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新能源汽车技术
丛   书   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汽车类高端技能人才实用教材
作   译   者:李瑞明 出 版 日 期:2014-08-06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竺南直 
书   代   号:G0233580 I S B N:9787121233586

图书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组成,对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并介绍一些技术的研究发展前沿知识。 全书共8章。其中,第1章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性能指标;第2章是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太阳能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和生物燃料汽车的总体分析,包括定义、组成结构、动力驱动系统原理、储能系统原理等内容;第3章是对各种电机驱动技术的讨论;第4章是对各种储能技术的讨论;第5~8章讨论新能源汽车所特有的能量管理技术、充放电技术、循环冷却技术和辅助系统(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电控悬架和电动空调等)技术。
定价 35.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3)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组成,对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并介绍一些技术的研究发展前沿知识。 全书共8章。其中,第1章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性能指标;第2章是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太阳能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和生物燃料汽车的总体分析,包括定义、组成结构、动力驱动系统原理、储能系统原理等内容;第3章是对各种电机驱动技术的讨论;第4章是对各种储能技术的讨论;第5~8章讨论新能源汽车所特有的能量管理技术、充放电技术、循环冷却技术和辅助系统(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电控悬架和电动空调等)技术。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33586
    开 本:16开
    页 数:248
    字 数:396

    本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
    1.2  新能源汽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
    1.2.1  能源短缺 2
    1.2.2  环境污染 2
    1.2.3  气候异常 2
    1.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3
    1.4  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 5
    1.4.1  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模块构成 6
    1.4.2  不同电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形式 6
    1.4.3  不同储能装置的结构形式 8
    1.5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行驶性能指标 9
    1.5.1  动力性能 10
    1.5.2  续驶里程 10
    第2章  新能源汽车 12
    2.1  纯电动汽车 12
    2.1.1  纯电动汽车的定义和优点 12
    2.1.2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构造 13
    2.1.3  纯电动汽车的驱动 15
    2.1.4  纯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蓄电池 18
    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9
    2.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和优点 19
    2.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 20
    2.2.3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22
    2.2.4  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24
    2.2.5  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0
    2.2.6  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32
    2.3  太阳能电动汽车 33
    2.3.1  太阳能电动汽车的基本构造 34
    2.3.2  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原理及特性 35
    2.3.3  太阳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37
    2.3.4  太阳能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40
    2.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41
    2.4.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定义和优势 41
    2.4.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构造 43
    2.4.3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45
    2.4.4  燃料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46
    2.5  气体燃料汽车 46
    2.5.1  天然气汽车 47
    2.5.2  液化石油气汽车 55
    2.5.3  氢气燃料汽车 63
    2.6  生物燃料汽车 67
    2.6.1  醇类燃料汽车 67
    2.6.2  生物柴油汽车 77
    2.6.3  二甲醚汽车 80
    第3章  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驱动系统 84
    3.1  电动机驱动系统概述 84
    3.1.1  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种类与特点 84
    3.1.2  新能源汽车对驱动电动机的性能要求 86
    3.1.3  驱动电动机的分类 87
    3.2  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系统 88
    3.2.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88
    3.2.2  直流电动机的性能特点 90
    3.2.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91
    3.3  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 93
    3.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93
    3.3.2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性能特点 95
    3.3.3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方法 95
    3.4  永磁电动机的驱动系统 97
    3.4.1  永磁电动机的分类 97
    3.4.2  永磁电动机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98
    3.4.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方法 100
    3.4.4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 102
    3.5  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 103
    3.5.1  开关磁阻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 103
    3.5.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105
    3.5.3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方法 106
    3.5.4  开关磁阻电动机功率变换器 109
    3.6  其他电动机驱动系统 110
    3.6.1  轮毂电动机 111
    3.6.2  交流励磁记忆电动机 112
    3.6.3  外转子型双励磁永磁无刷电动机 114
    3.7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115
    3.7.1  新型电动机的应用 116
    3.7.2  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117
    第4章  新能源汽车的储能装置 119
    4.1  动力电池概述 119
    4.1.1  化学电池的基本构成 119
    4.1.2  电池的基本知识 120
    4.1.3  电池的种类 121
    4.1.4  电池的性能指标 122
    4.1.5  各种车用电池的性能比较 126
    4.2  铅酸蓄电池 126
    4.2.1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126
    4.2.2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128
    4.2.3  铅酸蓄电池的种类及发展现状 128
    4.2.4  铅酸蓄电池的应用 130
    4.3  镍氢蓄电池 131
    4.3.1  镍氢电池的分类与特点 131
    4.3.2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131
    4.3.3  镍氢电池的结构 132
    4.3.4  镍氢电池的性能特征 132
    4.4  钠硫蓄电池 133
    4.4.1  钠硫蓄电池的结构原理 133
    4.4.2  钠硫蓄电池的性能特点 134
    4.4.3  钠硫蓄电池的优缺点 134
    4.5  动力锂电池 135
    4.5.1  锂离子电池 135
    4.5.2  磷酸铁锂电池 136
    4.5.3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138
    4.6  燃料电池 139
    4.6.1  燃料电池的特点 140
    4.6.2  燃料电池的分类 140
    4.6.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141
    4.6.4  PEMFC的双极板技术 143
    4.6.5  燃料电池的水管理与热管理 144
    4.6.6  增压式燃料电池与常压式燃料电池 145
    4.7  空气电池 148
    4.7.1  锌空气电池 148
    4.7.2  铝空气电池 150
    4.7.3  锂空气电池 150
    4.8  超级电容 151
    4.8.1  超级电容的发展现状 151
    4.8.2  超级电容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52
    4.8.3  超级电容的充放电 153
    4.8.4  超级电容器的优点 154
    4.8.5  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155
    4.8.6  其他类型的超级电容器介绍 157
    4.9  飞轮储能器 158
    4.9.1  飞轮储能器结构 158
    4.9.2  飞轮储能器的工作原理 159
    4.9.3  飞轮储能器的优点 160
    4.9.4  飞轮储能器的应用 160
    第5章  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161
    5.1  能量管理系统的作用 161
    5.2  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162
    5.2.1  系统组成 162
    5.2.2  荷电状态指示器 163
    5.2.3  电池管理系统 163
    5.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164
    5.3.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165
    5.3.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167
    5.4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分析 168
    5.4.1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特性分析 168
    5.4.2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结构及方案 170
    5.4.3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模式研究 173
    5.5  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方案 174
    5.5.1  锂离子电池的外特性 174
    5.5.2  锂离子电池的管理系统 175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178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178
    6.2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182
    6.2.1  制动能量回收方法 182
    6.2.2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 185
    6.2.3  永磁电动机再生制动原理 186
    6.2.4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188
    6.3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 191
    6.3.1  充电装置的分类 192
    6.3.2  充电模式的选择 193
    第7章  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冷却系统 197
    7.1  新能源汽车中的热源和发热机理 197
    7.1.1  蓄电池的发热机理 197
    7.1.2  燃料电池的发热机理 198
    7.1.3  电动机控制器的发热机理 198
    7.1.4  电动机的发热机理 199
    7.2  新能源汽车散热系统的主要类型 199
    7.3  电池散热系统 201
    7.3.1  主动散热系统与被动散热系统 201
    7.3.2  散热系统 202
    7.3.3  铅酸蓄电池散热 204
    7.3.4  锂离子电池散热 204
    7.3.5  燃料电池散热 205
    7.4  电动机与控制器散热 207
    7.4.1  电动机与控制器冷却方式 207
    7.4.2  电动机与控制器的冷却需求 208
    7.5  电动机与控制器散热量分析 209
    7.6  强制液冷的电动机与控制器冷却系统分析 211
    7.6.1  电动机与控制器的液冷系统结构 211
    7.6.2  热阻等效电路分析 211
    7.6.3  电动机及其控制器液冷系统参数计算 213
    第8章  新能源汽车的辅助系统 215
    8.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215
    8.1.1  概述 215
    8.1.2  EPS系统的基本组成 217
    8.1.3  EPS系统的工作原理 219
    8.1.4  电子控制器ECU及其控制策略 219
    8.1.5  EPS系统的优点 221
    8.2  线控转向系统 221
    8.2.1  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22
    8.2.2  线控转向系统的性能特点 223
    8.2.3  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 223
    8.3  线控制动系统 224
    8.3.1  电子液压式制动(EHB)系统 225
    8.3.2  电子机械式制动(EMB)系统 227
    8.4  电控悬架系统 229
    8.4.1  电控悬架系统的功能 229
    8.4.2  电控悬架系统分类 230
    8.4.3  全主动式电控悬架系统 230
    8.5  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 232
    8.5.1  热电偶空调系统 232
    8.5.2  余热制冷空调系统 234
    8.5.3  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 235
    参考文献 237
    展开

    前     言

    如果用燃料和能源来划分,在19世纪以前人类以木柴等植物作为燃料,应该称为植物燃料时代;19世纪是煤燃料和蒸汽机时代;20世纪是石油、天然气燃料和内燃机时代。21世纪,人类将进入后石油时代。随着化石燃料消耗的不断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将逐渐趋于枯竭,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难题,人类将从化石燃料时代向氢能和可再生能源时代过渡。预计汽车技术未来几十年将朝着五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内燃机进行改造,提高其动力性能,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二是继续改善燃油品质;三是开发使用生物燃料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四是开发推广混合动力系统汽车;五是开发使用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无污染的新能源汽车,这是汽车技术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新能源汽车已经在社会保有车辆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在我们的身边不时会出现新能源汽车的踪影。作为汽车工程类专业,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课程是各院校的必然选择。
    新能源汽车技术涉及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汽车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感到内容太多,太繁杂。本书在编写中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起,而且尽量避免繁杂的理论公式推导,以讲清楚知识点为原则;二是注意向读者介绍各种技术的研究发展前沿的信息,让读者在系统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各种技术原理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各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本书可作为汽车工程类本科、高职高专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汽车工程技术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的参考书使用。本书作为高等院校汽车工程类专业教材使用时,要求学生具有汽车构造原理、电工学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用于本科教材时建议学时为36学时,作为高职高专教材使用时,建议学时为48学时。
    本书由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李瑞明院长担任主编,李勇高级工程师和陈跃敏副教授担任副主编。书中第1、2章由李瑞明和李勇编写,第3、5章由李瑞明和陈跃敏编写,第4、8章由李勇编写,第6、7章由陈跃敏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引用了不少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参考文献内容的引用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及时与作者联系,在此表示歉意;并向相关技术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竭诚欢迎广大读者对书中存在的误漏之处提出批评指正,交流讨论,以便我们改正提高。
    编  者       
    2014年6月于西安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