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学习领域一 二极管及其应用 (1)项目一 单相整流电路制作 (1)项目二 滤波电路的制作 (11)项目三 充电器的制作 (17)学习领域二 三极管及常用放大电路 (24)项目一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制作 (24)项目二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 (42)项目三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制作 (48)项目四 扩音机的制作与调试 (58)学习领域三 信号产生电路 (68)项目一 谐振电路的制作 (68)项目二 正弦波振荡器制作 (73)项目三 *高频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79)项目四 *收音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90)学习领域四 稳压电路 (104)项目一 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 (104)项目二 集成稳压电源的制作 (115)学习领域五 数字电路及门电路基础 (121)项目一 数字信号的识别 (121)项目二 逻辑门电路测试 (127)项目三 制作简单逻辑电路 (143)学习领域六 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153)项目一 交通故障报警电路制作 (153)项目二 译码显示电路的制作 (158)项目三 编码器电路功能测试 (169)学习领域七 触发器及其应用 (180)项目一 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 (180)项目二 流水灯的制作 (187)项目三 抢答电路的制作 (191)学习领域八 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 (198)项目一 用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 (198)项目二 秒脉冲信号电路 (206)项目三 计数电路制作 (209)项目四 秒计数器制作 (211)*学习领域九 数模、模数电路及应用 (214)项目一 模数转换电路功能测试 (214)项目二 数模转换电路功能测试 (223)项目三 集成低功耗数显温度计的制作 (231)学习领域十 技能综合 (238)综合实训项目 倒计时定时器制作与调试 (238)附:技能考核评价表 (251)
展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并参照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标准编写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围绕电子技术与技能的特点,紧扣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以项目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本书覆盖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及常用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稳压电路、数字电路及门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数模、模数电路及应用和技能综合等几部分。结合职业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力求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力求科学,体现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尽量降低知识难度,其中打“*”内容为扩展知识或者是一些教学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以供实行弹性教学或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选用。
本书在文字表述力求规范、正确、科学,其呈现方式也力求图文并茂。每个项目后都附有适量的思考与练习。
本教材适用于三年制职业学校通信类专业,也可作为职业岗位培训教材。总教学时数为190学时,各部分内容的课时分配建议如下:
学 习 领 域
项 目
教 学 时 数
一
二极管及其应用
项目1 单相整流电路制作
8
20
项目2 滤波电路的制作
4
项目3 充电器的制作
8
二
三极管及常用放大电路
项目1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制作
14
42
项目2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
10
项目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制作
12
项目4 扩音机的制作与调试
6
三
信号产生电路
项目1 谐振电路的制作
6
30
项目2 正弦波振荡器制作
8
*项目3 高频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8
*项目4 收音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8
四
稳压电路
项目1 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
6
12
项目2 集成稳压电源的制作
6
五
数字电路及门电路基础
项目1 数字信号的识别
2
10
项目2 逻辑门电路测试
4
项目3 制作简单逻辑电路
4
六
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项目1 交通故障报警电路制作
6
14
项目2 译码显示电路的制作
4
项目3 编码器电路功能测试
4
七
触发器及其应用
项目1 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
6
16
项目2 流水灯的制作
4
项目3 抢答电路的制作
6
八
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
项目1 用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
6
22
项目2 秒脉冲信号电路
4
项目3 计数电路制作
6
项目4 秒计数器制作
6
九
*数模、模数电路及应用
项目1 模数转换电路功能测试
6
18
项目2 数模转换电路功能测试
6
项目3 集成低功耗数显温度计的制作
6
十
技能综合
综合实训项目 倒计时定时器制作与调试
6
6
本教材在江苏教科院马成荣所长、华东师大徐国庆博士指导下,由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贾厚林、方菁、范荣欣、尤俊伟、袁红梅、高旅明等老师共同编写。贾厚林、方菁老师担任主编,方菁老师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学习领域五、六的编写,范荣欣老师承担学习领域三、四的编写,尤俊伟老师承担学习领域一、二和领域十的编写,袁红梅老师承担学习领域七、八的编写,学习领域九由高旅明老师编写。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谨向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事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紧迫,因此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省内外专家与使用本书的师生和其他读者批评与指正,以便我们精益求精。
编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