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录
模块一 认识计算机 1
任务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1
1.1.1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2
1.1.2 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 3
任务1.2 计算机基本配置 3
1.2.1 认识计算机主板 4
1.2.2 认识CPU 10
1.2.3 认识硬盘 13
1.2.4 认识内存 17
1.2.5 认识显卡 20
1.2.6 认识显示器 23
1.2.7 认识计算机其他设备 27
模块二 计算机硬件安装与调试 39
任务2.1 装机前的准备工作 39
2.1.1 计算机配件的选购搭配原则 39
2.1.2 准备工作 41
2.1.3 安装注意事项 42
任务2.2 组装计算机 43
2.2.1 组装步骤 43
2.2.2 组装后检查与调试 53
2.2.3 组装过程常见故障与排解 53
模块三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 57
任务3.1 BIOS设置 57
3.1.1 BIOS与CMOS的区别 57
3.1.2 BIOS基本功能 58
3.1.3 BIOS自检响铃的含义 59
3.1.4 常用BIOS的基本设置 60
任务3.2 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68
3.2.1 硬盘低级格式化 68
3.2.2 硬盘分区 70
3.2.3 硬盘高级格式化 73
3.2.4 硬盘分区管理(动态分区管理) 73
任务3.3 操作系统的安装 78
3.3.1 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 78
3.3.2 安装驱动程序 83
任务3.4 上网调试与常见故障排除 86
3.4.1 上网方式与调试 87
3.4.2 常见上网故障 94
模块四 数据安全存储与恢复 98
任务4.1 系统的备份与还原 98
4.1.1 驱动程序的备份与还原 98
4.1.2 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100
任务4.2 硬盘数据恢复 105
4.2.1 概述 105
4.2.2 硬盘误删除数据恢复 108
4.2.3 硬盘误格式化数据恢复 112
4.2.4 硬盘误分区数据恢复 114
任务4.3 计算机病毒防护 117
4.3.1 计算机病毒的诊断 117
4.3.2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121
模块五 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124
任务5.1 计算机故障分析 124
5.1.1 计算机故障分析原则 124
5.1.2 计算机故障解决方法 125
5.1.3 计算机故障分析流程 126
任务5.2 计算机故障排解 128
5.2.1 不开机故障的解决 128
5.2.2 死机故障的解决 129
5.2.3 蓝屏故障的解决 129
5.2.4 黑屏故障的解决 130
5.2.5 重启故障的解决 131
5.2.6 典型故障案例 132
模块六 计算机性能测试与优化 140
任务6.1 计算机性能测试 140
6.1.1 CPU测试 141
6.1.2 硬盘测试 141
6.1.3 内存测试 142
6.1.4 显卡测试 142
6.1.5 显示器测试 143
任务6.2 计算机系统性能优化 144
6.2.1 手工方式优化系统 144
6.2.2 使用360安全卫士进行系统优化 146
6.2.3 使用优化大师进行系统优化 147
展开
序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主宰的时代,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彻底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工作、学习、交往、生活和思维方式。和语言和数学等能力一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专项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媒体、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态和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扩展至前所未有的程度,桌面电脑和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获取、呈现与处理无处不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已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持而独立进行;第二,信息媒体处理的数字化衍生出新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如数字影像、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游戏和虚拟现实等;第三,信息技术与其他业务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如与商业、金融、交通、物流、加工制造、工业设计、广告传媒和影视娱乐等结合,形成了一些独立的生态体系,综合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媒体创意和网络传播等日益成为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并诞生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3D打印等指引未来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及应用领域的综合化和普及化,直接影响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定位,并引领着职业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相关专业与课程改革、配套教材的建设,使之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2014年,教育部在2010年新修订的专业目录基础上,相继颁布了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客户信息服务和计算机速录等9个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确定了教学实施及核心课程内容的指导意见。本套教材就是以此为依据,结合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应用案例组织开发和编写的。
● 对计算机专业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本套教材面向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设定了系统操作、文档编辑、网络使用、数据分析、媒体处理、信息交互、外设与移动设备应用、系统维护维修、综合业务运用等内容;针对专业应用能力,根据专业和职业能力方向的不同,结合企业的具体应用业务规划了教材内容。
● 以岗位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过程能力和职位差异能力
本套教材通过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知识能力整合结构,体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的“五对接”。从学习目标到内容的设计上,本套教材不再仅仅是专业理论内容的复制,而是经由职业岗位实践——工作过程与岗位能力分析—技能知识学习应用内化的学习实训导引和案例。借助知识的重组与技能的强化,达到企业岗位情境和教学内容要求相贯通的课程融合目标。
● 以项目教学和任务案例实训作为主线
本套教材通过项目教学,构建了工作业务的完整流程和岗位能力需求体系。项目的确定应遵循三个基本目标:核心能力的熟练程度,技术更新与延伸的再学习能力,不同业务情境应用的适应性。教材借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实训任务,以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案例为线索,通过设立情境、任务解析、引导示范、基础练习、难点解析与知识延伸、能力提升训练和总结评价等环节引领学习者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积累技能、学习知识,并迁移到不同业务情境的任务解决过程中,使学习者在未来可以从容面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工作岗位。
当前,全国职业教育领域都在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全力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将带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办学体制机制的巨大变革,这无疑给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必须要适应改革,始终把握技术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新动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前言
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1号文)中,强调“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范围
序 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计算机操作员 计算机操作员 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专业排版
2 打字员 计算机操作员 办公自动化
3 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计算机设备营销人员 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操作员 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
4 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应用系统维护员 计算机操作员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信息技术类(第一辑)》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
本书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以任务引领知识的学习,通过任务的具体操作引出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任务描述”、“知识准备”和“实施步骤”,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并通过相关“知识拓展”追加相关小技巧等提高性知识,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最后通过“达标检测”,促进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熟练操作。本书的经典案例来自于生活,更符合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
本教材采用模块教学的方法,共分6个模块,依次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基本配置、硬件安装与调试、软件安装与调试、数据安全存储与恢复、性能测试与优化等内容。
课时分配
本书教学应以操作训练为主,建议教学时数为96课时,其中上机不少于48课时,教学中的学时安排可参考下表:
章 名 学 时 章 名 学 时
模块1 14 模块5 16
模块2 18 模块6 6
模块3 24
模块4 18 总 计 96
本书作者
本书由段欣等主编,郭锡峰等一些职业学校的老师参与了程序测试、试教和修改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方便教师教学,作者为本书配备包括电子教案、教学指南、素材文件、微课,以及习题参考答案等配套的教学资源。请有此需要的读者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进行下载,有问题时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hxedu@phei.com.cn)。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