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推荐序一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吴甘沙)
推荐序二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吴志攀)
自序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
——引爆创新的支点是跨界关联整合能力
致谢
第一部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创新创造概要
第1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行业演进与创新的规律——唐诗行业与PC 行业类比
如果诗人是企业、格律是技术、诗歌是产品、唐诗是行业,那么唐诗行业的各项创新是如何展开的?信息文明的第一标志是PC飞入寻常百姓家,PC行业的各项创新又是如何演进的?唐诗行业与PC行业乃至其他一切行业是否有着相同的创新演进规律?
第二部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创新创造方法
第2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产关系创新——思想观念创新/ 组织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唐诗创新成功的首因是形成了开放竞争的思想市场,促进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个性崛张→心游万仞的创新路径。当今传统行业正面临互联网由点及面的蚕食,如何拥抱
互联网思维?解决了观念后,又如何解决“屁股(利益)决定头脑”的组织创新?
第3章 朝辞田舍暮登堂,千首诗轻万户侯
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制度创新/ 战略创新
支撑唐诗行业持续繁荣的制度创新是科举制,从其设计可归纳建模HVAS,以此模型演绎商业模式创新,可形成系统化的实操落地矩阵,并以360 为例阐明;以此模型演绎百度、阿里、腾讯在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创新,并与美国四大创新企业类比分析。
第4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产力创新——技术创新/ 数据创新
唐诗产品的支撑技术是如何创新出来的?技术创新可由单一时空中的三维切入及外来时空建模分析。唐诗技术与软件、硬件、互联网技术的演进有什么共同规律?在原创技术尚需时日之时,当今最有效的技术创新手段——跨界混搭、边缘革命、底层颠覆如何展开?
第5章 请君莫奏前朝曲,琵琶起舞换新声
——产品创新
唐诗行业在盛唐时四大流派卓然而立——山水田园、边塞、浪漫、现实,后辈诗人从哪些方向强行突围才能超越樊笼、开宗立派?当今中国互联网行业三大天王BAT——百度、阿里、腾讯,再加上搅局者奇虎360 横刀立马,后来的企业家如何借鉴前人、跨越围堵?
第6章 惟将终夜长开眼,蓬门今始为君开
——服务创新
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点及本质是什么?如何抓住本质而纲举目张?诗歌如何从“诗以言志”的产品本质演变为“文以载
道”的服务创新,并对中国文学产品造成千年重创?服务创新切入的三大维度——格局内、打破格局、格局内外交互各是什么?
第7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体验创新
体验创新是超越用户需求并给用户带来难忘回忆的产品或服务的组合,可分象内与象外两层。本章类比“天下文宗”王维与体验创新大师乔布斯,从象内五官通感层级的诗画音乐混搭、科技与人文跨界,到象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层级的睿智禅心。
第8章 五岳寻仙不辞远,读书万卷始通神
前端创新——内容/ 原材料/ 供应链创新
李白的供应链系统是单一时空下时间维度的读万卷书、空间维度的行万里路、人间维度的结交豪雄,以及异质时空的诗表赋心。以此观照电商行业及其本质的供应链创新方向,仍是单一时空下的信息流、产品流、人流的优化,甚至是另开时空格局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第9章 为人性僻耽佳句,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端创新——设计/ 创作/ 生产/ 制造/ 工艺流程/业务系统创新
农业、工业、信息文明各自的生产、制造方法与工艺流程各不相同,但设计与创作则异曲同工。本章围绕唐诗行业标准杜甫及汽车行业的“苹果”——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设计与创作互相观照,总结设计三大规律,然后介绍新型设计方法——基于大数据的设计。
第10章 文章已满行人耳,天下谁人不识君
后端创新——营销创新等
具有整合营销传播意识的白居易,如何采用当时所能采用的几乎所有的营销渠道和传播方法令他的产品路人皆知?与之相应的当
今营销创新的切入矩阵如何?特别是网络营销的主流类目如何?本章兼及其他唐人的特色营销如事件营销、饥饿营销、粉丝营销、传奇营销等。
第三部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创新创造总结 /
第11章 半面守正半出奇,一朝破壁统乱离
全书总结上升到比创新方法论更高的创新原则与创新哲学层面,通过对十大诗人(企业)的横向比较,全面总结唐诗行业成功的人和——产品精神、地利——民族精神、天时——时代精神,推及我们在当代中国环境如何创新及如何避免民族潜意识等创新障碍与覆辙。
跋 诗心圆映三江月,笔阵横扫千人军
——诗歌精神是中华民族扬弃旧我、持续超越的创新元魂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推荐序一
穿越时空的创新对话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吴甘沙
去年冬,小馆,宏桥已经收拾好行囊。照例,他要回到西雅图的温暖小窝,享受几个月惬意的“读万卷书”。一年的“行万里路”,宏桥已是一身疲惫。然而临行之时,他却是异常的亢奋:“这次闭关死磕唐诗!”
我恍然大悟,这将是宏桥导演的“睢阳之战”。
* * * * * *
宏桥是个介于传统文人和现代企业家之间的人。
书生意气上涌时,他是个妙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是个倔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些年来与其说他在做企业,不如说他在浮白载笔、负笈游学。
宏桥的企业家精神也是有数的。端着“守正”的架势,两次技术创业波澜不惊,于是剑走“出奇”,硬生生把“创新私塾”做成中国创新教育领域第一品牌。这奇正的本事应是传自其68 世先祖、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周亚夫。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宏桥志存高远。早年离开官府赴美留学,已是心怀天下。偏居西雅图一隅,在微软自个的办公室里,方寸之地的格局,未免缚手缚脚。回国潜心打造“周宏桥”这款产品,“板凳坐得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而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于他而言又是小了。
去年一次小饮,席间宏桥心往神驰:下一步从美国切入,把红旗插遍全球。我以为是酒劲上来的胡话,中国这边正是山花烂漫,何苦去那是非之地。何况宏桥创新兵法的中国韵味太浓太醇了,用英文说“道、法、术、器、例”无异于把国画PS 成油画。
后来听说宏桥在遍寻翻译高手,一个能像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那样把莫言作品的灵魂变成另一种语言的人。我暗自惭愧,他从来是头也不回走自己路的人。然而,葛浩文成就了莫言,奈何无数汉语作品无此之幸。我告诉宏桥,刘慈欣的《三体》也有了英译本,他搓着手追着问:在哪有卖?是谁翻译的?我要找他。仿佛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巅峰之战,不解睢阳之围,却驱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这个冬天,宏桥正是“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 * * * * *
两年多前,上海,宏桥做东,我们东拉西扯还是回到了他的创新兵法。其时,《就这么做产品》第2 版刚刚面市,我坦率地谈了我的两点看法:一是招数略显繁杂,如同“南慕容”的博,输于“北乔峰”的简;二是全是干货,稍逊可读性。话说出口,我心里嘀咕:这两点似乎是左右互搏的,招数愈简一定愈抽象,也必然远离大众性。宏桥想要把降龙十八掌放到普及教育里,把李杜的诗推销给白居易的受众,何等之难。
宏桥不以为忤,把凳子搬近了一点,神色飞舞地说道:山人自有妙计。
宏桥的想法让我豁然开朗。
《就这么做产品》也好,《就这么做创新》也罢,这些都不是他心目中的传世之作。但他心里确实有那么一部,是冠以“周宏桥”之名的。他要做的是,在每年八个月在商学院EMBA 教学以及与企业一线创新实践者的切磋中,逐渐化繁为简,凝炼成几招数式。后来合此两书精华升级为第3 版的
《半面创新》,将守正出奇模型浓缩于“半”字和“面”字几个笔划中,毫无疑问是他的自我革新之举,纵使“半面”仍未臻化境,这条路走下去,也必然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半面”创新体系是一个平台,在平台不断演进的同时,宏桥还要做另一
件事:就是做平台的衍生产品,或者说化面为点,在某个或某些单点上专注
用力,在某些招式上琢磨细节,形成一本本“卫星书”,与《半面创新》互相
拱卫,共同演化。
两年后的这个冬天,宏桥就是在写第一本卫星书。“半面”的蓄势是睢阳
之围,而这本卫星书则是夺取泗水入淮之口。
我料到了这一点,我甚至想到宏桥会一如既往地大跨度嫁接创新与中国
历史,却没有料到他竟然从唐诗开始。
* * * * * *
大跨度嫁接的手法正是时尚,比如最近把科幻小说《三体》和互联网思
维进行碰撞。
宏桥出身学者之家,文史造诣让人艳羡。即使这样,用唐诗来诠释创新,
让唐诗跟互联网跨界对话,还是让我瞠目结舌:宏桥啊宏桥,你还是学究气
挂帅!
宏桥在讲创新时,常常会引用历史,最脍炙人口的桥段是讲“一命二正
三出奇”的“法”时,拿汉初“骑马的步兵”剖析“命”或者班子机制,又
以程不识和李广为例讲“守正”与“出奇”不能辩证统一的问题。这种穿越
时空的修辞让人有心意暗合之悦。
然而,把传统上在文学之列的唐诗与互联网扯上关系,前人评李白诗“发想无端”,也莫过于此。
其实,除了自小诵读,唐诗这个课题,宏桥已经苦心孤诣揣摩了多年。
这个冬天,他又伏案重读唐诗万首,终于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切入角度,以唐
诗为行业、诗人为企业、格律为技术、诗歌为产品,穿越千年与IT、互联网
行业、企业、技术和产品同席论道。
从卫星书的角度去看,这本书在“道、法、术、器、例”体系中用力于“例”,试图用唐诗与互联网的观照来着重演绎“半面创新”的“半”字第一横,即“三横六纵”的企业通用创新方法,当述及产品设计流程时也对“面”
字“三极四导向”略作了阐发。
这是目前为止宏桥的几本书中最具可读性的一本。一方面是话题更为专
注,而另一方面是诗的意象美。
三横之中,各有名句点题:
◇生产关系创新——观念创新/ 组织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 战略创新:朝辞田舍暮登堂,千首诗轻万户侯;
◇生产力创新——技术创新/ 数据创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而六纵的题眼采用上下阙各取不同诗人的名句接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 产品创新:请君莫奏前朝曲,琵琶起舞换新声;
◇ 服务创新:惟将终夜长开眼,蓬门今始为君开;
◇ 体验创新:乱花渐欲迷人眼,心有灵犀一点通;
◇前端创新(内容/ 原材料/ 供应链等):五岳寻仙不辞远,读书万卷始通神;
◇中端创新(设计/ 创作/ 生产/ 制造等):为人性僻耽佳句,成如容易却艰辛;
◇后端创新(营销/ 销售等):文章已满行人耳,天下谁人不识君。
宏桥的想象力可谓无远弗届,文中出现了大量类比:如“天下文宗”王维与体验创新大师乔布斯,纵横时空格局的李白与供应链系统,同是产品设计高手的杜甫与特斯拉CEO 伊隆马斯克,白居易与互联网在快速迭代和营销传播上的相似之处。读来不觉莞尔。
* * * * * *
“人文作为平台、科技作为插件”,这是工程师宏桥的人文情怀。然而,
人文情怀“好看”,却未必“好吃”。
这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首先必须是有料的,对于创新者有实战的启示;其次是能在相隔千年形成对话感,不至于一个话题,各自表述。而作为读者,最大的享受是代入感,从感同身受,到按图索骥,最后茅塞顿开。我有这样的体验,略举一例。
宏桥的创新之“法”是“一命二正三出奇、四用地利五任势”,而“命”即组织的体制机制最为重要。我任职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强调“预变”(pre-adaptation
)和“创变”(change-making),亟需进行组织创新,形成自上而下和自底向上互为支撑的创新机制。
恰巧拿到宏桥的手稿,联想到一个关于穿越的问题。常问同事朋友,如果你能够穿越,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多数回答唐朝。于是我开始从本书中寻找答案。
答案在第2 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唐诗为什么能够形成群星璀璨的盛景?读罢方才释然,唐诗百花齐放后面是唐朝政治形态的开放,观念和思想的充分竞争,儒、道、佛甚至景教
(基督教一支)、伊斯兰教的兼容并蓄。如李白“遍观百家”,王维“以佛入诗”,韩愈尊儒黜佛而柳宗元佛儒相融。诗人胸襟开阔,个性伸张,不畏权贵和权威(如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选题百无禁忌,江湖与庙堂之间、不同流派之间“君子和而不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众创新,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大繁荣》所述殊途同归。
宏桥十分应景地把笔锋转到时下的热点——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平等和分享以一种更深刻、彻底的方式复兴了大众创新,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一个人的声音能够被听到。面向企业的2B 逐渐被以用户
一 pre-adaptation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进化中某些特征提前出现,但不显得重要,但环境变化需要时,这些特征真正适变形成关键的功能。如鸟类的羽毛,刚进化形成时是以调节体温为目的,但在环境需要时适变成以飞行为目的。
为中心的2C“日食”,2C 又被更大自主性的P2P(对等网络)、C2B(用户决定企业提供什么服务)、F2C(厂家直接针对用户需求生产)等取代。草根创新改变了整个生态:从有限的传统软件开发商到应用商店的无数应用开发者,从外包到众包,从用户变成产品设计参与者,从封闭式、规模化的生产变成开源硬件、创客运动和个性化生产。宏桥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总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分切确、周至、凝炼。巧合的是,宏桥关于农业、工业和互联网三大文明的概括,与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的观点如出一辙。
在马克安德森“软件吞噬世界”的当头棒喝和马化腾“互联网+ ”的循循善诱中,传统行业、非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化也迅速蔓延。互联网最早变革了传媒(老牌纸媒纷纷倒下或转型)和商业(电商吞噬实体零售),现在又在变革教育(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重组着社会权力结构,让长尾用户(屌丝而非高富帅)获得服务,主导体验
(不再是精英决定)和传播(即宏桥所说的社群+ 口碑思维),解决或缓解信息不对称(不再能靠信息不对称赚钱),降低使用成本(接近免费)。面临诸多挑战,对于传统公司来说,与其照猫画虎学习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渠道,还不如先变革组织。
读到这一层,已经有了很强的共鸣感。我们也在试图做组织的变革和创新,然而,“自下而上”不是圣杯,如何解决无序问题?员工都在做自主创新,原来的项目怎么办?怎么保证既得利益者(经理们)的积极性?按照宏桥的话来讲,组织创新要解决“屁股(利益)决定头脑”的问题。
本书里宏桥并没有全面解答,只是给出了最优解——二元组织:把当前业务和创新业务在体制结构和机制文化上分开,为创新业务创造独立的架构(集中式结构)和文化。腾讯的微信固然是个绝佳的例子,毕竟天下独此一号,而我们(包括很多传统公司)已经存在的分散式结构,看起来成功的概率甚微。
还好,宏桥还留了一手——参考平台书《半面创新》。我按图索骥找到该
书“组织体系”一章。宏桥在这里对于职能部门和项目的关系有全面的讨论。我们员工目前所处的组织是职能部门,而自底向上推出的创新以项目方式呈现,这是一种弱矩阵,成功率还是很低,怎么办?
继续往下读,硬件的体制结构不给力,就要靠软件的机制文化。首先是上下一致的价值观和内外双因素激励,这是员工愿意挑战现状、管理者也愿意冒险扶持创新的土壤。其次是权利和责任统一的绩效管理:从员工层面看,需要获得一定的资源支配权力用于创新,包括来自中央预算或职能部门的财权和基于自发自愿的跨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如20% 时间用于创新),绩效方面同时考核其本职工作(80% 时间的责任)和创新成果;而就管理者而言,需要把支持员工创新方面的投入计入KPI,同时员工的创新成果也计入其绩效。
一路读来,一路思考,即使还没得到100% 的答案,思路已经是豁然开朗。
* * * * * *
关于创新,宏桥意犹未尽。在全书的最后一章,他站到了更高的层次,诗人也好,企业也罢,这些都变小了,成为了第二秩序(second-order)的问题,他的“第一秩序”问题成为“如何在当代中国环境下创新或如何避免创新覆辙”,以及“当今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东西方文明之争,人类精神何去何从”。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 * * * * *
新书翰墨正香,评论界和读者是否买账,尚未可知。宏桥在乎吗?多少应有一点。但一城一地之得失不会让他踯躅。“睢阳之战”后的下一个大战场,在大洋彼岸的拉斯维加斯,期待2016 年全球消费电子大展(CES)上宏桥的全球扩张战略初战告捷!
2014 年7 月
推荐序二
小序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吴志攀
北大校友周宏桥先生的新书《跨界引爆创新:唐诗+互联网=企业创新》即将付梓,作者嘱我写序。拜读了书稿之后,我确实有一些感想,在这里写下来,谨供读者诸君参考。
讲企业创新的书早已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都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比方说老庄、申韩,又比如“四大名著”——来古为今用,或者借题发挥。我偶尔翻过其中的一两本,觉得也挺有意思。这样的写法,其实很考验作者的功力与眼界,没有把古书读透、读烂,没有读出其中直指人心的东西来,那就很难写得出彩。现在,宏桥校友用唐诗做引子,又加上“互联网思维”,铺陈出一章又一章企业创新的道理来,这当然很大胆,也很吸引人。
中国有“诗言志”的传统,所谓的“志”,包括了诗人的情感、志趣,当然也包括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如白居易的《放言之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还比如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比如李商隐的:“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样的例子太多。很多的诗,表面上看在写景、写情,但其实饱含了哲理,充满了“理趣”,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会很有味。
当然,空洞说教、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来写诗,那也不是正途。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毛主席指出的这一点,真是不刊之论。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论,唐诗之中,自韩愈、白居易以降,也有“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的不好的风气。但是,唐诗总的来说,气象是宏大的,风格是清新的,感情是真切的。恰恰是从这样的诗里面,读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道理来,更让人感到意味深长。所以宏桥校友选择唐诗做引子,是有深意的。
据我所知,作者对唐诗有“童子功”,从小就下过功夫。不过在高考时,父亲一定要他学理工科。他跟我说,他名字中的“桥”字,就是因为父亲毕业于同济大学,同济专精于修路造桥盖房子,所以父亲也希望他做个工程师,所以他在北京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和工作,也都是在信息技术行业。不过,他虽身在信息科技前沿,但心里一直念念不忘唐诗。在美国的他,很难用英文和计算机编码来表达盛唐的气象,所以一直“压抑”着、等待着,也积累着。等他回国著书讲学时,这许多蓄积胸中的诗情、诗意、诗理,终于喷涌而出了。
我于文学艺术是彻底的门外汉,但也发自内心地喜欢诗,喜欢与爱诗的朋友交流。宏桥校友现在做的这番事业,令我羡慕。他所讲的企业创新的道理管用不管用,自有企业界的读者去评判,但他对唐诗的这种痴迷,是我必须引以为同道的。他的胆量大,语言流畅,思维奔溢,感染力强。我佩服他丰富的联想能力,江河奔腾,也喜欢他的妙语连珠,穿越时空。
宏桥校友十分熟悉美国的微软、谷歌和脸书等,也了解中国互联网中的
“BAT ”,他还长期关注市场中不断涌现的后起之秀。在这个领域,他就更加是专家了。读他的书稿,也让我学到许多互联网创新的知识,也似乎多懂得了一点隐藏在水面之下的行业秘密。特别是他能巧妙地将我所喜欢的唐诗融入其中,如同帮我架起了“桥”,使我可以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有关互联网企业的新知识。
以上是我拜读书稿后的一点点感想,也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2014 年7 月5 日
自 序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
——引爆创新的支点是跨界关联整合能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教学相长——本书缘起
本书的灵感起于2011 年6 月给百度搜索引擎产品组的一堂课,可能是我上课时常引用唐诗串接上下文,并把唐诗、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产品与互联网产品交叉分析,高级经理桑文锋学员问我能否把唐诗宋词的创新单独来讲,课后还给我发了个邮件“宋词与创新”,他喜欢宋词,就把他理解的宋词的一些创新点做了个PPT 和我讨论。
我更喜欢唐诗。除了从孩提时代咏诵至今,20 世纪90 年代赴美留学时,为了省钱,在飞机所能允许托运的重量范围内尽可能带足衣物及生活用品,最后一称,还剩两本书的重量,精挑细选,一本选了微软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本选了《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合订本》。
选前者是谋生,我的专业是计算机,赴美也是先学计算机,而90 年代微软是业界霸主,是我规划毕业之后打工混资历的首选;选后者是兴趣,我喜欢文史哲,文学中尤好唐诗,编程累了翻几句调剂一下,或兴致高时打油几句聊发少年狂。
当然,在那次课前,我读的大都是唐诗作品及鉴赏,之后三年则是翻阅了自唐至今一千三四百年间古今中外唐诗研究的几十本名著,终于梳理出了唐诗创新创造的全景框架——当然是以诗人作为企业、格律作为技术、诗歌作为产品、唐诗作为行业的视角,并一一细分归类,再触类旁通到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新。
在第3 版的《半面创新》2013 年4 月出版后,时间腾了出来,我随后用
了半年来设计取舍全书的总体架构,各章起承转合和伏笔设接;与此同时,
在我任教的十几所大学商学院EMBA 、Post-EMBA 和DBA 讲授创新时,都
会把研发出来的新内容穿插其间试讲,启发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总们思接
千载、横贯中西、举一反三、心游万仞,反响反馈极其热烈,而这些热烈的
情绪同样感染着我,一次在给海外大学在中国的管理博士班DBA 上课时,意
兴盎然,血压高亢,不得不中断20 分钟服药降压。
人文+科技=创新——本书结构
人类三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大格局视角,农业
文明时代,中国独领风骚,工业文明则风水轮流转至欧美,而信息文明
时代隐见东西争霸。
中华农业文明的巅峰在唐宋,物质领域我们GDP 全球过半,四大发明的三个产出其间,精神领域我们有着唐诗宋词的创新创造,它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诗国,每个中国人,天涯海角,历朝历代,不会作诗也会吟。
基于此,我将梳理出来的唐诗行业大面积创新成功的机理与方法作为
平台,类似于苹果iOS 和谷歌安卓,而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各项创新创
造作为APP,下载于平台相应的接口上,如图0-1 所示。
时代插件:当代巅峰创新互联网及其模式与实践
永恒平台:中华巅峰唐诗行业大面积创新成功的机理与方法图0-1 人文为平台、科技为插件;人文为目的、科技是工具
2013 年12 月回美国动笔封闭写作到2014 年6 月交稿,整整半年三易其稿。第一稿纯写唐诗创新,9 万字,仅留对接当代创新的接口;第二稿扩张接口以一一对应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行业的创新,增加了9 万字,将科技接入人文平台;第三稿将人文与科技两大领域尽力水乳交融,打磨精简了1/3 到12 万字,就是读者手中的这款产品,所谓“人文+科技=创新”。人文是平台、科技是插件;人文是目的、科技是工具,二者比例我控制在51% : 49%,人文平台控股,插件随时翻新。
引爆创新的支点是跨界关联整合能力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正如唐诗行业彪炳千秋的两个代表李白、杜甫,信息技术行业对应的则是两位大咖乔布斯和盖茨。就关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力,盖茨认为是把一眼望去看似无关的领域联结起来的能力,乔布斯则认为是把事物关联并整合起来的能力。他举例道,“Mac 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创造它的是一群诗人、音乐家、艺术家、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而他们恰恰还是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家”。即这种旧材料的新综合依赖于科技与人文艺术、理性与直觉灵感的跨界观照。
哈佛商学院几位管理学者Jeffrey Dyer 、Hal Gregersen 和Clayton Christensen,通过对25 名创新型创业家、500 多名曾创办过创新型公司或曾发明过新产品的人、3 000 多名职业经理人高管长达六年的研究,总结出的创新创造者共有的五项特质:观察(Observing)、关联(Associating)、质疑(Questioning)、试验
(Experimenting)和交流(Networking)。其中的关联能力——把看似无关的问题或来自不同领域的想法成功关联起来的能力——是引爆创新的支点,中文对应的词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依此类推等。因为观察是将大千世界的离散信息转化为电位信号存储在大脑皮层上,而创新就是把这些离散电位信号关联整合——旧材料的新综合,交流是为了更好的关联,而关联之后才是质疑和试验。
将跨界关联系统化——本书设计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创新概要 概述唐诗行业是如何产生、发展、创新及演进的。与之类比,信息文明的第一标志是PC 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PC 行业又是如何产生、发展、创新及演进的?两大行业乃至其他一切行业是否有着相同的演进与创新的规律?如图0-2 所示。
初盛中晚
图0-2 唐诗行业与PC 行业演进对比分析
XXIII
第二板块是创新方法 从第一板块归总出行业内最重要的九大创新,如图0-3 所示。从唐诗行业展开各项创新发生的机理和发展的细节,并触类旁通到互联网创新,以及举一反三到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新,如表0-1 所示。
图0-3 行业链三横六纵九大创新分类
表0-1 唐诗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举一反三类比表
企业通行的九大创新 唐诗行业创新全景 互联网/ 信息技术行业创新全景
生产关系:观念创新/ 组织创新 儒释道开放竞争的思想市场 互联网思维——苹果/ 小米;组织创新——微信
生产方式:商业模式/ 制度/ 战略创新 科举制 360 创新;BAT/ 美国四大企业战略创新
生产力:技术创新/ 数据创新 格律技术 软硬件/ 互联网技术;技术创新切入方法
产品创新 李杜之后的八大创新 BAT 之后如何创新?新浪微博等
服务创新 从诗以言志到文以载道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
体验创新 王维的诗画音乐混搭与诗禅 乔布斯的科技人文混搭及睿智禅心
前端流程:内容/ 原材料/ 供应链创新 李白的供应链体系 电商、O2O 及其供应链创新
中端流程:设计/ 创作/ 制造/ 工艺等创新 杜甫的产品设计与创作过程 特斯拉汽车;基于大数据的创新设计
后端流程:营销/ 客服/ 售后等创新 白居易的整合营销传播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体系
第三板块是创新总结 爱因斯坦曾言,同一思维层次解决不了同一思维层次产生的问题。我们希望获得创新创造之方法利器,就要站在比方法论更高的思维层次。本部分从十大企业(诗人)——骆宾王、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岑参、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的横向对比中提炼出创新创造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即所谓的产品精神、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来回答“如何在当代中国环境下创新或如何避免创新覆辙”,以及“当今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东西方文明之争,人类精神何去何从”。
预备知识概要——唐诗与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行业
中国历史与文学行业的总体演进如图0-4 所示,其中突起部分是唐(618—907)。
先秦诗经/ 楚辞 秦–汉汉赋 魏–西晋– 东晋魏晋风骨 元曲五代– 两宋词隋北朝(文风贞刚)北东西魏/ 北齐/ 北周唐(618—907)诗 明–清–民国–本朝小说成为文学大宗
图0-4 中国历史与文学总体演进示意图从消费者视角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总体示意如图0-5 所示。
信息终端
云端
图0-5 消费者视角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行业总图
致 谢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在大学任教,终身清贫,却给了我最宝
贵的财富——两张图书馆的借书证,使我从孩提开始,与书相伴成长。
特别是,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他们放纵我
凭任兴趣任意阅读我喜欢的文学、历史等各类“无用”之书;同时,又
在需要功利的高考及志愿填报那一瞬,以他们的远见在那个年代为我填
出了正确的时代方向——计算机。
其次感谢的是百度搜索引擎部的高级经理桑文锋学员。已经步入人生下半场的我以自由自在的“读书、写书、教书”为业,教书是为了获取高端学员的反馈,持续改进作品。而他的一次不经意的需求之议让我头脑中文学与IT 互联网这两大电位信号密集区得以系统化关联。
再然后就是出版社的朋友,书的第一稿叫《唐诗创新启示录》,只留对IT 互联网的接口不展开,写完后我去意大利度假,等回到西雅图时编辑读完告知不行,需要扩充IT 互联网部分;等我写完IT 互联网后,编辑建议把唐诗砍掉,认为只IT 互联网部分就能成为销量不错的书,这次轮到我说不行,理由一是唐诗创新永恒,互联网创新短暂,二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最后是二者融合,我与编辑在北京几次见面和电话沟通终于在段落级完成融合,还有我们在唐诗与互联网的融合比例上拉锯战,结果各打五十大板,就是目前的51% : 49%,唐诗“控股”。
除了感谢在序言和封底推荐的各位朋友,还特别感谢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各位朋友:原科利华公司董事长宋朝弟先生,中捷通信副总李建辉先生,上海健顺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吴滨学长,饭团网创始人兼CEO 赵亮学长,福富软件总裁杨林女士,启迪创投总裁薛军先生,微软研发集团首席架构师沈强先生,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陈晓勤先生,中国诗
词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毛炳先生,中国电力出版社编辑董小梅女士,用友集团副总裁田俊国先生,《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萧三匝先生,以及我的大学同窗、硅谷投资人李军同学等。
写作是遗憾的艺术,限于作者水平,错误在所难免,特留邮件望读者不吝赐教。特别是书中诸章我写有不少打油诗作,以及在不需押韵的第三句,我采用中英混搭的新诗体,期望李、杜们在天之灵能容忍晚辈后生之唐突孟浪。
周宏桥电子邮件:hongqiao@gmail.com 新维创新私塾:www.sipway.cn 2014 年7 月5 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