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项目一 直流电路分析 (1)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1 电路组成及其作用 (1)1.1.2 电路模型 (2)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1.2.1 电流 (2)1.2.2 电位 (3)1.2.3 电压与电动势 (3)1.2.4 电功率 (4)1.3 电路的基本元件 (5)1.3.1 电阻元件及其连接 (5)1.3.2 电感元件 (7)1.3.3 电容元件 (8)1.3.4 电路的工作状态 (9)1.4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 (11)1.4.1 电压源 (11)1.4.2 电流源 (12)1.4.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3)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5)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6)1.5.3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17)1.6 叠加原理 (18)1.7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19)1.7.1 戴维宁定理 (20)1.7.2 诺顿定理 (21)课后阅读 (22)项目小结 (31)思考与习题 (32)项目二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37)2.1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7)2.1.1 正弦量的瞬时值表示法 (37)2.1.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1)2.2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44)2.2.1 电阻元件 (44)2.2.2 电感元件 (44)2.2.3 电容元件 (45)2.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电路 (47)2.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7)2.3.2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47)2.4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48)2.4.1 阻抗的串联 (48)2.4.2 阻抗的并联 (49)2.4.3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49)2.5 谐振电路 (52)2.5.1 串联谐振 (52)2.5.2 并联谐振 (54)2.6 三相电路 (54)2.6.1 三相电源 (55)2.6.2 三相负载 (58)2.6.3 三相电路的功率 (61)课后阅读 (61)项目小结 (69)思考与习题 (70)项目三 磁路与互感现象 (74)3.1 磁场的基本知识 (74)3.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74)3.1.2 磁性材料 (76)3.1.3 磁路及磁路欧姆定律 (79)3.2 铁芯线圈与变压器 (80)3.2.1 交流铁芯线圈 (80)3.2.2 变压器 (81)3.2.3 特殊变压器 (83)课后阅读 (86)项目小结 (89)思考与习题 (90)项目四 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 (92)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92)4.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92)4.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94)4.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97)4.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97)4.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99)4.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100)4.3 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 (101)4.3.1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01)4.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109)课后阅读 (114)项目小结 (131)思考与习题 (132)项目五 常用半导体元件 (134)5.1 二极管 (134)5.1.1 半导体概述 (134)5.1.2 PN结及单向导电性 (136)5.1.3 二极管 (138)5.2 三极管 (142)5.2.1 三极管的结构和分类 (142)5.2.2 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143)5.2.3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146)课后阅读 (149)项目小结 (158)思考与习题 (158)项目六 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162)6.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62)6.1.1 放大电路的组成 (162)6.1.2 放大电路的分析 (164)6.1.3 放大电路的改进 (171)6.2 射极输出器 (176)6.2.1 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分析 (176)6.2.2 射极输出器的动态分析 (176)6.2.3 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178)6.3 多级放大电路 (178)6.3.1 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179)6.3.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180)6.4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81)6.4.1 反馈的概念及其组态 (182)6.4.2 反馈类型的判定 (184)6.4.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85)课后阅读 (187)项目小结 (191)思考与习题 (192)项目七 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195)7.1 差动放大电路 (195)7.1.1 零点漂移的概念 (195)7.1.2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96)7.1.3 差动放大电路的改进 (197)7.1.4 共模抑制比 (198)7.2 集成运放的简介 (198)7.2.1 集成运放的组成 (198)7.2.2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199)7.2.3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201)7.3 集成运放的应用 (202)7.3.1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202)7.3.2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209)课后阅读 (211)项目小结 (214)思考与习题 (214)项目八 直流稳压电源 (218)8.1 整流电路 (219)8.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219)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220)8.2 滤波电路 (221)8.2.1 电容滤波电路 (221)8.2.2 其他形式的滤波电路 (223)8.3 稳压电路 (224)8.3.1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224)8.3.2 集成稳压器简介 (225)课后阅读 (227)项目小结 (228)思考与习题 (229)项目九 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231)9.1 数字电路基础 (231)9.1.1 数字信号 (232)9.1.2 数制与编码 (232)9.1.3 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 (235)9.1.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与规则 (239)9.1.5 逻辑函数的化简 (242)9.2 门电路 (245)9.2.1 分立元件门电路 (245)9.2.2 TTL集成门电路 (248)9.3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51)9.3.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51)9.3.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252)9.4 编码器 (253)9.4.1 二进制编码器 (253)9.4.2 二-十进制编码器 (254)9.4.3 优先编码器 (255)9.5 译码器 (256)9.5.1 二进制译码器 (256)9.5.2 二-十进制译码器 (257)9.5.3 数码显示译码器 (258)课后阅读 (260)项目小结 (264)思考与习题 (265)项目十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 (267)10.1 触发器 (267)10.1.1 基本RS触发器 (267)10.1.2 同步RS触发器 (270)10.1.3 主从触发器 (271)10.1.4 D触发器 (274)10.2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276)10.2.1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方法 (276)10.2.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实例 (277)10.3 寄存器 (281)10.3.1 数码寄存器 (281)10.3.2 移位寄存器 (281)10.3.3 集成寄存器 (282)10.4 计数器 (283)10.4.1 二进制计数器 (283)10.4.2 十进制计数器 (284)10.4.3 集成计数器 (285)课后阅读 (287)项目小结 (296)思考与习题 (296)项目十一 技能实训 (300)11.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300)11.1.1 实训目的 (300)11.1.2 实训知识要点 (300)11.1.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00)11.1.4 实训器材设备 (302)11.1.5 实训报告要求 (302)11.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302)11.2.1 实训目的 (302)11.2.2 实训知识要点 (302)11.2.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02)11.2.4 实训器材设备 (304)11.2.5 实训报告要求 (304)11.3 验证戴维宁定理及电路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04)11.3.1 实训目的 (304)11.3.2 实训知识要点 (304)11.3.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05)11.3.4 实训仪器设备 (306)11.3.5 实训报告要求 (306)11.4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306)11.4.1 实训目的 (306)11.4.2 实训知识要点 (306)11.4.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07)11.4.4 实训仪器设备 (308)11.4.5 实训报告要求 (308)11.5 RLC串联谐振电路特性 (308)11.5.1 实训目的 (308)11.5.2 实训知识要点 (308)11.5.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09)11.5.4 实训器材设备 (310)11.5.5 实训报告要求 (310)11.6 三相交流电路的测量 (310)11.6.1 实训目的 (310)11.6.2 实训知识要点 (311)11.6.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11)11.6.4 实训器材设备 (313)11.6.5 实训报告要求 (313)11.7 低压控制电器的识别和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 (313)11.7.1 实训目的 (313)11.7.2 实训知识要点 (313)11.7.3 实训内容要求 (314)11.7.4 实训器材设备 (315)11.7.5 实训报告 (315)11.8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315)11.8.1 实训目的 (315)11.8.2 实训知识要点 (316)11.8.3 实训内容要求 (316)11.8.4 实训器材设备 (316)11.8.5 实训报告 (317)11.9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317)11.9.1 实训目的 (317)11.9.2 实训知识要点 (317)11.9.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17)11.9.4 实训器材设备 (318)11.9.5 实训报告要求 (318)11.10 运算放大器基本电路测试 (319)11.10.1 实训目的 (319)11.10.2 实训知识要点 (319)11.10.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19)11.10.4 实训器材设备 (320)11.10.5 实训报告要求 (320)11.11 集成稳压器测试 (320)11.11.1 实训目的 (320)11.11.2 实训知识要点 (320)11.11.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21)11.11.4 实训器材设备 (322)11.11.5 实训报告要求 (322)11.12 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及使用 (323)11.12.1 实训目的 (323)11.12.2 实训知识要点 (323)11.12.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23)11.12.4 实训器材设备 (324)11.12.5 实训报告要求 (325)11.13 译码器及其应用 (325)11.13.1 实训目的 (325)11.13.2 实训知识要点 (325)11.13.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25)11.13.4 实训器材设备 (325)11.13.5 实训报告要求 (325)11.14 触发器特性测试 (326)11.14.1 实训目的 (326)11.14.2 实训知识要点 (326)11.14.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26)11.14.4 实训器材设备 (328)11.14.5 实训报告要求 (328)11.15 计数器测试 (328)11.15.1 实训目的 (328)11.15.2 实训知识要点 (329)11.15.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29)11.15.4 实训器材设备 (330)11.15.5 实训报告要求 (330)11.16 中规模集成计数器与译码、显示电路 (330)11.16.1 实训目的 (330)11.16.2 实训知识要点 (330)11.16.3 实训内容及要求 (330)11.16.4 实训器材设备 (333)11.16.5 实训报告要求 (333)附录A 半导体器件命名方法 (334)附录B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参数 (335)参考文献 (338)
展开
前 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为适应高职教育的迫切需要,编写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系列教材势在必行。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高等教育法》与《职业教育法》,实现《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以自己鲜明的特色,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实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得到了迅速发展。本书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高职高专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指导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教材的适用范围、内容深度、理论性与应用性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力求做到注重基础培养,降低理论难度,同时还保持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全面性,加强实际技能应用培养。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一体化,在内容选取上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需要,从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力求取材新颖;内容描述简明、清楚、流畅,力求具有启发性;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色。2.保持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本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作了必要、适当、系统的阐述、解释,并将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始终,通过技能训练与例题使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结合。3.教学内容项目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结构,主要内容有:直流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磁路与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常用半导体元件、放大电路分析、集成运放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的应用、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和技能训练共十一个项目,各项目均设有项目概述、知识与能力目标、相关知识链接、课后阅读、项目小结和思考与习题等内容。在每个项目中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可根据不同学院的实际教学情况与实习实训条件,可组合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本教材由潍坊职业学院吴宇任主编,潍坊职业学院张爱英、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朱山川、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罗锋华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张爱英编写项目一、二;朱山川编写项目三、四;吴宇编写项目五、六、七、九、十;罗锋华编写项目八、十一。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恳期待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教材时改正。 作 者 2013年10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