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电路基础(第3版)
丛   书   名: 职业院校教学用书(电子类专业)
作   译   者:崔金辉 蒋海娜 出 版 日 期:2014-05-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白楠 
书   代   号:G0230600 I S B N:9787121230608

图书简介:

本书在2005年版同名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全书共分9个模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电容和电感、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非正弦周期性电路、互感和理想变压器、谐振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双端口网络与滤波器的介绍。重新编写后的本书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阐述,注重联系工程实际,突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适度性,难度明显减小,删除了不必要的推导与计算。本书例题丰富,各章有小结与习题,便于教学与自学。本书可作为高职、中职院校电子类各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大中专院校选做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为了方便教学和自学,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和习题答案,请至华信教育资源网下载使用。
定价 29.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2)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图书特别说明: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在2005年版同名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全书共分9个模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电容和电感、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非正弦周期性电路、互感和理想变压器、谐振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双端口网络与滤波器的介绍。 重新编写后的本书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阐述,注重联系工程实际,突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适度性,难度明显减小,删除了不必要的推导与计算。本书例题丰富,各章有小结与习题,便于教学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职、中职院校电子类各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大中专院校选做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了方便教学和自学,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和习题答案,请至华信教育资源网下载使用。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30608
    开 本:16开
    页 数:236
    字 数:377

    本书目录

    模块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单元1电路和电路模型(1)
    1电路的一般概念(1)
    2电路模型(2)
    3单位制(3)
    单元2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3)
    1电流的参考方向(3)
    2电压的参考方向(4)
    单元3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5)
    1电阻与电阻元件(5)
    2电导(5)
    3欧姆定律(5)
    单元4独立电源与受控源(8)
    1电压源及其表示法(8)
    2电流源及其表示法(9)
    3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10)
    4受控源(12)
    单元5电功率与电能(13)
    1电阻元件的功率(13)
    2电能(14)
    单元6基尔霍夫定律(15)
    1电路的结构(15)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5)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7)
    单元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20)
    1电路中电位的概念(20)
    2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与计算(20)
    3等电位点(同电位)(21)
    4电路的简化画法(22)
    小结(23)
    习题1(24)
    模块2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29)
    单元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29)
    1电阻的串联及分压(29)
    2电阻的并联及分流(30)
    3电阻的混联(32)
    单元2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互换(33)
    1电阻的星形连接与电阻的三角形连接(33)
    2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等效互换公式(34)
    单元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37)
    1戴维南定理(37)
    2应用戴维南定理解题的方法与步骤(37)
    3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测定(39)
    4诺顿定理(39)
    单元4节点电压法(40)
    1节点电压法(40)
    2弥尔曼定理(42)
    单元5叠加定理(43)
    1叠加定理(43)
    2叠加定理的重要性(45)
    单元6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46)
    小结(49)
    习题2(50)
    模块3电容和电感(57)
    单元1电容元件(57)
    1电容和电容元件(57)
    2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58)
    3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量(59)
    单元2电容器的并联、串联和混联(60)
    1电容器的并联(60)
    2电容器的串联(61)
    3电容器的混联(63)
    单元3电磁感应定律(64)
    1法拉第定律(64)
    2楞次定律(65)
    3电磁感应定律(65)
    单元4电感元件(66)
    1自感现象和电感(67)
    2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关系(67)
    3电感线圈的磁场能量(69)
    小结(70)
    习题3(71)
    模块4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74)
    单元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74)
    1正弦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74)
    2正弦量的三要素(77)
    3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79)
    单元2正弦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值(80)
    1周期性交流电的有效值(80)
    2正弦量的平均值(81)
    单元3复数概念(82)
    1复数的4种表示形式(82)
    2复数的四则运算(84)
    3旋转因子(85)
    单元4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85)
    1正弦量的表示法(86)
    2两个同频正弦量之和(87)
    单元5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88)
    1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88)
    2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88)
    3电阻元件的功率(89)
    单元6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90)
    1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90)
    2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92)
    3电感元件的功率(92)
    4电感元件中储存的磁场能量(93)
    单元7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94)
    1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94)
    2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95)
    3电容元件的功率(96)
    4电容元件中储存的电场能量(97)
    单元8RLC串联电路的分析(98)
    1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98)
    2用相量法分析RLC串联电路(99)
    单元9阻抗的串联与并联(103)
    1复阻抗串联电路(103)
    2复阻抗并联电路(104)
    3导纳法分析并联电路(105)
    单元10用相量法分析复杂交流电路(108)
    1节点电压法(108)
    2戴维南定理(109)
    单元11功率因数的提高(110)
    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110)
    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110)
    单元12正弦交流电路的阻抗匹配(112)
    1负载的电阻和电抗均可调(112)
    2负载的阻抗模可调而阻抗角不变(113)
    单元13三相交流电源(113)
    1对称三相电源(113)
    2对称三相电源的连接(114)
    单元14三相电路的分析(116)
    1负载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特点(116)
    2不对称三相负载的分析(119)
    3三相电路的功率(121)
    小结(122)
    习题4(125)
    模块5非正弦周期性电路(128)
    单元1非正弦周期量(128)
    1非正弦周期波的分解(128)
    2常见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129)
    3非正弦周期波的有效值(130)
    单元2非正弦周期性信号的频谱(131)
    1频谱的概念(131)
    2频谱的特点(132)
    单元3线性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和计算(133)
    单元4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的功率(135)
    小结(136)
    习题5(137)
    模块6互感和理想变压器(138)
    单元1互感现象与同名端(138)
    1互感现象(138)
    2互感电压(139)
    3同名端(139)
    单元2互感线圈的串联(141)
    单元3互感消去法(143)
    1互感线圈的并联(143)
    2互感消去法(144)
    单元4空心变压器(146)
    1空心变压器的组成(146)
    2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146)
    单元5理想变压器(147)
    1理想变压器的概念(147)
    2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148)
    3理想变压器的电流比(148)
    4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148)
    小结(150)
    习题6(151)
    模块7谐振电路(154)
    单元1概述(154)
    1谐振电路的作用(154)
    2谐振电路的组成(155)
    单元2串联谐振电路(155)
    1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现象(155)
    2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159)
    3串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指标(161)
    单元3并联谐振电路(164)
    1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现象(164)
    2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及选频指标(166)
    单元4复杂并联谐振电路(169)
    1复杂并联谐振的形式(169)
    2双电感并联谐振电路(170)
    3双电容并联谐振电路(172)
    单元5耦合谐振电路(175)
    1耦合谐振电路的种类(175)
    2耦合谐振电路的等效(176)
    3互感耦合双调谐电路的次级电流频率特性(177)
    4互感耦合电路的通频带(178)
    小结(179)
    习题7(181)
    模块8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184)
    单元1换路定律(184)
    1过渡过程的概念(184)
    2换路定律(185)
    3线性动态电路初始值的计算(186)
    单元2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87)
    1零输入时的电压和电流(187)
    2时间常数(188)
    3能量关系(188)
    单元3直流激励下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89)
    1零状态时的电压和电流(189)
    2电容中储存的电场能量(190)
    3RC串联电路过渡过程的应用(191)
    单元4RL串联电路的动态分析(194)
    1RL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94)
    2直流激励下RL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96)
    3电感中储存的磁场能量(197)
    单元5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及三要素法(197)
    1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97)
    2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99)
    小结(201)
    习题8(202)
    模块9谐振电路(205)
    单元1双端口网络的概述(205)
    1双端口网络的概念(205)
    2互易定理(206)
    单元2双端口网络的基本方程和参数(207)
    1阻抗方程与Z参数(207)
    2导纳方程与Y参数(208)
    单元3网络的传输函数与传输常数(210)
    1网络的传输函数(210)
    2传输常数(211)
    单元4滤波器(213)
    1滤波器的基本概念(213)
    2滤波器的种类(213)
    3滤波器的特性阻抗和传通条件(214)
    单元5其他类型的滤波器(216)
    1晶体滤波器(216)
    2陶瓷滤波器(218)
    3声表面波滤波器(SAWF)(219)
    小结(219)
    习题9(222)
    展开

    前     言

    《电路基础》是中高职和院校大中专电子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本教材包括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了无线电技术基础的基本知识,删除了传输线等知识,精选了各部分内容,注意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及分析电路、计算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书中标*部分属于选学内容,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
    本教材系按照全国电子技术编委会编审规划的要求重新编写。第2版教材自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爱,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我们根据读者的意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材内容,简化计算推导过程,保证理论知识的阐述更加准确、明了,力求使教材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为使该教材体例新颖,采用了模块和单元的编排方式,以满足广大院校的教学需要。另外,本书的版式设计所采用的字体和字号都尽量征求读者意见,特别感谢有关院校教师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本书由本溪电子工业学校崔金辉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蒋海娜任主编,蒋海娜编写了模块1~3,崔金辉编写了模块4~6,大庆职业学院郑严编写了模块7~9,全书由崔金辉最后统稿。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及习题答案(电子版),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下载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我们将免费提供。Email:yhl@pheicomcn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