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录
第一章质量管理工程概述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质量管理工程学研究的对象、 内容与方法
一、 质量管理工程的含义
二、 质量管理工程研究的对象
三、 质量管理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 质量管理工程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全面质量管理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三、 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产生的背景
二、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
三、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节质量管理工程的基础工作
一、 标准化工作
二、 计量工作
三、 质量信息工作
四、 质量责任制
五、 质量教育工作
第五节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 质量的概念
二、 与质量相关的术语
三、 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
四、 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概念
第六节质量管理的几个发展阶段
一、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二、 质量检验阶段
三、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四、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复习题第二章质量认证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质量认证概述
一、 质量认证的含义、 特点与作用
二、 我国的质量认证发展与管理
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含义
二、 ISO9000族标准简介
三、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条件与一般程序
第三节产品质量认证
一、 产品质量认证的含义
二、 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联系和区别
三、 产品质量认证分类与模式
四、 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
五、 我国产品质量认证概况
第四节实验室认可
一、 实验室认可的目的
二、 实验室认可机构与职责
三、 实验室认可的原则与依据
四、 实验室认可的程序与要求
复习题目录质量管理工程概论第三章质量控制与改进工具(I)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几种常用的简易图分析工具
一、 系统图(树图)
二、 亲和图
三、 流程图
四、 折线图
五、 柱状图
第二节常用的图表统计工具
一、 分层法
二、 因果图
三、 排列图
四、 调查表
五、 散布图
复习题第四章质量控制与改进工具(II)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统计特征值
一、 样本平均值
二、 样本中位数
三、 样本方差与标准偏差
四、 样本极差
第二节控制图
一、 控制图的概述
二、 计量值控制图
三、 计数值控制图
四、 控制图的观察分析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直方图
一、 直方图的概念
二、 直方图的应用步骤
三、 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第四节过程能力及其指数
一、 过程能力的概念
二、 过程能力指数
三、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四、 过程能力的评价、 分析与处理
复习题*第五章预防控制的两大核心工具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计划(APQP)
一、 产品质量策划与控制计划的概念
二、 产品质量策划的实施步骤
三、 APQP的应用示例
第二节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一、 FMEA的概念
二、 FMEA的分类
三、 FMEA的作用
四、 进行FMEA的目的
五、 实施FMEA的步骤
复习题第六章试验设计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单因素试验设计
一、 对分法
二、 均分法
三、 0.618法
第二节正交试验设计
一、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思想
二、 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直观分析
复习题第七章质量检验与不合格品管理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检验的一般知识
一、 质量检验的概念
二、 质量检验的基本功能
三、 质量检验的步骤
四、 质量检验的几种形式
第二节质量检验的分类
一、 按检验的阶段分类
二、 按检验的场所分类
三、 按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
四、 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
五、 按对产品的损害程度分类
六、 按检验的技术手段分类
第三节质量检验计划
一、 质量检验计划的内容
二、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
三、 QC工程图
第四节标识与不合格品管理
一、 术语
二、 标识与可追溯性
三、 不合格品管理
四、 质量问题归零
复习题第八章抽样检验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 数据、 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二、 总体和样本
三、 抽样及抽样方法
第二节抽样检验
一、 抽样检验所涉及的预备知识
二、 抽样方案的种类
三、 确定抽样检查方案的原理
四、 抽样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判断
五、 抽样检查方案设计
复习题第九章可靠性工程基础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一、 可靠性的含义
二、 可靠性分类
三、 维修性与可用性
第二节可靠性的度量
一、 单元可靠性的度量
二、 系统可靠性的度量
第三节可靠性工程
一、 可靠性设计
二、 可靠性分析
三、 可靠性试验
第四节可靠性管理
一、 可靠性管理的一般步骤
二、 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三、 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管理
复习题第十章质量改进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一、 质量改进的概念
二、 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三、 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第二节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一、 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循环
二、 质量改进的步骤、 内容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一、 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
二、 质量改进的组织
三、 质量改进的障碍
第四节质量管理小组
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简史
二、QC小组的概念与特点
三、QC小组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四、QC小组的组建原则与程序
五、QC小组的活动程序
六、QC小组的活动成果及其报告
复习题第十一章质量成本及其控制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质量的经济性分析
一、 质量损失
二、 质量的波动与损失
第二节质量成本
一、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二、 质量成本的构成分析
三、 质量成本的核算
第三节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报告
一、 质量成本分析
二、 质量成本报告
第四节质量成本控制
一、 质量成本的预测
二、 质量成本计划
三、 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四、 质量成本优化
复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前言
质量问题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质量水平的高低,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无论是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 还是产品质量、 加工制造的过程质量、 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直以来, 特别是近20年来, 我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质量工作, 我国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各种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 以及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 社会需求已不相适应。为此, 2012年教育部增设了质量管理工程本科专业。
为了质量管理工程、 工业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质量管理工程”等课程教学的需要, 笔者根据自己十余年来在高校从事质量管理工程的教学体会, 以及在企业工作近20年并在航天某基地从事质量管理工程工作1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感受, 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教材强调质量管理工程理论的系统性, 突出基本理论与国际接轨的新颖性, 也考虑了与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工程现状相适应的实用性。
本教材内容共分11章。第一章质量管理工程概述, 是教学的重点, 简要介绍了质量管理工程研究的对象、 内容与方法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工程的基础工作及质量与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的几个发展阶段等。第二章质量认证, 简要介绍了质量认证的含义、 我国质量认证的概况等, 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基本知识, 保证了本教材理论体系的相对完整性。第三章质量控制与改进工具(Ⅰ), 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介绍了企业质量管理工程常用到的质量控制与改进定性工具。第四章质量控制与改进工具(Ⅱ), 是教学重点中的重点, 是企业质量管理工程常用到的质量控制与改进定量工具。我国是汽车制造业大国, 汽车制造业所涉及的上游产业十分庞大, 因此本书特别安排了汽车及其相关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 即第五章预防控制的两大核心工具, 师生或读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教与学。第六章试验设计, 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质量工程师应起码掌握的基本知识, 主要介绍了单因素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等内容。第七章质量检验与不合格品管理, 是重点教学内容,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质量检验的基础知识、 质量检验的分类、 质量检验计划及其编制, 以及产品的标识与不合格品管理知识。第八章抽样检验, 主要介绍抽样检验的基础知识、 抽样检查方案的原理等, 以及标准型、 调整型抽检方案的设计。第九章可靠性工程基础, 主要对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可靠性的度量、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管理等内容做了介绍。第十章质量改进, 是对企业质量改进总体工作的介绍。第十一章质量成本及其控制, 是针对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发展趋势而安排的一章内容, 主要介绍质量的经济性分析、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报告、 质量成本控制等知识。
本教材既考虑了方便教师教学, 也考虑了便于学生自学, 对其中的一些重点内容, 尽量做比较详细的介绍。以上内容, 基本按照中级以上质量工程师应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编排。读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 基本可达到中级以上质量工程师的理论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 作为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图书, 与之配套的“计量”、 “标准化”等方面的内容没有纳入本书, 主要是考虑到本书的篇幅和许多高校还将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这也是编者将本教材名称定为“质量管理工程概论”的考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参阅了很多资料(见本教材最后的“参考文献”), 谨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同时, 还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编辑们的辛勤工作, 使本教材得以付梓、 出版。
限于编者水平, 书中疏漏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李明荣
2014年夏,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