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1 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1.1.2 电路模型
思考题
1.2 电路变量
1.2.1 电流
1.2.2 电压
1.2.3 电功率
思考题
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1.3.1 电阻元件
1.3.2 欧姆定律
1.3.3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
思考题
1.4 理想电源
1.4.1 理想电压源
1.4.2 理想电流源
思考题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思考题
1.6 电路等效
1.6.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1.6.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1.6.3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思考题
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1.7.1 实际电源的模型
1.7.2 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
思考题
1.8 电阻△ 形、Y形电路互换等效
1.8.1 △ 形电路等效变换为Y形电路
1.8.2 Y形电路等效变换为△ 形电路
思考题
1.9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1.9.1 受控源
1.9.2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思考题
1.10 运算放大器概述
1.10.1 理想运放的图形符号及电路模型
1.10.2 理想运放三种输入方式与虚短路、虚开路概念
1.10.3 运放的两种典型运算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2 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1 拓扑图与电路方程
2.1.1 网络(电路)的拓扑图
2.1.2 回路、割集、树
2.1.3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
思考题
2.2 2 b法和b法
2.2.1 2b法
2.2.2 b法
思考题
2.3 回路法与网孔法
2.3.1 回路法
2.3.2 网孔法
思考题
2.4 割集法与节点法
2.4.1 割集法
2.4.2 节点法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3.1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3.1.1 叠加定理
3.1.2 齐次定理
思考题
3.2 置换定理
思考题
3.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3.3.1 戴维南定理
3.3.2 诺顿定理
思考题
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思考题
3.5 互易定理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4.1 动态电路元件
4.1.1 电感元件
4.1.2 电容元件
4.1.3 电感、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思考题
4.2 动态电路的方程
4.2.1 电路微分方程
4.2.2 电路量初始值的计算
思考题
4.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3.1 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3.2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思考题
4.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4.1 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4.2 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思考题
4.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4.5.1 全响应及其分解
4.5.2 三要素法
思考题
4.6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4.6.1 阶跃函数
4.6.2 阶跃响应
思考题
4.7 二阶电路分析
4.7.1 零输入响应
4.7.2 单位阶跃响应
思考题
4.8 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响应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5.1 正弦电流与电压
5.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5.1.2 相位差
5.1.3 有效值
思考题
5.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5.2.1 复数及其运算
5.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思考题
5.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5.3.1 基本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5.3.2 KCL、KVL的相量形式
思考题
5.4 相量模型
5.4.1 阻抗与导纳
5.4.2 正弦电源相量模型
5.4.3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模型
5.4.4 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
思考题
5.5 相量法分析
5.5.1 方程法分析
5.5.2 等效法分析
思考题
5.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5.6.1 单口电路的功率
5.6.2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思考题
*5.7 三相电路
5.7.1 三相电源
5.7.2 三相电路的计算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6.1 耦合电感元件
6.1.1 耦合线圈
6.1.2 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
思考题
6.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6.2.1 耦合电感的CCVS去耦等效
6.2.2 耦合电感的T形去耦等效
思考题
6.3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相量法分析
6.3.1 方程法分析
6.3.2 等效法分析
思考题
6.4 理想变压器
6.4.1 理想变压器的条件
6.4.2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特性
思考题
6.5 实际变压器
6.5.1 全耦合变压器
6.5.2 空心变压器
6.5.3 铁心变压器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电路频率响应
7.1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7.1.1 网络函数
7.1.2 网络频响特性
思考题
7.2 常用RC一阶电路的频率特性
7.2.1 RC一阶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7.2.2 RC一阶高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思考题
7.3 常用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7.3.1 串联谐振
7.3.2 频率特性
7.3.3 通频带
思考题
7.4 实用r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7.4.1 并联谐振
7.4.2 频率特性
7.4.3 通频带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七
第8 章 双口网络
8.1 n端网络与n口网络
思考题
8.2 双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
8.2.1 Z方程与z参数
8.2.2 Y方程与y参数
8.2.3 A方程与a参数
8.2.4 H方程与h参数
思考题
8.3 双口网络的连接
8.3.1 串联
8.3.2 并联
8.3.3 级联
8.3.4 双口网络连接有效性检验
思考题
8.4 双口网络的等效
8.4.1 双口网络的z参数等效电路
8.4.2 双口网络的y参数等效电路
思考题
8.5 双口网络的网络函数与特性阻抗
8.5.1 策动网络函数
8.5.2 传输网络函数
8.5.3 特性阻抗
思考题
本章小结
习题八
第9章 MATLAB用于电路分析
9.1 MATLAB 基础
9.1.1 概述
9.1.2 MATLAB语言的特点
9.1.3 MATLAB工作环境简介
9.1.4 学习MATLAB的基本方法
9.2 电阻电路计算
9.2.1 一般分析方法计算
9.2.2 常用电路定理计算
9.3 一阶动态电路时域计算
9.4 正弦稳态电路计算
9.4.1 相量图计算
9.4.2 应用戴维南定理计算
9.4.3 功率计算
9.4.4 计算参数
9.5 电路频率响应的计算
9.6 二端口电路计算
习题九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展开
第三版前言
本书第二版自2009年出版发行以来,已历经了4届本科生教学试用,使用该教材的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该书内容取材合理、篇幅适中,讲述概念浅显易懂,教授方法思路清晰、
步骤明确,便于掌握;书中举例联系生活贴切,结合工程实际实用;讲授的新器件、新方法
适度,既满足了当前教学的需要,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有老师与同学提出了该书需要完善及改进的中肯意见:希望主要章节后给出当章内容的要点小结,便于读者章后复习,提高学习效率;书中在讲授戴维南定理表述时加了个脚注
(见第二版书P86脚注)不好理解,请作者改版时能补充一个例子做进一步解释。
我们衷心感谢使用《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教材的诸多老师和同学们对该书的肯定,以及所提中肯的修编意见。鉴于读者需求,也考虑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通材教育的需要,对《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我们拟形成如下修编思路:
(1) 基本保留原《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书的选材内容、结构体系与讲授风格;
(2) 第1至第8章章后均增加小结,归纳当章内容要点;
(3) 在3.3节中补充了带有受控源的例题,作为第二版相关内容脚注的进一步释惑;
(4) 订正了第二版书中少量的差错。
全书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一般分析方法、常用的电路定理、动
态电路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电路频率响应、双口网络、
MATLAB工具用于电路计算共9章内容。使用本教材的参考学时数为60~70学时。
本书第1至第8章的各章小结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永瑞同志修编,第1、2、3章由西安邮电大学陈瑞同志修编,第4、5、6章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生潭同志修编,第7、8、9章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建宁同志修编。全书由张永瑞主编,负责统稿。
本书配有教学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注册下载。
书稿策划与编辑中,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陈晓莉编审的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多年来使用本书作教材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还要感谢本书参考书目中的诸位作者,他们书中好的编写理念、思想,对我们这次的修编工作很有启发。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修编时间紧迫,所以书中定会存在许多缺陷或错误,敬请读者
不吝赐教。
编著者
2013年5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