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录
第1篇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1力的概念()
112刚体的概念()
113平衡的概念()
12静力学公理()
13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131研究对象与受力图的概念()
132约束与约束反力()
133工程上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及其反力方向的确定()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
第2章平面力系()
21平面汇交力系()
211平面汇交力系及其实例()
21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221力对点之矩()
222合力矩定理()
223力偶与力偶矩()
22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23平面任意力系()
231平面任意力系的概念()
23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233固定端的约束及其应用()
24物体系统的平衡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241物体系统的平衡()
242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25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251摩擦力()
252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2()
第3章空间力系与重心()
3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11一次投影法()
312二次投影法()
32力对轴之矩合力矩定理()
33空间力系的平衡()
331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32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333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34空间力系问题的平面解法()
35重心()
351重心的概念及其坐标公式()
352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3()
第2篇材 料 力 学
第4章拉伸和压缩()
41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42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与截面法()
421内力()
422截面法()
43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44轴向变形和胡克定律横向变形()
441轴向变形和胡克定律()
442横向变形()
45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451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452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453塑性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54脆性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6应力集中的概念()
47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471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472强度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4()
第5章剪切与挤压()
51剪切的概念剪应力()
52挤压的概念挤压应力()
53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5()
第6章扭转()
61扭转的概念()
62扭转时的内力——扭矩和扭矩图()
621扭矩()
622扭矩图()
6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631横截面上剪应力的分布规律()
632最大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64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641扭转角()
642单位长度扭转角()
65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651强度条件()
652刚度条件()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6()
第7章直梁的弯曲()
71平面弯曲的概念()
72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73剪力图和弯矩图()
731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732剪力图和弯矩图()
74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741实验观察与假设()
742应变与应力分布规律()
743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744圆形和矩形截面的惯性矩、抗弯截面模量()
75梁弯曲的强度条件()
76梁的弯曲变形()
761挠度和转角()
762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7()
第8章压杆的稳定()
81压杆稳定的概念()
8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821欧拉公式()
822临界应力()
82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8()
第3篇机械设计基础
第9章平面连杆机构()
91平面机构的运动基础()
911点的运动()
912刚体的平动()
913刚体的定轴转动()
*9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与自由度()
921机构的组成()
92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9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93平面四杆机构()
93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应用()
932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
933滑块四杆机构的类型与应用()
934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9()
第10章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
101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1011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1012凸轮机构的分类()
102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
1021确定凸轮轮廓的基本依据()
1022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和有关参数()
1023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
10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031图解法原理()
1032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
1033用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应注意的事项()
104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041压力角及其许用值()
1042基圆半径的选择()
1043滚子半径与运动失真()
105棘轮机构()
1051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052棘轮机构的类型()
1053棘轮机构的特点与应用实例()
106槽轮机构()
1061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1062槽轮机构的类型()
1063槽轮机构的特点与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0()
第11章连接()
111螺纹连接()
1111螺纹连接类型()
1112螺纹连接的预紧及防松()
112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1121普通螺栓的强度计算()
1122铰制孔用螺栓的强度计算()
113键、销连接()
1131键连接功用和分类()
1132普通平键连接的尺寸选择及强度校核()
1133花键连接的类型及特点()
1134销连接()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1()
第12章带传动()
121概述()
121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212普通V带和带轮()
12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122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222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122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其传动比()
123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23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1232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2()
第13章圆柱齿轮传动()
131概述()
1311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和应用()
1312渐开线形成及其性质()
1313渐开线齿廓能满足定传动比要求()
132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1321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主要参数、主要尺寸()
132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1323齿轮的失效形式、材料及热处理()
132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33齿轮齿形加工()
1331渐开线齿轮切齿原理及方法()
1332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根切现象和不根切的最少齿数()
13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341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主要参数、几何尺寸()
1342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当量齿数、主要优缺点()
1343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3()
第14章轮系()
141概述()
14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43行星轮系的传动比()
1431行星轮系的组成()
1432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4()
第15章轴()
151轴的结构设计()
1511轴的功用、分类及材料()
1512轴设计的基本要求()
1513轴的结构设计()
152轴的强度计算()
1521按许用剪应力计算()
1522按许用弯曲应力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5()
第16章轴承()
161轴承的分类()
162滚动轴承类型、特点、精度及代号()
1621滚动轴承的构造()
1622滚动轴承的类型和特点()
1623滚动轴承的代号()
163滚动轴承的选择()
164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1641滚动轴承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1642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和寿命计算公式()
1643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1644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力()
165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1651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
1652轴的支承结构形式()
1653轴承的组合调整()
1654轴承的装拆()
166滑动轴承简介()
1661滑动轴承的应用、 类型及选用()
1662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1663轴瓦的结构和轴承的材料()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6()
第17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71概述()
172联轴器()
1721刚性联轴器()
1722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1723非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1724金属弹性元件联轴器()
1725安全联轴器()
173离合器()
1731操纵式离合器()
1732自动离合器()
174制动器()
1741圆盘制动器()
1742带式制动器()
1743块式短闸瓦制动器()
1744制动器的发热()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7()
第18章摩擦磨损、润滑及环保()
181摩擦、磨损和润滑()
1811摩擦、磨损的基本概念()
1812润滑()
182机械传动常用的润滑方式及机械效率()
1821机械传动常用的润滑方式()
1822脂和固体润滑的润滑方式及其润滑装置()
1823机械的效率()
183机械环保常识()
1831机械对环境的污染()
1832机械环保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18()
附录热轧普通工字钢(摘自GB706—88)()
部分思考题和习题参考答案()
展开
前言
《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电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属机电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经过几轮使用后,作者在听取了同行及专家的建议以后,在第二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在理论的叙述上保证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点,更加紧密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本教材既注意学习、吸收有关院校职业教育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成果,又尽量反映作者长期教学所积累的经验与体会,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中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基础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努力贯彻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取舍上,遵循“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的原则,删旧增新,减少理论推导,着重阐明实际应用价值。强调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注意与专业课的衔接,力求做到立足实践与应用,拓宽知识面,使一般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应用举题和习题的选取上结合工程实例和日常生活的实例,突出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工科类专业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一直是三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但就其内容来讲包含了过多的理论阐述和公式推导,这并不适合职业教育层次的教学,因此我们针对这一层次的特点和需求,对这三门课程进行了知识的合理整合,编写了这本《工程力学及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本教材在第二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编写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简明易懂,又论述严谨。其内容上将运动学部分和材料力学的组合变形部分分别融入到机械设计基础的相关章节中,同时在教材中又体现了能源、环保的理念。
本教材分三篇:第1篇静力学,第2篇材料力学,第3篇机械设计基础,共计18章。建议教学时数为90~120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筛选教学。
本教材由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吴建蓉老师和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黄苏春老师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诸兰珍、严建红、杨仲冈、申曙光、李昂、何俊、邵国清等。本书在编写时参考了曹力同主编的《工程力学》、王昌明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邱宣怀主编的《机械设计》、何小伯主编的《机械设计》及孙桓主编的《机械原理教程》等书籍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本教材适合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不吝赐教,以便修订时改进。
展开