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电子测量学习指导与巩固练习(电子电工类)(附测试卷)
丛   书   名: “课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系列学习指导丛书
作   译   者:陈正 出 版 日 期:2012-11-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白楠 
书   代   号:G0181350 I S B N:9787121181351

图书简介:

本书为江苏省电子电工专业对口单招考试复习用书。本书是按照《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电子电工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的有关要求编写而成的。  本书将《电子测量仪器》中涉及的内容分成电子电压表、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和电子计数器四章,包括电子电压表的概述、均值电压表、峰值电压表、有效值电压表、数字电压表、数字万用表,信号源的概述、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的概述、示波测试的基本原理、通用示波器、示波器的选择及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电子计数器的概述、原理、误差分析等学习内容。  本书图文并茂,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较强。
定价 27.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江苏省电子电工专业对口单招考试复习用书。本书是按照《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电子电工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的有关要求编写而成的。   本书将《电子测量仪器》中涉及的内容分成电子电压表、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和电子计数器四章,包括电子电压表的概述、均值电压表、峰值电压表、有效值电压表、数字电压表、数字万用表,信号源的概述、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的概述、示波测试的基本原理、通用示波器、示波器的选择及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电子计数器的概述、原理、误差分析等学习内容。   本书图文并茂,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较强。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181351
    开 本:16开
    页 数:152
    字 数:243

    本书目录

    主教材目录
    第1章  电子电压表
      1.1 电子电压表的概述
      1.2 模拟交流电压表——均值电压表
      1.3 模拟交流电压表——峰值型电压表
      1.4 模拟交流电压表——有效值型电压表
      1.5 数字电压表的概述
      1.6  数字万用表
      1.7  电压表的选择与使用
    第2章  信号发生器
      2.1 信号源的概述
      2.2 低频信号发生器
      2.3 高频信号发生器
    第3章  电子示波器
      3.1 电子示波器的概述
      3.2 示波测试的基本原理
      3.3 通用示波器
      3.4 示波器的选择及使用
      3.5 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第4章  电子计数器
      4.1 电子计数器的概述、性能、组成
      4.2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原理
      4.3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测试卷目录
    第1章  电子电压表阶段测试卷
    第2章  信号发生器阶段测试卷
    第3章  电子示波器阶段测试卷
    第4章  电子计数器阶段测试卷
    电子测量综合测试卷(一)
    电子测量综合测试卷(二)
    测试卷参考答案
    展开

    前     言

    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得培养的人才规格更加地适应和贴近社会的需求,这也正是职业教育充满活力的源泉。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适度扩大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试点规模,扩大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作为中、高等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重要渠道,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口单招已成为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对接职业标准,实现中、高职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有机衔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各专业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2009年起分别对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大纲,以及大部分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和技能考试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从2010年开始执行。然而,在实际对口单招教学过程中,师生们很难找到在内容的覆盖面与知识的深度上与考纲要求相匹配的教材与教辅资料,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本套丛书的编写初衷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给广大有志于通过对口单招进入大学深造的学子们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丛书的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1.依据考纲要求,强化单招特色  编写完全依据对口单招高考的要求,有别于一般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着力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适量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解题规范,促进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2.对应考纲内容,形成理论体系  按照够用、必需的原则,依据考纲的要求对内容进行合理重组,使相关知识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解决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相关教材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完整的问题。  
    3.针对单招实际,便于教学实施  丛书的编写人员长期从事单招教学与研究工作,我们立足单招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与认知能力特点,结合单招高考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内容,循序渐进,多角度地帮助学习理解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相信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丛书包括三方面:与新授课学习配套的学习指导与巩固练习;与复习配套的复习要领与强化训练;考前冲刺的仿真模拟测试卷集。“学习指导与巩固练习”注重学法指导,配以适量的典型题及解法指导、巩固练习题、阶段测试卷、学科测试卷,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解题规范的形成;“复习要领与强化训练”针对考纲要求,将学科知识分解、重组,融入若干课题中,强调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仿真模拟测试卷集”采用活页形式,在考核内容、难易度、区分度以及呈现方式上完全模拟单招统考试卷,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HJ〗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教学用书的编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借鉴,也
    没有现成模式套用,加之时间仓促,尽管我们竭尽全力,遗憾在所难免。追求卓越,是我们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殷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丛书编委会  
    2012年8月
    
    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是中、高等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重要渠道,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苏教职〔2008〕39号文指出:我省将对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院校和专业进行科学规划,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总额中,相对稳定并逐步增加对口单招规模,同时在高技能紧缺专业继续安排本科招生计划。为了适应对口单招的新形势,满足中职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的需求,提高专业综合理论学习的效率,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工作在单招第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电工电子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中电子测量仪器部分的要求编写了本书。  
    本书内容系统,体例新颖、实用。本书将综合理论考试课程《电子测量仪器》涉及的内容分成电子电压表、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和电子计数器四章,每章均以考纲要求为引导,加深学生对考点知识的理解。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复习顺序自主选择学习模块。   
    本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每个节内容均有【学习目标】、【内容提要】、【例题解析】和【巩固练习】四部分组成。   
    【学习目标】部分:结合考纲考点将本节知识点用可考查核定的语言表述,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  
    【内容提要】部分:将本节知识点包含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提炼,便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例题解析】部分:以考纲确定的单元重点知识作为典型例题,通过要点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巩固练习】部分:将本节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知识转换成各种类型的试题,可作为课后练习和单元测试使用。   
    本书由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陈正老师主编,常州金坛中等专业学校王晓真老师参编。其中,第1章和第2章由王晓真老师组织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陈正老师组织编写。全书由陈正老师统稿。  
    本书适用于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电子电工类专业相关课程教师的参考用书或学生自学用书。  
    本书在编写、出版和发行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学校领导、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的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2年7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本书暂无样章试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