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0章 计算机图形学导论
0.1 计算机图形学的系统理论
0.2 计算机图形学研发的多种开发工具
0.3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
0.4 计算机图形学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0.5 计算机图形学学习的参考资料
本章小结: 建设成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搞好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
习题0
上篇 二维图形学基础
第1章 线段图形的描述与生成
1.1 直线的描述与生成
1.1.1 直线的简单微分算法
1.1.2 直线的整数算法
1.2 圆与椭圆的描述与生成
1.2.1 圆的角度微分法
1.2.2 椭圆的角度微分法
1.3 自由曲线的描述与生成
1.3.1 三次样条曲线
1.3.2 三次参数样条曲线
1.3.3 贝齐埃曲线
1.3.4 B样条曲线
1.4 矢量字符的描述与生成
本章小结: 直线与曲线的描述、 建模与生成
习题1
第2章 实面积图形的描述与生成
2.1 多边形的描述与填充
2.1.1 多边形的定义与性质
2.1.2 多边形的填充原理
2.1.3 多边形的(YX)填充算法
2.1.4 多边形的Y-X填充算法
2.1.5 多边形的优先级填充算法
2.2 直线的反走样显示处理技术
2.2.1 反走样直线的面积采样生成算法
2.2.2 反走样直线的加权面积采样生成算法
本章小结: 多边形的描述、 建模、 生成与直线的反走样显示技术
习题2
第3章 图形的基本运算
3.1 图形的几何变换
3.1.1 几何变换常用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
3.1.2 二维图形的连续几何变换
3.2 图形的布尔运算
3.2.1 正则布尔运算公式
3.2.2 A, B多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生成新多边形的影响
本章小结: 图形建模方法的提升
习题3
第4章 图形的观察运算
4.1 图形的开窗
4.1.1 图形学中常用的坐标系
4.1.2 窗口、 视区及图形的窗视坐标变换
4.2 图形的裁剪
4.2.1 点与字符的裁剪
4.2.2 直线的裁剪
4.2.3 曲线的裁剪
4.2.4 实面积多边形的裁剪
本章小结: 图形数据输出显示的完整处理过程
习题4
第5章 图形数据与命令的输入
5.1 图形数据输入常用的编程处理方法
5.1.1 利用高级图形专用语言编程输入图形数据
5.1.2 利用图形输入设备交互输入图形数据
5.1.3 图形标准为图形数据输入提供的交互处理方法
5.2 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常用的交互输入处理技术
5.2.1 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与软件功能
5.2.2 图形的定位、 拾取、 命令选择等交互输入处理技术
5.3 图形系统交互设计的基本方法
5.3.1 图形系统交互设计的重要性与发展
5.3.2 图形系统交互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提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的效率, 是人们编程追求的目标之一
习题5
第6章 图形的数据结构
6.1 复合图形元素
6.1.1 图形组
6.1.2 重复图
6.2 图形的基本编辑功能
6.3 图形系统的数据结构与数据处理流程
本章小结: 图形软件系统的构建原理
习题6
下篇 三维图形学基础
第7章 照相机模型的建立与三维几何图形的显示
7.1 三维图形几何模型的几何变换
7.2 三维图形几何模型的投影(用矩阵方式描述光线的传播过程)
7.2.1 三维图形几何模型常用的坐标系
7.2.2 平行投影的基本原理与描述方法
7.2.3 正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与描述方法
7.3 照相机模型功能描述方法
7.3.1 照相机模型的两种观察空间与描述方法
7.3.2 三维直线的平行投影显示在照相机模型中的实现方法
7.3.3 三维直线的透视投影显示在照相机模型中的实现方法
本章小结: 照相机模型显示三维图形的原理
习题7
第8章 平面物体几何模型的构建与图形显示
8.1 平面物体的描述与数据结构
8.1.1 平面物体的几何信息与拓扑信息
8.1.2 平面物体几何模型常用的表示方法
8.1.3 平面物体几何模型常用的数据结构
8.2 平面物体的全剖切运算
8.2.1 全剖面的定义与平面物体的顶点分类
8.2.2 被剖物体有效剖面的形成
8.2.3 被剖平面物体截面的形成
8.2.4 形成新的剖面体
8.3 平面物体的集合运算
8.3.1 求交
8.3.2 分类
8.3.3 合并
8.4 平面物体线框模型的真实感图形显示——隐藏线的消除
8.5 平面物体表面模型的真实感图形显示——隐藏面的消除
8.5.1 Z缓冲器算法
8.5.2 扫描线深度缓存算法
8.5.3 间隔扫描线算法
8.5.4 Warnock算法
8.5.5 多边形的BSP算法
8.5.6 A缓冲器算法
本章小结: 平面物体几何建模与图形显示方法的成熟
习题8
第9章 曲面物体几何模型的构建基础与线框模型图形显示
9.1 三维物体几何模型常用的描述方法
9.1.1 八叉树表示法
9.1.2 扫描表示法
9.1.3 边界表示法
9.1.4 元球表示法
9.1.5 蒙皮表示法
9.1.6 物体几何模型表示方法的选择
9.2 曲面物体的几何造型
9.2.1 常用曲面的数学描述函数
9.2.2 几何造型中的相交计算问题
9.2.3 用旋转曲面以及贝齐埃曲线、 曲面构建茶壶的几何模型
9.3 曲面物体线框模型的图形显示
9.3.1 曲面物体轮廓线的定义与图形显示
9.3.2 用等值线方法显示曲面物体的几何形状
本章小结: 曲面物体几何模型的构建与图形显示任重而道远
习题9
第10章 灯光模型的建立与光照物体的图形显示
10.1 灯光物理模型
10.1.1 光源与光线几何模型
10.1.2 颜色
10.1.3 颜色模型
10.2 物体的照明模型
10.2.1 物体的简单光照模型
10.2.2 透明体的透明模型
10.3 曲面物体表面模型的真实感图形显示
10.3.1 曲面物体、 透明物体表面的着色处理
10.3.2 物体表面的纹理显示(逐点仿真光线照射物体表面产生的反光显示效果)
10.3.3 物体的阴影显示
10.4 高度真实感图形的显示技术
10.4.1 整体光照模型与光线跟踪算法
10.4.2 辐射度算法(仿真漫射光传播确定物体表面的色彩与亮度)
本章小结: 用仿真光线传播的方法生成像照片一样的三维真实感图形
习题10
第11章 OpenGL图形标准与应用
11.1 OpenGL的基本功能与工作原理
11.2 Windows中OpenGL编程的环境设置与语法约定
11.3 OpenGL中读写一个像素点的实现方法
11.4 OpenGL用几何与材质参数、 灯光与照相机参数描述并显示光照物体图形
11.5 OpenGL的堆栈与图形的几何变换
11.6 OpenGL的纹理与物体表面光滑纹理的图形显示
11.7 OpenGL的交互输入与拾取
本章小结: 调用图形标准轻松实现三维图形的实时显示
本教材界定重要专业术语索引
参考文献
展开
一、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本教材围绕“实现三维图形显示的基本方法是程序设计和计算机仿真”这一命题, 在“可计算性的实现前提可计算性的实现前提是指待解问题被模型与系统形式化方法所描述, 这种描述要转换成算法, 算法要有合理的复杂度(即程序的使用有明确的边界范围限制)。形式化方法描述指用数学模型、 流程图与逻辑符号进行描述, 且这种描述要遵从逻辑上的一致性(一致性事物的基本特征或特性相同, 其他特性或特征相类似, 不能有矛盾)。”与“计算机仿真理论架构原理计算机仿真理论架构原理包括系统、 建模、 仿真算法与评估。系统指由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要素或部件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决定了被研究任务与考察对象的组成与边界范围。大型复杂的系统一般由多个相对简单的子系统构成, 具有多样性、 层次性、 动态性、 智能性与关联性等特征。”思想指导下, 以3D动画与图形标准为教学目标, 用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如为实现三维图形的自动显示这一目标, 本教材先把这一总任务分解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各个子任务形成各章的教学内容, 并提出各章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最后, 将各章解决问题方法进行集合, 构成一个自动运行并完成指定任务的完整系统, 以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组织教材内容的编写。教材中先用二维图形建立软件系统的概念; 然后根据仿真原理建立描述可视物体、 灯光、 照相机等物理模型所需多个数学模型为主线, 构建了仿真光线在计算机场景与照相机模型中传播并在照相机镜头中生成3D动画图形的教学方法, 使读者能在物理仿真、 数学建模与软件系统概念的指引下, 编程实现三维图形软件系统, 以此实现三维动画图形的自动显示。因计算机动画设计中包含了图形标准, 所以同时讲解了OpenGL图形标准绘图工具, 便于读者应用各种可视化编程软件开发应用程序, 做到与国内外目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现状[32,34-41]相接轨。本课程可作为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实习对象, 并期待能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解决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困惑侠义的软件工程包括两个步骤: (1)用一组规则约定并经抽象形成理论或工具等方法; (2)以此规范并协调多人分工协作编写程序源代码与程序测试等开发过程, 即用第二步加强对第一步的理解。这是避免大型程序系统开发走弯路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在该课程教学中, 若仅进行讲授而不进行实习, 那么该课程教学并不完备。广义的软件工程包括大型工程应用中所涉及具体软件的整体开发技术与实现等过程。传统的课程教学中, 并没有明确是否应包含复杂大系统的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等要求(实际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有这些要求, 但其教科书往往没有这些内容), 也不清楚以什么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以达到该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这导致该课程的实习部分不易进行, 使其课程教学出现了教学困惑——即不能把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仅当作一门纯理论课程来传授。。
二、 授课所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用3D动画系统案例的形式培养读者熟悉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 并以此使读者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开发选题。找任务、 检索阅读资料、 提出问题或自由选题并并为此命名是开发选题的基础。自由选题要确立研究问题(应是国际上目前受关注、 有发展前途的重要领域或方向或疑难问题)的创新性(如填补空白或修改传统的理论, 新技术、 新方法的发明创造; 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等)、 科学性(对自然现象提出疑问和假设, 并通过科研实践证明、 演绎、 显示答案。科研实践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即通过不断犯错而逐渐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目标性(设定所期望的结果)、 可行性(有能力与条件达到所设定的目标), 并理顺课题的申报渠道。如计算机图形学的学科(教学科目与知识类别)属性与教学内容, 是目前国际计算机图形学教育界多年(从1999年-2011年)关注的疑难问题[32,33,1,104]。
(2)分析问题。真实照片由物体、 灯光与照相机3个主要因素决定, 由此提炼描述这些物理模型所需多个教学基本点。如用几何模型、 材质模型、 纹理模型描述可视物体模型; 用点光源的光线几何模型、 颜色模型、 照明模型、 光线跟踪算法与辐射度算法等描述灯光模型(点发光体); 根据照相机的观察参数, 用几何模型的几何变换、 裁剪、 投影、 多边形填充与纹理映射、 图像融合等算法描述照相机模型; 对光线跟踪算法需重构照相机模型。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假说)。教材中先用二维图形建立软件系统的概念, 然后以建立描述可视物体、 灯光、 照相机等物理模型所需多个数学模型为主线, 建立仿真光线传播生成三维图形的概念。注意: 选定的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创新或有意义, 以及研究人员的实力是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
(4)做实验解决问题(寻找证据支持假说)。在物理仿真、 数学建模与软件系统概念的指引下, 选择数据结构、 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源代码并调试、 测试运行程序, 以构建三维图形软件系统。向该运行软件输入各种图形模型的描述数据与命令, 计算机能自动生成像照片一样效果的三维真实感图形。物体运动或变形、 灯光变幻、 照相机运动, 可形成计算机动画。
(5)取得新成果(用查新方法验证)。对学科已有的系统理论与方法进行渐进改进或更新, 发表学术论文、 推广该成果, 直至论证申报新开发项目或教学改革项目, 推动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当我们在国内外率先界定计算机图形学的学科内涵、 论证计算机图形学是可视化与物理仿真应用程序后[1,104], 为健全、 理顺、 提炼本教材(第3版)的教学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此构建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完整过程(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 详见0.4节的最后结论), 并形成了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把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 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思考问题的方法、 查找资料与抽象的方法等知识产生的方法(简称方法论)引入课程教学中, 有效讲解学科专业知识是如何根据需求并通过研究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进而形成本学科的理论体系(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体系, 用可计算性的现实前提与计算机仿真理论架构原理有效描述)与其学科结构(详见导论), 这是科学思维产生的结果。掌握这种方法, 将为人们日后取得创新成果打下基础。
三、 教材的适用对象、 教学安排与修订情况
教材中的例题均是在Windows环境中编程实现的。学习本课程, 要求读者具有C++语言的编程基础与数据结构方面的知识, 并对基础物理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 信息处理、 数学、 物理、 机械、 地理、 建筑、 园林、 纺织、 工艺美术、 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 正确认识图形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显示规律、 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计算机仿真入门的重要教科书。
本次修订重写了教材的导论与各章小结, 每章先通过提出基本问题来介绍各章的教学要点, 精简了相关教学内容, 对于一批重要术语(黑体字标明)的基本含义进行了诠释, 改变国外目前以图形标准为主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模式[32,34-40]不能概括计算机图形学的研发成果与发展规律等被动局面, 有效解决国内外计算机图形学教育界长期对本课程的教学困惑[1,104]。
感谢浙江大学的彭群生教授对本教材写作的大力支持与亲切指导; 感谢厦门大学的赵致琢教授、 上海交大的何援军教授, 空军预警学院(原空军雷达学院)的杨瑞娟、 鲁汉榕、 吴彩华、 高燕、 戴志平、 俞志强、 周焰(他们参与了教材的策划讨论、 试用、 审稿、 校对、 画图、 实例设计等工作)、 熊家军、 徐毓、 肖兵、 魏忠、 蔡益朝、 宾雪莲、 代科学、 郭乐江、 李嵩斌老师和参考文献作者的帮助; 感谢关心、 使用本教材的所有读者; 这些支持与帮助使作者能顺利完成本教材的修订工作。对于书中不妥之处, 恳切读者批评指正。
本教材的修订, 受到空军预警学院“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
本书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需要的老师, 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进行下载, 也可与作者直接联系, 作者Email:weihaitaogood@126.com
作 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