妥之处,衷心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 者 
    	2015年1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本书暂无样章试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