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设计概论(第2版)
丛   书   名: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艺术类专业
作   译   者:李琦,陈国东 出 版 日 期:2014-12-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左雅 
书   代   号:G0244450 I S B N:9787121244452

图书简介: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课程,为适应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周期,本书按照学习艺术设计的理论过程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理论、设计史和设计职业教育,共15章。在基础理论部分,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设计史部分主要讲解设计类型和设计风格,结合图例讲解具体知识点,以及具体的设计风格是如何运用到当今设计中的;设计职业教育部分,使学生对今后从事的设计职业有基本的认识。 每节理论内容后设“课堂实训”环节,增加教学互动性。每章设“本章练习”与“本章实践”以便于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全书图文并茂,讲述生动,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第一位。本书配套的练习答案与课件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免费下载。
定价 39.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3)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图书特别说明: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课程,为适应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周期,本书按照学习艺术设计的理论过程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理论、设计史和设计职业教育,共15章。在基础理论部分,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设计史部分主要讲解设计类型和设计风格,结合图例讲解具体知识点,以及具体的设计风格是如何运用到当今设计中的;设计职业教育部分,使学生对今后从事的设计职业有基本的认识。 每节理论内容后设“课堂实训”环节,增加教学互动性。每章设“本章练习”与“本章实践”以便于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全书图文并茂,讲述生动,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第一位。本书配套的练习答案与课件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免费下载。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44452
    开 本:16(185*260)
    页 数:176
    字 数:371

    本书目录

    第1章 导 论	1
    1.1  设计艺术学 	2
    1.1.1 设计艺术学定义	2
    1.1.2 设计艺术学研究对象和范围	3
    1.2  设计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4
    1.2.1 设计艺术的本质	4
    1.2.2 设计艺术的目的	5
    1.2.3 课堂实训	5
    1.3  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5
    1.3.1 设计的文化特征	6
    1.3.2 设计的社会特征	6
    1.3.3 设计的艺术特征	7
    1.3.4 设计的科技特征	7
    1.3.5 设计的经济特征	8
    1.3.6 设计的创造性特征	8
    1.3.7 课堂实训	9
    1.4  本章习题 	10
    1.5  本章实践 	12
    
    第2章 如何学习艺术设计	13
    2.1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14
    2.1.1 理论课	14
    2.1.2 造型基础课程	15
    2.1.3 各专业设计技能	16
    2.1.4 软件应用	17
    2.1.5 课堂实训	17
    2.2  设计比赛 	17
    2.2.1 赛前准备	18
    2.2.2 重大设计比赛介绍	19
    2.2.3 课堂实训	21
    2.3  毕业设计 	22
    2.3.1 毕业设计目的	22
    2.3.2 毕业设计的选题	23
    2.3.3 课堂实训	23
    2.4  设计实践 	24
    2.5  本章习题 	25
    2.6  本章实践 	26
    
    第3章 远古中国的器具形态设计	28
    3.1  粗犷、朴实的陶器 	29
    3.1.1 陶器的常见造型	29
    3.1.2 陶器的装饰图案	33
    3.1.3 近期设计的应用	42
    3.1.4 课堂实训	42
    3.2  青铜 	43
    3.2.1 青铜的常见造型	43
    3.2.2 青铜的装饰图案	48
    3.2.3 近期设计的应用	54
    3.2.4 课堂实训	55
    3.3  本章习题 	55
    3.4  本章实践 	56
    
    第4章  中国古代设计的形式与功能	57
    4.1  玉器 	58
    4.1.1 玉器的常见造型	58
    4.1.2 近期设计的应用	65
    4.2  家具 	66
    4.2.1 家具设计的发展	66
    4.2.2 近期设计的应用	78
    4.2.3 课堂实训	80
    4.3  本章习题 	80
    4.4  本章实践 	81
    
    第5章 古代中国设计的形式美
        与民族文化	82
    5.1  建筑 	83
    5.1.1 中国建筑的发展	83
    5.1.2 典型建筑类型	88
    5.1.3 近期设计的应用	93
    5.1.4 课堂实训	95
    5.2  园林 	95
    5.2.1 园林建筑特点	95
    5.2.2 特色园林	98
    5.2.3 近期设计的应用	101
    5.2.4 课堂实训	101
    5.3  本章习题 	102
    5.4  本章实践 	103
    
    第6章 西方中世纪及文艺复兴	104
    6.1  中世纪艺术 	105
    6.1.1 基督教建筑	105
    6.1.2 拜占庭建筑	106
    6.1.3 罗马式建筑	107
    6.1.4 哥特式建筑	108
    6.1.5 课堂实训	108
    6.2  文艺复兴 	109
    6.2.1 巴洛克设计艺术	109
    6.2.2 洛可可艺术	110
    6.2.3 课堂实训	111
    6.3  本章习题 	111
    6.4  本章实践 	112
    
    第7章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	113
    7.1  现代设计发展 	114
    7.1.1 工业革命	114
    7.1.2 工艺美术运动	116
    7.1.3 新艺术运动	119
    7.1.4 分离派	124
    7.1.5 课堂实训	126
    7.2  近期设计应用 	126
    7.3  本章习题 	127
    7.4  本章实践 	128
    
    第8章 包豪斯	129
    8.1  包豪斯的历程与精神 	130
    8.1.1 包豪斯的三个阶段	130
    8.1.2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32
    8.1.3 包豪斯的影响	134
    8.1.4 课堂实训	135
    8.2  近期设计应用 	135
    8.3  本章习题 	138
    8.4  本章实践 	138
    
    第9章 西方现代艺术风格与潮流	139
    9.1  现代艺术风格与潮流 	140
    9.1.1 装饰艺术运动	140
    9.1.2 俄国构成主义	143
    9.1.3 风格派	146
    9.1.4 现代主义	148
    9.1.5 超现实主义	150
    9.1.6 流线型设计	151
    9.1.7 课堂实训	152
    9.2  近期设计应用 	152
    9.3  本章习题	155
    9.4  本章实践	155
    
    第10章 西方当代设计思潮	156
    10.1  当代设计思潮 	157
    10.1.1 反设计运动	157
    10.1.2 未来主义	158
    10.1.3 高技术风格	159
    10.1.4 波普设计 	160
    10.1.5 解构主义	163
    10.1.6 后现代设计	163
    10.1.7 课堂实训	166
    10.2  近期设计应用 	166
    10.3  本章习题 	167
    10.4  本章实践 	167
    
    第11章 设计的类型	168
    11.1  视觉传达设计 	169
    11.1.1 什么是视觉传达	169
    11.1.2 视觉传达类型	170
    11.1.3 视觉传达工作岗位	176
    11.1.4 课堂实训	178
    11.2  产品设计 	178
    11.2.1 什么是产品设计	178
    11.2.2 产品设计的分类	179
    11.2.3 产品设计的工作岗位	182
    11.2.4 课堂实训	182
    11.3  环境设计 	183
    11.3.1 什么是环境设计	183
    11.3.2 环境设计的类型	184
    11.3.3 环境设计师的岗位	187
    11.3.4 课堂实训	188
    11.4  本章习题 	189
    11.5  本章实践 	190
    
    第12章 设计评价	191
    12.1  设计评价概述 	192
    12.1.1 设计欣赏	192
    12.1.2 设计批评	193
    12.1.3 课堂实训	194
    12.2  设计评价的标准 	194
    12.3  设计评价的作用 	195
    12.4  本章习题 	196
    12.5  本章实践 	196
    
    第13章 设计程序与方法	197
    13.1  设计创作的方法 	198
    13.2  设计创作的程序 	198
    13.2.1 设计的准备阶段	199
    13.2.2 设计的展开阶段	200
    13.2.3 设计的深入阶段	200
    13.2.4 设计的制作阶段	201
    13.2.5 课堂实训	201
    13.3  设计作品的提升 	201
    13.3.1 提升设计作品的方法	201
    13.3.2 课堂实训	202
    13.4  本章习题 	202
    13.5  本章实践 	203
    
    第14章 设计师	204
    14.1  设计师的发展 	205
    14.2  设计师的素质与要求 	206
    14.3  国外优秀设计师 	207
    14.4  国内优秀设计师 	211
    14.5  本章习题 	212
    14.6  本章实践 	213
    
    第15章 职业生涯	214
    15.1  自由职业者SOHO 	215
    15.2  公司求职	216
    15.2.1 设计简历	216
    15.2.2 课堂实训1	217
    15.2.3 面试	218
    15.2.4 课堂实训2	218
    15.3  建立公司 	219
    15.3.1 建立公司的准备与要求	219
    15.3.2 课堂实训	220
    15.4  本章习题 	220
    15.5  本章实践 	221
    参考文献          222
    展开

    前     言

    自人类社会产生到现在,艺术设计就一直存在,大到城市规划,小到手表、手机,设计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是现代社会与现代工业的产物,现在艺术设计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今天,艺术设计成为一个吸引人视线的职业,是时尚、思想的代名词,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等设计行业蓬勃发展。
    本书《设计概论(第2版)》希望能够以一种贴近现实、轻松的形式来展现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第1章、第2章),主要介绍了设计艺术的本质和目的、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如何学习艺术设计、如何参加设计比赛和毕业设计的意义,在校学习不同阶段的时间安排与学习要点等,让学生做好学习艺术设计的准备。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如艺术设计的历史、范围、定义、特征和要素,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奠定一个良好的认识基础。
    第二部分设计史,主要讲述中方和西方设计史。中方设计史部分(第3章至第5章)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中国设计史部分,以陶器、玉器、青铜、家具及建筑作为载体,通过形式、功能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讲解中国艺术设计独特的传统艺术特色及民族哲学思想和民族心理。分析、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品,学会在设计中应用中国古代设计元素。从中国古代优秀的设计成果中吸取有益成分,为自己所用。西方设计史部分(第6章至第10章)对西方设计史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简单的艺术样式分析,培养形式美感。掌握各国代表人物的设计思想与作品风格、历史贡献与局限性。了解思想文化意识对艺术设计的影响,熟悉各种多元化设计流派的兴起背景与表现。
    第三部分设计职业教育(第11章至第15章),主要讲解艺术设计的类型,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从事设计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理念,更加深入地理解设计师的合作、经营意识及管理意识等。着重培养设计师的职业素质,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未来进行规划。
    本书以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全面地收录了设计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在设计作品的呈现模式上,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详细解读作品,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欣赏过程中,领略设计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每章都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近代设计作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充分考虑到教学需要,尽量使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每章的知识点适当,重点突出,习题接近实际,课后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设计网址,供学生了解设计前沿资讯。本书配套的课件和练习答案等资源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免费下载。
    在本书所收录的设计作品中,除署名作品外,其余大部分设计作品和摄影作品均为作者所作,还有极少数作品没有找到出处,请原作者见谅。在此对所有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在编写时参考了大量的艺术理论书籍,得到了学校同事、同学、编辑部编辑及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由于时间与个人能力的限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对本书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书能够再次出版,感谢各位读者给予的支持!
    
    									  李 琦
                2014年于杭州小和山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