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篇 冷冲压模具设计 (1)
第1章 冷冲压模具 (1)
习题与思考题 (6)
第2章 冲裁 (7)
2.1 冲裁变形过程 (7)
2.1.1 冲裁变形的3个阶段 (7)
2.1.2 冲裁变形区及受力 (8)
2.1.3 冲裁断面的4个特征区 (9)
2.2 冲裁件的质量分析及控制 (10)
2.2.1 尺寸精度 (10)
2.2.2 形状误差 (11)
2.2.3 断面质量 (11)
2.2.4 毛刺高度 (12)
2.3 冲裁力 (13)
2.3.1 冲裁力的计算 (13)
2.3.2 降低冲裁力的措施 (14)
2.3.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 (15)
2.3.4 总冲压力 (16)
2.4 冲裁间隙 (16)
2.4.1 冲裁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17)
2.4.2 冲裁间隙对冲裁力及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影响 (17)
2.4.3 合理冲裁间隙的选用 (18)
2.5 冲裁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21)
2.5.1 计算的原则 (22)
2.5.2 计算方法 (22)
2.5.3 应用实例 (26)
2.6 冲裁件的排样 (28)
2.6.1 排样原则 (29)
2.6.2 排样方法 (30)
2.6.3 搭边 (32)
2.6.4 送料步距与条料宽度 (33)
2.6.5 排样图 (35)
2.7 冲裁工艺设计 (35)
2.7.1 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35)
2.7.2 冲裁工艺方案确定 (40)
2.7.3 应用实例 (42)
2.8 精密冲裁 (44)
2.8.1 精密冲裁的特点 (44)
2.8.2 精密冲裁的机理 (46)
2.8.3 精密冲裁的过程 (46)
2.9 半精密冲裁和整修 (47)
2.9.1 半精密冲裁 (47)
2.9.2 整修 (48)
习题与思考题 (49)
第3章 弯曲及弯曲模设计 (51)
3.1 弯曲过程分析 (51)
3.2 弯曲件的回弹和弯曲时的偏移 (51)
3.2.1 弯曲件的回弹 (51)
3.2.2 弯曲时的偏移 (52)
3.3 弯曲件的工艺性 (53)
3.4 弯曲工艺计算 (54)
3.4.1 弯曲件坯料展开尺寸计算 (54)
3.4.2 弯曲力的计算 (56)
3.5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 (57)
3.5.1 凸模圆角半径 (57)
3.5.2 凹模圆角半径及凹模深度 (57)
3.5.3 凸、凹模间隙 (59)
3.5.4 凸、凹模的宽度尺寸计算 (59)
3.6 弯曲模典型结构 (60)
3.6.1 V形件弯曲模 (60)
3.6.2 U形件弯曲模 (60)
3.6.3 Z形件弯曲模 (62)
3.6.4 帽罩形件弯曲模 (62)
3.6.5 圆形件弯曲模 (63)
3.6.6 其他形状弯曲件的弯曲模 (64)
3.6.7 通用弯曲模 (65)
3.6.8 复合弯曲模 (65)
3.7 弯曲模设计实例 (66)
3.7.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66)
3.7.2 弯曲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67)
3.7.3 有关设计计算 (68)
习题与思考题 (70)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72)
4.1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 (72)
4.1.1 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 (72)
4.1.2 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73)
4.1.3 拉深件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控制 (74)
4.2 拉深件的工艺性 (76)
4.2.1 拉深件的形状、尺寸及精度 (76)
4.2.2 拉深件的材料 (77)
4.3 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77)
4.3.1 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的原则 (77)
4.3.2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78)
4.3.3 复杂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80)
4.4 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81)
4.4.1 拉深系数及其极限 (81)
4.4.2 圆筒形件的拉深次数与工序尺寸的计算 (83)
4.5 圆筒形件的拉深力、压料力与压料装置 (91)
4.5.1 拉深力的确定 (91)
4.5.2 压料力的确定 (92)
4.5.3 压料装置 (92)
4.5.4 拉深压力机标称压力及拉深功的确定 (94)
4.6 (95)
4.6.1 阶梯圆筒形件的拉深 (95)
4.6.2 轴对称曲面形状件的拉深 (98)
4.6.3 盒形件的拉深 (103)
4.7 拉深中的辅助工序 (103)
4.7.1 润滑 (103)
4.7.2 热处理 (104)
4.7.3 酸洗 (104)
4.8 拉深模设计 (104)
4.8.1 拉深模的分类及典型结构 (104)
4.8.2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108)
习题与思考题 (111)
第5章 其他冲压成型方法 (112)
5.1 胀形 (112)
5.1.1 胀形变形特点 (112)
5.1.2 平板坯料局部胀形 (112)
5.1.3 空心坯料胀形 (115)
5.2 翻边 (118)
5.2.1 圆孔翻边 (118)
5.2.2 外缘翻边 (121)
5.2.3 非圆孔翻边 (122)
5.3 扩口 (123)
5.3.1 扩口变形特点与扩口系数 (124)
5.3.2 扩口坯料尺寸和制件精度 (125)
5.3.3 扩口力的计算 (126)
5.4 缩口 (126)
5.4.1 缩口变形特点及缩口系数 (127)
5.4.2 缩口模基本结构 (128)
5.4.3 缩口工艺计算 (128)
习题与思考题 (130)
第6章 基于eta/DYNAFORM 的冲压模有限元仿真 (131)
6.1 冲压成型分析软件eta/DYNAFORM功能简介 (131)
6.1.1 菜单栏 (132)
6.1.2 图标栏(Icon Bar) (132)
6.1.3 显示窗口(Display Window) (134)
6.2 分析实例(Analysis Example) (135)
习题与思考题 (150)
第2篇 塑料模具设计 (152)
第7章 常用塑料基础知识 (152)
7.1 塑料 (152)
7.2 塑料的特性及分类 (154)
7.2.1 塑料的特性 (154)
7.2.2 塑料的分类 (154)
7.3 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 (157)
7.4 塑件的工艺性 (159)
7.5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与设备 (161)
7.5.1 普通注射成型工艺 (161)
7.5.2 特种注射成型工艺 (162)
7.5.3 塑料注射机的类型和结构组成 (163)
7.5.4 塑料注射机的规格及其与模具的关系 (163)
7.5.5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166)
7.6 塑料挤出成型 (167)
7.6.1 挤出方法和原理 (167)
7.6.2 挤出成型设备 (168)
7.6.3 管材挤出成型工艺条件 (168)
7.7 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 (169)
7.7.1 压缩成型原理和过程 (169)
7.7.2 压注成型原理和过程 (169)
7.7.3 成型工艺条件 (170)
7.7.4 塑料液压机及其选用 (170)
习题与思考题 (171)
第8章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172)
8.1 塑件的工艺性 (172)
8.1.1 塑件的尺寸、公差和表面质量 (172)
8.1.2 塑件的形状 (174)
8.1.3 带嵌件的塑件设计 (177)
8.2 塑料注射模具的分类和典型结构 (178)
8.3 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 (180)
8.3.1 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81)
8.3.2 分型面的选择 (181)
8.4 成型零件的设计 (183)
8.4.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83)
8.4.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87)
8.4.3 模具型腔翻壁和底板厚度的设计 (193)
8.5 浇注系统设计 (193)
8.5.1 浇注系统组成及设计基本原则 (193)
8.5.2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设计 (204)
8.5.3 排气系统的设计 (205)
8.6 结构零件的设计 (206)
8.6.1 合模导向装置的设计 (206)
8.6.2 支承零件的设计 (209)
8.7 推出机构设计 (211)
8.7.1 推出机构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11)
8.7.2 简单推出机构 (212)
8.7.3 推出机构的导向与复位 (214)
8.8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214)
8.8.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214)
8.8.2 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 (216)
8.8.3 斜滑块分型与抽芯机构 (220)
8.9 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设计 (220)
8.9.1 加热与冷却系统 (220)
8.9.2 冷却系统设计 (220)
8.9.3 加热装置的设计 (222)
8.10 塑料模的设计程序 (223)
习题与思考题 (226)
第9章 其他塑料模具 (227)
9.1 压缩模具 (227)
9.1.1 压缩模具结构及分类 (227)
9.1.2 压力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229)
9.1.3 压缩模具的设计 (231)
9.2 压注模具设计 (235)
9.2.1 压注模具类型与结构 (235)
9.2.2 压注模具结构设计 (238)
9.2.3 排气槽设计 (241)
9.3 挤塑模具设计 (241)
9.3.1 挤塑模具典型结构分析 (241)
9.3.2 挤塑模具分类和设计原则 (242)
9.3.3 管材挤塑模具 (242)
9.3.4 异型材挤塑模具 (245)
习题与思考题 (246)
第10章 塑料成型模流分析 (248)
10.1 模流分析及薄壳理论 (248)
10.2 模流分析软件的未来发展 (249)
10.3 C-MOLD软件与模型网格 (249)
10.4 设计范例 (252)
10.4.1 C-mold Filling EZ简易充填模拟分析 (252)
10.4.2 执行C-mold Filling & Post Filling最佳化 (253)
习题与思考题 (256)
第3篇 模具制造工艺 (257)
第11章 模具制造基础 (257)
11.1 模具制造 (257)
11.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57)
11.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57)
11.1.3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259)
11.1.4 工艺规程 (261)
11.2 基准的概念 (262)
11.2.1 设计基准 (262)
11.2.2 工艺基准 (262)
11.3 工件的安装 (263)
11.3.1 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 (264)
11.3.2 工件的夹紧 (268)
11.4 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74)
习题与思考题 (276)
第12章 工艺规程的制定 (277)
12.1 概述 (277)
12.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277)
12.1.2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 (277)
12.1.3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278)
12.1.4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278)
1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78)
12.2.1 产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分析 (278)
12.2.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79)
12.3 毛坯的选择 (280)
12.3.1 毛坯种类的选择 (280)
12.3.2 毛坯尺寸和形状的确定 (281)
12.4 定位基准的选择 (282)
12.4.1 精基准的选择 (282)
12.4.2 粗基准的选择 (284)
12.5 工艺路线的拟订 (285)
12.5.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85)
12.5.2 加工阶段的划分 (288)
12.5.3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289)
12.5.4 加工顺序的安排 (289)
12.5.5 机床、工艺装备的选择 (291)
12.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291)
12.6.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91)
12.6.2 影响加工余量大小的因素 (293)
12.6.2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294)
12.6.4 工艺尺寸链 (295)
习题与思考题 (296)
第13章 特种加工 (299)
13.1 特种加工概述 (299)
13.1.1 特种加工的产生和发展 (299)
13.1.2 特种加工的分类 (300)
13.1.3 特种加工的工艺特点 (300)
13.1.4 各种特种加工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301)
13.2 电火花加工 (303)
13.2.1 电火花加工(EDM)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303)
13.2.2 电火花加工的一些基本规律 (305)
13.2.3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设备 (307)
13.2.4 电火花成型加工工艺 (312)
13.3 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 (314)
13.3.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314)
13.3.2 电解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316)
13.3.3 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318)
12.3.4 电解磨削的特点及应用 (320)
13.4 超声波加工 (320)
13.4.1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320)
13.4.2 超声波加工设备 (321)
13.4.3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 (322)
13.4.4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323)
13.5 激光加工 (324)
13.5.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324)
13.5.2 激光加工的基本规律 (326)
13.5.3 激光加工的特点与应用 (328)
13.6 其他特种加工 (329)
13.6.1 电子束加工 (329)
13.6.2 等离子体加工 (332)
13.6.3 磨料喷射加工 (333)
13.6.4 电铸成型 (335)
13.6.5 液力加工 (339)
习题与思考题 (341)
第14章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 (342)
14.1 概述 (342)
14.1.1 精密、超精密加工的概念 (342)
14.1.2 精密、超精密加工的意义与重要性 (343)
14.1.3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工艺特点 (343)
14.1.4 超精密加工的共性技术及其发展 (344)
14.2 精密、超精密加工方法 (345)
14.2.1 精密切削加工 (346)
14.2.2 精密磨削加工 (350)
14.2.3 珩磨 (353)
14.2.4 纳米级加工——原子、分子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 (355)
14.3 基于微机器人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359)
14.4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 (360)
14.4.1 国外水平与发展趋势 (361)
14.4.2 我国在超精密加工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目标 (365)
习题与思考题 (366)
展开
前 言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与塑料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有限元分析应用在模具的优化设计中,使模具设计更合理。特种加工的技术使模具制造空间更大。本书在介绍模具设计的常规手段及模具制造工艺的同时,模具设计的新方法及模具制造新工艺也做了充分介绍。
本书共分14章:第1~6章介绍冲压模具设计及应用eta/Dynform冲压模具优化设计;第7~10章介绍塑料注射模及其他塑料模具设计;第10章为塑料成型模流分析,应用C-mold的Process Solution对塑料模具进行模拟分析;第11~14章为模具制造工艺及模具的特种加工技术。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力求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突出教材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本书从培养应用型、实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出发,采用案例配合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每章后面均附有习题,可供读者自我测试之用。
本书实例中所用到的一些人名、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均为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本书由曾斌、张文琼、肖书浩、李平、严小黑、熊小琴、李婷、曾真、张碧、王伟艺编著。参加本书编写的肖文完成了表格及部分图片的绘制,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